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金银岛》中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机智勇敢的少年、凶恶狡诈的海盗以及一份神秘的藏宝图。围绕着这份藏宝图,少年吉姆一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故事情节惊险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这就是《金银岛》历经百余年后,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至今,《金银岛》这部小说仍以其独特的风姿,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少年儿童。
目录
总序 盛情大提篮/梅子涵
译序/张贯之
第一部 老海盗
第一章 “本葆上将”客栈的老海员
第二章 黑狗的出现和消失
第三章 黑券
第四章 水手皮箱
第五章 瞎子的下场
第六章 船长的文件
第二部 海上厨师
第七章 我上布里斯托尔
第八章 西贝格拉斯酒店
第九章 火药和武器
第十章 海上航行
第十一章 苹果桶里听密谋
第十二章 军事会议
第三部 岸上历险记
第十三章 我的岸上惊险奇遇
第十四章 第一次打击
第十五章 岛中人
第四部 寨子营地
第十六章 弃船经历
第十七章 小船的最后一程
第十八章 第一天的战果
第十九章 守卫寨子的人们
第二十章 西尔弗谈判
第二十一章 海盗强攻寨子
第五部 海上历险
第二十二章 我的海上惊险历程
第二十三章 潮水急退
第二十四章 小船游海
第二十五章 我降下了骷髅旗
第二十六章 伊斯莱尔·汉兹
第二十七章 虎穴被俘
第六部 西尔弗船长
第二十八章 身陷敌营
第二十九章 黑券又至
第三十章 君子一言
第三十一章 寻宝记——弗林特的指针
第三十二章 寻宝记——树林中的人声
第三十三章 首领宝座的颠覆
第三十四章 大结局
精彩书摘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权威译本》:
第一部 老海盗 第一章 “本葆上将”客栈的老海员 乡绅特里劳尼、李沃西大夫和其他几位绅士让我把金银岛的探奇冒险历程记录下来,但是不要公开该岛的具体位置,因为那里还有埋藏的宝物,以防被人挖掘。现在是公元一千七百××年,我拿起笔似乎又回到我父亲经营的客栈名为“本葆上将”那个年代。
当年,那位皮肤黝(yǒu)黑、脸上有一道伤疤的老海员就住在此客栈。
老海员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他投宿我父亲客栈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简直像是刚刚发生的事情。
我记得他独自吹着口哨,把客栈四周扫视一番,然后放开嗓子唱起一首古老的水手歌谣: 十五个人争夺死人箱—— 唷呵呵,快来尝一瓶朗姆酒。
他唱歌时的声音高而不稳,略带颤抖,像是水手在转动绞盘时高声呼号而叫破了嗓子。接着他用随身携带的一根木棒似的手杖重重地敲门,我父亲出来应门之后,他便粗声粗气地说要喝一杯朗姆酒。
酒端上来后,他便慢条斯理地啜着,像一位品酒师在细细品尝。他一边喝酒,一边张望着四周。
我父亲告诉他,近来生意清淡,很少有客人。
“那正好,我就住这里。喂,伙计!”他对推车的仆人说道,“就停这里,把箱子搬下来,我要在此暂住几天。”他继续对我父亲说,“我这人不讲究,很随意,每天只要一杯朗姆酒、熏猪肉和几个鸡蛋,还有在空闲时喜欢站在高处遥望过往的船只。你就称呼我船长得了。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想要钱吗?”他扔下三四枚金币,“这点儿钱用完后,再向我要。”他威风凛凛、声色俱厉的讲话语气酷似一位长官。
他穿着简单,讲话粗鲁,看上去肯定不像普通水手,更像船上的大副或船长,惯于发号施令,或动手打人。从跟随的仆人处得知,他昨天上午乘邮车到达“乔治王国”旅馆,在那里询问海边的客店,大概听人介绍我们店的环境幽静,信誉很好,于是就选定住在我们店里。关于这位客人的来历,我们知道的只有这么多。
他每天总要打听有无水手路过此地。起初,我们认为他是在寻找同伴,但最后才知晓另有原因,他是想有意避开这些水手。当有水手投宿“本葆上将”客栈时——这是常见现象,因为宿客可以沿海边大路到达英国西海岸的布里斯托尔——他总是躲在门帘后窥视一番,然后才走进客厅。每当遇到这种情形,他总是噤(jìn)若寒蝉。至少我了解其中的缘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分享了他的恐惧。有一天,他把我约到一个无人的地方,答应在每月的一号给我一枚四便士的银币,条件是我得时刻留意一个“独腿水手”,只要此人一出现,就立即报告他。经常到了月初我去向他索要报酬时,他总是把鼻子冲着我,发出不悦的呜呜声,并且眼神凶狠使我不得不逃走。可是不出一个星期,他又很快改变态度,把那四便士银币交到我手中,千叮万嘱,要我留心那个“独腿水手”。
从此,我经常梦到那个“独腿水手”,搅得我心神不安。每当狂风暴雨之夜,大风刮动着房屋的四周,小湾里惊涛冲击着峭(qiào)壁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那人不断变换着的狰狞面目。有时候我看到他缺了半条腿,有时候他缺了整条腿,有时候又变成了一个要么没有腿、要么在身体中部长着一条腿的怪物。我做的最可怕的梦就是看见他连跑带跳越过篱笆沟渠追我。总之,为了得到每月四便士的银币,这些可恶的梦魇(yǎn)使我付出了代价。
尽管我一想到那个“独腿水手”就心惊肉跳,但对船长本人并不害怕,不像认识他的人那样畏惧他。
有几个晚上,他饮酒过多,头脑不清,在酒店里旁若无人地高唱粗俗狂放的水手歌谣。他不时地劝在场的人饮酒,强迫他们听他讲故事,或者跟他一起合唱,所有在场的人战战兢(jing)兢,小心地应和着。
十五个人争夺死人箱—— 唷呵呵,快快尝一瓶朗姆酒! 他讲的故事十分恐怖,使大伙儿毛骨悚(sǒng)然,内容都是关于绞刑、走跳板、海上风暴、德赖托图加斯珊瑚礁、加勒比海的海盗及他们的巢穴之类。据他自己所述,他曾在海上与那些世上最凶恶的亡命之徒生活过很长时间。他讲故事时应用的语句使我们这些朴实的乡下人感到震惊,如同他描述的罪行一样让我们惊慌不止。我父亲常抱怨道,长此下去无人会乐意光顾这里,客店的营业因而受损。甚至有些客人回家睡觉时还会在床上浑身发抖。但我相信,他住在这里对我们有好处。虽然当时大家十分受惊,吓得魂飞魄散,但过后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他的到来打破了乡村平淡的生活,我们年轻人都非常钦佩他,称他为“真正的老水手”“不含糊的老海员”等等,英国正是依靠这种人才得以称霸海上。
自从他住在我们客店里,除了从小贩那儿买过几双袜子外,他始终没有换过衣服。他帽子的一道卷边倒挂,任它悬挂着,虽然遇到刮风时极为不便。我记得他的外衣破旧不堪,补了又补,衣服上全是补丁。
他从不写信,也没有收到过信。他从不与人交谈,即使偶尔与店里的熟人攀谈几句,那也多在他喝醉了朗姆酒之后。至于那只大皮箱,我们谁也没有见他打开过。
……
前言/序言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史诗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此处请填入您所选版本的权威译者姓名] 一、 故事的宏大脉络: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兴衰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巅峰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拉丁美洲历史的浓缩史诗,一个关于爱、战争、孤独、遗忘与宿命的宏大寓言。故事的核心围绕着布恩迪亚家族及其建立的虚构小镇——马孔多(Macondo)展开。 时间跨越近一个世纪,七代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他们的名字在代代相传中不断重复(奥雷里亚诺和阿卡迪奥),他们的命运也仿佛被某种不可抗拒的周期性力量所牵引。 第一代:开拓者与奠基人 故事始于家族的奠基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他的妻子乌尔苏拉·伊瓜兰。他们因对近亲结婚可能生出带猪尾巴后代的恐惧而被迫迁徙,最终在远离文明的沼泽地带建立起与世隔绝的马孔多。何塞·阿尔卡蒂奥是一位充满好奇心和科学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他对炼金术、探索未知世界怀有极大的热情,并与神秘的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建立了终身友谊。然而,他对世俗事务的疏离和对形而上学的沉迷,最终导致他精神失常,被绑在栗树下,孤独地度过余生。 第二代:战争与孤独的烙印 他们的儿子们继承了父辈的特质,却也早早染上了家族特有的孤独底色。 上校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小说中最为悲剧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经历了三十多场内战,参与了保守党与自由党的残酷斗争,却从未真正理解战争的意义,最终回到家中,潜心制作和熔毁他自己铸造的金鱼,直至被遗忘在角落。他的一生是政治理想幻灭和极度孤独的象征。 何塞·阿尔卡蒂奥(二世)则是一个充满原始野性与欲望的形象,他带着吉普赛人的烙印,追求感官的满足,最终以离奇的方式死去。 家族的繁衍与变迁 随着家族成员的繁衍,马孔多也经历了从原始的伊甸园到现代化冲击,再到最终被遗忘和毁灭的完整过程。家族中的女性,尤其是坚韧不拔的乌尔苏拉,是维系家族和马孔多不致在早期彻底崩塌的支柱。她以超乎常人的生命力和务实精神,对抗着家族男性一代又一代的精神错乱与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 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 《百年孤独》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叙事风格——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将奇迹般的想象力与拉丁美洲残酷的现实历史无缝地编织在一起,使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1. 奇迹的日常化: 书中充满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但作者却用一种冷静、客观的口吻叙述,仿佛这一切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部分。例如,少女雷梅黛丝(Remedios the Beauty)美丽到足以使男人为之疯狂甚至死亡,最终她仅仅是带着床单飘然而逝,升入天堂;或者,持续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以及死者血液沿着街道逆流而上的景象。这些超自然现象,被视为是马孔多世界运行的“自然法则”。 2. 时间的非线性循环: 小说中“孤独”与“循环”是紧密相连的。名字的重复象征着命运的重复。每一代人似乎都在重复祖辈的错误,陷入同样的爱情悲剧、政治狂热或沉思的泥沼中。时间并非线性向前,而是一种不断盘旋、相互渗透的循环结构。读者很难明确区分“现在”、“过去”和“未来”,因为记忆、预言和现实同时存在。 3. 历史的寓言: 马孔多是整个拉丁美洲大陆的缩影。它从封闭走向开放,经历了殖民者(吉普赛人带来的初始技术)的影响,卷入了残酷的内战(象征政治动荡),最终被外来的“香蕉公司”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吞噬。香蕉大屠杀事件,是小说中最具现实批判性的篇章,它揭示了殖民势力对本土人民的压迫与无情抹杀,以及官方历史对真相的集体遗忘。 三、 核心主题的深入探讨 1. 孤独(La Soledad): 这是贯穿全书的母题。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拥有多少财富、声望或爱情,最终都逃不脱孤独的宿命。上校奥雷里亚诺在无尽的战争中寻找意义,最终却只剩下对往昔的回忆;阿玛兰妲在爱情的痛苦中选择终身不嫁,用刺绣掩盖内心的创伤;而马孔多本身,也因遗忘了历史和爱,最终被孤独吞噬。这种孤独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族的、民族的,甚至是人类的终极状态。 2. 记忆与遗忘: 马孔多爆发的“失眠症”和随之而来的“失忆症”,象征着对历史和身份的遗忘。人们必须给日常物品贴上标签来提醒自己它们是什么,这反映了文化在现代冲击下面临的瓦解。只有通过梅尔基亚德斯留下的羊皮卷,家族的全部历史才得以保存,但这份记录本身也必须在被破译的同时,完成对家族的最终审判。 3. 爱与欲望的悖论: 家族成员间的爱情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禁忌和痛苦。近亲结婚的恐惧贯穿始终,是对血脉纯正性的焦虑,也是对打破宿命的渴望。爱常常是毁灭性的,它带来短暂的狂喜,却也加剧了个体的隔阂与痛苦。 四、 结构与结局:宿命的完成 小说的结构极其精巧。羊皮卷是隐藏在叙事深处的终极伏笔。在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也是唯一一个读懂羊皮卷的人诞生后,历史真相才被揭示:羊皮卷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从建立到毁灭的全部预言。 当最后一位奥雷里亚诺读完羊皮卷时,他明白了家族的命运:他们注定在七代之内走向灭亡,且“他们的家族注定被飓风从大地上抹去,他们的名字永远不会有再被提起的第二次机会”。随着马孔多被飓风彻底摧毁,家族的循环彻底终结,小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宿命感收尾。 总结: 《百年孤独》是一部关于人类经验的百科全书,它用极具想象力的语言,探讨了人类共同面对的永恒主题:我们如何与时间相处?爱与孤独如何共存?历史的真相如何被遗忘或铭记?这部作品不仅是拉丁美洲文学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磨灭的丰碑。它要求读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故事中逻辑的错位,从而在错位的世界中,找到对真实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