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煤化工簡介/1
1.1煤化工的定義和範圍1
1.2煤化工發展史2
1.3傳統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7
1.4中國現代煤化工大事記8
第2章現代煤化工的科學發展觀/10
2.1中國發展煤化工的曆史使命10
2.2煤化工可持續發展規律的探討14
2.3煤化工的效率25
2.4煤化工的主攻方嚮31
2.5發展煤化工中的問題38
2.6煤化工發展的六次熱潮45
2.7煤化工的明天是美麗的48
第3章煤氣化工藝原理/51
3.1基本原理51
3.2煤氣化分類和命名53
3.3主要煤氣化技術簡介56
3.4氣化後續流程58
3.5近期煤氣化技術發展的特點62
3.6選用煤氣化技術的原則64
3.7總結66
第4章Texaco-GE水煤漿氣化/68
4.1Texaco-GE水煤漿氣化68
4.2發展曆史68
4.3TCGP氣化原理及工藝流程68
4.4TCGP的關鍵設備69
4.5TCGP氣化技術的特點及影響因素71
4.6TCGP氣化工藝在國內的應用72
4.7TCGP氣化型數據73
4.8評述74
第5章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76
5.1工藝概況76
5.2發展曆史76
5.3工藝原理與流程76
5.4氣化爐結構77
5.5考核數據79
5.6應用情況80
5.7評述82
第6章非熔渣-熔渣分級氣化/84
6.1非熔渣-熔渣氣化工藝84
6.2發展曆史84
6.3工藝原理及流程84
6.4非熔渣-熔渣氣化技術特點及性能
考核數據86
6.5非熔渣-熔渣氣化爐技術應用87
6.6評述88
第7章多元料漿氣化/90
7.1工藝概述90
7.2開發過程90
7.3工藝原理及流程90
7.4氣化爐結構91
7.5多元料漿氣化工藝特點92
7.6多元料漿氣化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92
7.7多元料漿的裝置建設情況93
7.8應用實例94
7.9評述95
第8章E-gas氣化工藝/97
8.1工藝概述97
8.2發展曆史97
8.3工藝流程97
8.4E-gas氣化爐的結構98
8.5E-gas煤氣化工藝特點99
8.6裝置應用100
8.7評述100
第9章Shell煤氣化/102
9.1Shell煤氣化工藝概述102
9.2發展曆程102
9.3工藝原理及流程103
9.4Shell煤氣化工藝的特點105
9.5主要設備106
9.6國內裝置建設和運行情況108
9.7評述109
第10章兩段式乾煤粉氣化/110
10.1工藝概述110
10.2發展曆史110
10.3工藝原理及工藝流程110
10.4試驗112
10.5關鍵設備113
10.6工藝特點114
10.7裝置建設及應用115
10.8評述115
第11章五環爐氣化/116
11.1工藝概述116
11.2發展曆史116
11.3工藝流程116
11.4氣化爐結構117
11.5技術特點118
11.6裝置應用119
11.7評述119
第12章GSP煤氣化/120
12.1GSP氣化工藝120
12.2發展曆史120
12.3GSP氣化技術的工藝原理和流程120
12.4GSP氣化爐的結構122
12.5技術特點124
12.6GSP氣化工藝應用125
12.7GSP典型氣化數據126
12.8評述128
第13章航天爐氣化/129
13.1工藝概況129
13.2發展曆史129
13.3氣化原理及流程129
13.4航天氣化爐結構130
13.5航天爐氣化技術特點132
13.6航天爐建設和運行情況133
13.7評價134
第14章科林煤氣化/136
14.1工藝概述136
14.2發展曆史136
14.3工藝流程136
14.4氣化爐結構137
14.5技術特點138
14.6裝置應用情況139
14.7評述140
第15章瀋鼓煤氣化/141
15.1工藝概述141
15.2發展曆史141
15.3工藝流程141
15.4氣化爐結構142
15.5技術特點143
15.6在綫計算係統144
15.7評述145
第16章SE-東方爐氣化/146
16.1工藝概述146
16.2開發曆程146
16.3工藝流程146
16.4技術特點146
16.5裝置建設進展147
16.6裝置運行數據148
16.7評述149
第17章Lurgi煤氣化/150
17.1工藝概述150
17.2發展曆程150
17.3工藝原理及流程151
17.4主要設備結構簡介153
17.5主要技術特點153
17.6裝置運行情況154
17.7Lurgi爐工藝的改進建議156
17.8評述156
第18章BGL氣化/158
18.1工藝概述158
18.2發展曆史158
18.3工藝流程158
18.4氣化爐結構159
18.5BGL爐氣化技術優點160
18.6裝置建設情況162
18.7評述162
第19章雲煤氣化/164
19.1工藝概述164
19.2發展曆史164
19.3工藝流程165
19.4工藝特點165
19.5裝置建設166
19.6評述167
第20章恩德粉煤氣化/168
20.1工藝概述168
20.2發展曆史168
20.3工藝流程169
20.4氣化爐結構170
20.5工藝特點及消耗指標170
20.6應用情況171
20.7評述172
第21章高溫溫剋勒氣化/174
21.1工藝概述174
21.2發展曆史174
21.3工藝流程175
21.4工藝特點及工藝參數176
21.5應用情況177
21.6評述178
第22章KBR氣化/179
22.1工藝概述179
22.2發展曆史179
22.3工藝流程179
22.4KBR工藝的優點181
22.5示範裝置運行情況182
22.6評述182
第23章灰熔聚氣化/184
23.1工藝概述184
23.2發展曆史184
23.3基本原理及流程184
23.4工藝特點186
23.5裝置應用186
23.6評述188
第24章SGT爐氣化/189
24.1工藝概述189
24.2開發曆程189
24.3工藝流程189
24.4技術特點190
24.5裝置應用191
24.6評述192
第25章天然氣轉化製閤成氣/193
25.1概述193
25.2傳統蒸汽催化轉化194
25.3聯閤蒸汽催化轉化196
25.4預轉化蒸汽轉化工藝198
25.5熱交換器型轉化199
25.6催化部分氧化轉化工藝204
25.7非催化部分氧化轉化工藝(POX)206
25.8各種天然氣轉化工藝的比較206
25.9評述208
第26章天然氣部分氧化製閤
成氣/21026.1概述210
26.2天然氣部分氧化法機理211
26.3天然氣部分氧化影響因素211
26.4技術關鍵213
26.5技術應用情況214
26.6評述217
第27章生物質氣化技術/218
27.1概述218
27.2發展曆史219
27.3基本原理219
27.4BSF技術與煤化工技術的區彆219
27.5生物質氣化技術分類及特點220
27.6生物質製醇模擬實例225
27.7生物質氣化技術應用情況226
27.8評述228
第28章燒嘴技術/229
28.1概述229
28.2燒嘴的性能229
28.3燒嘴的結構型式230
28.4二通道燒嘴230
28.5三通道燒嘴231
28.6四通道燒嘴234
28.7五通道燒嘴235
28.8多個燒嘴的對置式布置237
28.9國內常用的燒嘴238
28.10評述239
第29章低溫甲醇洗淨化技術/241
29.1概述241
29.2低溫甲醇洗工藝簡述242
29.3低溫甲醇洗的典型工藝244
29.4各塔基本工藝過程247
29.5工藝流程的優點250
29.6幾個特殊的問題251
29.7“半貧液流程”簡介253
29.8評述255
第30章煤製甲烷/257
30.1概述257
30.2發展曆史258
30.3工藝原理259
30.4甲烷化催化劑261
30.5美國大平原工藝簡介261
30.6煤製甲烷的技術經濟問題263
30.7煤製甲烷的工業化進程264
30.8煤製甲烷的煤氣化方法選擇265
30.9評述266
第31章閤成油/267
31.1概述267
31.2費托閤成工藝270
31.3費托閤成催化劑271
31.4費托閤成反應器272
31.5油品精製和尾氣處理273
31.6煤製油工藝273
31.7示範廠運行情況274
31.8大規模工業化進程276
31.9評述277
第32章甲醇/279
32.1概述279
32.2甲醇閤成工藝281
32.3甲醇閤成催化劑282
32.4甲醇閤成塔283
32.5甲醇精餾工藝284
32.6煤製甲醇工藝288
32.7甲醇裝置的投資估算289
32.8評述289
第33章乙二醇/290
33.1概述290
33.2閤成氣閤成乙二醇工藝分類291
33.3閤成氣直接閤成法291
33.4草酸酯法(氧化偶聯法)292
33.5甲醇甲醛閤成法293
33.6國內科研情況295
33.7國內裝置建設情況296
33.8煤製乙二醇的工藝路綫297
33.9評述299
第34章乙醇與低碳醇/300
34.1概述300
34.2乙烯水閤工藝302
34.3閤成氣間接閤成法303
34.4閤成氣直接閤成法305
34.5評述308
第35章甲醇製低碳烯烴(MTO)/310
35.1概況310
35.2MTO工藝的機理311
35.3國內外催化劑研發進展311
35.4國內外工藝的研究進展313
35.5反應後的氣體組成316
35.6煤製烯烴的技術經濟316
35.7國內MTO工業化示範廠的建設317
35.8煤製烯烴示範項目的三條經驗320
35.9評述321
第36章甲醇製丙烯(MTP)/323
36.1概述323
36.2技術發展曆史324
36.3甲醇製烯烴的流程325
36.4國內裝置建設和開車情況329
36.5評述332
第37章甲醇製汽油(MTG)/333
37.1概述333
37.2MTG工藝技術及特點334
37.3實際MTG工藝過程335
37.4國內工業化情況339
37.5新西蘭MTG裝置情況341
37.6評述342
第38章甲醇製芳烴/343
38.1芳烴的來源343
38.2煤製芳烴的工藝路綫344
38.3關於PX項目建設的必要性351
38.4結論352
第39章二甲醚/353
39.1概況353
39.2二甲醚的生産方法356
39.3一步法流程研究360
39.4國內的研究和模擬設計364
39.5評述367
第40章醋酸/368
40.1醋酸的性質368
40.2醋酸在工業上的用途368
40.3主要生産工藝和工藝開發曆程369
40.4乙醛氧化法372
40.5輕烴氧化法374
40.6乙烯直接氧化法377
40.7甲醇羰基化閤成法379
40.8經濟比較387
40.9煤製醋酸389
40.10討論391
第41章甲醛/393
41.1概述393
41.2甲醛生産的工藝路綫394
41.3過量甲醇氧化法395
41.4過量空氣氧化法396
41.5甲醛生産工藝路綫比較397
41.6國內科研情況398
41.7過量甲醇氧化法的典型工藝數據399
41.8評述400
第42章碳酸二甲酯/401
42.1概述401
42.2DMC的物化性質401
42.3DMC的用途和應用402
42.4DMC閤成技術的發展404
42.5煤氣化製取DMC412
42.6評述413
第43章醇醚燃料/415
43.1甲醇燃料415
43.2二甲醚423
43.3乙醇425
43.4聚甲氧基二甲醚(DMM3~8)427
43.5煉油行業的做法430
43.6評述430
第44章IGCC/433
44.1IGCC的定義433
44.2IGCC的優勢434
44.3IGCC的弱點434
44.4國外IGCC發展概況435
44.5國內IGCC裝置建設437
44.6IGCC係統關鍵工藝技術437
44.7關於“IGCC+碳捕集”模式439
44.8評述439
第45章多聯産/441
45.1多聯産的定義441
45.2多聯産思路的形成與曆史442
45.3多聯産的特點443
45.4實現多聯産的路綫圖444
45.5多聯産的分類與實例444
45.6關於零排放能源係統448
45.7評述449
第46章煤直接液化/451
46.1煤液化的含義和基本原理451
46.2國外煤炭直接液化技術的發展曆程452
46.3國內煤液化技術發展曆程453
46.4國外典型工藝454
46.5國內工業化的煤液化工藝流程460
46.6煤液化主要設備461
46.7直接液化對煤質的基本要求462
46.8循環溶劑的選擇463
46.9關於製氫463
46.10工業化情況463
46.11煤油共煉464
46.12評述466
第47章煤炭分質利用/468
47.1分質利用的定義468
47.2分質利用的工業過程469
47.3分質利用的流程474
47.4分質利用的工程建設475
47.5評述475
第48章焦爐氣的利用/476
48.1概述476
48.2焦爐氣的組成與淨化476
48.3焦爐氣製甲醇477
48.4焦爐氣製閤成氨484
48.5焦爐氣製甲烷485
48.6評述489
第49章針狀焦/492
49.1概述492
49.2生産工藝原理493
49.3煤瀝青預處理新技術及配套針狀焦生産工藝的特點497
49.4性能指標498
49.5評述499
第50章煤化工用煤/501
50.1中國的煤炭資源501
50.2中國煤炭分類503
50.3煤炭洗選505
50.4煤化工産業涉及到的環境汙染507
50.5原煤的性質508
50.6不同煤化工技術對煤的要求510
50.7評述511
第51章煤化工與水/513
51.1中國的水資源513
51.2煤化工工廠的用水514
51.3節水途徑514
51.4産品新鮮水耗的基本要求516
51.5水權置換517
51.6節水減排提高水利用效率的過程係統工程方法517
51.7結論519
《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嚮你娓娓道來他畢生的研究心得。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實際的應用導嚮和工程實踐的考量。書中對許多新技術,比如煤基閤成氣製高值化學品,例如乙二醇、醋酸等,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介紹。它會告訴你,在實際的工業生産中,如何優化反應條件以提高轉化率和選擇性,如何設計高效的催化劑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穩定性,如何處理反應過程中産生的副産物以減少汙染和提高資源利用率。書中列舉的許多工程案例,都來自於一綫生産實踐,這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産中的挑戰和解決方案聯係起來,這對於我這樣一個想要瞭解煤化工實際應用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特彆是一些關於煤化工過程模擬和優化的章節,讓我對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來指導生産和設計有瞭新的認識。書中還討論瞭煤化工與其他能源技術(如可再生能源、核能)的耦閤發展,這讓我看到瞭煤化工在未來能源體係中的潛在定位和發展空間。它不僅僅是關於“煤”的化學,更是關於“能源”和“化工”的未來。我對書中關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在煤化工中的應用也特彆感興趣,這涉及到如何將煤化工過程中産生的溫室氣體轉化為有用的資源,從而實現低碳化發展,這絕對是未來煤化工發展的重要方嚮。
評分《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這本書,在我翻閱的過程中,仿佛打開瞭一扇“知識寶庫”的大門。它不僅涵蓋瞭煤化工領域的基礎理論,更重要的是,它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業實踐相結閤,為讀者呈現瞭一個生動而全麵的現代煤化工圖景。書中對煤炭氣化技術的發展曆程進行瞭梳理,並重點介紹瞭當前最先進的氣化技術,例如加壓氣化、整體氣化聯閤循環(IGCC)等。它詳細解釋瞭這些技術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汙染物排放方麵的優勢。書中還列舉瞭許多國內外大型煤化工項目的案例,通過分析這些成功項目的經驗,讀者可以更直觀地瞭解現代煤化工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煤炭氣化過程的模擬與優化部分,它介紹瞭如何利用計算機模擬軟件來預測氣化過程中的各種參數,並對工藝流程進行優化,以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這讓我看到瞭科技進步如何賦能煤化工行業,使其朝著更高效、更清潔、更可持續的方嚮發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激發瞭讀者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評分《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這本書,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給我帶來瞭很多“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在這本書的闡述下變得清晰起來。比如,在介紹煤炭氣化技術時,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幾種氣化爐的名稱,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氣化方式(如固定床、流化床、氣流床)的反應機理、傳質傳熱特性、以及各自的優缺點,並結閤實際應用案例,分析瞭在不同條件下如何選擇最閤適的氣化技術。書中對氣化過程中影響産氣成分和熱值的因素進行瞭詳細的分析,比如煤種、氧煤比、水汽比、操作壓力等,並給齣瞭優化這些參數以獲得最佳氣化效果的建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煤製閤成氣(Syngas)的下遊應用方麵的介紹,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閤成氨、甲醇等,還重點介紹瞭煤基烯烴、煤基乙二醇、煤基油品等高附加值産品的生産技術。書中對這些下遊産品的生産工藝進行瞭詳細的闡述,包括催化劑的選擇、反應條件的控製、産物分離提純等關鍵環節。這讓我看到,煤炭作為一種重要的碳資源,可以通過現代煤化工技術,轉化為種類繁多、附加值高的化學品,從而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評分《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知識的“醍醐灌頂”。之前對煤化工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教科書上的基礎知識,比如煤的組成、焦化、水煤氣等。而這本書則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現代煤化工世界的大門。書中關於煤炭直接液化技術的介紹,讓我驚嘆於人類在將固體煤轉化為液體燃料方麵的智慧。它詳細闡述瞭不同液化方法的原理,例如高溫高壓下的溶劑萃取、催化加氫等,以及各種催化劑的作用機製。書中還對液化産物的組成和性質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介紹瞭如何通過精餾、加氫等後處理工藝來獲得高品質的燃料油和化工原料。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煤炭煤漿製備技術的部分,它涉及到煤炭的細磨、分散劑的選擇、穩定劑的添加等一係列復雜的操作,而這些操作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液化反應的效率和産物質量。書中對這些細節的處理,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在工程實踐中的深厚功底。此外,書中還對煤製天然氣(SNG)技術的發展進行瞭介紹,包括乾粉煤氣化、固定床氣化等不同的工藝路綫,以及氣化氣淨化、甲烷化等關鍵單元。它讓我看到瞭煤炭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載體,仍然可以通過各種先進技術轉化為清潔的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評分當我深入研讀《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時,我發現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它不僅僅是陳述一個技術的名稱,而是會深入到技術的“每一個角落”。例如,在關於煤炭液化催化劑的研究中,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催化劑(如氧化物催化劑、金屬催化劑、雜多酸催化劑)的製備方法、結構特點、催化活性以及失活機製。書中還引用瞭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來佐證其觀點,這使得書中內容極具說服力。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煤炭直接液化過程中溶劑選擇的分析,詳細闡述瞭不同溶劑的溶解能力、加氫能力以及對産物分布的影響,並給齣瞭在不同煤種和工藝條件下選擇閤適溶劑的指導。這讓我認識到,即使是看似簡單的溶劑選擇,也需要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和大量的實驗驗證。書中還對煤化工過程中的腐蝕與磨損問題進行瞭專題討論,分析瞭腐蝕和磨損産生的原因,並介紹瞭各種防腐蝕、耐磨材料的應用,以及相應的維護和檢測技術。這讓我看到瞭煤化工行業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和延長設備壽命方麵所做的努力。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工程師的嚴謹和科學傢的創新精神。
評分讀完《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煤化工這個行業的理解,仿佛從“仰望星空”一下子變成瞭“腳踏實地”。書中不僅僅提供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貫穿瞭“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在處理煤炭含硫、含氮等雜質的問題上,書中就詳細介紹瞭幾種新的脫硫脫氮技術,包括催化劑的選擇、工藝流程的設計,甚至是一些工程細節的處理,比如如何防止催化劑中毒,如何提高脫硫脫氮效率等。它還討論瞭不同煤種的特性對工藝選擇的影響,這使得書中介紹的技術不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方案,而是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的。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煤炭氣化過程中結焦和堵塞問題的一章,它深入分析瞭産生這些問題的機理,並提齣瞭多種有效的解決辦法,從改進爐膛設計到優化操作參數,再到新型耐磨材料的應用,都給齣瞭具體的指導。這讓我看到,即使是看似棘手的問題,也總有創新的解決方案。書中還探討瞭煤化工的經濟性問題,對不同新技術的投資成本、運行成本、以及潛在的經濟效益都進行瞭分析,這對於決策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信息。它讓我明白,技術的先進性固然重要,但最終的落地還需要考慮經濟可行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你“是什麼”,更教你“怎麼做”。
評分拿起《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並存。這本書沒有迴避煤化工領域麵臨的挑戰,反而積極地去探索和介紹應對這些挑戰的新技術。例如,在“煤化工與環境保護”這個主題下,書中深入探討瞭如何減少煤化工過程中的汙染物排放。它詳細介紹瞭新型脫硫、脫硝催化劑的研發進展,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率和壽命。同時,書中還著重介紹瞭煤氣化過程中産生的飛灰、爐渣等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比如將其作為建材或進行二次開發,這讓我看到瞭煤化工行業實現循環經濟的可能。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煤化工過程中廢水處理的部分,介紹瞭多種先進的處理技術,如膜分離、高級氧化、生化處理等,並分析瞭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書中還提到瞭如何通過工藝優化來減少廢水的産生量,從源頭上解決汙染問題。這本書不僅提供瞭技術方案,還強調瞭“全生命周期”的環境管理理念,讓我對煤化工的綠色發展有瞭更全麵和深入的理解。它讓我看到,即使是傳統的高汙染行業,也可以通過技術的創新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評分這本《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當我拿到手中時,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這不僅僅是紙張和油墨的堆積,更像是沉澱瞭無數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我一直對煤化工這個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煤炭這個曾經的“黑金”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力。然而,傳統的煤化工技術似乎存在著效率不高、汙染較大的弊端,這讓我對“新技術”充滿瞭期待。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目錄,條理清晰,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技術的方方麵麵,讓我對即將開啓的知識探索之旅充滿瞭信心。書中對各種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介紹,都力求詳盡,配以大量的圖錶和數據,使得復雜的原理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部分,例如不同類型的氣化技術,如加壓氣化、整體氣化聯閤循環(IGCC)等,書中對這些技術的原理、工藝流程、優缺點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案例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它不僅解答瞭我對現有技術局限性的疑問,更讓我看到瞭未來煤化工發展的方嚮。書中對催化劑的研發和應用也給予瞭重點介紹,這對於提高反應效率、降低能耗至關重要。我看到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催化劑的結構、性能以及在各種煤化工過程中的應用效果,這對於我理解煤化工反應的微觀機理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對煤化工的環保問題也給予瞭充分的重視,詳細介紹瞭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技術,以及如何實現清潔生産,這讓我看到瞭煤化工行業嚮綠色化、可持續化發展的決心和努力。整本書的編排設計也相當人性化,重點突齣,難點解析,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評分當我開始閱讀《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時,我立刻被它所呈現齣的深度和廣度所震撼。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本真正深入到技術細節的專業著作。書中對每一個新技術的介紹,都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會深入到其背後的科學原理、關鍵技術環節、工程實現方式,甚至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評估。例如,在介紹煤製烯烴技術時,書中詳細闡述瞭MTO(甲醇製烯烴)和MTP(甲醇製丙烯)工藝的演進,從最初的固定床到流化床,再到最新的移動床技術,以及各種催化劑的優化和發展。它不僅解釋瞭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技術革新,還分析瞭不同技術路綫的優劣勢,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這種深入的分析讓我對煤化工技術的迭代和發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技術創新是如何驅動産業進步的。書中對煤液化技術也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包括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對於直接液化,書中詳細講解瞭其催化劑、反應條件、産物分布以及後處理工藝,特彆是對不同煤種的適應性進行瞭深入探討。對於間接液化,書中則重點介紹瞭費托閤成的催化劑體係、反應器類型以及産物選擇性控製等關鍵技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段復雜煤化工工藝流程的圖解,它將文字描述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整個工藝的脈絡,理解各個單元操作之間的聯係與影響。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思維方式的引導,它教會我如何從係統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一個復雜的化工過程。
評分當我拿到《現代煤化工新技術(第二版)》這本書時,我被它嚴謹的學術風格和豐富的案例分析所吸引。這本書的內容,如同精心編織的知識網絡,將煤化工領域的各個方麵緊密聯係起來。書中對煤炭轉化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機理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例如煤的熱解、氣化、液化、費托閤成等,並詳細介紹瞭各種催化劑在這些反應中的作用。它不僅解釋瞭“是什麼”,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例如為什麼某種催化劑能提高反應的選擇性,為什麼某種反應條件能提高轉化率。書中還引用瞭大量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數據,使得其論證更加充分和可靠。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煤製天然氣(SNG)技術的一章,它詳細介紹瞭不同SNG工藝路綫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煤種下的適應性。它還分析瞭SNG生産過程中麵臨的技術挑戰,例如煤炭的預處理、氣化反應的穩定運行、以及産品氣的淨化等,並提齣瞭相應的解決方案。書中還探討瞭煤化工行業在能源安全、産業升級、以及環境保護方麵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這讓我對煤化工的未來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是一部集理論深度、實踐廣度和前沿視野於一體的優秀著作。
評分內容全麵,但深度不夠。
評分工作用,買來瞭解下的。。。。
評分內容全麵,但深度不夠。
評分第一次書本損壞瞭,但是客服換貨還是比較積極的,就給個好評吧。
評分第一次書本損壞瞭,但是客服換貨還是比較積極的,就給個好評吧。
評分第一次書本損壞瞭,但是客服換貨還是比較積極的,就給個好評吧。
評分買瞭兩本,一本開膠,一本破損,兩次纔全換好
評分內容全麵,但深度不夠。
評分第一次書本損壞瞭,但是客服換貨還是比較積極的,就給個好評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