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汽车传感器检测与维修

新款汽车传感器检测与维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伟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传感器
  • 汽车检测
  • 汽车维修
  • 汽车电子
  • 传感器技术
  • 汽车电子技术
  • 故障诊断
  • 汽车电器
  • 维修技术
  • 汽车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16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976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7
字数: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汽车培训机构及职业院校的师生。
  ——详细地介绍了常用汽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结构原理、电路图、检测方法及更换调整;
  ——从工作实践角度出发,解析了汽车传感器的典型故障案例,详述了利用自诊断系统及示波器的检测方法;
  ——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方便读者学习和实践操作。

内容简介

  《新款汽车传感器检测与维修》从工作实践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新及常用汽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结构原理、电路图、动态检测方法、静态检测方法及更换调整等。主要内容包括汽车传感器概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位置与角速度传感器、速度与角速器传感器、爆震与碰撞传感器等传感器的检测与维修,以及利用汽车的自诊断系统来读取传感器的故障码、利用示波器对传感器的波形进行检测以及部分国产汽车传感器的检测实例等。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合汽车维修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院校汽车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传感器分类及组成 1
一、传感器定义及组成 1
二、传感器分类 1
三、传感器信号 2
第二节 传感器检测 3
一、传感器检测方法 3
二、传感器检测注意事项 5
第二章 空气流量传感器/7
第一节 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7
一、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7
二、新型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HFM6-9
三、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测方法 13
第二节 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9
一、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9
二、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测 20
第三章 温度传感器/22
第一节 概述 22
第二节 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23
一、进气温度传感器 23
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25
三、车内外温度传感器 31
四、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 34
五、排气温度传感器 37
第三节 热敏铁氧体式温度传感器 39
一、热敏铁氧体式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39
二、热敏铁氧体式温度传感器结构 39
三、热敏铁氧体式温度传感器检测 40
第四章 压力传感器/41
第一节 进气压力传感器 41
一、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41
二、真空膜盒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48
三、电容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49
四、表面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50
第二节 其他压力传感器 51
一、机油压力传感器 51
二、制动压力传感器 52
三、大众直喷发动机燃油压力传感器 54
四、电控柴油机共轨燃油压力传感器 58
五、轮胎压力传感器 60
六、增压压力传感器 81
七、制冷剂高压传感器 84
第五章 位置与角度传感器/86
第一节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86
一、概述 86
二、滑动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87
三、双可变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89
四、霍尔式节气门传感器与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90
五、大众直喷发动机EPC电子节气门 95
六、智能电子节气门 102
第二节 曲轴位置传感器 107
一、曲轴位置传感器功用及安装位置 107
二、磁电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107
三、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 109
四、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112
第三节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19
一、霍尔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20
二、磁阻元件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22
第四节 其他位置传感器 124
一、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124
二、燃油液面传感器 127
三、电极式液面高度传感器 130
四、冷却液液位传感器 132
五、浮子舌簧管开关式液位传感器 133
六、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134
七、霍尔式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137
八、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139
九、离合器位置传感器 146
十、乘员位置传感器 148
十一、EGR废气再循环阀位置传感器 151
十二、水平位置传感器 155
第六章 爆震、碰撞传感器/159
第一节 概 述 159
第二节 爆震传感器 160
一、爆震传感器控制系统 160
二、磁致伸缩式爆震传感器 162
三、压电式爆震传感器 162
第三节 碰撞传感器 169
一、滚轴式碰撞传感器 170
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171
三、滚球式碰撞传感器 172
四、电阻应变计式碰撞传感器 172
五、压力传感器 173
六、水银开关式碰撞传感器 174
七、碰撞传感器检测 175
第七章 气体浓度传感器/177
第一节 氧传感器 177
一、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177
二、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 180
三、宽量程传感器 181
四、氧传感器检测 186
第二节 NOx 传感器 188
一、NOx 传感器结构 188
二、NOx 传感器工作原理 188
三、NOx 传感器安装位置、功用、功能 190
第三节 烟雾浓度传感器 191
一、烟雾浓度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91
二、烟雾浓度传感器检测 192
第八章 速度传感器/194
第一节 轮速传感器 194
一、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 194
二、霍尔式轮速传感器 198
三、磁阻式轮速传感器 201
四、新型的主动型ABS车轮传感器 203
第二节 组合式加速度传感器 204
一、组合式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位置 204
二、组合式加速度传感器检测 206
第九章 其他执行器、传感器/208
第一节 点火系统执行器 208
一、点火线圈结构特点 208
二、点火系统电路分析 209
三、点火系统故障检修 211
第二节 09G 自动变速器P/N挡开关 212
一、变速器多功能挡位(TR)开关F125-212
二、变速器多功能开关检测 213
第三节 雨量感应传感器 214
一、雨量感应传感器G397-214
二、雨量感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15
第四节 本田扭矩传感器 219
一、本田EPS电感式扭矩传感器结构 219
二、本田扭矩传感器工作原理 219
三、本田扭矩传感器检测 220
第五节 新款皇冠分相器扭矩传感器 221
一、新皇冠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结构 221
二、电控助力转向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25
三、新皇冠分相器扭矩传感器检测 226
第六节 大众磁阻式扭矩传感器 228
一、大众磁阻式扭矩传感器结构 228
二、转向助力大小的设定方法 231
三、大众磁阻式扭矩传感器检测 231
第七节 丰田卡罗拉巡航控制系统 231
一、丰田卡罗拉巡航控制系统组成及功用 231
二、丰田卡罗拉巡航控制系统检查 234
第八节 奥迪A4轿车太阳能天窗 237
一、奥迪A4轿车太阳能天窗工作原理 238
二、奥迪A4轿车太阳能天窗检修 239
第九节 制动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 240
一、制动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结构 240
二、制动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检测 240
第十节 日照光电传感器 242
一、日照光电传感器结构 242
二、日照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242
三、日照光电传感器检测 243
第十一节 空气湿度传感器 244
一、空气湿度传感器安装位置与作用 244
二、空气湿度传感器测量空气湿度 244
三、传感器的温度测量 245
四、湿度传感器电路图 245
第十二节 空气质量传感器 247
一、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和作用 247
二、空气质量传感器工作原理 248
三、空气质量传感器功能 248
四、空气质量传感器控制电路 248
第十三节 制冷剂温度传感器 250
一、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功用 250
二、制冷剂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250
第十四节 散热器识别传感器 251
一、散热器识别传感器功能 251
二、散热器识别传感器G611要求 252
三、一体式温度传感器 252
第十五节 挡位识别传感器 253
一、挡位识别传感器功用 253
二、挡位识别传感器工作原理 253
三、挡位识别传感器结构 253
四、改善换挡舒适性 253
五、挡位识别传感器诊断 254
六、挡位识别传感器电路控制图 254
第十六节 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 255
一、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工作原理 255
二、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结构、安装位置 256
三、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IBS功能 257
四、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电子分析装置 257
第十章 故障案例/259
一、仪表警告灯点亮 259
二、科鲁兹机油指示灯点亮 261
三、大众车OBD灯报警 262
四、途安倒车雷达不工作 263
五、2015款大众高尔夫发动机不能启动 265
六、现代名驭水温表故障 266
七、帕萨特水温传感器损坏 268
八、进口尚酷巡航偶尔不工作 269
九、奇瑞瑞虎ABS低速误动作 273
十、新款迈腾B7L安全带报警灯点亮 274
十一、新款皇冠智能进入和启动遥控系统失灵 278
十二、速腾轿车停车后燃油表指示不正常 281
十三、新款朗逸轿车加满油后燃油表指示为零 283
十四、新款迈腾EPS转向助力失效 284
十五、新款帕萨特新领驭车身稳定系统故障 286
十六、大众CC倒车影像无显示 287
十七、丰田雅力士ABS灯亮 289
十八、新款斯柯达明锐转向跑偏 291
十九、奥迪自动启动控制系统的故障 293
二十、大众CC车主动巡行无法使用 301
二十一、新款帕萨特NMS方向盘锁止系统异常 302
二十二、迈腾B7L轿车无钥匙进入功能无法使用 306

前言/序言


《汽车诊断设备:原理、应用与维护》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汽车诊断设备的核心技术与实际应用,旨在为汽车维修技师、爱好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操作指南。本书内容翔实,逻辑严谨,从诊断设备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类先进诊断工具的详解,以及在实际维修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第一部分:汽车诊断设备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汽车诊断设备的世界,理解其存在的意义和发展历程。我们将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ECU(电子控制单元)在车辆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为何需要专门的诊断设备来与之交互。我们将深入探讨OBD(车载诊断系统)标准的发展演变,包括OBD-I、OBD-II以及EOBD等,详细解释其通信协议、诊断故障码(DTC)的生成与读取机制,以及各种传感器数据流的含义。此外,还将介绍CAN总线、LIN总线等车载通信网络的工作原理,为理解诊断设备如何获取车辆信息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主流汽车诊断设备详解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我们将系统介绍市面上主流的汽车诊断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诊断仪(Scanner): 详细介绍各类手持式、便携式和台式诊断仪的功能特点,如故障码读取与清除、数据流监测、冻结帧数据分析、激活测试(执行器控制)等。我们将针对不同品牌和车型,讲解常用诊断仪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并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分析。 示波器(Oscilloscope): 深入讲解示波器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其工作原理、基本操作以及信号采集与分析技巧。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示波器监测点火信号、喷油器信号、传感器信号(如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等)波形,以及如何通过波形异常判断故障原因。 万用表(Multimeter): 尽管万用表看似基础,但在诊断过程中仍不可或缺。本书将详细介绍万用表在汽车电路检测中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以及二极管、通断等功能的运用。我们将结合电路图,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排查线路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等常见故障。 专用诊断设备: 针对特定系统的专用诊断设备,如ABS/ESP诊断仪、SRS(安全气囊)诊断仪、仪表盘编程/校准设备、胎压监测系统(TPMS)检测仪等,也将进行详细介绍,涵盖其工作原理、连接方式、软件操作及故障排除方法。 诊断软件与平台: 探讨现代汽车诊断中日益重要的软件层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原厂诊断软件、第三方诊断软件平台,以及它们在软件更新、数据下载、在线编程等方面的功能,并提供使用建议。 第三部分:汽车诊断设备在维修中的实际应用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真实案例,演示汽车诊断设备在不同维修场景下的应用。我们将涵盖以下内容: 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 以失火、怠速不稳、动力下降、排放超标等常见发动机故障为例,演示如何利用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分析数据流,结合示波器和万用表进行精准定位。 底盘系统故障诊断: 重点讲解ABS、ESP、EPS(电动助力转向)等系统的故障诊断流程,包括如何连接诊断设备、读取ABS/ESP故障码、监测传感器数据、执行特定测试等。 车身电子系统故障诊断: 涵盖空调系统、音响系统、车窗升降、中控锁、照明系统等常见车身电子故障的诊断方法,重点在于理解各系统的工作逻辑和诊断接口。 新能源汽车诊断特点: 简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混合动力)在诊断设备和诊断方法上与传统燃油车的区别与联系,如高压系统诊断、电池管理系统(BMS)诊断等。 诊断设备维护与保养: 提供关于诊断设备日常维护、软件更新、连接线缆检查、电池保养等方面的实用建议,确保诊断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第四部分:诊断设备选购与使用技巧 本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关于诊断设备选购的参考意见,帮助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选择最适合的诊断工具。我们将讨论不同诊断仪的品牌、功能、价格区间,以及选购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同时,还将分享一些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的使用技巧,如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如何进行系统性排查、如何记录和分析维修过程等。 本书力求全面、深入、实用,以帮助读者掌握现代汽车诊断设备的强大功能,从而更高效、更准确地解决车辆故障,提升维修技能和业务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对书中的“故障排除流程图”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种简单的、只有少数几条路径的流程图,而是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设计了详细的、多分支的排查逻辑。例如,当车辆出现“加速无力”的故障时,流程图会引导你先检查进气系统、燃油系统,然后才会聚焦到与加速相关的传感器,如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等,并给出具体的检测步骤。这种系统性的排查方法,能够帮助维修人员避免走弯路,快速准确地定位问题根源,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评分

刚收到这本书,翻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虽然书名是《新款汽车传感器检测与维修》,但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在手把手教学。开篇就详细阐述了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核心地位,从最基础的进气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到更复杂的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再到ESP系统中的轮速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几乎囊括了所有与发动机控制、安全系统、舒适性配置相关的关键部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堆砌,而是用大量的实例,结合实际维修场景,一步步地解析了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氧传感器时,书中不仅描述了其工作电压范围、信号输出特性,还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氧传感器(如氧化锆、宽域)的内部结构和工作方式,并附带了多种故障现象的对比分析,比如怠速不稳、油耗增加、排放超标等,是如何与氧传感器故障直接或间接关联的。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检测方法上异常详尽。不再是简单的“插上诊断仪看看故障码”就完事,而是深入到了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电阻、电压、信号波形等具体操作。比如,在“如何判断霍尔传感器好坏”的章节,书中不仅给出了不同车型的具体测量方法,还提供了典型的波形图,并解释了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万用表档位的选择、探针的接触方式、搭铁点的选择等等,这些细节对于一线维修人员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老司机的经验之谈”,例如在测量某些传感器信号时,如何通过观察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来辅助判断,或者在怀疑某个传感器故障时,如何通过对比同款正常车辆的传感器数据来找出差异。

评分

这本书在维修指导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不仅仅是告诉读者“哪个传感器坏了就换哪个”,而是教会读者如何“对症下药”。在介绍完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后,每个传感器都配有详细的维修步骤,包括拆卸、安装、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例如,在更换一些集成度高的传感器时,书中会提示需要注意的连接方式、密封圈的安装、以及传感器安装孔的清洁度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是导致维修失败的关键。更有价值的是,书中还对一些常见传感器故障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比如进气压力传感器容易积碳,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空气滤芯堵塞或PCV阀老化,这就提醒读者在维修传感器时,也要同时检查与之相关的其他部件,做到彻底根治。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新款汽车传感器检测与维修”的知识,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科学、系统的汽车维修思维。它教会读者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分析、如何去验证,而不是简单地套用维修手册。即使你不是一名专业的汽车维修技师,但如果你对汽车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充满好奇,或者希望自己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汽车问题,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读物。它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藏着无数解决汽车疑难杂症的金钥匙。

评分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款汽车传感器的种类和复杂性也与日俱增。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并没有回避那些较新、较复杂的传感器,比如涉及到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传感器,以及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电机控制单元传感器等。书中虽然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但对于这些新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作用以及初步的检测思路,都有所提及,这对于想要跟上技术发展步伐的维修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评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电路图的运用。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看到复杂的电路图可能会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电路图讲解方式非常友好。它并没有把电路图直接丢给你,而是先对电路图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然后逐步讲解信号的传输路径,并结合实际的传感器引脚定义,让你能清晰地理解传感器是如何与ECU(发动机控制单元)进行通信的。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常用传感器的电路图示例,并标注了关键的信号线、电源线、搭铁线,这对于新手来说,是理解车辆电气系统的绝佳教材。

评分

书中还对诊断仪的运用进行了深入讲解。不仅仅是介绍如何连接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更重要的是讲解如何解读故障码背后的含义,如何利用诊断仪的数据流功能来实时监控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如何通过对比数据流与正常值来判断传感器是否正常。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常见传感器的标准数据流范围,这使得诊断仪的使用不再是“碰运气”,而是有章可循,更加科学有效。

评分

我尤其喜欢书中在讲解某一类传感器时,会将其与同类其他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在讲解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时,书中会详细阐述它们各自的作用、信号特点,以及在发动机工作时,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书中还会分析当其中一个传感器发生故障时,会对发动机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故障现象。这种对比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避免混淆。

评分

这本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不仅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入门基础,也为有经验的技师提供了进阶的学习内容。书中在介绍某些传感器时,会追溯到其历史演变,以及不同代际之间的差异,这使得读者对传感器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书中还涉及了一些与传感器相关的电控单元(ECU)的知识,虽然不是重点,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到传感器的数据最终是如何被ECU处理和利用的,这为理解整个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打下了基础。

评分

好书,内容齐全,通俗易懂,而且物流超快,快递小哥也挺好的!

评分

看了书,是正品的,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

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

评分

还在看讲的不是很细比较粗略不太适合初学者

评分

很好很好用快递超快超级快

评分

书挺好的。图例清晰,文字清晰。

评分

应该很好,新手!

评分

挺好的,发货速度极快,第二天就到了。京东物流是强大。

评分

正品书籍,配送极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