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呂春,李偉,修昱 著
圖書標籤:
  • 土木工程
  • 施工技術
  • 建築工程
  • 工程管理
  • 質量控製
  • 安全生産
  • 規範標準
  • 案例分析
  • 實務指南
  • 綠色建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兵器工業齣版社
ISBN:978780248912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044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土木類“十二五”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1
字數:7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土木工程施工》主要論述瞭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的基礎知識和原理。全書共分14章,主要講述瞭土方工程、樁基礎工程、砌築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施工、結構吊裝工程、防水工程、滑升模闆施工、腳手架工程、裝飾工程的施工技術;同時也講述瞭流水施工原理、網絡計劃技術、施工組織設計等施工組織原理知識。另外還簡要介紹瞭道路工程橋梁工程的基本知識。
  《土木工程施工》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用書和從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土方工程
1.1 概述
1.1.1 土方的工程性質
1.2 基坑(基槽)的土方開挖及土方量計算
1.2.1 土方邊坡
1.2.2 土方工程量計算
1.3 土壁支護
1.3.1 深層攪拌法水泥土樁擋牆
1.3.2 非重力式支護牆類型
1.3.3 鋼筋水泥樁排樁擋牆
1.3.4 地下連續牆
1.4 基槽處理
1.5 土方填築與壓實
1.5.1 土料選擇
1.5.2 填築要求
1.5.3 填土的壓實方法
1.5.4 影響填土壓實質量的因素

第2章 樁基礎工程
2.1 概述
2.1.1 樁基礎的工作特點
2.1.2 樁基礎的分類
2.2 預製樁施工
2.2.1 樁的製作、起吊、運輸和堆放
2.2.2 錘擊沉樁(打入樁)施工
2.2.3 靜力壓樁
2.2.4 振動沉樁施工
2.3 混凝土灌注樁施工
2.3.1 鑽孔機械設備
2.3.2 鑽孔灌注樁施工工藝
2.3.3 沉管灌注樁施工
2.3.4 挖孔灌注樁施工

第3章 砌築工程
3.1 砌築砂漿
3.1.1 砌體材料
3.1.2 砌築砂漿的技術要求
3.2 毛石砌體施工
3.2.1 毛石砌體
3.2.2 質量驗收標準
3.2.3 質量通病
3.3 磚牆砌體施工
3.3.1 材料質量要求
3.3.2 磚牆砌體的組砌形式
3.3.3 磚牆砌體施工工藝
3.3.4 磚牆砌體的質量要求及保證措施
3.3.5 鼕期施工
3.3.6 常見質量問題

第4章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
4.1 模闆工程
4.1.1 材料與主要機具及施工工藝
4.1.2 質量控製
4.2 鋼筋工程
4.2.1 鋼筋的檢驗與存放
4.2.2 鋼筋綁紮的樣式
4.2.3 單根鋼筋的接頭
4.2.4 對綁紮的基本要求
4.2.5 質量驗收標準
4.3 混凝土工程
4.3.1 混凝土的組成
4.3.2 混凝土的分類
4.3.3 混凝土拌閤物的性質
4.3.4 硬化混凝土的性質
4.3.5 混凝土試塊的留製方法
4.3.6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藝流程
4.3.7 施工縫
4.3.8 混凝土振搗
4.3.9 混凝土的養護
4.3.10 混凝土的質量檢查
……

第5章 預應力混凝土工程
第6章 結構安裝工程
第7章 防水工程
第8章 滑升模闆施工
第9章 腳手架工程
第10章 裝飾工程
第11章 分方嚮施工技術
第12章 流水施工原理
第13章 網絡計劃技術
第14章 施工組織設計

附錄 施工組織設計示例
《石破天驚:文明的奠基與騰飛》 一部關於人類如何運用智慧與汗水,將樸素的泥土與堅韌的岩石,塑造成宏偉建築與實用設施,從而開啓文明篇章的恢弘史詩。 從遠古先民搭建的簡陋居所,到古埃及金字塔的巍峨壯麗,再到中國都江堰的韆年不朽,以及羅馬帝國的四通八達的道路網……人類改造自然、建造世界的腳步從未停歇。本書並非僅僅羅列建築奇觀,而是深入剖析那些驅動人類建造文明的根本力量: 第一部分:自然的饋贈與挑戰——文明的搖籃 地球的脈絡:地質構造與材料的原始密碼。 我們將追溯地球漫長的演化曆程,瞭解不同地域的地質構造如何孕育齣石材、土壤、木材等天然建築材料。從堅硬的花崗岩到柔軟的黏土,從挺拔的喬木到茂盛的竹林,大自然的慷慨並非均勻分布,這種地域性的差異如何引導瞭早期文明的建築風格和技術選擇?本書將剝開岩石的紋理,解讀土壤的成分,傾聽森林的迴響,揭示自然界隱藏的建造基因。 水與火的舞蹈:自然力的掌控與利用。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塑造地貌的偉大雕塑傢,更是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書將探討早期人類如何觀察並利用河流的流嚮、湖泊的穩定,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排水和灌溉技術,將荒蕪之地轉化為沃土。同時,火的發現與控製,不僅是烹飪和取暖的革命,更是早期冶煉金屬、燒製磚瓦的關鍵,它如何改變瞭建築材料的性質,為更堅固、更持久的結構奠定瞭基礎? 氣候的印記:適應與創新的驅動。 無論是極寒的北方還是酷熱的南方,無論是乾旱的沙漠還是潮濕的雨林,嚴酷或宜人的氣候環境,都在無形中塑造著人類的居所。本書將展示不同氣候帶下,人類是如何通過調整建築朝嚮、優化通風、選擇隔熱材料、設計排水係統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適應自然,甚至將氣候的挑戰轉化為創新的靈感。從北歐的長屋到撒哈拉的土坯房,從東南亞的高腳屋到中亞的窯洞,氣候的烙印深刻而獨特。 第二部分:智慧的閃光與技藝的傳承——文明的骨骼 幾何的秩序與力量的平衡:結構思想的萌芽。 人類最初對結構的理解,可能源於對自然界的觀察:樹枝的承載、岩石的堆疊、拱形的洞穴……本書將追溯人類如何從簡單的堆砌,逐步發展齣對力學原理的直觀認識。從最基本的梁柱結構,到支撐起巨大屋頂的桁架,再到跨越河流的拱橋,我們將深入研究那些支撐起文明的結構體係。例如,如何理解並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如何利用拱券和穹頂將垂直壓力轉化為水平推力,如何計算材料的承載能力,讓建築在歲月的衝刷下依然屹立不倒。 尺度與比例的和諧:美學與功能的統一。 建築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殼,更是人類精神需求的體現。本書將探討人類在建造過程中,如何逐漸形成對尺度、比例、對稱、韻律等美學原則的追求。從古希臘神廟的黃金分割,到中國古典園林的移步換景,建築的美學並非空中樓閣,而是與結構功能、材料特性、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緊密相連。我們將審視那些曆久彌新的建築,它們如何在功能性的基礎上,綻放齣超越時代的藝術魅力。 工具的進化與工藝的積纍:從石器到精密的測量。 建造的進步離不開工具的革新。本書將梳理人類從使用最原始的石器、木棍,到發明鋸、鑽、秤、滑輪、杠杆,再到後來對測量工具、起重設備、乃至初步的機械裝置的運用,每一個技術的飛躍,都為建造的規模、精度和效率帶來瞭質的提升。同時,我們將關注那些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例如石匠的雕琢、木匠的榫卯、泥瓦匠的砌築,這些經驗性的知識是如何傳承下來,並不斷被優化和發展的。 第三部分:集體的力量與社會的印記——文明的血脈 勞動的組織與協同:協作的藝術。 宏偉的建築並非一人之功,而是無數勞動者集體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結晶。本書將探討在不同文明時期,如何組織大規模的勞動力,如何進行分工協作,如何激勵和管理工人,以完成那些超乎個體能力的工程。從金字塔的建造者,到羅馬水渠的修建隊伍,集體勞動的力量,是支撐起文明基礎設施的關鍵。 材料的獲取與流通:物流的早期形態。 建築需要大量的材料,這些材料的獲取、加工、運輸,構成瞭早期物流的雛形。本書將考察不同文明如何組織采石場、伐木場、磚窯,以及如何利用河流、道路、甚至畜力將這些材料運送到工地。材料的稀缺性、運輸的難度,都直接影響著建築的規模、形式和成本。 社會的需求與文化的錶達:建築的雙重使命。 建築的誕生,離不開社會的需求:居住、防禦、宗教崇拜、公共活動、權力象徵……本書將深入分析不同類型的建築,是如何迴應當時的社會需求,並承載瞭怎樣的文化意義。一座城堡,不僅僅是防禦工事,更是統治者權力的象徵;一座教堂,不僅是祈禱的場所,更是精神信仰的載體;一座城市,則是一個民族生活方式、社會結構和文化認同的集中體現。 知識的傳播與技術的演進:文明的加速度。 知識的積纍和傳播,是推動文明建築不斷進步的核心動力。本書將關注古代文獻、銘文、壁畫等留存下來的信息,它們如何記錄瞭當時的建造知識和技術。同時,我們也將審視不同文明之間的技術交流與融閤,例如絲綢之路帶來的建築風格和工藝的影響,這些知識的碰撞與火花,如何加速瞭人類建造技藝的演進。 《石破天驚:文明的奠基與騰飛》 並非一部枯燥的技術手冊,它是一部關於人類智慧、勇氣和創造力的贊歌。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理解那些古老而偉大的建築如何從無到有,去感受那些支撐起人類文明的基石是如何被一塊塊打磨而成。這本書,將讓你重新審視我們身邊的每一座建築,去發現它們背後蘊含的深厚曆史、智慧結晶與人文關懷。它揭示瞭,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並非源於對自然的徵服,而是源於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源於對智慧的不斷探索,源於集體的力量與不懈的追求。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土木工程施工》,我對“質量控製”這幾個字有瞭全新的理解。我之前一直覺得,質量就是“沒問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質量控製是一個係統性的、貫穿始終的過程。書中對“材料檢驗”、“施工過程控製”、“成品保護”等各個環節的詳細闡述,讓我明白,質量不是靠“檢查”齣來的,而是靠“做”齣來的。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原材料進場前的檢驗、以及施工過程中關鍵工序的質量檢查的描述印象深刻。我能想象到,質檢員們是如何嚴格把關,確保每一批材料都符閤標準,如何對每一個關鍵工序進行嚴密的監控,防止問題的發生。書中還提到瞭質量事故的追溯和處理,這讓我看到瞭對質量問題的嚴肅態度。這讓我覺得,那些能夠長久使用的工程,絕非偶然,而是源於對每一個細節的精益求精。這本書讓我明白,質量是工程的生命綫,是贏得信任的基石。

評分

《土木工程施工》這本書,為我打開瞭工程建設的“幕後世界”。我之前總覺得,工程完工就是一切結束瞭,但書中關於“工程驗收與移交”的部分,讓我認識到,這隻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束,更重要的是對工程質量和使用性能的全麵檢驗。書中對不同工程部位的驗收標準、驗收方法,以及驗收流程的詳細介紹,讓我看到瞭一個極其嚴謹和細緻的過程。我能想象到,驗收人員如何帶著各種檢測設備,一絲不苟地檢查每一個細節,從混凝土的強度,到鋼筋的連接,再到防水層的閉水試驗,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過。書中對“缺陷修復”和“保修期”的規定,也讓我看到瞭工程建設對長期責任的承諾。這讓我對那些完工交付的建築,有瞭更多的信任,因為我知道,它們經過瞭層層檢驗,纔最終來到我們手中。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工程建設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建好”,更是“建好並能持久使用”,這是一種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評分

這本《土木工程施工》實在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對土木工程的瞭解僅限於“橋梁高大、隧道深邃”這種非常錶麵的認知,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為我揭示瞭隱藏在這背後那些令人驚嘆的建造智慧。我尤其被書中對基礎施工的闡述所吸引,那些關於樁基、承颱、係梁的文字,不再是枯燥的技術術語,而是仿佛變成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能想象到工人們如何在地下深處,剋服各種復雜的土質條件,精準地打下每一根承載著整座建築重量的樁;我能感受到他們如何如同精心雕琢石塊一般,構築起堅固的地基,為地上部分的宏偉建築打下最可靠的根基。書中對不同類型基礎的優缺點分析,也讓我對建築的穩定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原來一座摩天大樓之所以能巍然屹立,絕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無數精密的計算和嚴謹的施工工藝的結晶。特彆是關於地下連續牆的介紹,我之前從未想過,在建造大型地下結構時,還能用如此巧妙的方法,像“築牆”一樣將地下空間“圍”齣來,這其中的技術難度和對施工精度的要求,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案例分析,將抽象的技術原理與真實的工程項目相結閤,讓我對理論知識有瞭更直觀的感受,也更能體會到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和解決辦法。我甚至開始對那些工地上的大型機械産生瞭好奇,挖掘機、起重機、混凝土攪拌車……它們在書中被賦予瞭更深刻的意義,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實現宏偉藍圖的得力助手,是人類智慧和汗水的凝結。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視野,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宏大、更加精密的土木工程世界。

評分

坦白說,《土木工程施工》這本書,一開始我是帶著點“挑戰一下自己”的心態去翻的,因為我自認為自己和工程建設實在是不沾邊。然而,越讀越覺得有意思,尤其是其中關於“測量與放綫”的部分,簡直顛覆瞭我對“畫圖”和“建造”的認知。我總以為,建築師畫好圖紙,施工隊就照著畫就行瞭,但書裏強調的“精確放綫”,纔是我之前完全忽略掉的關鍵一步。我看到瞭書中對各種測量儀器的介紹,全站儀、水準儀、經緯儀,它們聽起來都像很高深的科學儀器,但實際上,它們是把二維的圖紙“投影”到三維現實世界的“魔法棒”。我能想象到,在浩瀚的工地現場,測量員們如何頂著烈日,一絲不苟地進行著每一個點的定位,每一個角度的測量。書中對測量誤差的控製,以及不同測量方法的選擇,都讓我認識到,建築的精準度,是從最基礎的“點”開始積纍的。特彆是關於高層建築的垂直度控製,更是讓我驚嘆不已,要讓一座幾十層高的建築,在頂部也能保持絕對的垂直,這其中的技術難度和精細度,真是難以想象。這本書讓我明白,偉大的建築,不僅僅是材料的堆砌,更是精密測量和精確施工的藝術。

評分

讀完《土木工程施工》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工程建設真的是一門“係統工程”,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齣瞭問題,都可能導緻連鎖反應。書中對“起重吊裝工程”的詳細講解,讓我覺得這簡直是一門“空中芭蕾”。我之前隻知道起重機能吊東西,但不知道原來吊裝如此復雜,需要考慮起重機的類型、吊裝位置、風速、負荷等等一係列因素。書中對不同起重機的性能和適用範圍的分析,讓我明白,不是所有的大型設備都能隨意使用,而是需要根據具體的工程需求和現場條件進行精確的選擇。特彆是對高層建築主體結構吊裝的描述,簡直像是在看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想象一下,在幾十層甚至上百層的高空,將巨大的鋼梁或者混凝土構件,通過精密的計算和協調,準確地放置到指定位置,這其中的風險和難度可想而知。書中還提到瞭預製構件的吊裝,這是一種更高效的施工方式,但也對吊裝精度提齣瞭更高的要求。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吊”,背後也蘊含著復雜的力學原理和精密的控製技術。這本書讓我對工程施工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體力勞動,更是智慧和技術的結晶。

評分

《土木工程施工》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工程建設的“綠色化”和“智能化”趨勢。我之前對工程建設的印象還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現代的土木工程正在嚮更加環保、更加高效的方嚮發展。書中對“綠色施工”的理念和措施的介紹,比如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揚塵控製等,讓我看到瞭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我尤其對書中提到的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比如BIM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讓我看到瞭工程建設的未來。我能想象到,通過BIM模型,可以提前進行碰撞檢測,優化施工方案,減少返工,提高效率。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土木工程領域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它不再是粗放式的建設,而是更加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發展。這讓我對未來的工程建設充滿瞭期待,也讓我看到瞭這個行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評分

《土木工程施工》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工程建設背後那些“看不見的”重要環節。我之前總以為,主體結構建好瞭,工程也就差不多瞭,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後期的“裝飾裝修工程”同樣至關重要,而且其復雜程度遠超我的想象。書中對不同裝飾材料的性能、施工工藝、以及環保要求的介紹,讓我對裝修不再是“好看就行”的簡單理解。我尤其被書中對防水工程和保溫工程的詳細論述所打動。之前住房子,從來沒覺得防水有什麼難的,但看瞭書纔知道,一套完整的防水係統涉及到材料的選擇、基層處理、施工工藝、閉水試驗等多個環節,每一步都馬虎不得。同樣,保溫工程也並非簡單地貼一層材料,而是需要考慮材料的導熱係數、厚度、施工的嚴密性,以確保建築的節能效果。書中對不同工藝的優缺點分析,以及可能齣現的質量通病和防治措施,都讓我覺得非常實用。我甚至開始關注到建築的內部細節,比如牆體的抹灰、地麵的找平、天花闆的吊頂等等,這些都與施工技術息息相關。這本書讓我對居住空間的舒適性和耐久性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裝飾裝修工程在提升建築價值和用戶體驗方麵的重要作用。

評分

《土木工程施工》這本書,讓我對“安全”這兩個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一直覺得,工地安全主要就是戴安全帽、注意腳下,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安全是貫穿於整個施工過程的係統性工程。書中關於“安全管理”的章節,詳細闡述瞭從技術措施到組織管理,再到應急預案的各個方麵,讓我看到瞭一個完整的安全保障體係。我尤其被書中對高處作業、起重吊裝、臨時用電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要求所吸引。我能想象到,在進行高處作業時,不僅需要牢固的腳手架和安全防護網,還需要對作業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和嚴格的監護;在進行起重吊裝時,不僅要選擇閤適的起重設備,還要有詳細的吊裝方案和嚴格的指揮係統。書中對施工現場的防火、防爆、防中毒等方麵的規定,也讓我看到瞭工程建設中潛在的各種風險。這讓我對那些在工地上辛勤工作的工人們,充滿瞭敬意,他們不僅要完成艱巨的建造任務,還要時刻綳緊安全這根弦。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每一次成功的工程,都離不開對安全的極緻追求,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評分

拿到《土木工程施工》這本書,我原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但讀下來卻發現,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建造的哲學”。書中對“施工組織與管理”的論述,讓我看到瞭工程建設背後龐大的協調和規劃體係。我之前總以為,施工就是工人進場開乾,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在項目啓動之前,需要進行詳盡的施工組織設計,包括施工方案的製定、進度計劃的安排、資源的調配、以及人員的組織等。書中對不同施工階段的管理重點,比如前期策劃、中期實施、後期收尾,都有詳細的闡述。我能想象到,一個大型工程項目的背後,有無數個管理人員在協調各方,解決各種突發問題,確保整個工程按照預定的計劃有序推進。書中對項目管理中的溝通協調、風險控製、以及質量保證的強調,都讓我看到瞭工程建設的復雜性和挑戰性。這讓我覺得,成功的工程,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勝利,更是管理上的藝術。這本書讓我對“管理”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發號施令,更是智慧、協調和擔當的體現。

評分

《土木工程施工》這本書,讓我這個完全的門外漢,對“施工”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施工就是把圖紙上的東西按照順序蓋起來,但讀瞭這本書纔知道,這中間的學問可大著呢!書裏講到的“模闆工程”,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普通,但深入瞭解後纔發現,這簡直是建築的“骨骼”和“模具”,決定瞭混凝土澆築的形狀和精度。我之前隻知道混凝土是用來澆築的,但不知道原來還有那麼多講究,什麼摻閤料、養護溫度、離析等等,每一樣都對最終的強度和耐久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書中對混凝土澆築順序和振搗的描述,讓我想象到工人們如何在高溫或者低溫的環境下,爭分奪秒地進行操作,確保每一方混凝土都能均勻密實,沒有絲毫的疏漏。而且,書中還提到瞭滑模、爬模等先進的模闆技術,這簡直是施工界的“黑科技”啊!想象一下,巨大的模闆能夠隨著結構物的升高而不斷嚮上滑動或者攀爬,這極大地提高瞭施工效率,也讓我看到瞭工程技術發展的無限可能。書裏還講到瞭鋼筋的綁紮和焊接,雖然聽起來是重復性的體力勞動,但書中強調瞭其對結構整體強度的關鍵作用,以及規範操作的重要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整個工程的安全。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基礎的工序,也需要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態度。這本書就像一個引路人,把我從對施工的“一無所知”帶到瞭“略知一二”,讓我對那些拔地而起的建築,有瞭更多的敬意和好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