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2 第2版)

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2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茂 编
图书标签:
  • 电工学
  • 电子技术
  • 基础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
  • 电工基础
  • 电子技术基础
  • 第2版
  • 教材
  • 理工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8341
版次:2
商品编码:1183840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有:双极型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和电力电子学基础;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各章后有相应的本章小结和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

目录

前言第1篇模拟电子技术第1章双极型半导体器件3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31.1.1本征半导体及其导电性31.1.2杂质半导体41.1.3PN结61.2二极管71.2.1二极管的结构和伏安特性曲线71.2.2二极管的参数和模型91.2.3二极管的应用101.3各类二极管及其应用121.3.1稳压二极管121.3.2光敏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141.4双极型晶体管141.4.1晶体管的结构和电流放大原理151.4.2晶体管的特性曲线171.4.3晶体管的参数和型号191.4.4复合晶体管23小结23习题24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262.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62.1.1放大的概念和主要技术指标262.1.2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82.2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312.2.1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法(静态工作点的估算)312.2.2微变等效电路322.2.3动态分析352.3图解分析法362.4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382.4.1静态工作点对放大性能的影响382.4.2分压式偏置电路402.5电压放大电路402.5.1共发射极分压偏置电压放大电路402.5.2共集电极电压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442.5.3共基极电压放大电路46小结47思考题47习题48第3章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513.1结型场效应晶体管513.1.1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13.1.2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曲线533.2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543.2.1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553.2.2N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573.2.3VMOS场效应晶体管583.3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参数和使用注意事项593.4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613.4.1共源组态基本放大电路613.4.2共漏组态基本放大电路663.4.3共栅组态基本放大电路68小结68习题69第4章多级放大电路714.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714.2阻容耦合放大电路714.3功率放大电路744.3.1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744.3.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764.3.3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80*4.3.4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83*4.3.5集成功率放大器844.4直接耦合放大电路854.5差分式放大电路874.5.1基本差分放大电路874.5.2典型差分放大电路904.5.3晶体管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93小结94习题94第5章集成运放电路985.1集成运算放大器985.1.1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985.1.2集成运放电压传输特性和线性区的等效电路模型1015.1.3集成运放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1025.1.4集成电路封装和应用知识1045.2反馈放大电路1055.2.1反馈的基本概念1055.2.2反馈的类型和判断1065.2.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125.3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1145.3.1运算电路1145.3.2有源滤波器1225.3.3电流�驳缪贡浠黄�1235.3.4电压比较器124小结127习题127第6章信号产生电路1326.1自激振荡1326.2正弦波振荡电路1346.2.1RC正弦波振荡电路1346.2.2LC正弦波振荡电路1366.3非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1396.3.1方波发生器1396.3.2三角波发生器和锯齿波发生器1406.4波形变换电路141小结141习题141第7章直流稳压电源1447.1桥式整流电路1447.1.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1447.1.2三相桥式整流电路1467.2滤波电路1477.3稳压管稳压电路1497.3.1并联型稳压电路1497.3.2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1507.4集成稳压电源和开关直流稳压电源151小结154习题155第8章电力电子学基础1578.1晶闸管1578.1.1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578.1.2晶闸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1588.2可控整流电路1608.2.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1608.2.2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1618.3晶闸管的触发电路1638.3.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1638.3.2其他常见的晶闸管的触发电路1668.3.3晶闸管电路的应用1678.4晶闸管逆变电路1688.5电力电子器件169小结173习题173第2篇数字电子技术第9章数字电路基础知识1779.1逻辑代数基础1779.1.1基本逻辑运算1779.1.2基本逻辑恒等式和运算规则1809.2逻辑函数及其化简1829.2.1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1829.2.2逻辑函数几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1859.2.3逻辑函数的化简1869.3集成TTL逻辑门电路1959.3.1TTL与非门电路1959.3.2TTL三态与非门电路1979.4CMOS门电路1989.4.1CMOS反相器1989.4.2CMOS或非门1999.4.3HCMOS门电路199小结199习题200第10章组合逻辑电路20310.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20310.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0310.2.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0310.2.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20410.3常用组合逻辑电路20610.3.1编码器20610.3.2译码器21110.3.3加法器21910.3.4数值比较器22210.3.5数据选择器(多路转换器)224小结227习题228第11章时序逻辑电路23011.1触发器23011.1.1基本RS触发器23011.1.2同步RS触发器23211.1.3主从型JK触发器23311.1.4边沿触发型JK触发器23511.1.5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23611.1.6触发器的触发方式23711.2时序逻辑电路分析23811.2.1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3811.2.2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举例23911.3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组件24011.3.1寄存器24011.3.2计数器24211.4时序逻辑电路设计25011.4.1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几种方法25011.4.2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25011.4.3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举例251小结258习题259第12章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26512.1555定时器电路结构和功能26512.1.1电路结构26512.1.2引脚和功能26512.2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26712.2.1电路结构26712.2.2工作原理26712.2.3典型应用26812.3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26912.3.1电路结构27012.3.2工作原理27012.3.3典型应用27112.4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27212.4.1电路结构27212.4.2工作原理27312.4.3典型应用274小结274习题274第13章数�材S肽*彩�转换器27713.1数�材#―�睞)转换器27713.1.1权电阻网络D�睞转换器27713.1.2T形电阻网络D�睞转换器27913.1.3D�睞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28013.1.4集成D�睞转换器举例28113.2模�彩�(A�睤)转换器28213.2.1A�睤转换器概述28213.2.2并联比较型A�睤转换器28313.2.3逐次逼近型A�睤转换器28413.2.4A�睤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87小结287习题288第14章可编程逻辑器件29014.1概述29014.1.1PLD的发展历程29014.1.2PLD的分类29014.1.3PLD的基本结构29314.2PAL和GAL29314.2.1PAL的应用与原理29414.2.2GAL的原理与应用29814.3CPLD和FPGA30314.3.1CPL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0314.3.2FPGA结构与工作原理30514.4ISP技术与ISP器件30714.4.1ISP技术的特点30714.4.2ispLSI100系列30814.4.3ISP器件的编程309小结310习题311附录312附录A国产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312附录B数的进制及其转换314附录C二进制数在机器中的表示方法318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21参考文献334

前言/序言

  本书系《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Ⅱ)》的修订版,是在第1版基础上修订编写的一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满足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版教材的结构次序和原来版本基本相同,只是在内容上有所增删和调整。主要内容仍然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篇。第1篇“模拟电子技术”包括8章:双极型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力电子学基础。第2篇“数字电子技术”包括6章: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数�材S肽*彩�转换器、可编程逻辑器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机械类、材料类、工程力学类、测量类、机电一体化类、经贸管理类、运输类、建筑类、土木类等)各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同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资料。由于各专业的要求不同,各院校可根据具体的授课学时对教材中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选择。  本书也可与王英老师主编的《电工技术基础(电工学Ⅰ)》配套使用,作为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材,可供51~68学时教学使用。书中带“*”的内容可选讲。  参加本版修订工作的有李春茂(第1~12章)、龙绪明(第13~14章)、曹保江(第9~14章部分习题和附录)、李冀昆(第1~8章习题和第9~14章部分习题)等。本书由西南交通大学李春茂主编,负责确定编写体系,并对全书进行统稿和定稿;另有陈玲在书稿录入、排版及图稿绘制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众多优秀教材,受益匪浅;同时,很多“电工学”课程的前辈、同行和使用本书的学生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电工学导论:原理与应用》 概述 《电工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系统介绍电工学基础知识的教材。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扎实的电工学理论框架,并引导其理解这些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全书内容由浅入深,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力求使抽象的电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本书不仅涵盖了电工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更注重培养读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深入学习电气工程、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直流电路分析 本部分是电工学的入门砖,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电荷、电流与电压 电荷的性质与守恒: 介绍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讲解电荷的分类(正电荷、负电荷),以及电荷的量子化特性。重点阐述电荷守恒定律,即在孤立系统中,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电流的定义与方向: 定义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并引入电流的单位——安培(A)。讲解电流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成正比。明确规定电流的实际方向(电荷移动方向)和约定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 电压的定义与测量: 定义电压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是维持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引入电压的单位——伏特(V)。讲解电压的相对性,即电压总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点而言的。介绍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量程选择和正负极连接。 电场与电势: 简要介绍电场是电荷分布的空间区域,电场线是形象地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曲线。引入电势的概念,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某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电势差即电压。 第二章:电阻与欧姆定律 电阻的概念与单位: 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单位是欧姆(Ω)。解释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电阻率与电导率: 引入电阻率(ρ)来表征材料的导电能力,电阻率越小,材料导电性越好。讲解电导率(σ)是电阻率的倒数。 欧姆定律: 这是直流电路分析中最核心的定律之一。详细阐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在恒定温度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I = U/R。 伏安特性曲线: 通过实验和图示,讲解不同类型元件(线性电阻、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以及如何从曲线上分析元件的工作状态。 焦耳-楞次定律: 介绍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Q = I²Rt。讲解其在电加热、电灯等设备中的应用,以及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散热问题。 第三章:串联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电压分配与电阻成反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通过计算实例,帮助读者掌握串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并联电路: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处处相等,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强调并联电路的“断一坏全不坏”(指其他支路仍可工作)的特性。 混联电路: 介绍将串联和并联组合起来的复杂电路,讲解分析混联电路的步骤和技巧,例如先化简并联部分,再处理串联部分。 分压公式与分流公式: 推导并讲解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这是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有力工具,能简化计算过程。 第四章:基尔霍夫定律 节点与回路: 明确定义电路中的节点(两条以上支路汇集点)和回路(闭合路径)。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阐述任意一个节点上,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这是电荷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直接体现。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阐述沿任意一个闭合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这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 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复杂电路: 通过详细的图文示例,演示如何列写 KCL 和 KVL 方程,并求解电路中的未知电流和电压。强调选择合适的节点和回路是成功解题的关键。 第五章:电功率与电能 电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定义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场力做的功,即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公式为 P = UI。 不同元件的功率计算: 讲解纯电阻电路的功率计算(P = I²R = U²/R),以及电源和负载的功率概念。 电能的概念与单位: 定义电能是电功率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单位是焦耳(J),也常用千瓦时(kWh,俗称“度”)作为计量单位。 功率和电能的经济意义: 讨论电功率和电能的消耗与成本的关系,以及在家庭和工业中的计量方法。 安全用电与节能: 结合功率和电能的概念,讲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要超负荷用电,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同时,提出节能的建议,如选择高能效电器,合理使用电器。 第六章:直流电源与电化学电池 理想电源与实际电源: 定义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引入实际电源模型,即一个理想电压源(或电流源)与一个内阻串联(或并联)。 电动势(EMF): 定义电动势是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移动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是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与电压单位相同但物理意义不同。 电化学电池的基础: 简要介绍原电池的原理,如锌铜电池,讲解化学反应产生电势差的过程。 常见的直流电源: 介绍常见的直流电源类型,如干电池、蓄电池,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二部分:交流电路基础 本部分将引入时变信号,为理解现代电气和电子系统打下基础。 第七章:正弦交流电 交流电的产生: 讲解通过旋转导体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原理。 正弦交流电的要素: 定义瞬时值、幅值(最大值)、角频率(ω)、频率(f)和初相位(φ)。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 U = U_m sin(ωt + φ)。 周期与频率: 定义周期(T)是交流电完成一次完整变化所需的时间,频率(f)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周期数,f = 1/T。 相量法的基础: 引入相量(Phasor)的概念,将时域的正弦量表示为复平面上的向量,大大简化了交流电路的计算。 第八章: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与电容 电阻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讲解电阻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与直流电路相同,但功率消耗为 P = I_eff²R。 电感元件(L): 定义电感是线圈的属性,能够储存磁场能量。引入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感抗(X_L = ωL),感抗与频率成正比。 电容元件(C): 定义电容是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引入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容抗(X_C = 1/(ωC)),容抗与频率成反比。 阻抗(Z): 定义阻抗是电路对交流电的总的阻碍作用,是电阻、感抗和容抗的复数结合。单位是欧姆(Ω)。 第九章: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RL、RC、RLC串联电路: 分别讲解含有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电路的阻抗计算、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关系。 RL、RC、RLC并联电路: 讲解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及导纳(Y = 1/Z)的概念。 相量法在交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大量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相量法分析含有多个元件的交流电路,求解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第三部分:电磁学基础与电动机 本部分将引入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并应用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十章: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的基本概念: 介绍磁体的磁性,磁场是磁体周围的空间区域。讲解磁感线是形象描述磁场方向和强弱的。 安培定律: 阐述载流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强度与电流大小和距离的关系。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是交流电产生的根本原理。讲解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楞次定律: 阐述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磁通量的变化。 第十一章: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讲解当载流导体置于磁场中时,会受到一个力的作用,该力的大小与电流、磁感应强度和导体的长度有关。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结合电磁力的作用和换向器的作用,详细分析直流电动机如何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交流电动机的简单介绍: 简要介绍感应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四部分:基本电子元器件 本部分将初步介绍一些在电子电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基础元器件。 第十二章:半导体基础与二极管 半导体的基本性质: 介绍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导电性特点。 PN结: 讲解PN结的形成,以及它在单向导电性方面的作用。 二极管: 介绍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伏安特性,讲解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特性。 二极管的应用: 简要介绍二极管在整流、限幅等电路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三极管(晶体管) 三极管的结构和类型: 介绍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符号。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详细讲解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并重点阐述其在放大区时的放大原理。 三极管的基本应用: 简要介绍三极管作为开关和放大器在电路中的基本应用。 第五部分:电路安全与测量 本部分强调在实际操作中对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第十四章:电路安全与防护 触电的危险与急救: 讲解触电的危害性,以及触电时的初步急救措施。 接地与绝缘: 阐述接地和绝缘在保证电气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保险丝与断路器: 介绍保险丝和断路器等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选择方法。 安全用电规范: 总结家庭和工业生产中的安全用电规范。 第十五章:常用电工测量仪器 万用表: 详细介绍万用表的功能(测量电压、电流、电阻),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包括量程选择、档位选择和极性连接。 示波器: 简要介绍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何观察波形、测量电压和时间参数。 其他测量仪器: 简要提及兆欧表、频率计等其他常用测量工具。 本书的特点 强调基础概念的透彻理解: 从最基本的电荷、电流、电压出发,层层递进,确保读者对核心概念有深刻的认识。 结合实际应用: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大量实际应用实例,帮助读者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图文并茂: 丰富的插图和图表,将抽象的电学概念可视化,便于理解。 习题丰富: 每章都配有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按照从直流到交流,从基本元件到简单应用,构建清晰的学习逻辑。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等各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作为入门教材。同时也适合对电工学感兴趣的初学者、一线技术人员以及需要了解电气基础知识的非电气专业人士阅读。 通过阅读《电工学导论:原理与应用》,读者将能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2 第2版)》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工程师的工具箱”。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电路的分析,再到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都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于如何引导读者掌握知识的用心。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一上来就抛出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会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概念的本质,然后再逐渐深入。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会进行详细的辨析,并且给出具体的例子来区分,这对于避免误解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完一个重要章节后,会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回顾,并且提出一些延伸性的思考题,这让我能够主动地去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并且激发我对更深层次知识的探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严谨,但又不失生动,使得阅读过程既充实又有乐趣。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电子技术一直有点畏惧,总觉得那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太友好了,让我觉得原来电工学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作者在解释概念的时候,总是会穿插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用自来水系统来类比电流,这种形象的比喻立刻就让我茅塞顿开,不再觉得那些公式和符号那么枯燥无味。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非常精美,清晰地展示了各种元器件的结构和电路的连接方式,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之后,都会附带一些例题,并且有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分析,这让我能够立刻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以前我总是觉得学完理论知识之后,要怎么样才能应用,现在这本书把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搭建得这么牢固,让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去理解一些简单的电路图,不再是那种“看天书”的感觉了。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知识,更是点燃了我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评分

这次阅读的体验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让我对“基础”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入门书籍,也不是那种“望而却步”的高阶教材,而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基础”的精髓,将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用一种极其精炼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了非常好的梳理。它不是孤立地讲解每一个公式或理论,而是能够让你看到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的。这种“系统化”的讲解方式,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我感觉我在学习过程中,就像在搭积木一样,每学会一个概念,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下一个,然后它们就能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而且,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推导,还会穿插一些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你明白这些理论知识到底能用来做什么,有什么价值。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评分

从一个完全的门外汉的角度来看,这本《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2 第2版)》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原本一片模糊的电子技术世界。我之前对电磁场、电路分析这些概念,总是停留在一种模糊的印象里,觉得它们离我非常遥远,而且非常难理解。但是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这些概念分解开来,用最简单、最直观的语言进行解释。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而这本书就恰恰把这些规律揭示了出来。它不会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引导我一步一步地去思考,去推导,让我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在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而且,书中大量的图示和模型,真的是太有帮助了,它们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容易地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我感觉我不再是那个对电子技术一无所知的人了,我开始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电路图,甚至对家里的电器也产生了一些好奇心,想要去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评分

这本《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2 第2版)》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它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进阶读物。它没有停留在浅显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一些更核心、更具挑战性的概念。例如,在讲解某些复杂的半导体器件特性时,它能够清晰地阐述其工作原理和物理机制,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分析,这对于提升读者的理论理解和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书中对于不同元器件的选用、电路的优化设计等方面也给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像是在分享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一些难点问题时,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解释角度,或者给出一些思考题,引导读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思考。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章节划分清晰,重点突出,关键术语的标注也很醒目,这都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舒适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