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战时中国外交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取决于中国本身的努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各国本身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弱国,就其综合国力而言与当时的其他三个大国不能同日而语,其他国家也还没有真正以平等态度对待中国,因此在战时外交中仍然留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不论是成就还是欠缺,它们作为一种历史现象都有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编写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介绍了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等内容。
作者简介
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曾长期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著有《中美关系史(1911—2000)》( 三卷本), 《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合著),《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合著)等,编有《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三卷六册),《中美关系与东亚国际格局》,《费正清集》等。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等,并在中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
王建朗,1956年生于江苏姜堰,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1991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长期从事民国外交史的研究,先后出版《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近代中国通史》之《抗日战争》卷(合著)、《中华民国史? 外交志》(合著)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第一节 从华北交涉到淞沪抗战
第二节 国际社会的最初调停
第三节 中国争取国联的支持
第四节 九国公约会议无所作为
第二章 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
第一节 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节 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第三节 德国保持中立
第四节 中德关系的逆转
第三章 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
第一节 从海关协定到有田-克莱琪协定
第二节 英美对中国战略地位的重新思考
第三节 英美迈出援华制日第一步
第四节 战时外交方针的调整与苦撑待变
第四章 日本诱降与中日秘密接触
第一节 陶德曼调停
第二节 列强的调停企图与日蒋接触
第三节 汪精卫脱离抗战阵营
第四节 “桐工作”的最终失败
第五章 日本南进与英、美、苏对日妥协
第一节 日德结盟与日军南进
第二节 英国关闭滇缅路
第三节 苏日订立中立条约
第四节 美日接触与谈判
第六章 走向同一战壕
第一节 美、英巨款援华
第二节 美国开始租借援华
第三节 军事合作的磋商
第四节 马格鲁德使团访华
第七章 盟国的合作与龃龉
第一节 新的形势
第二节 美、英对华巨额贷款
第三节 缅甸战役与中、美、英关系
第四节 史迪威的召回
第八章 寻求中国的大国地位
第一节 蒋介石访印与宋美龄访美
第二节 中美新约的签订
第三节 中英新约的签订
第四节 四大国宣言与开罗会议
第五节 中国与联合国的创建
第九章 中共抗日外交战略的形成
第一节 对英、美态度的变化
第二节 打开大门的尝试
第三节 政策转变中的反复
第四节 重建国际统一战线
第十章 美国与国共关系
第一节 美国开始介入国共矛盾
第二节 美军观察组与中共
第三节 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第十一章 中苏关系与苏联出兵
第一节 新疆问题与边界摩擦
第二节 雅尔塔协定与美苏妥协
第三节 中苏谈判与苏联出兵东北
第十二章 受降问题上的交涉
第一节 美国支持国民党垄断受降权
第二节 中英关于香港受降的交涉
附录一 西汉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前言/序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