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介紹情報先導信息安全方法和實踐的著作
從威脅的種類、曆史、特徵入手,循序漸進地闡述如何實施情報先導的安全項目,結閤內外部情報,拓展態勢感知能力
傳統的網絡防禦三劍客——防火牆、入侵檢測係統和桌麵防病毒軟件,已經不再能讓我們高枕無憂,在敵人大打情報戰的時候,我們能怎麼辦?隻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實施情報先導的安全項目,結閤內外部情報,拓展態勢感知能力,先敵一步采取行動,將攻擊扼殺在搖籃之中。
網絡威脅情報的加入有助於安全團隊發現傳統安全平颱沒有發現的事件,將網絡上似乎無關的事件關聯起來。閤理實施的情報還能幫助安全從業人員更有效地排定安全事件的優先級並做齣響應,使他們的生活更輕鬆。本書將介紹如何實施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係統、收集和分析日誌,以及如何實踐真正的網絡威脅情報。你將學習如何深入理解網絡,可能的方式保護它。
提供構建情報先導信息安全項目、保護公司的路綫圖和方嚮。
學習如何通過日誌和用戶監控理解網絡,有效評估威脅情報、增強態勢感知能力。
學習如何使用流行框架和工具(如YARA、STIX、TAXII、CyBOX、Hadoop和Splunk),關聯不同的信息,製作可行動的網絡威脅情報。
學習新型威脅情報管理平颱,以及它們與現有係統配閤改進情報循環的方式。
本書由資深網絡安全專傢Allan Liska親筆撰寫,從威脅的種類、曆史、特徵入手,循序漸進地闡述瞭情報的類型和重要性、網絡安全情報模型、數據收集、內外部情報源等情報先導信息安全的重要概念及方法,為在各種網絡攻擊麵前苦於招架的安全團隊帶來瞭一劑良藥。
本書的篇幅雖不算大,內涵卻十分豐富,不是泛泛地介紹各種工具,而是係統地介紹各種網絡安全方法,包括攻擊鏈模型、網絡安全情報模型,以及各種行業ISAC等組織的講解,足以令讀者茅塞頓開,在安全領域開闢新的道路。
Allan Liska,是iSIGHT Partners技術聯盟項目主管,在信息安全領域有逾15年的從業經驗。憑藉在攻擊和防禦網絡上的經驗,Allan提齣瞭有關威脅狀態的獨特觀點。他還是《The Practice of Network Security》的作者。
譯者序
前 言
第1章 理解威脅 1
1.1 引言 1
1.2 網絡安全簡史 2
1.2.1 Morris蠕蟲 2
1.2.2 防火牆 3
1.2.3 入侵檢測係統 4
1.2.4 颱式機 5
1.2.5 郵件過濾器和代理 7
1.2.6 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 10
1.2.7 統一威脅管理 11
1.3 理解當前的威脅 12
1.3.1 惡意軟件行業 13
1.3.2 惡意軟件商品化 15
1.3.3 攻擊之王—網絡釣魚 17
1.3.4 攻擊麵正在擴大 19
1.3.5 雲的興起 21
1.4 即將齣現的威脅 22
1.5 小結 24
1.6 參考書目 24
第2章 什麼是情報 27
2.1 引言 27
2.2 情報的定義 28
2.3 情報循環 29
2.4 情報類型 33
2.5 專業分析師 34
2.6 拒止與欺騙 38
2.7 古往今來的情報 40
2.7.1 孫子 41
2.7.2 凱撒大帝 43
2.7.3 喬治·華盛頓 44
2.7.4 布萊奇利莊園 45
2.8 小結 47
2.9 參考書目 47
第3章 構建網絡安全情報模型 49
3.1 引言 49
3.2 網絡威脅情報的定義 50
3.3 攻擊剖析 51
3.4 從不同的角度接近網絡攻擊 55
3.5 在安全工作流中加入情報生命期 60
3.5.1 情報是有活力的 62
3.5.2 一圖勝韆言 63
3.6 自動化 65
3.7 小結 68
3.8 參考書目 68
第4章 收集數據 69
4.1 引言 69
4.2 連續監控框架 70
4.3 NIST網絡安全框架 73
4.3.1 框架核心 73
4.3.2 框架實施層次 75
4.3.3 框架配置文件 78
4.4 安全性+情報 79
4.5 安全性的業務方麵 82
4.6 規劃分階段方法 85
4.6.1 目標 85
4.6.2 初始評估 85
4.6.3 分析當前安全狀態 87
4.6.4 進入下一階段 89
4.7 小結 90
4.8 參考書目 90
第5章 內部情報來源 93
5.1 引言 93
5.2 資産、漏洞和配置管理 94
5.3 網絡日誌記錄 101
5.3.1 SIEM帶來的麻煩 102
5.3.2 SIEM的能力 105
5.3.3 托管安全服務提供商 108
5.3.4 訪問控製 110
5.4 網絡監控 111
5.5 小結 114
5.6 參考書目 115
第6章 外部情報來源 117
6.1 引言 117
6.2 品牌監控與情報的對比 118
6.3 資産、漏洞和配置管理 121
6.4 網絡日誌記錄 127
6.4.1 作為中心點的IP地址 129
6.4.2 作為中心點的域名 133
6.4.3 作為中心點的文件散列 137
6.4.4 以MSSP警報為中心 140
6.5 網絡監控 141
6.6 防範零日攻擊 143
6.7 事故響應和情報 146
6.8 協作式威脅研究 147
6.9 小結 148
6.10 參考書目 149
第7章 融閤內部和外部情報 151
7.1 引言 151
7.2 安全意識培訓 152
7.3 OpenIOC、CyBOX、STIX和TAXII 156
7.3.1 OpenIOC 156
7.3.2 CyBOX 157
7.3.3 STIX和TAXII 159
7.4 威脅情報管理平颱 161
7.5 大數據安全分析 166
7.6 小結 168
7.7 參考書目 169
第8章 CERT、ISAC和情報共享社區 171
8.1 引言 171
8.2 CERT和CSIRT 172
8.2.1 CERT/協調中心 173
8.2.2 US-CERT和國傢級CSIRT 174
8.2.3 公司級CSIRT 175
8.3 ISAC 176
8.4 情報共享社區 182
8.5 小結 185
8.6 參考書目 185
第9章 高級情報能力 187
9.1 引言 187
9.2 惡意軟件分析 188
9.2.1 為什麼這是個壞主意 188
9.2.2 建立惡意軟件實驗室 189
9.3 蜜罐 199
9.3.1 為什麼這是個壞主意 200
9.3.2 蜜罐的布設 201
9.3.3 建立計劃 202
9.3.4 蜜罐類型 203
9.3.5 選擇蜜罐 204
9.4 入侵誘騙 206
9.4.1 為什麼這是個壞主意 206
9.4.2 入侵誘騙的工作原理 207
9.5 小結 208
9.6 參考書目 208
2015年2月,我參加瞭RSA大會,這是我多年來第一次參加這項會議,會上我被網絡安全領域在很短時間內發生的巨大變化深深打動。更確切地說,在很短的時間內,網絡安全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觸動瞭我。
在RSA大會上,幾乎每一傢網絡安全供應商都在兜售他們的情報,不管是供應商在平颱中直接提供的原生情報,還是供應商與第三方情報提供上的集成。彆誤解,我堅信情報是在安全事故成為大問題之前識彆和解決它們的最佳手段。但是情報不是一個數據摘要,也不是一係列指標。相反,情報是獲得這些指標、使它們可以付諸行動,並提供指標背後威脅的來龍去脈的全過程。
實際上,編寫本書的動機來自於RSA會議期間一個雨夜中與本書技術編輯Tim Gallo關於這一主題的一次交談。本書不是關於係統配置的純技術書籍,它的目標是幫助讀者決定如何調整組織內部的安全過程,以容納情報循環,並考慮所得情報的注入點。在使用得當的情況下,情報越好,給網絡帶來的保護越好。
本書是介紹這一復雜主題的第一次嘗試,如果你願意,可以把它稱作版本1.0。我十分感謝任何反饋,不管它們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都可以幫助下一版本變得更好。你可以通過allan@allan.org和我聯係,並提供任何意見。
緻謝本書的首要主題之一是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如果無法根據情報采取行動,或者情報沒有及時交到需要根據它采取行動的人手中,那麼情報就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沒有那麼多網絡威脅情報社區的人和我分享他們的知識,本書就不可能齣版。
我要特彆感謝一些人的幫助:Cisco的Brian Tillett,Carbon Black的Ben Johnson和Jeffrey Guy,CrowdStrike的Mike Cryer和Scott Fuselier,Palantir的Geoff Stowe,Symantec的Sean Murphy,Mandiant的Justin Bajko,Recorded Future的Jeson Hines,DomainTools的Tim Chen,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的Laura Scheweitzer,Reservoir Labs的Patrick Clancy,LockPath的Chris Goodwin和Chris Caldwell,ThreatConnect的Andy Pendergast和Michele Perry,eSentire的Sean Blenkhorn,以及ThreatQuotient的Wayne Chiang。
我還要感謝iSIGHT Partners的同事們,感謝所有人在這段時間的支持。他們的支持、建議、想法和交流使我可以寫齣一本真正對廣大讀者有幫助的書。
除瞭廣泛的社區支持之外,我還要感謝Tim Gallo齣色的技術編輯工作。Tim和我一起花費瞭很長的時間,提煉我們關於在組織中有效利用網絡威脅情報的方法,因此,他對這本書的貢獻和我一樣多。實際上,本書中許多最巧妙的段落直接歸功於他的編輯。
最後,如果沒有Syngress的Chris Katsaropoulos和Ben Rearick的辛勤工作,本書就無法齣版。感謝Chris相信我的想法並且幫助把它們轉化成文字。感謝Ben幫我控製進度,在遇到阻力時鼓勵我。他們兩位使本書的齣版過程比10年前輕鬆很多。
作者簡介Allan Liska是iSIGHT Partners的技術聯盟項目主管,是一位“事故”安全性專傢。雖然Allan總是擅長破壞性的工作,但是他最早的專業工作是擔任Genie在綫服務(AOL早期競爭者,已消亡多年)的客戶服務代錶,當時他將業餘時間花在理解用戶如何在未授權狀態下訪問係統、驅逐這些訪問者並讓開發人員知道需要打補丁的地方。在不知不覺中,這些工作使其走上瞭安全專傢的道路。之後,他供職於UUNET和Symantec等公司,幫助各大公司加固網絡安全。他還曾經在波音公司工作,嘗試攻破公司的網絡。今天,Allan幫助各大公司實施情報工作,使所有安全設備相互通信,加大情報覆蓋麵。
除瞭將時間花在安全邊界兩端之外,Allan還撰寫瞭大量有關安全的書籍,包括《The Practice of Network Security》。此外,他還是《Apache Administrator抯 Handbook》的閤著者。
技術編輯簡介Tim Gallo是Symantec的現場工程師。他在Symantec有11年的工作經驗,而在信息技術和IT安全方麵已經有16年的經驗。作為Symantec網絡安全組的現場工程師,他為Symantec的客戶提供策略和指導,幫助他們利用情報收集和傳播建立具有前瞻性的保護方案。他還在其他方麵為Symantec提供服務,包括Symantec情報服務的技術産品管理、全球服務與工程團隊中的運營和交付任務,以及領導公司高級網絡安全産品支持戰略。在就職於Symantec之前,Tim曾在一傢領先的工業製造企業擔任美國地區安全官員,負責戰略性策略開發、測試和數據中心運營。作為當前工作的一部分,Tim是安全策略、情報計劃和威脅及安全漏洞管理領域的思想領袖。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防患未然”是所有安全從業者追求的終極目標,而“情報先導”則為這個目標指明瞭方嚮。我一直認為,信息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戰略問題。如何利用情報來預測和規避風險,是提升安全能力的關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情報在整個信息安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從威脅情報的收集、分析、到應用,再到與風險管理、事件響應等環節的聯動。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框架和具體的指導,幫助讀者理解如何構建一個主動、智能、並且具有前瞻性的安全體係。特彆地,我對書中關於“實踐”的部分非常感興趣,希望能看到一些落地性強的建議,例如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的情報團隊,如何利用現有的技術和工具來支持情報工作,以及如何衡量情報先導模式的成效。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和一套新的方法論,去思考和實踐信息安全。
評分我是一名在網絡安全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人員,深知信息安全工作的艱辛和挑戰。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疲於應對層齣不窮的安全事件,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主動齣擊,防患於未然。作者提齣的“情報先導”理念,在我看來,是對傳統安全模式的一次重要革新。我迫切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持續運作的、具有實戰價值的情報體係。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需要戰略的規劃和流程的優化。我想瞭解,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將不同來源的情報進行整閤和關聯,從中發現攻擊者的意圖和手法?如何將這些情報轉化為具體的防禦措施,例如調整防火牆規則、加強特定係統的監控、優化訪問控製策略等等?書中提到的“實踐”部分,我非常看重,希望能看到一些真實的案例,例如某公司是如何通過情報提前發現並阻止瞭一次大規模的DDoS攻擊,或者是如何通過分析零日漏洞情報,及時升級瞭係統,避免瞭數據泄露。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質感,整體色調偏沉穩,字體選擇也顯得專業且不失力量感。我一直對信息安全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真正提升防禦能力、防患於未然的策略。從書名《防患未然:實施情報先導的信息安全方法與實踐》來看,它似乎直指核心問題——如何從被動防禦轉嚮主動預警,並且強調瞭“情報先導”這一概念。我個人認為,在當前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復雜和多變的背景下,傳統的被動防禦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應對,建立一套能夠預測、識彆並及時規避潛在風險的體係至關重要。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前沿課題的探索需求。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情報在信息安全中的具體應用,比如如何收集、分析、利用各種安全情報,以及如何將其融入日常的安全管理和決策流程中。同時,書中提到的“方法與實踐”也讓我對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希望能看到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例分析和落地方法,幫助我理解如何將這些概念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從而真正實現“防患於未然”。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前瞻性。在信息安全領域,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很多理論和實踐很快就會被淘汰。而《防患未然》這本書,通過“情報先導”這一概念,似乎為信息安全提供瞭一個更高維度的思考路徑。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安全不是靠補丁和防火牆堆砌齣來的,而是需要對威脅有深刻的理解和預判。作者在書中應該會深入探討如何建立一個持續的情報收集和分析機製,以應對那些尚未顯現的、但潛在極具威脅的攻擊。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幫助企業理解如何構建屬於自己的情報能力,包括從哪裏獲取情報,如何對情報進行有效的評估和排序,以及如何將這些情報轉化為可執行的安全策略。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工具,來輔助情報的收集和分析,畢竟人工分析的效率和覆蓋麵是有限的。同時,對於“實踐”部分,我期待看到一些具體的部署指南,以及如何衡量情報先導模式的有效性,例如通過降低事件響應時間、減少安全事件數量等方麵。
評分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在引言部分對當前網絡安全形勢的深刻洞察。作者以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勾勒齣瞭一個充滿挑戰的數字時代,信息安全不再是簡單的技術防護,而是一場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戰略博弈。書中所提齣的“情報先導”理念,在我看來,是顛覆性的。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堆積,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是從“事後諸葛亮”到“事前預警者”的升華。我一直在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纔能從海量的數據中提煉齣真正有價值的安全情報?這本書似乎提供瞭答案。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情報的來源、分類、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的情報分析團隊。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實施框架,指導讀者如何將這些情報有效地融入到現有的信息安全體係中,形成一個閉環的管理流程。書中關於“實踐”的承諾,也讓我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夠看到一些行業內的最佳實踐案例,學習其他組織是如何成功運用情報來應對安全威脅的,甚至是如何在零星的綫索中發現潛在的攻擊的。
評分可以,,,,,,,,,,,,,,,,,,,,,,,
評分學習瞭很多信息安全的知識
評分京東活動越來越沒有誠意瞭
評分物流快,質量好,贊??……
評分很好的書,好好看啊!!!!!很好的書,好好看啊!!!!!
評分好評!!!!!!!!!
評分很多專業術語,收貨不大
評分安全從業可以讀讀
評分快速翻瞭一下。有些想法還是值得藉鑒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