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500kV母线保护技术规范(Q/CSG110007—2011)

南方电网500kV母线保护技术规范(Q/CSG110007—2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著
图书标签:
  • 电力系统
  • 继电保护
  • 母线保护
  • 500kV
  • 南方电网
  • 技术规范
  • 电力工程
  • 高压电网
  • 规范标准
  • CSG110007-2011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4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3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
字数: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500kV系统采用3/2断路器、4/3断路器主接线形式的新建母线保护,扩建及技改工程
  参照执行。本规范与《南方电网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一起,构成500kV母线保护的全部技术要求。
  为了降低继电保护现场作业风险,提高现场作业标准化水平,减少继电保护“三误”事故,统一各厂家500kV 母线保护的技术要求、保护配置原则及相关的二次回路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组织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的内容包含500kV 母线保护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组屏(柜)原则和二次回路设计等。

前言/序言


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实践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典型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工程应用的各个层面,力求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程师、技术人员、电力设备制造商、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提供一本权威、实用的参考著作。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本部分着重于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详细介绍了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基本作用、发展历程和分类体系,明确了其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的不可替代性。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电流、电压特性: 深入剖析了各种常见故障(如短路、接地、断线等)在不同网络结构下产生的电流和电压暂态与稳态特性。重点讲解了故障电流的计算方法,包括对称分量法在非对称故障分析中的应用,这是理解后续保护动作逻辑的基础。 测量元件与传感器技术: 详述了电流互感器(CT)和电压互感器(PT/CVT)的工作原理、精度等级、对二次回路的影响及正确选用和安装要求。引入了先进的电流/电压传感器技术,如光电式传感器在超高压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继电保护的基本元件与逻辑: 系统介绍了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晶体管式继电器以及当前主流的微机(微处理器)保护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时间-电流特性曲线、最小电流/电压保护、最大阻抗保护(距离保护的理论前身)等基本逻辑的数学模型。 保护的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与灵敏性: 深入探讨了继电保护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定值整定和配合,在保证故障被快速、准确隔离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运行区域的影响。 第二部分:输电线路与电缆保护技术 针对电力系统中最关键的传输通道,本部分提供了详尽的保护方案。 输电线路的电流速断与限时电流保护: 探讨了这些基础保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电网电源点变化、负荷波动对定值整定的影响。重点讲解了如何克服直流分量和过渡电阻对速断保护的影响。 距离保护(阻抗保护)的原理与实践: 这是中、高压输电系统中最核心的保护之一。详细阐述了阻抗元件的工作原理、极性端和极性判断,以及阻抗保护的区段划分(如三段式)。深入分析了在电阻性故障、感抗变化大、穿越电厂或有载调压变压器等复杂工况下,距离保护可能出现的误动或拒动现象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的纵向和横向电流/电压差动保护: 介绍了元件的接入方式、平衡原理以及死区处理。重点分析了串联补偿、并联补偿对差动保护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高频通道实现纵向差动保护的快速动作。 接地保护技术: 针对单相金属性接地、间隙性接地、经接地电阻接地等不同接地故障类型,介绍了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以及三次谐波保护等技术,并探讨了在不同电网接地方式下的适用性。 电缆线路的特殊保护: 鉴于电缆的特性(如低电抗、高电容),详细介绍了电缆的过电流保护、电容电流保护以及基于阻抗或基于纵差动的保护方案。 第三部分:变压器与母线保护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电网中的关键节点设备——变压器和母线。 变压器保护: 瓦斯保护(主体保护): 详细阐述了瓦斯保护动作的机理(低压侧和高压侧的瞬动、定时限、反时限瓦斯动作),重点分析了变压器励磁涌流、负荷电流冲击、油泵跳闸等非故障因素对瓦斯保护的影响及抑制方法。 电流差动保护: 详述了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星形/三角形接线如何消除外部短路电流的三次谐波,以及如何进行电流比和相位差的校正。分析了变压器在不同电压等级和接线方式下的差动保护定值整定。 过电流、过负荷、重瓦斯/轻瓦斯保护: 作为后备保护的原理和整定。 母线保护技术: 母线是电网的汇集点,其保护要求极高。 母线电流差动保护: 详细讲解了电流差动保护的构成,特别是高压母线的元件接入方式(集中式与就地式)。重点分析了“死区”的产生原因和计算,以及如何通过增大保护范围(如扩展至引出线断路器)或采用二次回路优化技术来消除死区。 母线接地保护: 针对母线接地故障的特点,讨论了接地阻抗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在母线上的应用。 第四部分:微机保护与系统集成 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阐述当代继电保护的核心——微机保护装置。 微机保护装置的结构与功能: 介绍了A/D转换、数字信号处理(DSP)、信息交换、自检和故障录波等关键模块的功能。强调了微机保护相对于传统继电器的优越性(多功能集成、高精度、可编程性)。 通信与同步技术: 论述了IEC 61850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地位,特别是GOOSE(通用可选电平采样值)报文在高速保护动作中的应用,以及精确时间同步(如GPS授时)对保护配合和故障分析的重要性。 保护的定值整定与试验: 提供了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定值整定计算流程和依据。详细介绍了保护装置的投入前试验、周期性试验和事后分析试验方法,确保保护的准确可靠。 第五部分:新型保护技术与发展趋势 故障录波与分析: 强调了高精度、大容量故障录波在故障诊断和保护定值优化中的价值。 广域保护与自组网技术: 介绍了基于通信的保护(如TCIP/IP或光纤通信)如何实现跨越多个变电站的长距离保护,从而提高电网的整体稳定性。 自适应保护: 讨论了如何利用在线监测数据(如阻抗、负荷、电容补偿状态)实时调整保护定值,以适应电网运行方式的动态变化。 本书内容力求贴近工程实际,结合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和规范要求,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技术人员必备的工具书和学习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这类行业规范时,我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其结构和术语的严密性所吸引。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定位于“规范”,这意味着它必然遵循一套国家或行业标准化的文件格式,每一章节的组织都应当是层层递进、逻辑自洽的。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特定情况下的处理原则”的描述。比如,在电网发生大扰动,系统电压骤降时,母线保护的可靠性和速动性如何平衡?规范中是否给出了应对电网谐振或操作过电压的特殊措施?我设想,规范的后半部分,很可能会涉及大量的图表、流程图,用于清晰地展示保护动作的逻辑流程图和试验验证的要求。这些细节往往是区分一份优秀规范和一般性指导手册的关键所在。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到微机保护装置的配置参数设置上,不仅仅是给出“应该如何做”,更能指导“如何精确地设置这些参数”。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或者设计示例,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和条文转化为具体的工程实践,帮助初入此领域的工程师快速领悟其中的精髓。这种规范性文件,读起来虽然枯燥,但一旦遇到实际工程难题,其价值就会立刻凸显出来,因为它代表的是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和集体智慧沉淀下来的“最优解”。

评分

对于一个习惯了快速获取信息的读者来说,阅读技术规范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它要求高度的专注力和对特定领域知识的储备。我希望这本书在保持技术深度的同时,能够以一种尽可能“工程友好”的方式呈现内容。例如,如果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虽然严谨,但篇幅过长,是否可以将其精简,或者放入附录中,而正文则重点放在公式的应用场景和参数的选取范围上?此外,对于规范中提到的各类试验项目,比如二次回路的耐压试验、继电器动作试验、整组试验等,书中对试验的步骤、环境要求和判定标准是否给出了清晰的、可操作的清单?在实际工程中,试验环节往往是项目顺利交付的关键瓶颈,一份好的规范能有效指导现场人员高效完成这些工作,避免因标准理解不一致而导致的返工。我更倾向于那种每一条技术要求后面都附带了一个简短的“注”或“说明”,解释为什么需要这样做,这对于建立操作人员的“保护意识”至关重要,避免了机械地执行指令而不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评分

这本书散发着一股浓厚的工程实践气息,它绝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理想化模型。我猜想,南方电网作为国内超高压电网的运营主力之一,其发布的规范必然吸取了大量的现场经验教训。因此,我非常想知道书中对“误动判据”和“拒动判据”的界定有多么严格和细致。在母线保护这类关键的、高可靠性要求的系统中,宁可慢一点也不能错判,这是基本原则。那么,规范是如何量化这些判据的呢?例如,在轻微的非全相短路故障,或者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非故障区电流波动时,保护系统如何确保“不误动”?反过来,在故障发生而保护“拒动”的情况下,是否明确了对后续设备和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冗余来避免这种情况?这种对极端情况和边界条件的精确定义,是衡量一本技术规范专业深度的试金石。同时,考虑到现代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我也好奇这本书是否涵盖了基于先进算法的保护技术,比如基于同步相量技术(PMU)的母线保护思路,或者如何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融入到传统的保护定值校验流程中,为未来的技术升级留有接口。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非常专业和严谨的感觉,让人立刻联想到电力系统中的核心环节——500kV母线保护。我猜测这本书的受众群体应该是电力行业的资深工程师、设备研发人员,或者正在攻读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它不像那些科普读物那样追求通俗易懂,而是直指技术规范的核心,这对于需要进行实际项目设计、设备选型或故障排查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存在。一本合格的技术规范,其价值不在于故事性,而在于其精确性和权威性。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详尽地阐述从继电保护的原理选择、定值计算的依据,到设备选型时必须满足的关键性能指标。例如,对于瞬时电流保护、闭锁电流保护等不同保护功能的逻辑描述,是否清晰地给出了判断标准和动作时限?更深层次地讲,在500kV这个高电压等级下,暂态过程的处理至关重要,书中对各种故障类型(如单相接地、相间短路、三相短路)的波形特性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微机保护装置来快速、准确地识别并切除故障,想必会有深入的探讨。能拥有一本这样详尽的规范,意味着在面对复杂的电网运行和维护挑战时,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标准化的操作指南,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判断的主观性和潜在的误操作风险。这种由权威机构(南方电网)发布的规范,其参考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是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年份(2011年)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在电力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2011年的规范在面对最新的智能电子设备(IED)和广域保护系统(WAMS)时,可能需要结合后续的补充文件或修订版来阅读。我期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确立了彼时的技术基准,更在于它所奠定的基础原理依然是当前所有新技术的出发点。例如,对于母联断路器的保护配置、不同电压等级设备间的隔离配合等基础逻辑,这些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然而,我也关注它对通信接口和规约的要求是否过时。在2011年前后,IEC 61850标准的应用正在加速,书中对于基于以太网的GOOSE信息应用在母线保护中的集成和安全性要求,是否已经有了前瞻性的规定?如果它能够清晰地区分哪些是“永恒不变”的物理原则,哪些是“随技术进步而演进”的具体实现细节,那么它对今天仍在运行的旧有系统改造和新建工程的指导价值就会大大提升。总而言之,它应当是一部立足于坚实理论,并能指导具体工程实施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业文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