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摄像,伴随电视而生,是电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摄编存播显”的环节,它决定了影像“有没有”或“好不好”。是整体制作链条中*基本的也是关键的一环。
摄像是指使用摄像器材对镜头前的现实场景进行记录,它所记录的影像必定是现有真实的再现,有别于绘画,它不能“无中生有”。这一点摄像与摄影相似,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同时,摄像记录的图像是活动的,很明显它又接近于电影。然而,摄像所用以记录的材料、成像的原理和传播方式却不同于电影,是一种*为新颖的技术手段和*具吸引力的表现形式。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摄像概述
第一节 影视史话
第二节 影视制作分类
第三节 摄像涉及领域
第四节 摄像师的素质
第2章 摄像原理
第一节 摄像设备
第二节 相关器材
第三节 画面像素
第四节 发展方向
第3章 基本操作
第一节 持机
第二节 机位
第三节 取景
第四节 聚焦
第4章 画面构图
第一节 基本要领
第二节 构图方法
第三节 构图形式
第四节 透视关系
第5章 固定镜头
第一节 视觉效果
第二节 镜头特性
第三节 错误表现
第四节 摄录要领
第6章 运动镜头
第一节 拉镜头
第二节 推镜头
第三节 摇镜头
第四节 移镜头
第五节 跟镜头
第六节 综合运动镜头
第7章 镜头语言
第一节 客观镜头
第二节 主观镜头
第三节 反应镜头
第四节 空镜头
第8章 光影色彩
第一节 光的简介
第二节 色温与白平衡
第三节 摄像用光
第四节 色彩与影调
第9章 镜头要素
第一节 时间要素
第二节 空间要素
第三节 声音要素
第四节 切分要素
第10章 画面组接
第一节 组接概述
第二节 蒙太奇简介
第三节 视觉规则
第四节 转场技巧
第11章 影像节奏
第一节 节奏与心理体验
第二节 节奏与作品题材
第三节 节奏的创造
第四节 节奏的运用
第12章 摄制体例
第一节 会务片
第二节 展演片
第三节 资料片
第四节 宣传片
附录 家庭Dv
一 孩子成长
二 日常生活
三 生日聚会
四 旅游风光
前言/序言
摄像,伴随电视而生,是电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摄编存播显”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影像“有没有”或“好不好”,是整体制作链条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摄像是指使用摄像器材对镜头前的现实场景进行记录,它所记录的影像必定是现有真实的再现,有别于绘画,它不能“无中生有”。这一点摄像与摄影相似,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同时,摄像记录的图像是活动的,很明显它又接近于电影。然而,摄像所用以记录的材料、成像的原理和传播方式却不同于电影,是一种更为新颖的技术手段和更具吸引力的表现形式。
摄像影像通过电视台以广播方式直接广泛传送,不同于电影仅仅局限在电影院中播放。因而电视的传播面更广、速度快,效果更真实、更及时,收视更方便也更生活化,不言而喻其受众多。这也正是电视艺术尽管比较年轻,诞生至今仅仅70年,却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视的发展又促使摄录器材的进步,在家用摄录机出现以后,得到参与活动的机会,摄像不再专属于电视台。家庭DV的普及,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走上大众化的道路,人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投入,成为影像创作的生力军。
上世纪末,数字技术在摄录器材和后期编辑中的成功运用,推动了又一次革命性的腾飞。近几年来,视频记录和存储介质的更新发展基本实现“数字化”,逐渐“高清化”并向“无带化”稳步过渡。办公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先进的实用软件相继推出,各种数字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尤其在2010年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视频影像节目制作需求呈如火如荼发展态势。
伴随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动态影像如各种会务片、展演片、资料片、宣传片以及家庭生活片、个人艺术电影比如婚纱MV、女性视频写真和儿童高清短片等的拍摄需求日渐增多,因而视频摄制业应运而生,方兴未艾,单独成了欣欣向荣具有相当广阔发展前景的专门行业。
数字化高清化时代,人们不但对视频影像的清晰度越来越重视,同时对影视片技术和艺术含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无论影视从业人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如今都通过实践逐渐认识到,作为前期的一个环节——摄像在整个影像制作中的重要地位,为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以适应竞争的氛围和发展的需求,使得学习摄像的热潮风起云涌。
如今,除摄像机外,大部分数码照相机也提供摄像功能;高清CMOS成像器件和镜头的小型化,使手机也具备了高清视频的记录功能……我们对于手机拍摄新闻照片已经见多不怪了,在微博这类快速成长中的“自媒体”平台上,数量庞大的照片已经成为每曰热点资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望未来,信息量更加丰富的视频影像将与文字、照片并驾齐驱,成为资讯传播的主流方式。
光影的魔法:捕捉世界的艺术与科学 当我们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们不仅仅是在记录一个瞬间,更是在与光影对话,用画面讲述故事。摄影,这项跨越时空的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以凝固时间,定格情感,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从古老的暗箱,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摄影的工具在不断演进,但其核心的魅力——如何通过镜头去观察、去理解、去表达——却始终未变。 本书旨在引领您走进摄影的殿堂,从最基础的理念出发,循序渐进地揭示摄影的奥秘。我们将一同探索光线如何塑造形体,色彩如何唤起情绪,构图如何引导视线。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备操作的指南,更是一次关于视觉语言的学习,一次关于如何用眼睛去发现和欣赏世界的旅程。 第一章:看见的力量——摄影师的眼睛 在按下快门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看见”。摄影师的眼睛并非简单的物理器官,而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感知能力。它能够从纷繁的景物中识别出引人注目的元素,捕捉到平凡事物中蕴藏的独特之处。本章将引导您认识到,摄影的起点在于观察,在于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世界。 关注细节,发现“值得拍摄”的瞬间: 无论是街角的一抹残阳,一片落叶的纹理,还是人物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摄影的魅力常常隐藏在不易察觉的细节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去捕捉那些触动人心的细节。 理解光线:摄影的灵魂: 光线是摄影的生命线。了解不同光源的性质,如自然光、人造光,以及它们对画面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是掌握摄影的关键。我们将探讨阳光的直射与散射、阴天的柔和光线、室内灯光的色彩和方向,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光线来塑造主体、营造氛围。 色彩的语言:情感的调色盘: 色彩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传递情感的有效媒介。我们将学习色彩的基本理论,理解冷暖色调、互补色、对比色等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在画面中引起观者的不同感受。从鲜艳的暖色调带来的活力,到宁静的冷色调营造的沉思,色彩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情感表达。 形态与纹理:视觉的触感: 画面中的线条、形状和纹理,赋予了照片深度和质感。无论是简洁的几何线条,还是粗糙的自然纹理,它们都能为画面增添独特的视觉吸引力。本章将引导您如何去识别和利用这些视觉元素,使您的照片更具立体感和表现力。 第二章:构图的智慧——画面的组织与平衡 一张成功的照片,离不开精妙的构图。构图是摄影师在取景框内安排画面元素的方式,它决定了画面的信息传递效率和视觉冲击力。本章将深入浅出地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帮助您构建出更具吸引力、更符合视觉习惯的画面。 三分法:经典布局的魅力: 三分法是最基础也最经典的构图法则之一。将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并将主体放置在交叉点或线上,能够使画面更显均衡和生动。我们将通过实例解析,理解三分法为何如此有效。 引导线:连接视线,深化空间: 引导线是指画面中能够自然地引导观者视线朝着某个方向或重点移动的线条。可以是道路、河流、栏杆,甚至是人物的视线。学习如何运用引导线,能够有效地组织画面,增强空间的纵深感。 框架构图:画中画的意境: 利用前景中的景物作为“画框”,将远处的景物框入其中,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将观者的注意力聚焦到主体上。我们将探索如何寻找和运用自然的框架元素。 对称与平衡:和谐的视觉享受: 对称构图能带来稳定、庄重的感觉,而利用画面中元素的重量感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则能使画面更加和谐。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创造视觉上的平衡。 留白的力量:给画面呼吸的空间: “少即是多”,适度的留白能够突出主体,营造简洁、宁静的氛围,并为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们将理解留白在构图中的重要作用。 打破常规:探索创意构图: 在掌握基本构图法则之后,我们也将鼓励您尝试打破常规,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方式,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第三章:光影的魔法棒——曝光的控制与运用 曝光,是决定照片亮度的关键。准确的曝光能够真实地还原场景,而有意识地控制曝光,则能为画面带来丰富的艺术效果。本章将详细讲解曝光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曝光来达到您想要的视觉效果。 曝光三要素:快门、光圈、ISO: 这是摄影中最核心的技术要素。我们将清晰地阐述快门速度(控制曝光时间)、光圈(控制进光量和景深)以及ISO感光度(控制感光元件的敏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影响最终的曝光。 景深:虚实之间的艺术: 景深是指画面中清晰的范围。大景深能够使画面中大部分景物都清晰,适合风光摄影;小景深则能突出主体,虚化背景,适合人像摄影。我们将深入理解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并学会如何运用景深来营造不同氛围。 测光模式:让相机更懂你: 相机会通过不同的测光模式来感知光线,从而决定曝光。了解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评价测光等模式的原理和适用场景,能够帮助您更准确地控制曝光。 曝光补偿:微调画面的明暗: 即使是自动测光,有时也需要通过曝光补偿来进行微调,以应对复杂的测光环境。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场景和创意需求,恰当地运用曝光补偿。 创意曝光:打破常规的视觉表达: 除了准确还原,我们也将探讨如何通过故意过曝或欠曝,以及长曝光、短曝光等技巧,创造出超现实、动感或静谧的画面效果。 第四章:聚焦的艺术——清晰与模糊的叙事 对焦,是决定画面清晰度的核心。清晰的对焦能够准确地呈现主体,而有意识地运用焦点,则能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叙事性。本章将带领您掌握对焦的技巧,并理解清晰与模糊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 自动对焦模式:选择你的“助手”: 了解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以及动态自动对焦等模式,并知道在不同拍摄场景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模式,是高效拍摄的关键。 手动对焦:精准控制的乐趣: 在某些情况下,手动对焦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控制,尤其是在弱光环境或需要特定焦点时。我们将体验手动对焦的乐趣和技巧。 焦点选择的策略:锁定你的主体: 无论拍摄什么题材,明确你的主体并将其置于焦点之上至关重要。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主体的大小、移动速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对焦点。 浅景深与对焦:营造立体感与重点: 如前所述,浅景深配合精确的对焦,能够有效地将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模糊的魅力:运动、情绪与意境: 有时,刻意的模糊也能成为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例如,通过运动模糊来表现速度感,或通过柔焦来营造梦幻般的氛围。我们将探索模糊在摄影中的多种可能性。 第五章:捕捉的技巧——不同场景下的实践 摄影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记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本章将针对不同常见的拍摄场景,提供具体的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人像摄影:记录情感与个性: 从室内到户外,从特写到全身,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灯光、构图和与被摄者的沟通,捕捉人物最自然、最动人的瞬间。 风光摄影:捕捉壮丽与宁静: 探索如何利用自然光线、前景、引导线和广角镜头,来表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将学习在不同天气和时间段下拍摄风光的技巧。 静物摄影:细节与光影的组合: 了解如何通过布光、背景选择和构图,来突出静物的质感、色彩和形态,使其更具艺术价值。 街头摄影:捕捉瞬间的真实: 学习如何在繁忙的街头快速反应,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以及如何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微距摄影: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 深入了解微距镜头的使用,以及如何捕捉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细节,如昆虫的复眼、花瓣的纹理等。 第六章:后期的力量——让画面更上一层楼 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后期处理也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章将为您介绍后期处理的基本理念和常用工具,帮助您在保留原片风格的基础上,优化画面,提升其艺术表现力。 后期处理的意义: 为什么需要后期?我们将阐述后期处理并非“修饰”,而是对摄影师意图的二次表达和完善。 基础调整:曝光、对比度、色彩: 学习如何使用基础工具来调整画面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使其更符合您的预期。 局部调整:精细化处理: 了解如何进行局部亮度和色彩的调整,以突出主体或修复瑕疵。 锐化与降噪:提升画面质感: 学习如何适当地锐化画面,增强细节,以及如何通过降噪来消除噪点,使画面更纯净。 创意后期:风格化的尝试: 在掌握基础之后,我们也将鼓励您尝试一些更具创意的后期手法,如色彩风格化、滤镜应用等,来赋予作品独特的视觉语言。 结语: 摄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巧,但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摄影,源于您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不断实践和创新的精神。愿您拿起相机,用您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您的镜头去记录,去创造属于您自己的光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