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传记文学《巨流河》中,齐邦媛是隐在书后的作者,《洄澜:相逢巨流河》则把齐老师请到了前台。
《巨流河》出版后,在华语世界获得广泛的影响。四年来,不断有人撰写评论文章,作者齐邦媛也应邀做了不同主题的访谈,世界各个角落都有读者写信来叙旧、致敬、提问。本书分为评论、访谈、来函三个部分,从千篇文字中精选近百篇,与读者增加交流,向故旧致敬纪念,也为《巨流河》做了很多补充说明。
齊邦媛,
一九二四年生,辽宁铁岭人。
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一九四七年到台湾。
一九八八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
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与文学评论多种,
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
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
千川注入江河,洄澜激荡。
我这一生,很够,很累,很满意。……我一生都在奉献,给家庭、学生,但愿服务期限满的时候,从这个人生到另一个人生,当我过了那个界限时,我的船没有发出沉重的声音。
《巨流河》是我从内心深处写给世界的一封恳切的长信,至此心愿已了,留下祝愿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四年间,来自世界各角落的文字直扣我心,读了又读,每篇都不忍释手,只有用一本书,在此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了解与交流,而找回旧谊重叙生死契阔,也在此书内做个永久的相逢纪念吧。
我深感人间深情洄澜冲激之美。我充满感谢与你们在书里书外有缘相逢。
——齊邦媛
……
这部作品在构建世界观方面展现了惊人的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性。它所描绘的那个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尽管有其独特的虚构性,但其内在的运行规则却有着令人信服的自洽性。我从未感觉作者是为了情节服务而生搬硬套设定,相反,是设定本身滋养了人物的行动和故事的走向。特别是那些地方性的传说和符号的运用,既起到了文化渲染的作用,又巧妙地暗示了后续情节的走向,这种伏笔的埋设显得自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那种“集体记忆”的描绘,它不像历史书那样陈述事实,而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故事、被遗忘的仪式,来展现一个群体在面对巨大变故时,是如何进行自我修复和身份重塑的。这种将宏大叙事融于微观文化细节之中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厚度和层次感,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文化熏陶。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应该是“回味悠长”。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那种需要放在床头、时常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到新感悟的作品。在情节的高潮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相当成熟,它没有急于给出所有问题的明确答案,反而将最终的解释权交还给了读者,留下了一个充满留白和想象空间的收尾。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处理,反而比一个“完美”的结局更具力量,它促使读者在合上书本之后,仍旧在自己的脑海中延续着那些未完的对话和未竟的旅程。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叙事策略,它将阅读体验从单纯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了一种主动的参与和构建。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再次重温这部作品,或许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完全不同的共鸣和理解。这部书的价值,正在于它能够随着读者的成长而不断散发出新的光彩。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语言风格是否能与读者的认知习惯形成良好的共振。在这本书里,我体验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古典的韵味包裹着现代的思辨”的语言气质。它的句式长短错落有致,用词考究,却又不显得晦涩难懂,这无疑是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体现。尤其是一些哲理性的思考,作者往往能用非常凝练且富有意境的词语一笔带过,却能引发读者长久的联想和沉思。比如,某处对于“时间流逝”的描绘,完全跳脱了物理学的概念,而是用了一种近乎诗歌的意象来传达,那种无声的喟叹,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感觉,作者在文字的选择上,是抱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力求每一个词语都能落到实处,发挥其最大的表现力。这种对语言的精雕细琢,让整本书读起来就像在品鉴一件打磨精良的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摩挲、玩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层次感,仿佛能透过纸张的触感,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那种将自然元素与人文意象巧妙融合的笔触,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心神俱驰。故事的开篇,那种细腻入微的场景描摹,成功地将我瞬间拉入了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中,仿佛我就是那个在岸边驻足、凝视着河流的过客。作者对环境氛围的营造极其到位,无论是清晨的薄雾缭绕,还是正午的烈日炎炎,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舒缓如静水深流,时而激昂如浪涛拍岸,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技巧,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那些描绘景色的华彩段落,它们不仅仅是背景板,更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境的重要载体。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使得整部作品散发出一种成熟而内敛的艺术气息,让人忍不住想一读再读,去捕捉那些可能遗漏的微光。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相当精妙,它并非采取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像一条复杂的支流网络,不断地交织、汇合又分离,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策略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作者似乎对人物心理的剖析有着近乎偏执的深度,每一个登场人物,无论戏份多寡,都仿佛拥有自己完整而真实的生命轨迹。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那些矛盾的爆发点处理得极其克制与真实,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更多的是在日常琐碎和内心的挣扎中,不动声色地将人物推向命运的十字路口。读到某些转折处,我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人物那种复杂交织的情绪——既有释然,也有无奈,更有对未知的隐隐期盼。这种深挖人性的复杂性,使得故事的张力持久不散。它不像某些小说那样将善恶脸谱化,而是将灰色地带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后久久不能忘怀,甚至会反思自身在类似情境下的抉择。这种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是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地方之一。
评分我喜欢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不好的一次京东购物经历,请客服帮忙解决此问题,谢谢!
评分很不错的,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好好好,非常好,支持京东,好评
评分刚收到,大概看了一下。印刷挺好的,没发现错别字。喜欢。一直在京东商城买的书的
评分很喜欢很喜欢这本书是书评
评分有优惠,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 尊敬齐邦媛的教学风范
评分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与文学评论多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