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产品原理与应用

防火墙产品原理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艳,俞优,沈亮 等 编
图书标签:
  • 防火墙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网络技术
  • 安全技术
  • 边界安全
  • 入侵防御
  • 安全设备
  • 网络架构
  • 应用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85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39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信息安全产品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56
字数:2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防火墙产品的使用者(系统集成商、系统管理员)、产品研发人员及测试评价人员作为技术参考,也可供信息安全专业的大学生及其他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共5章,从防火墙产品的技术实现和标准介绍入手,对其产生需求、发展历程、实现原理、技术标准、应用场景和典型产品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翔实的介绍。本书系信息安全产品技术丛书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共5章,从防火墙产品的技术实现和标准介绍入手,对其产生需求、发展历程、实现原理、技术标准、应用场景和典型产品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翔实的介绍。本书适合防火墙产品的使用者(系统集成商、系统管理员)、产品研发人员及测试评价人员作为技术参考,也可供信息安全专业的大学生及其他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张艳,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博士。著作方向:网络信息安全。主要作品有:《网络入侵检测产品原理及应用》、《网络扫描器产品原理及应用》等。

目录

第1章 综述 (1)
1.1 为什么要防火墙产品 (1)
1.1.1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
1.1.2 网络安全的实现 (3)
1.1.3 采用防火墙系统的必要性 (4)
1.2 防火墙发展历程 (4)
1.2.1 防火墙技术的发展 (4)
1.2.2 防火墙发展的新技术趋势 (6)
1.2.3 其他新型防火墙 (7)
第2章 防火墙产品的技术及实现 (10)
2.1 防火墙接入方式 (10)
2.1.1 交换模式 (10)
2.1.2 路由模式 (13)
2.1.3 混合模式 (14)
2.1.4 链路捆绑模式 (15)
2.2 访问控制与地址转换 (16)
2.2.1 访问控制技术 (16)
2.2.2 地址转换技术 (19)
2.3 应用层控制 (27)
2.3.1 应用层协议分析 (27)
2.3.2 基本协议识别方法 (32)
2.3.3 常见的应用识别技术分析 (37)
2.4 攻击检测与防护 (39)
2.4.1 网络攻击常见步骤 (39)
2.4.2 常见的几种攻击分类 (41)
2.4.3 常见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45)
2.5 防病毒处理技术 (48)
2.5.1 防病毒的背景及意义 (48)
2.5.2 病毒的种类 (49)
2.5.3 病毒的特点 (51)
2.5.4 当今防火墙对病毒的处理 (53)
2.5.5 蠕虫防护 (57)
2.6 日志报警与事件审计 (62)
2.6.1 防火墙日志 (62)
2.6.2 报警 (64)
2.6.3 事件审计 (64)
2.7 流量管理 (65)
2.8 高可用性 (70)
2.8.1 产生背景 (70)
2.8.2 技术分类 (72)
2.8.3 双机热备(AS) (73)
2.8.4 双机双主(AA) (74)
2.8.5 双机热备实现机制 (75)
2.8.6 VRRP (76)
2.8.7 链路备份 (78)
2.8.8 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78)
2.9 VPN技术 (79)
2.9.1 VPN技术概况 (79)
2.9.2 SSL VPN技术原理 (84)
2.9.3 IPSEC VPN技术原理 (100)
2.10 IPv6技术 (126)
2.10.1 IPv6协议特点 (127)
2.10.2 IPv6地址 (129)
2.10.3 邻居发现 (131)
2.10.4 PMTU发现 (133)
2.10.5 隧道技术 (134)
2.11 防火墙虚拟化 (139)
2.11.1 硬件虚拟防火墙 (140)
2.11.2 软件虚拟防火墙 (145)
第3章 防火墙产品标准介绍 (150)
3.1 信息安全标准概述 (150)
3.1.1 标准化基础概念 (150)
3.1.2 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介绍 (151)
3.1.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概述 (152)
3.2 信息安全产品等级保护相关标准介绍 (155)
3.2.1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155)
3.2.2 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156)
3.2.3 GB/T 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156)
3.2.4 GB/T 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156)
3.3 防火墙产品标准 (157)
3.3.1 防火墙安全技术标准历史 (157)
3.3.2 GB/T 20281―2006标准介绍 (166)
3.3.3 新型防火墙的标准 (188)
第4章 防火墙产品的典型应用 (201)
4.1 应用场景一 (201)
4.1.1 背景及需求 (201)
4.1.2 解决方案及分析 (202)
4.2 应用场景二 (204)
4.2.1 背景及需求 (204)
4.2.2 解决方案及分析 (206)
4.3 应用场景三 (208)
4.3.1 背景及需求 (208)
4.3.2 解决方案及分析 (210)
4.4 应用场景四 (211)
4.4.1 背景及需求 (212)
4.4.2 解决方案及分析 (213)
第5章 防火墙产品 (216)
5.1 防火墙简介 (216)
5.2 天融信防火墙介绍 (218)
5.2.1 天融信防火墙发展历程 (218)
5.2.2 天融信防火墙产品特点 (220)
5.2.3 天融信防火墙产品应用案例 (225)
5.3 网御星云防火墙介绍 (227)
5.3.1 网御星云防火墙发展历程 (227)
5.3.2 网御星云防火墙产品特点 (228)
5.3.3 网御星云防火墙产品应用案例 (230)
5.4 启明星辰防火墙介绍 (232)
5.4.1 启明星辰防火墙发展历程 (232)
5.4.2 启明星辰防火墙产品特点 (232)
5.4.3 启明星辰防火墙产品应用案例 (234)
5.5 网神防火墙介绍 (236)
5.5.1 网神防火墙发展历程 (236)
5.5.2 网神防火墙产品特点 (236)
5.5.3 网神防火墙产品应用案例 (238)
5.6 中科网威防火墙介绍 (240)
5.6.1 中科网威防火墙发展历程 (240)
5.6.2 中科网威防火墙产品特点 (240)
5.6.3 中科网威防火墙产品应用案例 (242)
参考文献 (246)

前言/序言

  前言

  随着越来越多重要的信息应用以互联网作为运行基础,用户面临的威胁形形色色,各类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计算机病毒、协议缺陷、系统脆弱性、各类攻击等直接导致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地防御网络安全威胁,让网络连接更安全?

  防火墙技术作为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常用技术之一,在不危及内部网络数据和其他资源的前提下,允许本地用户使用外部网络资源,并将外部未被授权的用户屏蔽在内部网络之外,从而解决因连接外部网络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防火墙产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防火墙产品的各项防护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本书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展开陈述的。

  本书是信息安全产品技术丛书之一。本书在产品需求、发展历程、实现原理、技术标准、应用等几方面均有翔实的描述。与此同时,本书力求实用,收集了许多实际数据与案例,期望能够给读者在防火墙产品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标准的了解方面予以一定的帮助。

  本书的主要编写成员均来自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他们常年从事防火墙产品等信息安全产品的测评工作,对防火墙产品有深入的研究。部分作者全程参与了新型防火墙产品标准从规范、行标到国标的制定、修订工作,因此,本书在标准介绍和描述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本书由顾健作为丛书主编,负责把握全书技术方向,第1章由张艳编写,第2章由俞优、沈亮编写,第3章由张艳编写,第4、5章由沈亮、陆臻编写。此外,顾建新、王志佳、冯婷婷、武滕等同志也参与了本书资料的收集和部分编写工作。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和时间紧迫,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珠海经济特区伟思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从原理到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网络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前沿攻防策略,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具备实操性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的各个层面,力求让读者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掌握“怎么做”。 第一部分:网络安全基础理论与攻击模型 本部分奠定了读者理解后续攻防内容的基础。首先,我们将回顾并深化对TCP/IP协议栈、HTTP/HTTPS协议等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重点阐述它们在安全攻防中的潜在脆弱点。接着,我们会详细介绍各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拒绝服务(DoS)与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剖析其攻击原理、演变过程以及常见的攻击向量(如SYN Flood、UDP Flood、HTTP Flood等),并讨论其对业务连续性的破坏性影响。 漏洞利用与代码注入: 深入讲解缓冲区溢出、SQL注入、命令注入、跨站脚本(XSS)等经典及新型漏洞的原理,并展示攻击者如何通过精确的代码构造来达到控制目标系统的目的。 中间人攻击(MITM): 详细解析ARP欺骗、DNS欺骗、SSL/TLS劫持等技术,以及攻击者如何截获、篡改甚至伪造网络通信。 社会工程学攻击: 强调人为因素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揭示钓鱼邮件、假冒身份、诱骗等社会工程学攻击的隐蔽性和高效性。 后门与木马: 探讨恶意软件的隐藏机制、传播方式以及一旦植入后门对系统造成的长期威胁。 社会工程学与心理学: 深入分析攻击者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例如信任、好奇、贪婪、恐惧等,来操纵目标个体,绕过技术防御。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攻击生命周期》的概念,详细描述从侦察、扫描、获取访问权限、维持访问到清除痕迹的完整攻击流程,帮助读者从攻击者的视角审视安全问题,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防御。 第二部分:防御体系构建与技术实践 在充分理解了攻击的原理和模型之后,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构建强大的防御体系。我们将从宏观的安全架构设计入手,讨论零信任模型、纵深防御策略等现代安全理念。 网络边界安全: 虽然本书不直接讲解防火墙产品,但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络分段、访问控制列表(ACL)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通过策略来限制不必要的网络流量,从而缩小攻击面。 端点安全: 详细介绍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端点检测与响应(EDR)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加固操作系统、管理软件补丁、配置安全策略来提升终端的抵御能力。 身份与访问管理(IAM): 探讨多因素认证(MFA)、最小权限原则、角色基础访问控制(RBAC)等在保障系统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数据安全: 涵盖数据加密(传输中加密、静态加密)、数据防泄漏(DLP)技术,以及敏感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安全监控与日志分析: 重点介绍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日志收集、关联分析、告警生成等。我们将深入讲解如何有效地解析各类日志(如系统日志、应用日志、网络设备日志),从中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攻击迹象。 漏洞管理与补丁更新: 探讨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风险评估流程,以及如何建立高效的补丁管理机制,及时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安全意识培训: 强调人员是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系统性地阐述如何开展有效的安全意识培训,提升员工对网络威胁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第三部分:高级攻防技术与演练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更具挑战性的攻防技术,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Web应用安全攻防: 详细解析OWASP Top 10等常见Web漏洞,并提供针对性的防御方法。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Burp Suite、OWASP ZAP等工具进行Web应用安全测试。 二进制漏洞分析与利用: 引入逆向工程的基础概念,学习如何使用GDB、IDA Pro等工具分析二进制程序,寻找并利用内存损坏类漏洞,如缓冲区溢出、UAF(Use-After-Free)等。 流量分析与取证: 讲解Wireshark等网络抓包工具的使用,如何分析网络流量包,识别恶意通信,以及进行初步的网络取证。 内网渗透与横向移动: 模拟攻击者在获得初始立足点后,如何在内网中进行探测、权限提升、账户窃取(如Mimikatz的使用)以及横向移动,以达到控制更多内部系统。 对抗性机器学习: 探讨机器学习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同时也揭示了如何通过对抗性样本来欺骗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安全系统的绕过。 模糊测试(Fuzzing): 介绍模糊测试技术,讲解如何自动生成大量的异常输入来发现软件的潜在漏洞。 红蓝对抗演练: 介绍红蓝对抗(Red Team/Blue Team)的概念和流程,以及如何通过模拟真实攻击场景来检验和提升防御团队的能力。 第四部分:事件响应与安全运维 即使拥有再强大的防御体系,安全事件的发生也难以完全避免。本部分将聚焦于事件发生后的应对与日常安全运维。 安全事件响应流程: 详细阐述安全事件的发现、分析、遏制、根除、恢复以及事后总结等阶段,并介绍应急响应小组(CSIRT)的职责与协作。 数字取证基础: 学习如何从受损系统中收集证据,进行合规性的数字取证,为事件溯源和追责提供依据。 安全策略与合规性: 探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如ISO 27001)、GDPR、CCPA等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建设的要求,以及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安全策略。 安全运维的最佳实践: 总结日常安全运维中的关键活动,包括定期审计、配置管理、变更控制、告警处理等,确保安全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威胁情报的应用: 讲解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威胁情报,提前预警潜在的攻击,并优化防御策略。 本书特点: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每一个技术点都力求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同时辅以丰富的实操案例和常用工具介绍,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前沿性与系统性: 紧跟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涵盖了从传统攻防到新兴威胁的广泛内容,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实战导向: 鼓励读者动手实践,通过模拟环境进行攻防演练,提升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 易于理解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技术术语,力求用清晰、逻辑严谨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 全面的视角: 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攻防,也强调人为因素、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网络攻击的多种形式与原理,掌握构建多层次、智能化防御体系的关键技术,并具备应对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本书适合网络安全从业人员、IT运维人员、开发工程师以及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初学者。它将成为您在充满挑战的网络安全领域披荆斩棘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我最近刚开始接触的关于网络安全实践的书籍。我本来对这方面了解不多,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市面上的一些主流防火墙产品究竟有哪些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部署中,究竟能解决哪些问题。我的工作偶尔会接触到一些网络配置,所以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实操上的指导,比如如何配置防火墙才能有效地阻止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或者如何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防火墙策略。然而,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它更多地是在讲解防火墙的“为什么”和“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它深入地剖析了各种防火墙技术背后的原理,比如深度包检测(DPI)、应用层网关(ALG)、入侵防御系统(IPS)等等,这些概念听起来都很高大上,但真正到我需要具体操作的时候,书里给出的指导却显得有些笼统。我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详细的配置步骤,或者是一些不同场景下的配置示例,甚至是一些“踩坑”经验分享,这样对我这种实践者来说会更有帮助。这本书的理论性确实很强,对于理解防火墙的深层机制很有价值,但如果想要直接上手去配置和管理防火墙,可能还需要额外的资料或者实践经验来补充。它的学术价值可能大于它在日常维护和配置中的直接应用价值,至少对我目前的水平是这样理解的。

评分

我是一名网络安全爱好者,平时喜欢钻研各种网络安全技术。最近我购买了这本《防火墙产品原理与应用》,希望能对防火墙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确实在原理层面做得非常扎实,它详细地介绍了防火墙的历史演变、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如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代理服务器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等)的工作机制,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作者对于各种安全协议的解释也很到位,比如IPsec、SSL VPN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安全策略设计”的部分,它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方面,比如最小权限原则、纵深防御等。然而,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产品应用”的部分,似乎更多的是在探讨一种通用的应用思路,而对于具体某个防火墙品牌的产品,比如思科、华为、 Palo Alto Networks 等,在配置界面、特色功能、甚至一些特定场景下的优化方案等方面,介绍得相对较少。我原本希望这本书能包含一些对市面上主流防火墙产品的横向对比,或者是一些具体的产品配置指南,这样我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去学习和掌握一些实际产品的操作。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防火墙通论”,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如果你是想直接学习某个特定防火墙产品的操作手册,那可能需要另外寻找更具针对性的资料了。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工作需要,我的公司正在考虑更换一套新的网络安全设备,而防火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之前对防火墙的了解仅限于“它能挡住病毒和黑客”,但具体它是怎么做到的,我完全不清楚。这本书,我大概翻阅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它确实很全面,从防火墙的起源,到各种不同的技术实现,再到它在企业网络中的作用,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关于“应用层防火墙”和“下一代防火墙”的章节,让我对防火墙的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它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端口和IP过滤,还能识别和控制具体的应用流量,甚至能对流量进行深度检测,防止各种高级威胁。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各种攻击场景的分析,这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防火墙,以及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在应对这些攻击时,各自扮演的角色。但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学术化,很多概念的引入都比较直接,对于像我这样没有太多技术背景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去查阅额外的资料。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比如在某个具体行业(如金融、医疗)中,如何设计和部署一套最合适的防火墙方案,或者是在面对某种特定的网络攻击时,防火墙的最佳应对策略是什么。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科书”,它给了你所有你需要知道的“理论知识”,但具体的“操作指南”则需要你自己去挖掘。

评分

这本书,我大概是在一个周日的下午,在一家光线昏黄的书店里偶然发现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没有花哨的插图,但“防火墙产品原理与应用”几个字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技术感。我当时对网络安全这个领域刚有了些模糊的兴趣,虽然我承认,我对“防火墙”这个词最初的理解,大概就停留在那种物理意义上的,阻挡火势蔓延的墙壁上。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技术术语,什么TCP/IP协议栈、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服务器……我承认,当时我的脑子嗡的一声,感觉像掉进了一个由各种我完全不认识的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深渊。我不太懂那些公式和图表,也对那些长篇累牍的理论描述感到有些头疼。我原本期望的是能读到一些关于防火墙“如何工作”的生动例子,比如在真实的攻击场景下,防火墙是如何像一个无形的卫士一样,默默地抵挡住那些看不见的威胁。然而,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从最底层的原理出发,一点一点地解析这些网络安全屏障的构建逻辑。我后来把它买回了家,但老实说,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它更多的是躺在我的书架上,偶尔被我翻开一两页,然后又合上,带着一种“我应该学习但暂时还驾驭不了”的复杂心情。我猜测,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网络基础,或者正在网络安全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它就像一本摆在我面前的天书,充满了我无法立刻理解的奥秘。

评分

作为一名对网络安全技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我一直对“防火墙”这个概念充满了兴趣。我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构建起一道道无形的屏障,守护我们的网络世界免受攻击?当我拿到这本《防火墙产品原理与应用》时,我满怀期待地希望能够找到答案。这本书在原理的阐述上无疑是非常深入的。它从网络通信的基础协议讲起,层层递进地讲解了各种防火墙技术的核心概念,比如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服务,以及更高级的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复杂的算法和模型,虽然有些内容对我来说理解起来颇具挑战,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技术深度上的严谨。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网络安全底层运作机制的窗户。然而,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这本书更侧重于“原理”的讲解,而对于“产品应用”部分的展开,则显得有些意犹未尽。我本期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市面上主流防火墙产品(如Cisco ASA, FortiGate, Check Point等)在实际部署中的具体配置方法、性能评测、或者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优劣势分析。书中对于“应用”的描述,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思路和方法论,而不是具体的“如何做”。因此,对于我这种渴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学生来说,这本书虽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离实际的产品操作和应用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我再去找寻一些更具实操性的资料来弥补。

评分

快递很快

评分

不错的书,推荐推荐。。。。。。

评分

非常划算,东西很喜欢,下次还买这个

评分

书编写的很好,值得一读

评分

好……………

评分

书编写的很好,值得一读

评分

书编写的很好,值得一读

评分

书不错,不断提高自己,?

评分

商品不错,包装也很完整,下这么大雨,配送员很及时也很辛苦,谢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