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权威指南:确保良好用户体验的流程和最佳实践

UX权威指南:确保良好用户体验的流程和最佳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雷克斯·哈特森(Rex Hartson),帕德哈·派拉(Pardha Pyla) 著,樊旺斌 译
图书标签:
  • 用户体验
  • UX设计
  • 可用性工程
  • 人机交互
  • 设计流程
  • 最佳实践
  • 用户研究
  • 信息架构
  • 界面设计
  • 用户测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087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908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UI/UE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设计交互的指南,其中介绍了整个用户体验生命周期流程,旨在揭示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效果。主要内容包括:情景访谈、情景分析、需求提取、设计通知建模、设计思维、概念设计、设计制作、用户体验目标、原型、用户体验评估、用户体验设计准备准则等。书中不仅涵盖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而且融合了各种应用,同时采用了经过实践验证的过程和准则方法来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技术。不管你是学生还是从业人员,你都能从本书中学到和了解如何创建与细化交互设计来确保优质的用户体验。

作者简介

  Rex Hartson,是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领域的先驱,是该领域早的研究者、教师和行业顾问。他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HCI专业(1979)的奠基人。他和Deborah Hix合著了早的可用性工程流程方面的著作《Developing User Interfaces: Ensuring Usability Through Product & Process》。Hartson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许多研究基金的负责人或共同负责人,发表过许多期刊文章、会议论文和专著论文。他经常会对外进行各种培训、演讲、工作访问、学术讨论和国际交流。他是《Advance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1~4卷(Ablex Publishing公司,Norwood出版社)的主编。他在人机交互领域有着30多年的咨询经验,为商业、工业、政府及军队等众多领域的客户提供了无数次的用户体验工程培训经验。

  Pardha S. Pyla,是Bloomberg L.P.公司移动平台的资深用户体验专家兼首席交互设计师。在此之前,他是一名用户体验咨询师和研究员。他同时还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兼职教师,主要研究用户体验方法论,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授人机交互和软件工程方面的课程。他是研究软件工程和用户体验工程生命周期过程相融合的先行者。

目录

赞誉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用户体验从业人员的指导原则
第1章 绪论1
1.1 交互无处不在2
1.2 新兴的可用性需求7
1.3 从可用性到用户体验9
1.4 情绪影响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19
1.5 用户体验需要商业案例26
1.6 可用性的根源29
第2章 Wheel:一种生命周期模板38
2.1 概述39
2.2 用户体验流程生命周期模板44
2.3 为你的项目选择一个流程实例49
2.4 系统复杂性空间52
2.5 满足用户界面团队 60
2.6 团队中用户体验的存在范围61
2.7 关于用户体验生命周期的更多内容61
第3章 情景访谈:获取工作活动数据69
3.1 概述70
3.2 系统概念陈述76
3.3 用户工作活动数据收集78
3.4 寻找工作实践的情感方面95
3.5 简略的情景访谈流程95
3.6 数据驱动与模式驱动调查95
3.7 历史99
第4章 情景分析:整合并解释工作活动数据101
4.1 概述102
4.2 组织概念:工作角色和流模型104
4.3 创建和管理工作活动记录107
4.4 构建工作活动亲和图113
4.5 简略的情景分析流程123
4.6 亲和图的历史124
第5章 提取交互设计需求125
5.1 概述126
5.2 需求:第一个桥拱127
5.3 正式需求提取129
5.4 需求提取的简易方法139
第6章 构建设计通知模型141
6.1 概述142
6.2 设计通知模型:第二个桥拱142
6.3 关于“如何做”一些通用的建议144
6.4 一个新的实例领域:幻灯片演示文稿146
6.5 用户模型146
6.6 使用模型163
6.7 工作环境模型182
6.8 障碍总结187
6.9 模型整合189
6.10 数据保密性191
6.11 设计通知模型提取的简略方法191
6.12 软件用例中基本用例的根源192
第7章 设计思维、设计构思和草图194
7.1 概述195
7.2 设计范式196
7.3 设计思维201
7.4 设计角度202
7.5 用户角色206
7.6 构思214
7.7 草图223
7.8 现象学的更多内容230
第8章 心智模型和概念设计233
8.1 概述234
8.2 心智模型234
8.3 概念设计238
8.4 故事板247
8.5 影响用户行为的交互设计253
8.6 体验式交互设计257
8.7 普适和情境交互259
第9章 设计制作260
9.1 概述261
9.2 设计中的宏观生命周期迭代261
9.3 中级设计264
9.4 详细设计266
9.5 线框图267
9.6 维护自定义样式指南272
9.7 交互设计规范274
9.8 关于参与式设计的更多内容276
第10章 用户体验目标、度量和指标280
10.1 概述281
10.2 用户体验目标282
10.3 用户体验指标表 283
10.4 工作角色、用户类型和用户体验目标283
10.5 用户体验测量284
10.6 测量手段285
10.7 用户体验度量294
10.8 基准值296
10.9 目标值297
10.10 设置级别297
10.11 观察结果300
10.12 创建用户体验指标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300
10.13 用户体验指标如何帮助管理用户体验工程过程302
10.14 用户体验目标、度量和指标的一种简略方法302
第11章 原型303
11.1 概述304
11.2 原型的深度和广度305
11.3 原型的保真度307
11.4 原型的交互性308
11.5 选择合适的广度、深度、保真度和交互数量311
11.6 纸上原型315
11.7 原型的优点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24
11.8 向产品转化的原型325
11.9 用于原型的软件工具327
第12章 用户体验评估简介329
12.1 概述330
12.2 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331
12.3 形成性评估和非正式的总结性评估方法的类型334
12.4 评估数据的类型337
12.5 数据收集方法338
12.6 形成性评估结果的变体359
第13章 快速评估方法361
13.1 概述362
13.2 设计走查和评审363
13.3 用户体验检验364
13.4 启发式评估,一种用户体验检验方法366
13.5 在实践中使用的用户体验检验方法371
13.6 进行用户体验评估RITE375
13.7 准实证性用户体验评估方法377
13.8 问卷调查380
13.9 专业的快速用户体验评估方法380
13.10 关于“折价”用户体验工程方法的更多内容381
第14章 严谨的实证性评估:准备389
14.1 概述390
14.2 为严谨的实证性评估制订计划390
14.3 严谨评估的团队角色392
14.4 准备一个有效的任务范围393
14.5 选择并修改评估方法和数据收集技术394
14.6 选择参与者396
14.7 招募参与者397
14.8 为参与者做准备400
14.9 进行最后的引导测试:解决所有的问题409
14.10 关于确定参与者正确数量的更多内容410
第15章 严谨的实证性评估:执行415
15.1 概述416
15.2 针对参与者做的准备工作416
15.3 协议问题417
15.4 产生并收集定量用户体验数据420
15.5 产生并收集定性用户体验数据422
15.6 产生和收集情感影响数据425
15.7 产生并收集现象学评估数据426
15.8 结束一次评估环节427
15.9 HUMAINE 项目428
第16章 严格的实证性评估:分析429
16.1 概述430
16.2 非正式的、总结性的(定量)数据分析430
16.3 主观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434
16.4 形成性(定性)数据分析434
16.5 成本-重要性分析:划分要修复问题的优先级446
16.6 流程的反馈456
16.7 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教训456
第17章 评估报告458
17.1 概述459

前言/序言

  本书的目标本书的写作目的非常简单:帮助读者学会交互设计并不断优化,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效果。好的界面设计就像电灯一样:当其正常运作时,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我们以前经常拿手机来举例,但是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款式多样,已经不适合作为示例了。)好的用户界面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其设计过程以及其对用户体验效果的提升是很难一眼看出来的。因此,本书就是要告诉读者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效果。
  图书本身也需要设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确定用户(读者)体验的目标、需求、用户角色(受众)定义等。我们在读者体验上设定的目标有:
  本书易于阅读。
  提供的内容易于学习。
  提供的内容很容易应用。
  提供的内容同时适用于在校生和从业者。
  读者体验方面至少要比较有趣。
  我们为本书内容设定的目标是:
  将传统的可用性概念拓展到更宽泛的用户体验定义。
  提供用户体验生命周期中最佳实践和指导原则的实际操作指南。
  提供一套以迭代评估为主的实用用户体验生命周期套路来管理整体的开发工作。
  让传统的设计角色在迭代周期中具备应对用户体验新特性所需的设计思维和理念。
  提供交互设计指南,包括对示能性(affordance)等其他基础概念的深入讨论。
  帮读者更好地理解关键的交互设计创新及优化活动,例如:
  情景访谈(contextual inquiry):理解设计所要支持的用户工作。
  情景分析(contextual analysis):弄清楚情景访谈中原始数据的真实意义。
  需求提取。
  设计通知建模。
  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
  确定用户体验目标、度量和指标。
  构建快速原型。
  进行形成性(formative)用户体验评估。
  对交互设计进行迭代式优化。
  提供一些备选的敏捷用户体验开发方法。
  提供一些实用建议:如何在你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落实这些理念。
  我们的目标范围包括:
  理解的深度—用户体验过程不同方面的详细信息(就像有一名专家陪伴在读者左右)。
  理解的广度—只要篇幅允许,就尽量全面。
  应用的范围—设计过程、设计相关的基础设施及设计词汇(包括指南等),都不仅是面向GUI和Web的,同时还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交互风格和设备,包括ATM、冰箱、道路标志、普适计算、嵌入式计算以及日常用品等。
  Liam Bannon(2011)的如下言论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这段话背后的思想也体现在了本书内容中:
  几年前,Nokia的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研究人员Panu Korhonen给我归纳了一下人机交互是如何变化的:在最早的时候,Nokia的人机交互人员通常会被告知:“请评估一下我们的界面,让它易用些。”后来渐渐地变成了“请帮我们设计一下界面,让它易用些。”最后,就变成了这样的要求:“请帮我们弄清楚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如何设计这个界面了。”现在,工程师会恳求我们说:“研究一下与这相关的生活,帮我们找出一些有趣的事情来!”简而言之,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机交互是如何从“对系统设计的界面进行评估”转为“在生活中寻找有趣的事情”的。
  这个有关人机交互(HCI)领域过去、现在及未来走向的故事意味深长,我们听了之后都惊呆了!这也正是本书的目标:要包含历史根源、思想观点的转变,以及未来设计趋势等全方位的内容。
  可用性仍然很重要对可用性(usability,高质量用户体验的关键组成部分)的研究,仍然是人机交互这一跨学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要让用户忽略技术而聚焦于完成自己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要将技术设计为人类能力的延伸并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技术处于无形。
  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助于澄清这一无法名状的规则,可以让“设计于无形”不再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老生常谈。以拿纸笔写作为例,写作者需要关注的是通过遣词造句来传达内容及含义。写作者绝大多数的心思都可以放在思路的组织和选词表达上。他们根本不用在写作工具(纸笔或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上花任何心思。这些工具仅仅是写作者的延伸而已。除非有意外情况发生,写作者才会将注意力从写作任务转移到写作工具上。
  铅笔尖可能会断,或者文字处理软件会有些小bug。这样写作者就必须将注意力从写作本身转向写作软件的修复,在写作过程中让工具处于无形—这变成了bug修复任务的主要关注点(Heidegger,1962;Weller & Hartson,1992)。同理,由交互设计引发的可用性bug也会将用户的注意力从工作任务本身转向计算机及其界面。
  但是用户体验不仅仅是可用性随着学科的演变与成熟,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重视可用性工程,他们开始建立设施完备的可用性实验室,并且雇用可用性专业人员来“实现可用性”。有了这样的投入后,这些科技公司的产品在可用性上有了一定的保证,但是产品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就随之出现了许多影响产品的新因素。
  如果要让技术处于“无形”,可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用户体验设计全攻略:从概念到实践的系统化指南》 在这信息爆炸、产品琳琅满目的数字时代,用户体验(UX)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基石。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能够让用户轻松、愉悦地完成目标,从而建立忠诚度,驱动业务增长;反之,糟糕的体验则会把潜在用户拒之门外,让精心打造的产品黯然失殇。然而,如何系统地构建卓越的用户体验,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课题。 《用户体验设计全攻略:从概念到实践的系统化指南》正是一本为应对这一挑战而生的著作。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UX实践,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涵盖从早期概念构思到后期迭代优化的完整UX设计体系。它深刻理解,好的用户体验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严谨的思考、系统的规划和精细的执行。因此,本书将带领读者拆解UX设计的核心要素,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并学习如何将其融入实际工作流程,最终创造出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 一、 奠定坚实理论基础:洞察用户,理解需求 本书的起点,在于深入理解UX设计的本质及其重要性。我们将首先探讨用户体验的定义、核心原则以及其对商业价值的直接贡献。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UX的宏观认知,认识到它不仅仅是界面美观,更是关于用户的情感、效率和满意度。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用户”这一核心对象。如何真正了解你的用户?本书将系统地介绍用户研究的多种方法,包括: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实地观察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挖掘用户深层的动机、痛点、行为习惯以及潜意识需求。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设计访谈提纲,如何引导访谈,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记录与分析,以及如何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洞察。 定量研究方法: 数据分析(如网站分析、App使用数据)、问卷调查、A/B测试等,这些方法则能够从宏观层面揭示用户行为模式的规律,验证假设,并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我们将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度量指标,如何解读数据,以及如何将数据洞察转化为设计行动。 基于用户研究的成果,本书将引导读者构建全面的用户画像(Personas)和用户旅程图(User Journey Maps)。用户画像是生动描绘目标用户的虚拟代表,包含他们的 Demographics、心理特征、目标、动机、痛点和行为模式。用户旅程图则能够可视化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触点、每一步行动、每一种情感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两者共同构成了理解用户需求和痛点的强大工具,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向。 二、 构建系统化设计流程:从无到有,循序渐进 在充分理解用户和需求之后,本书将进入UX设计的核心环节——构建系统化的设计流程。我们深知,优秀的设计需要一个清晰、可执行的框架来指导。本书将打破“灵感迸发”的神秘感,为大家呈现一套可复制、可迭代的完整设计流程: 1. 定义问题与目标(Problem Definition & Goal Setting): 任何设计都始于对问题的清晰界定。我们将学习如何从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出发,精确地定义产品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设定可衡量的设计目标。 2. 信息架构设计(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I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组织和呈现信息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探讨IA的设计原则,包括内容组织、导航设计、标签系统、搜索策略等,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本书将介绍卡片分类、树状图测试等IA设计实践。 3.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 IxD): 交互设计是连接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桥梁。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设计直观、高效、令人愉悦的交互模式,包括用户任务流程设计、状态反馈设计、错误处理设计、手势和动画的应用等。本书将强调“可发现性”(Discoverability)、“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可操作性”(Operability)和“可适应性”(Adaptability)等交互设计关键要素。 4. 线框图与原型设计(Wireframing & Prototyping): 从概念到可视化的关键一步。我们将介绍线框图的不同层级(低保真、高保真)及其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原型工具(如Figma, Sketch, Adobe XD)快速构建可交互原型。本书将强调原型在验证设计思路、进行用户测试以及与团队沟通方面的重要价值。 5. 用户界面设计(User Interface - UI Design): 在IA和IxD的基础上,UI设计负责将产品的视觉呈现。我们将探讨UI设计的核心原则,如一致性、层次感、可用性、美学原则,以及如何构建具有品牌个性的视觉风格。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色彩、字体、排版、图标、控件等视觉元素的恰当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提升用户体验。 6. 可用性测试与迭代(Usability Testing & Iteration): 设计并非一蹴而就,持续的测试与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可用性测试方法(如形成性测试、总结性测试),如何招募测试用户,如何设计测试脚本,如何观察和记录用户行为,以及如何基于测试结果进行有效的设计迭代。本书将强调“快速反馈,快速迭代”的设计理念。 三、 掌握核心设计原则与最佳实践:打造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除了流程,本书还将深入剖析UX设计的底层逻辑和核心原则,帮助读者构建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设计能力。这些原则是跨越平台、跨越行业的普适性准则: 以用户为中心(User-Centered Design - UCD): 这是UX设计的基石。本书将反复强调在所有设计决策中,用户的需求、能力和限制始终是首要考量。 可用性原则(Usability Principles): 如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我们将逐一解析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提供具体案例。 一致性与可预测性(Consistency & Predictability): 用户习惯于在熟悉的环境中操作。本书将探讨如何在界面设计、交互模式、术语使用等方面保持一致性,从而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升操作效率。 反馈与可见性(Feedback & Visibility): 用户需要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被系统理解,以及系统的当前状态。本书将深入讲解如何提供清晰、及时的反馈,让用户对系统的行为有充分的感知。 效率与便捷性(Efficiency & Ease of Use): 好的设计能够帮助用户快速、顺畅地达成目标。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步骤、提供快捷方式等方式提升用户操作的效率。 容错性与恢复性(Error Prevention & Recovery): 错误在所难免,但优秀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错误,并在发生时提供友好的提示和便捷的恢复途径。 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 超越功能性,关注用户的情感体验。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视觉设计、互动细节、文案等方面,为用户带来积极的情感连接。 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 确保产品能够被所有用户(包括残障人士)平等地使用,这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要求。本书将介绍可访问性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考量。 四、 应对复杂挑战,实现落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在理论和流程的基础上,本书还将探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如何运用UX设计,并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 跨职能协作: UX设计并非孤立的工作,它需要与产品经理、开发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等紧密合作。本书将提供如何在跨职能团队中有效沟通、协作和推动UX工作的建议。 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s): 如何在大型项目或团队中保持设计的一致性和效率?本书将介绍设计系统的概念、构建和应用。 敏捷环境中的UX(UX in Agile Environments): 如何在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流程中有效进行UX设计?本书将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技巧。 数据驱动的设计决策(Data-Informed Design Decisions): 如何将用户研究、可用性测试以及产品使用数据相结合,为设计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评估UX的ROI: 如何量化UX的价值,并向业务方证明UX投入的回报。 《用户体验设计全攻略:从概念到实践的系统化指南》是一本全面、深入、实操性强的UX设计参考书。无论您是初入UX设计领域的新手,希望系统学习其方法论;还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寻求拓展视野、深化理解;亦或是产品经理、开发者,希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UX设计,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它将帮助您构建起一套完整的UX思维框架,掌握一套系统化的设计流程,并最终能够自信地创造出赢得用户喜爱、驱动业务成功的卓越用户体验。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用户体验的探索之旅,用设计连接人与科技,创造更美好的数字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做好一件事,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训练。《UX权威指南》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零散的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同理心”的强调,它让我明白,真正优秀的设计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基础上的。书中对“用户画像”、“用户故事”等工具的讲解,让我能够更系统地去刻画用户,从而更好地把握他们的需求。而且,它还深入探讨了在不同产品类型(比如网站、App、软件)下,UX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让我在面对具体项目时,能够有更明确的方向。书中关于“迭代和优化”的理念,也让我明白,用户体验的设计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思考”UX,而不是简单地“做”UX。

评分

我一直对“流程”这个概念很着迷,总觉得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本书在这方面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详细地阐述了从需求分析到设计落地,再到最终上线和迭代的完整UX流程。我特别欣赏它对“理解问题”和“定义解决方案”这两个阶段的深入剖析。在“理解问题”阶段,书中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读者去挖掘问题的本质,去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动机,去分析商业目标和技术限制。而在“定义解决方案”阶段,它则强调了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多种原型工具和方法的介绍,让我明白,设计不是一次性的灵感迸发,而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书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头脑风暴,如何创建用户旅程图,如何设置A/B测试,都让我觉得收获满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UX工作流,并且让我明白,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评分

说实话,以前我做设计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凭经验和直觉,虽然也做了一些看上去不错的界面,但总觉得不够“硬核”,缺乏理论支撑。这本书的“最佳实践”部分,就像一本宝典,为我提供了大量经过验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信息架构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组织和呈现内容,让用户能够轻松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可用性原则的论述,比如可见性、反馈、约束、映射等等,这些原则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应用起来却能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它还深入探讨了视觉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要素,比如色彩、排版、留白等,并且说明了这些视觉元素如何影响用户的感知和情绪。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可访问性”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主流用户的需求,更要考虑到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用户,做到包容和公平。

评分

我一直以为UX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它变得非常具体和可操作。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一步地指导我如何去思考、去实践。书中的很多例子都非常生动,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实际案例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我尤其喜欢它在讲到“用户测试”时,那些关于如何设计测试脚本、如何观察用户行为、如何分析测试结果的细节。这让我明白,用户的反馈才是检验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且,它还让我认识到,UX不仅仅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团队都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书中关于跨部门协作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有效地与产品经理、工程师、市场人员沟通,共同为提升用户体验而努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UX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评分

我一直觉得,做好设计不仅仅是把界面弄得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让用户用起来顺畅、愉悦。但具体怎么才能做到“顺畅”和“愉悦”呢?这本《UX权威指南》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用户研究的部分,以前我总觉得用户研究就是做问卷、访谈,然后收集一堆数据。但这本书把用户研究的过程拆解得非常细致,从如何明确研究目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定性、定量,各种细分的研究方式都讲到了),再到如何有效地招募参与者,以及如何在访谈和观察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书中还强调了移情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书中举了很多实际案例,那些案例里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分析,都让我觉得非常贴合实际,学到的东西可以直接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它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万能公式”,而是教会了我一套思考和执行的框架,让我在面对不同的项目时,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用户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

评分

写的还不错,挺厚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

装帧也比较差,撕开薄膜才发现侧边都是烂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满意到货速度

评分

逻辑关系很容易乱~~~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的很实用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