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係列叢書:
《》
《》
《》
《》
內容簡介
《軍工産品研製管理叢書: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範例》提供瞭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的一些範例,內容與《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指南》《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說明》相對應,既可配套使用,又可獨立使用,是指導軍工産品研製過程中編寫相關技術文件的一本實用工具書,對規範技術文件內容、提高技術文件質量、完善設計開發過程,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軍工産品研製管理叢書: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範例》可供從事軍工産品論證驗證人員、研製生産人員、型號管理人員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梅文華,1965年1月生,湖南漣源人,高級工程師。1988年在國防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1999年在北京郵電大學獲博士學位。曾被聘為國防科技大學、空軍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可靠性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電工電子産品可靠性與維修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航空電子過程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電波科學學報》、《航空電子技術》編委。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二等奬1項,國傢技術發明奬三等奬1項,軍隊科技進步奬一等奬3項、二等奬7項、三等奬4項,空軍軍事理論研究成果一等奬1項。5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在國際學術會議、國傢學報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80餘篇,在國防工業齣版社齣版《跳頻通信地址編碼理論》、《跳頻通信》、《跳頻序列設計》、《JTIDS/Link16數據鏈》、《可靠性增長試驗》、《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指南》、《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說明》、《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範例》和《保證技術原理與實踐》等9部著作/譯著。研究成果曾被IEC國際標準采納。王勇,1961年3月生,四川郫縣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級高工.集團高級專傢。1986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曾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奬三等奬1項,集團科學技術進步奬特等奬1項、一等奬1項、二等奬1項、三等奬2項。在國際學術會議、國傢學報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齣版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叢書之《先進電子製造技術》等著作。王淑波,女.1974年9月生,山東青島人,空軍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97年在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獲學士學位,2003年在空軍工程大學獲碩士學位,2006年在空軍工程大學獲博士學位。曾獲軍隊科技進步奬二等奬3項、三等奬1項.空軍軍事理論研究成果二等奬1項、三等奬1項.空軍裝備理論研究成果一等奬1項。齣版《跳頻通信》和《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範例》等2部著作.發錶論文20餘篇。孫林,1969年5月生,四川邛峽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工程師。曾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奬二等奬1項,集團科學技術進步奬一等奬1項,參與多項國傢軍用標準、行業標準的編製。楊蕊琴,女,1962年10月生。陝西西安人,空軍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86年畢業於華東工學院。曾從事數控加工工藝設計、機械設計、質量管理等工作,現從事科研管理工作.齣版《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指南》《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說明》和《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範例》等3部著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範例1 設計定型審查意見書
1.1 編寫指南
1.2 編寫說明
1.3 編寫示例
1.3.1 設計定型審查意見書
1.3.2 軟件定型審查意見書
1.3.3 設計鑒定審查意見
範例2 設計定型申請
2.1 編寫指南
2.2 編寫說明
2.3 編寫示例
範例3 研製總結
3.1 編寫指南
3.2 編寫說明
3.3 編寫示例
範例4 軍事代錶對軍工産品設計定型的意見
4.1 編寫指南
4.2 編寫說明
4.3 編寫示例
範例5 質量保證大綱(質量計劃)
5.1 編寫指南
5.2 編寫說明
5.3 編寫示例
範例6 質量分析報告
6.1 編寫指南
6.2 編寫說明
6.3 編寫示例
範例7 標準化大綱
7.1 編寫指南
7.2 編寫說明
7.3 編寫示例
範例8 標準化工作報告
8.1 編寫指南
8.2 編寫說明
8.3 編寫示例
範例9 標準化審查報告
9.1 編寫指南
9.2 編寫說明
9.3 編寫示例
範例10 可靠性工作計劃(可靠性大綱)
10.1 編寫指南
10.2 編寫說明
10.3 編寫示例
範例11 軟件開發計劃
11.1 編寫指南
11.2 編寫說明
11.3 編寫示例
範例12 軟件配置管理計劃
12.1 編寫指南
12.2 編寫說明
12.3 編寫示例
範例13 軟件質量保證計劃
13.1 編寫指南
13.2 編寫說明
13.3 編寫示例
範例14 軟件測試計劃
14.1 編寫指南
14.2 編寫說明
14.3 編寫示例
範例15 軟件測試報告
15.1 編寫指南
15.2 編寫說明
15.3 編寫示例
範例16 軟件定型測評大綱
16.1 編寫指南
16.2 編寫說明
16.3 編寫示例
範例17 軟件定型測評報告
17.1 編寫指南
17.2 編寫說明
17.3 編寫示例
範例18 軟件配置管理報告
18.1 編寫指南
18.2 編寫說明
18.3 編寫示例
範例19 軟件質量保證報告
19.1 編寫指南
19.2 編寫說明
19.3 編寫示例
範例20 軟件研製總結報告
20.1 編寫指南
20.2 編寫說明
20.3 編寫示例
範例21 産品規範
21.1 編寫指南
21.2 編寫說明
21.3 編寫示例
範例22 設計定型基地試驗大綱
22.1 編寫指南
22.2 編寫說明
22.3 編寫示例
22.3.1 設計定型基地試驗大綱
22.3.2 設計定型功能性能試驗大綱
22.3.3 設計定型電磁兼容性試驗大綱
22.3.4 設計定型環境鑒定試驗大綱
22.3.5 設計定型可靠性鑒定試驗大綱
範例23 設計定型基地試驗報告
23.1 編寫指南
23.2 編寫說明
23.3 編寫示例
23.3.1 設計定型基地試驗報告
23.3.2 設計定型環境鑒定試驗報告
23.3.3 設計定型可靠性鑒定試驗報告
範例24 設計定型部隊試驗大綱
24.1 編寫指南
24.2 編寫說明
24.3 編寫示例
範例25設計定型部隊試驗報告
25.1 編寫指南
25.2 編寫說明
25.3 編寫示例
範例26 重大技術問題攻關報告
26.1 編寫指南
26.2 編寫說明
26.3 編寫示例
範例27 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保障性安全性評估報告
27.1 編寫指南
27.2 編寫說明
27.3 編寫示例
範例28 電磁兼容性評估報告
28.1 編寫指南
28.2 編寫說明
28.3 編寫示例
範例29 價值工程和成本分析報告
29.1 編寫指南
29.2 編寫說明
29.3 編寫示例
範例30 設計定型錄像片解說詞
30.1 編寫指南
30.2 編寫說明
30.3 編寫示例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軍事裝備的跨越式發展,對軍工産品的技術和質量提齣瞭更高的要求。為瞭規範軍工産品研製過程,提高軍工産品技術質量,空軍裝備部組織編寫瞭《軍工産品研製管理叢書》。
本書是《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範例》,內容與《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指南》、《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說明》相對應,既可配套使用,又可獨立使用,是指導軍工産品研製過程中編寫相關技術文件的一本實用工具書,對規範技術文件內容、提高技術文件質量、完善設計開發過程,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本書選用瞭研製方案評審和設計定型審查時一些常用技術文件的示例,鑒於《研製方案》、《技術說明書》、《使用維護說明書》等技術文件與實際武器裝備密切相關,因保密原因,本書未提供這幾個常用技術文件的示例。為瞭方便讀者閱讀,對於每個技術文件,同時提供瞭《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指南》、《軍工産品研製技術文件編寫說明》中的相關內容,即每個技術文件按照編寫指南、編寫說明、編寫示例分彆介紹。
不同的技術文件可能含有相同的內容,如《設計定型審查意見書》、《設計定型申請》、《研製總結》都有産品簡介和設計定型試驗概況,為保持技術文件編寫示例的完整性,本書中都予以重復說明,沒有省略,工程技術人員可以在確保各技術文件之間協調一緻的基礎上,根據技術文件的特點進行適當精簡或充實,如在《研製總結》中應當更加詳細一些,在《設計定型申請》和《設計定型審查意見書》中更加精煉一些。每個編寫示例中的插圖和錶格從1開始獨立編號,便於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編寫示例中的說明性文字在括號中使用楷體標識。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給齣的技術文件編寫示例,主要針對常規武器裝備,有的甚至是航空武器裝備,不一定適閤所有軍工産品。讀者在撰寫技術文件時,應根據産品類型和産品特點,進行相應調整。
本書適用於從事軍工産品論證驗證人員、研製生産人員、型號管理人員使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期望本書的齣版能夠為廣大讀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值得強調的是,作者編寫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讀者通過使用本書完善軍工産品研製工作,同時撰寫齣高水平的技術文件。讀者絕不能為瞭應付評審和審查照抄技術文件編寫範例的內容,而實際上卻並沒有按照武器裝備研製程序開展相關工作。隻有熟悉法規和標準,按照法規和標準要求開展相應的工作,纔能編寫齣高水平的技術文件,達到完整、準確、協調、規範的要求。
本書由梅文華、王勇、王淑波、孫林、楊蕊琴編寫,由梅文華統稿。
本書作者感謝海軍裝備部、空軍裝備部、空軍裝備研究院航空裝備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中國航空綜閤技術研究所等單位領導的支持。感謝王越院士、王小謨院士的指導。感謝彭力、王方、賈誌波、黃宏誠、李鼕煒、紀敦、徐鳳金、董歐、張令波、景堃、羅乖林、侯建、全力民、殷世龍、畢國楦、齊紅德、蘇東林、陳堯、王欣、程叢高、王光蘆、陳丹明、張錚、程德斌、高夢娟、吳文婷等同誌的幫助。
現代工程項目管理與技術文檔規範實踐指南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現代工程項目管理領域提供一套全麵、實用的指導框架,重點聚焦於項目生命周期中的關鍵環節——技術文檔的規範化編寫、審核與管理。本書不僅深入剖析瞭當前工程實踐中對高效文檔管理的需求,更提供瞭大量可操作性的方法論、流程設計以及行業通用最佳實踐案例。內容涵蓋從項目啓動階段的需求定義文檔(如URS、SRS)到設計開發過程中的技術規範文檔(如係統架構設計、詳細設計說明書),再到測試驗證、部署交付及最終維護階段所需的所有關鍵技術文件。 第一部分:工程項目管理基礎與技術文檔的戰略地位 第一章:現代工程項目管理的挑戰與文檔的核心價值 本章首先闡述瞭當前復雜工程項目(特彆是在航空航天、高端製造、信息係統集成等領域)麵臨的多維挑戰,包括跨部門協作的復雜性、嚴格的閤規性要求以及對知識資産保護的迫切需求。隨後,係統闡述瞭技術文檔在項目成功中的戰略定位:它們不僅是信息傳遞的載體,更是項目決策的依據、質量追溯的憑證和知識沉澱的關鍵。我們將探討“無文檔即無記錄,無記錄即無項目”的行業共識,並引入基於生命周期視角的文檔管理模型。 第二章:工程技術文件的分類、標準與閤規性框架 詳細梳理瞭工程領域常見的技術文件類型,並根據其在項目流程中的作用進行分類(如管理類、設計類、測試類、支持類)。重點分析瞭國際(如ISO/IEC/IEEE係列標準)和國內相關行業標準對技術文檔編製的要求,如結構化、可追溯性和可維護性。本章強調瞭理解並遵循行業特定法規和質量體係(如CMMI、ISO 9001、特定行業質量標準)對技術文檔編寫的約束和指導作用。 第二部分:項目全生命周期技術文檔編寫實踐 第三章:項目初期與需求分析階段的關鍵文檔 本章聚焦於項目起始階段,確保“做正確的事”。詳細介紹瞭如何構建清晰、無歧義的需求文檔集。 用戶需求規範(URS)/ 客戶需求說明書: 強調從業務視角捕獲高級目標和約束條件的方法,包括利益相關者分析和衝突解決機製。 係統需求規範(SRS): 深入探討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性能、安全、可靠性等)的量化描述方法。重點介紹使用場景(Use Case)、用戶故事(User Story)和建模語言(如UML/SysML)來增強需求的明確性。 需求可追溯性矩陣(RTM): 提供瞭建立和維護雙嚮追溯機製的實踐指導,確保每一個設計和測試活動都能映射到明確的需求點。 第四章:係統設計與架構文檔的構建 本章是技術核心的體現,旨在指導“正確地做事”。 係統/子係統架構設計說明書(SAD/SADs): 講解如何選擇閤適的架構模式(如分層、微服務、分布式),並使用架構描述語言(ADL)來清晰錶達架構視圖(如邏輯視圖、開發視圖、物理視圖)。 接口控製文檔(ICD): 強調精確定義係統之間、模塊之間數據交換、通信協議和時序要求的關鍵性,並提供接口測試用例與文檔的一緻性檢查方法。 詳細設計說明書(DDS): 側重於模塊內部邏輯、數據結構、算法實現的技術細節描述,及其與編碼規範的銜接。 第五章:測試、集成與驗證文檔規範 本章關注産品質量的固化與證明。 測試計劃與測試策略: 如何根據需求文檔製定覆蓋全麵且分階段的測試策略(單元測試、集成測試、係統測試、驗收測試)。 測試用例設計與執行報告: 強調測試用例的結構化設計(前提、步驟、預期結果)和自動化測試結果的標準化記錄。 驗證與確認(V&V)報告: 提供瞭如何係統性地記錄驗證過程、缺陷管理、風險緩解措施,並最終形成符閤法規要求的批準性文檔的模闆與流程。 第六章:項目交付、運維與知識轉移文檔 本章麵嚮産品的實際部署和長期支持。 部署與安裝手冊: 針對不同部署環境(物理、虛擬、雲端)的定製化指導,強調安全配置和迴滾策略。 用戶操作手冊與培訓材料: 采用麵嚮用戶的語言和流程圖,確保最終用戶能夠有效使用産品。 維護與故障排除指南: 側重於常見問題(FAQ)的收集、錯誤代碼的解析以及緊急響應流程的SOP(標準作業程序)。 第三部分:文檔管理流程優化與工具應用 第七章:技術文檔的生命周期管理(DMLC) 本書提齣瞭一套適應敏捷和瀑布混閤開發模式的文檔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起草、評審、批準、發布、版本控製、歸檔與廢止。重點探討瞭多輪次評審中的衝突解決機製和“設計凍結點”對文檔狀態的影響。 第八章:高效的文檔協作、版本控製與電子化實踐 深入討論如何利用現代工具鏈提升文檔編寫效率和質量。 版本控製係統集成: 探討將文檔(特彆是Markdown、AsciiDoc等結構化文本)納入Git等版本控製係統進行管理的優勢,實現與代碼同步迭代。 協作評審機製: 介紹瞭基於Web的文檔管理平颱(如Confluence、SharePoint)中,如何設置細粒度的權限控製、並行審閱和電子簽名流程。 文檔模闆化與重用策略: 強調建立一套可復用、參數化的文檔模闆庫,減少重復勞動,確保風格和結構的一緻性。 第九章:確保文檔質量的可追溯性與可審計性 本章迴歸到規範的本質:如何證明“我們做瞭我們說要做的事”。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工具鏈實現文檔內容與其引用的數據、模型、測試結果之間的自動鏈接,為最終的項目審計和外部監管提供堅實、無可辯駁的證據鏈。 總結:麵嚮未來的文檔思維 本書最終引導讀者從被動的“記錄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架構師”,將技術文檔視為工程交付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驅動更可靠、更高效的工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