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 總第11期) [Xiling Academic Magazine of Traditional Arts]

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 總第11期) [Xiling Academic Magazine of Traditional Ar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振濂 編
圖書標籤:
  • 西泠印社
  • 傳統藝術
  • 學術期刊
  • 藝術史
  • 書法
  • 繪畫
  • 篆刻
  • 藏學
  • 民俗學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泠印社齣版社
ISBN:977209593615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70295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Xiling Academic Magazine of Traditional Art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1997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成立“唐雲藝術研究會”,我在緻辭中說:“國畫傢唐雲是海上畫壇繼任伯年、虛榖、蒲華、吳昌碩、黃賓虹、吳湖帆、賀天健之後的又一位中國畫大傢。造就一位大傢,須具備三個條件:人品、襟懷、學問,三者備可以傳世。唐雲先生悉具。”
  他是“筆無虛著,機有神行”。
  1937年春季,我畢業於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國畫係。翌年,唐雲先生入藝專執教。我久聞其名,甚想與之相識,可在1938年我已參加革命,加入瞭中國共産黨,上海“地下黨”不允許黨員有不必要的社會關係,遂慳緣。20年後,在1957年,我從政法部門調往文藝係統,進瞭上海中國畫院,纔和唐雲先生相識締交。
  昔日杭州,在北齣豐樂橋街,南齣薦橋街有條小巷稱珠寶巷,因以往巷中多珠寶古玩商鋪,故名。1910年(庚戌)8月10日(陰曆七月初六)唐雲降生於茲。
  唐雲的祖父唐光裕創設瞭一傢參店,到瞭他父親的手裏已經不那麼興旺瞭。唐雲稍稍懂事,母親湯素貞告誡他:“不要學狀元弄鍾傢樣,各個都是敗傢子。”唐雲緊記心頭。
  年輕的唐雲不信邪,他愛讀散文,愛讀古詩詞,更十分喜歡畫畫。有傢裱畫鋪他常去,一看幾個鍾頭。有天傍晚,他看得發呆瞭,裱畫店要關門,他竟躲在裱畫桌案底下過瞭一通宵。
  在傢境睏難的時候,唐雲畫瞭一批山水扇畫,送到杭州舒蓮記扇莊去賣,因為價廉,買的人甚多。你買我買,你嘁我喊,居然喊齣瞭一個“杭州唐伯虎”。
  “畫、禪、茶、酒”,四位一體集唐雲。
  唐雲的畫:清新雅逸,拙樸渾厚。他是一位有磁性吸力的人,三教九流,都樂意和他交朋友。他的情誼遍天下。

內頁插圖

目錄

專題·紀念唐雲誕辰105周年
本專題由杭州名人紀念館(唐雲藝術館)與本刊閤編
氣摩霄漢神懾乾坤
——唐雲的中國畫藝術文/邵洛羊
唐雲和“新花鳥畫”文/徐建融
萬象羅胸一心獨造
——唐雲先生的鑒藏與創作文/童衍方
淺析唐雲的用印藝術文/徐紅芳
花開有季愫念無間
一-何水法先生追憶唐雲
毫端春色活生香
——唐逸覽先生追憶父親唐雲
紀念唐雲先生誕辰105周年研討會紀要
大石齋影存
西泠印社、唐雲藝術館藏唐雲作品
唐雲舊藏書畫選
唐雲年錶
鞦季雅集
西泠印社乙未鞦季雅集“百年西泠·樂石吉金”大型係
列活動在杭州舉行
“百年西泠·樂石吉金”
一一西泠印社大型國際篆刻選拔展
入社新社員名單、優秀奬獲奬名單
入社新社員作品選
總決賽作品及優秀奬獲奬作品選
西泠印社當代篆刻學術研討會
獲奬論文名單
學術研究
四川新齣土的東漢碑刻考文/高文
新書介紹
《陳介祺年譜》
《書畫書錄解題》
社史鈎沉
高式熊《西泠印社同人印傳》印選(十一)
藝叢信息
封三名傢館尋訪唐雲藝術館
封底端硯唐雲刻銘文

前言/序言


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 總第11期) 引言 《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總第11期,如約而至。本期雜誌延續瞭《西泠藝叢》一貫的嚴謹學術態度與深厚人文關懷,聚焦中國傳統藝術領域內的前沿研究與經典傳承。本期內容涵蓋瞭書畫、篆刻、陶瓷、戲麯等多個藝術門類,力圖展現當代中國傳統藝術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為讀者提供一份兼具學術價值與審美情趣的藝術盛宴。 本期亮點 專題研討: “金石精神的當代迴響” 本期聚焦“金石精神的當代迴響”這一重要議題,邀請瞭多位在篆刻、金石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和藝術傢,圍繞中國傳統金石學的發展脈絡、當代篆刻藝術的創新與傳承、金石精神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文章不僅梳理瞭曆代金石大傢的作品與思想,更著眼於如何在現代語境下激活金石文化的生命力,使其煥發新的時代光彩。其中,對當代青年篆刻傢在技法與觀念上的突破進行瞭詳細的分析,並探討瞭如何讓金石藝術更好地融入當代人的審美體驗。 “宋代文人畫的意境與情懷” 中國文人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宋代更是文人畫發展的重要時期。本期深入探究宋代文人畫的獨特意境與文人特有的情懷。文章從筆墨、構圖、題款等多個維度,分析瞭蘇軾、黃庭堅、趙佶等宋代文人畫傢的代錶作品,揭示瞭他們如何通過繪畫錶達對自然、人生、社會的獨特感悟。同時,也探討瞭宋代文人畫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士大夫階層的文化品味,以及這些元素如何共同構建瞭宋代文人畫的藝術高度。 學術專稿: “敦煌壁畫中的樂舞圖像研究——以唐代樂舞為例” 敦煌壁畫作為中國古代藝術的寶庫,蘊藏著豐富的曆史信息。本期精選瞭關於敦煌壁畫中樂舞圖像的專題研究。文章選取唐代樂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壁畫中人物造型、樂器形製、舞蹈姿態的細緻考辨,力求還原當時樂舞的真實場景。研究不僅關注圖像本身,更試圖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解讀,探討樂舞在宗教儀式、宮廷宴樂、民間娛樂等方麵的作用,為理解唐代社會文化生活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 “明清時期江南文人園林的審美取嚮與空間哲學” 江南文人園林以其精巧的布局、雅緻的意境,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齣代錶。本期深入剖析明清時期江南文人園林的審美取嚮,探究其蘊含的獨特空間哲學。文章通過對拙政園、留園等經典園林的案例分析,闡釋瞭文人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齣無限的意趣,如何通過疊石理水、花木配置、建築點綴等手法,營造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同時,也探討瞭園林作為文人精神寄托、社交場所和藝術創作靈感的源泉,在明清士人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景德鎮窯址齣土宋代青瓷的科學考古學分析” 景德鎮,這座韆年瓷都,在陶瓷史上的地位無可撼動。本期刊載瞭關於景德鎮窯址齣土宋代青瓷的科學考古學分析報告。文章運用瞭最新的考古技術和科學分析方法,對齣土的宋代青瓷器物進行瞭詳細的材質成分、燒造工藝、裝飾技法等方麵的研究。通過嚴謹的科學數據,揭示瞭景德鎮宋代青瓷的生産特點、技術水平及其在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貢獻,為深入瞭解宋代陶瓷工藝提供瞭寶貴的實物證據。 理論探討與評論: “中國傳統戲麯音樂的現代化轉型研究” 戲麯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本期對中國傳統戲麯音樂的現代化轉型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文章分析瞭戲麯音樂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在保留其民族特色與藝術韻味的同時,融入新的創作理念和錶現手法,使其更具時代感和生命力。研究也關注瞭新一代戲麯音樂創作者的探索與實踐。 “古代書畫鑒藏中的‘筆墨氣韻’解析” 古代書畫的鑒賞,尤其是對“筆墨氣韻”的把握,是傳統鑒藏體係中的核心要素。本期邀請瞭資深書畫鑒藏傢和研究者,從不同角度解讀“筆墨氣韻”在古代書畫鑒定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瞭曆代名傢在用筆、用墨上的獨特風格,以及這些技法如何體現齣作者的情感、學養和精神境界。通過對經典畫作和書法作品的深入剖析,闡釋瞭如何通過對筆墨細節的體察,達到對作品真僞、優劣的判斷。 藝術傢訪談與作品賞析: “對話當代篆刻名傢:傳承與創新之路” 本期特彆邀請瞭一位在當代篆刻界享有崇高聲譽的藝術傢,進行深度訪談。藝術傢分享瞭自己數十載的篆刻藝術生涯,迴顧瞭從傳統功底的錘煉到個人風格的形成,以及在當下藝術環境中,如何保持創作熱情、尋求突破。訪談內容不僅涵蓋瞭其創作理念、技法心得,也涉及瞭對當代篆刻藝術發展趨勢的看法,為讀者提供瞭寶貴的藝術啓示。 “‘古韻新聲’——青年國畫傢作品展精選賞析” 為展現新生代國畫傢的創作活力,《西泠藝叢》本期精選瞭一批優秀青年國畫傢的作品進行賞析。這些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瞭當代審美意識和錶現手法,展現齣獨特的藝術個性和創新精神。文章從構圖、色彩、筆墨、意境等多個方麵,對作品進行瞭細緻的解讀,呈現瞭當代中國畫壇的新生力量。 結語 《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總第11期,是一次對中國傳統藝術深層價值的挖掘與呈現。本期內容豐富,視角多元,既有對曆史經典的學術梳理,也有對當代藝術實踐的深入觀察。我們希望通過這份精心策劃的刊物,能夠引發讀者對中國傳統藝術更深入的思考,並激勵更多人投身於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事業之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 總第11期)》,是一種與智者對話的體驗。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塊精心打磨的玉石,質地溫潤,內涵豐富。我並沒有去細緻地梳理每一頁的文字,但那股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對藝術的敬畏之情,卻深深地滲透到瞭我的閱讀體驗之中。期刊所呈現的,是一種對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傳承,並非流於錶麵的技巧展示,而是直抵藝術的靈魂深處。我能感受到作者們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嚴謹考證和獨到見解,他們用豐富的學識和紮實的功底,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又一個關於藝術的宏偉圖景。我尤其贊賞其中對於一些藝術理論的深入探討,這並非枯燥的學術說教,而是將復雜的理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有所收獲。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養分,對藝術的理解也因此更加深刻。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浮光掠影的藝術信息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初次翻開《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 總第11期)》,就被其厚重的紙張和典雅的排版所吸引。作為一位對傳統藝術懷揣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各大藝術期刊的動態,而《西泠藝叢》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本期雜誌的內容,即便我不詳述具體篇目,其整體的藝術品味和學術深度已然顯露無疑。首先,從封麵設計上,就能窺見編輯團隊的用心良苦,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審美,仿佛一張精心構思的畫作,引人入勝。封麵的色彩運用、字體選擇,都傳遞齣一種沉靜而高雅的藝術氣息,讓人在閱讀之前便已心生敬意。隨後的篇章,無論是對於曆史悠久的藝術門類進行深度挖掘,還是對當代藝術傢的創作進行獨到解讀,都展現瞭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敏銳的藝術洞察力。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一些鮮為人知卻極具價值的藝術遺産的介紹,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後人學習和研究的寶貴資料。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和對藝術本質的追求,使得《西泠藝叢》不僅僅是一本期刊,更像是一位博學多識的藝術嚮導,引領讀者在傳統藝術的海洋中遨遊。

評分

《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 總第11期)》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壇陳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我不去追求每篇文章的邏輯鏈條,也不去糾結於某些概念的定義,但那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藝術氣息,卻能直抵人心。期刊所傳遞的,是一種對藝術的敬畏感和對文化的深沉熱愛。我能感受到編輯們在內容選擇上的精雕細琢,以及作者們在文字錶達上的深厚功力。它所匯聚的,是關於中國傳統藝術的智慧結晶,這些寶貴的財富,通過期刊得以保存和傳播,功不可沒。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一些被遺忘的藝術形式的重新發掘,這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是對文化多樣性的珍視。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獲得心靈的啓迪,讓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寜靜和力量。

評分

這是一次令人愉悅的藝術探索之旅。《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 總第11期)》的齣現,像是一股清泉,滋潤著我乾渴的藝術心靈。我沒有去計算它有多少篇幅,也沒有去記錄它多少頁碼,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它所蘊含的豐富藝術信息和深邃的文化底蘊。期刊所呈現的,是一種對藝術的純粹追求,沒有過多的商業包裝,沒有嘩眾取寵的言辭,隻有真誠的學術探討和對藝術的熱忱。我欣賞其中對於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所做的努力,這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責任擔當。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發現新的亮點,無論是對曆史名作的深入解讀,還是對當代藝術的獨特視角,都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一本雜誌,更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藝術導師,引領我不斷深入瞭解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

評分

《西泠藝叢(2015年第11期 總第11期)》帶給我的,是一種沉靜而充滿力量的藝術熏陶。我不必去刻意記住某位作者的觀點,也不必去分析某幅作品的技法,僅僅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藝術磁場。期刊所匯聚的,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它們穿越時空的阻隔,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輝。我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選擇稿件上的嚴格把關,每一篇文章都經過瞭深思熟慮,力求在藝術價值和學術深度上達到最高水平。這種對品質的執著,使得《西泠藝叢》在眾多藝術期刊中脫穎而齣,成為瞭一份值得信賴的藝術讀物。我在閱讀中,仿佛看到瞭古老的匠人在一絲不苟地雕琢,看到瞭文人在筆墨丹青中抒發的情懷。這種對傳統的尊重和對藝術的熱愛,通過期刊得到瞭最好的傳承和發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