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师,家长,图书馆员 写给每一位想帮助孩子享受阅读的成年人
热销英语系国家二十年,兼具理论与实务的儿童阅读指导书
英国儿童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的儿童阅读教育经典之作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拿起书阅读?如何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如何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如何向孩子推荐一本书?如何成为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令无数老师、儿童阅读研究者、阅读推广人赞不绝口的儿童阅读指导书。凝结艾登?钱伯斯多年阅读理论与经验,兼具理论与实务,引领成人进入儿童阅读领域的大门。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特别推荐。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如何带着孩子深入阅读,进行讨论,培养孩子评论的能力?如何组织一场阅读讨论会?如何提问才能让孩子畅所欲言?什么样的游戏会让孩子爱上阅读?
令无数老师、儿童阅读研究者、阅读推广人赞不绝口的儿童阅读指导书。凝结艾登·钱伯斯多年阅读理论与经验,文字深入浅出,轻松引领成人领悟儿童阅读讨论与分享的真谛。特别奉献读书讨论会实例,将阅读理论化为操作性强的实用方法。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特别推荐。
内容简介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儿童阅读是需要环境的,而环境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共同创建和引导。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
老师和家长都期望更有技巧地帮助孩子成为深爱阅读的成熟读者,本书与您探讨的正是怎样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自在地遨游于阅读世界!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说话”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能够将读过的书说清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本书正是一本专为广大老师、家长、图书馆员以及儿童阅读推广者所写的实用
作者简介
艾登·钱伯斯(AidanChambers),英国当代儿童文学大师。著有儿童小说《来自无人地带的明信片》《在我坟上起舞》《我现在已明白》等,荣获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颁发的安徒生奖、英国图书馆协会卡内基奖。
除小说创作外,钱伯斯致力于推动儿童阅读活动,2003~2006年任英国学校图书馆协会主席,著有《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钱伯斯因其在儿童阅读教育领域的努力,被授予法吉恩儿童阅读贡献奖等多项国际大奖,2011年被英国教师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目录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前言
第一章阅读循环
选书
阅读
回应
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第二章心境和情境
第三章藏书
中心馆藏
班级藏书
图书馆员
谁来买书
购书经费
第四章陈列方式
地点的选择
吸引力
第一眼印象
维护
展示的书要能让读者借到
装置与设备
主题
展览会
第五章阅读区
个案研究
第六章浏览
该在什么时候提供多少时间浏览?
第七章阅读时间
应该多久让孩子自己选一次书?
可以花多少时间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上?
USSR
第八章掌握阅读状况
实践中几项值得注意的重点
第九章讲故事
从你自己开始讲故事
建立你自己的故事资料库
慎重选书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每一位听众
准备
第十章读故事
学习如何阅读故事
发现文字的戏剧效果
挑战困难
刺激选择
共同分享
讲故事和读故事的不同点
实践分享
……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前言
第一章揭开“说来听听”的序幕
第二章三种分享
分享热情
分享困惑
分享关联性(发现可依循的模式)
第三章四种表述方式
说给自己听
说给别人听
大家一起来发言
聊出新想法
第四章儿童也是评论家?
第五章儿童就是评论家
初学者的经验谈
结论
第六章弥足珍贵
第七章为什么要“说来听听”
说来听听
第八章你的意思是
没有什么是用不着多说的
老师,别急着发表高见
第九章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十章选书
老师的选择
阅读记录
第十一章文本阅读
课堂阅读
课外阅读
重复阅读
中场休息
穿插在阅读中的非正式谈话
第十二章凸显讨论重点
凸显讨论的第一个主题
不要让讨论中断
精彩书摘
第十六章做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在前面几章里,我们谈到了大人怎么帮助孩子们成为读者,在这一章里,我们来谈一谈大人如何帮助自己成为阅读的催生者。
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
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试着影响他人变成和我们一样的读者。这是一个需要谨记在心的真理,因此,任务的成功与否,就看我们读了多少书,以及读了些什么样的书。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试着影响他人变成和我们一样的读者;我们总喜欢将自己最钟爱的书与大家分享,期待他们也一样能乐在其中;我们也会用自己思考或谈论阅读心得的方式,引导周围的人用同样的方式来思考和谈论。不用多说,我们举手投足间就已经透露了我们生活中关于阅读的种种。因此:
熟悉自己的阅读经历
回顾你自己的阅读经历,并思考一下它对孩子们的意义。回顾你自己的阅读经历,必要的话把它记下来,并思考一下它对孩子们的意义。
比如,我记得自己出生于一间有着各式各样读物的房子里,在那儿,我有着听不完的故事——我父亲把一些发生在镇里的小事,编成兼具戏剧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说给我听;祖父也会告诉我一些家乡的民间故事;妈妈则会讲《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我也记得自己8岁才开始学习阅读,但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师天天为我们读故事。后来我才恍然大悟,我在学会阅读之前就在家里听了那么多故事,在学校听老师读了那么多书,才使我成为这样一位读者:我在阅读或听某人讲故事时,总能在脑子里清晰地接收每一个字,这意味着我能像欣赏戏剧般地品味文学——我从中听到了角色的对话,也看到了故事的发展情节与色彩。我还记得大概12岁的时候,我的一位好朋友坚持让我陪他一起去图书馆,我发现那儿有成千上万给孩子们看的书,只要需要,我随时可以借阅其中的任何一本。中学的时候,有两位常和我谈论阅读的老师,因为他们,我阅读文学的层次大大提升了。15岁的时候,我第一次为自己发现了一本书:D.H.劳伦斯(D.H.Lawrence)的《儿子与情人》(SonsandLovers)。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自己也是文学里的一部分,我可以在其中发现自我,那儿的人生是我熟悉的,也是我期盼能拥有的。
同样,我也一直记录着自己偏爱的图书类型,比如,我不是很喜欢看历史小说,倒是对那种中规中矩的科学故事特别偏爱;此外,我对一个故事的讲述方式,要比对故事本身的内容更有兴趣。就因为我明白这些,所以当我为学校图书馆或班级选书时,就会特别邀请喜欢阅读历史小说的读者来协助我,这样,才不会因为个人的偏好而扭曲了整体的购书方向。还有,如果我想更深切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体会文学的深意,那么我在听别人讲故事时,就得提醒自己更留心去倾听故事的内容。我也非常清楚,成为一位真正热爱阅读的读者是永远不会太晚的,但是如果你没有阅读的习惯,或手边没有足够的可以随时取阅的书,那么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很难了。
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如果没有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他同时也是一位有深度思考能力的读者)来引导你阅读,你将难以成为一位深具思考能力的文学读者。
……
前言/序言
这是一个健谈的年代。在这之前,人们不曾如此喜欢谈话。电话、收音机、电影、电视、录音带、录像带……这些莫不增加了我们交谈的机会;在它们的辅助下,就算时空阻隔,一样能够聊天说话。
有那么一段时间,儿童被教养得有耳无口;现在,成人们却因为不专心聆听童言童语而遭受批评,儿童们也被鼓励勇于说出心里话。口齿清晰与否成了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标准。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比前人说得更清楚,听得更仔细。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这本书旨在帮助儿童很好地谈论自己阅读过的书,除此之外,还要能很好地听别人的发言。(什么叫“很好”,我将逐步解释。)
希望孩子们能够很好地谈论的不仅限于图书,从符号标识到文学作品都包含在内。其中文学作品是我们主要讨论的内容。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是一个整体。《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讨论大人如何通过环境与活动的整合,帮助儿童亲近书本,进而鼓励儿童活泼而深入地阅读。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是为常年与儿童、图书打交道的人而写的,特别是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和有心检讨、提升的资深老师。
我不想就“谈话”天马行空地扯下去,我想探讨的是对有辨识能力、考虑周详并且希望从阅读中得到愉悦的读者而言,“讨论”究竟扮演何种角色。
我相信阅读并不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一排排文字,比起兴之所至的随口闲聊,阅读应当是一种更有生产力、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尽管我将阅读的价值置于闲聊之上,我仍旧相信,“说话”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尽管多数人总在话出口后才明白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但除非我们确实知道如何“说清楚”,否则随口而出的话会让思绪如散弹一样去向不明。
能够将读过的书说个清楚,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行为,这一行为同时也是完整表达己见的最佳演练。
也就是说,在帮助儿童把阅读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时,我们同时是在训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一个健谈的年代里,还有什么比口齿清晰更能派上用场?
最近我到加拿大访问了一个10岁年龄段孩子的班级,这一班学生在口语表达、阅读方面实在很不错。一位同行的访问者忍不住向负责的老师提出分享“秘笈”的要求,那位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把我和所有书籍原封不动搬进你的教室,让我把这几个月来与学生的互动对你班上的学生实际操练一遍,你就知道秘笈是什么了。
成人读者也好,儿童读者也罢,教他们口语表达、阅读经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不是一项机械的工作,每个人依照操作步骤就能顺利成功。
事实上,要想流畅地说出阅读经验,是需要学习的。
我们向已经懂得技巧的人学习,请教资深前辈是尽快上手的最佳途径。
读者也好,一般说话的人也好,老师也好,都得从学徒做起。学到技巧熟练了,就能流畅地表达阅读经验。我唯一能做的是提供实用信息,同时归纳前人的经验,接下来就靠个人了。学习没有快捷方式,只能反复练习。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从自己开始学习当一名读者和说话者,这是进步的最佳法门。
20世纪80年代,我和一些老师一起研究如何指导儿童阅读,我们发现了“讨论”对阅读的重要性。这些重要性经整理后,就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的主要方向。请注意,我说是“方向”,而不是“方法”,不是“系统”,更不是一项“工作计划”。事实上,这只是老师根据自身性格与学生需求提出特定问题的一种方式。
这是写作本书的契机。除了我个人的钻研,一些在职教师不吝告知他们指导学生阅读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本书的深度与广度。
像《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那样,《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应被看做参考资料和经验分享,而不是一篇报告或一份讲稿。
务实的教学要有理论基础。本书的研究基于阅读现象学(PhenomenologyofReading),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Iser)的观点对我帮助不小。除了读者反应论外,女性主义评论的观点也为本书注入了活力,此外还吸取了罗兰?巴特[2](RolandBarthes)、乔纳森?卡勒(JonathanCuller)、杰罗姆?布鲁纳(JeromeBruner)、玛格丽特?米克(MargaretMeek)和韦恩?C.布斯(WayneC.Booth)等人的思想精华。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丰富的阅读环境与读者能否言之有物,有共生关系。给孩子一个精心设计、陈列大量读物的环境,所有读物都经过挑选,固定为他们讲故事,并鼓励孩子保持自己阅读的习惯;同时,对他们彼此闲聊、与老师讨论阅读心得予以肯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孩子,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也就是说,能有板有眼地将阅读经验诉诸口语,与人分享,反之就不尽然了。
我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强调,阅读环境对阅读意愿和养成阅读习惯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你兴致勃勃地应用本书的讨论课程,却觉得缚手缚脚,那就有必要先检讨学生和老师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
禹田 阅读理论经典书系:《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