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信史002:黑历史》是一本有格调的通俗历史读物,力主褪去历史文献、名著、民间故事或民俗中的演绎成分,还原被大家误解的历史故事或人物,有趣、好看。封神演义、陶渊明、狸猫换太子、万历皇帝、张三丰……大家都熟悉的这些历史人物或故事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幕?又有多少被掩盖的黑历史?本书向将您揭秘。
海报:
内容简介
明白无误写在史书上的,未必是信史,历史事件的背后充满着形形色色的动机,历史精彩纷呈,同时又波诡云谲、迷雾重重,真正的信史一定要符合逻辑、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经得起反复推敲、考证。《信史002:黑历史》就是这样一本经得起推敲和考证的讲述真实历史的图书。本书的精彩文章有《属相与岁首》《并不洒脱的陶渊明——“耻于折腰”的内幕》《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与背后权力之争》等。
作者简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战争、中外历史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带给读者阅读快感。现已推出《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等一系列受读者喜爱的MOOK读物。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前言
属相与岁首
《封神演义》不会告诉您的商周真相
并不洒脱的陶渊明——“耻于折腰”的内幕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与背后权力之争
张三丰的真相考——未开创武当派、也不会武功
爱赌气的皇帝——“万历怠政”之谜
精彩书摘
与吕后、武则天相比,章献太后可谓出生低微。
章献太后小名叫刘娥,开宝二年(96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从小就没父亲,在母亲的娘家长大。十多岁时,还未成年的刘娥便嫁了银匠龚美,然后随丈夫到开封讨生活(宋代女子法定婚龄是13岁)。
夫妻二人乘舟出三峡,行至荆州当阳县玉泉山时,长江水流已趋缓慢。百无聊赖的刘娥,少年不识愁滋味,坐在舟中唱起歌来。这一唱不要紧,惊动了玉泉山上玉泉寺的住持和尚慕容禅师。“道行高迈,愿力宏深”的慕容禅师听了立即派人循声将龚美、刘娥夫妻二人请进寺来奉茶。传闻慕容禅师善相,一见龚美就说:“君,贵人也。”等看到刘娥,“恍然曰:‘君之贵,以此女也。’”此后,慕容禅师对刘娥持礼甚恭,临别之际又赠了她川资路费。
许多人认为野史的记载荒诞不经,其实,野史可补正史不足。《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真宗天禧(1017—1021年)年间,贵为皇后的刘娥不忘旧恩,大出金帛重修寺院,“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七百”,将玉泉寺赐名为景德寺。重修寺院后,她又拨给景德寺僧众大量田产。玉泉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因为地处楚蜀之交,唐末、五代以来数次毁于战火。刘娥出川时,玉泉寺破败不堪,连个像样的僧堂1也没有。重修后的玉泉寺规模宏伟,一跃成了“荆楚丛林之冠”。
刘娥此举既为报慕容禅师赠金之恩,也是为龙体欠安的真宗皇帝祈福。不过,真宗皇帝还是在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了。当然,这是后话。
离开玉泉寺后,龚美带着刘娥跋山涉水到了开封城。很快,他们就体会到了“长安虽好,居大不易”。龚美除了有银匠手艺外,无其他技术,他重操旧业,走街串巷为人们打造首饰,维持生计。刘娥长相甜美,能歌善舞,常拿着拨浪鼓帮助丈夫吆喝、招徕生意。两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所赚的钱却仅能维持温饱。
银子乃贵重之物,官宦人家不屑于和龚美这样的小手艺人打交道;富户和普通小百姓为安全起见,更愿意去店铺打造首饰。所以,龚美的生意不是很好,刘娥跟着他也是饥一顿、饱一顿,苦捱时日。眼见家里就要断炊,龚美每日长吁短叹,刘娥除了拼命吆喝外,也没有什么创收的好办法。良心丧于困境,龚美身无长物,动起了歪心思,想起“添丁不及减口”的俗谚。带着刘娥讨生活,不如将这个累赘甩掉。龚美放出风去,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龚美得了一大笔银子后,刘娥被人带走。
来人名叫张旻(974—1048年,后更名为张耆),虽然年纪不大,出手却阔绰。原来,张旻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赵恒(968—1022年)的贴身随从。赵恒,初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名为元休,封韩王;雍熙三年(986年),改名为元侃;端拱元年(988年),进封襄王。他就是日后的宋真宗。
张旻十一岁就到赵恒府中做事,因为心眼活络,深受赵恒信任。见他目不识丁,赵恒在心情好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时间久了,张耆对《论语》《左氏春秋》等略有涉猎,居然“颇知传记及术数之学”。
……
前言/序言
“信史”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本义为史书之称,后引申为有实际文字记载或有实物佐证的历史。从文字记录的连续性上看,中国的“信史”时代始于西周共和元年,自此,中国历史的完整记录从未中断过。而以实物佐证的历史,如殷商的甲骨文、尧舜禹时代的文物和遗址等,都可视为信史的一部分。
然而,即便是明白无误地写在史书上的文字,也未必是真正的“信史”。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历史事件也是由人来参与、完成的,而人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历史中的事件背后充满着形形色色的动机,这使得历史本身精彩纷呈,同时又波诡云谲。真相背后,往往迷雾重重。因此,我们看待古代的历史是否真为“信史”,就要本着古人所说的“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也就是说,“信史”本身一定要符合历史与逻辑。学术为天下之公器,一个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经得起后人反复推敲、考证。
最近,指文图书推出的《信史》MOOK,立意高远,旨在还原历史真实,刊物编排形式新颖,涉及题材广泛,从天文历法的探究到历史人物的生平考证、历史事件的再评价,年代自商周跨越至明代。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以严谨的历史考证、轻松幽默的格调、活泼的文笔,于不经意间指点山河。在体裁与风格的把握上,介于严肃的学术论文与大众历史科普之间,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就笔者所见,《信史》MOOK的风格,在近年来的历史类出版物中独具特色,十分难得。希望《信史》将这一宝贵的探索坚持下去,发扬光大,越办越好。这也是广大历史爱好者之福。
《信史002:黑历史》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深入探究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那些被刻意回避、遗忘,或因其敏感性而逐渐淡出主流叙事的“阴影面”。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历史上的丑闻或错误,而是通过严谨的史料考证和深刻的社会学分析,勾勒出一幅幅复杂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作者并非追求哗众取宠的猎奇,而是怀揣着对真相的执着追求,试图揭示那些构成历史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黑历史”,往往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隐秘力量,是理解当下诸多困境的关键钥匙,也是人类在不断试错中学习与成长的真实写照。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摆脱被简化、被美化的历史叙述,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辩证的历史观。 《信史002:黑历史》的内容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它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或地域,而是跨越古今,横跨东西。从古代文明中那些被掩盖的权力斗争、宗教迫害,到近代社会中殖民主义的黑暗遗产、工业革命背后的血泪工厂;从战争时期那些不为人知的残酷真相、种族灭绝的集体失忆,到和平年代里存在的系统性不公、意识形态的压迫。本书触及的领域之广,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科技等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具体而言,本书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此处为对可能内容的推测,而非已出版内容的概括): 一、权力与压迫的幽灵 历史上,权力如何被滥用,又是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对个体进行压迫,是本书着重探讨的议题之一。这可能包括: 政治清洗与政治迫害: 历史上那些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如某些朝代的权力斗争中的血腥清洗,或是特定时期为了维护统治而进行的对异见者的残酷镇压。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逮捕、审判(有时是象征性的)、流放甚至处决,其目的是消除一切潜在的反对力量,巩固权力核心。本书可能会细致地剖析这些政治清洗的动因、过程、手段及其深远影响,例如对社会精英的摧残、对思想自由的扼杀,以及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长久恐惧。 奴隶制度与劳役体系的黑暗: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现代,奴隶制度和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役都是人类历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奴隶贸易的残酷性,奴隶们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他们为社会发展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这些代价往往被历史叙述所忽视。它会审视剥削的机制,以及奴隶主阶层如何通过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合理化其暴行。 集权体制下的个体命运: 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往往受到极大的限制。本书可能会描绘在这样的体制下,普通民众如何被卷入政治漩涡,他们的生活如何被国家机器所操控,以及那些反抗者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包括审查制度、思想控制、宣传机器的运作,以及它们如何扭曲公众认知。 秘密警察与国家监控: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设立秘密警察机构,它们如同无形的眼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监视、告密、逮捕,制造白色恐怖。本书可能会揭示这些秘密机构的运作模式,它们如何利用恐惧来维持统治,以及这种无处不在的监控给社会带来的寒蝉效应。 二、意识形态的迷雾与战争的真相 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战争的残酷性,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欺骗、宣传和对真相的掩盖。 战争中的宣传战与信息操纵: 任何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都离不开宣传。本书可能会分析不同国家在战争时期如何利用宣传机器来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妖魔化敌人,掩盖战争的真实代价,以及如何将侵略行为合理化。这包括对战争宣传的文本、图像、声音进行深入解读,揭示其背后的逻辑和目的。 战争罪行与集体遗忘: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人性的考验。本书可能会关注那些被官方叙事刻意淡化的战争罪行,例如屠杀平民、使用违禁武器、虐待战俘等。它会探讨为何这些罪行会被遗忘,以及这种遗忘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意义。它会追溯那些被掩盖的集体记忆,以及它们如何在后世被重新发现和审视。 思想审查与知识的禁锢: 在某些时期,为了维护特定的意识形态,知识分子、艺术家、作家和科学家会成为压迫的对象。本书可能会探讨思想审查的机制,例如禁书目录、审查机构的成立,以及它们如何扼杀创新和思想的自由传播。它会展示知识如何被扭曲,科学如何被政治化,以及这些对人类文明发展造成的损失。 民族主义的狂热与排外: 民族主义在某些时候会演变成一种危险的狂热,导致对“他者”的歧视、排斥乃至迫害。本书可能会追溯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根源,分析其如何被政治势力所利用,以及它如何导致民族间的冲突和仇恨。这包括对排外政策、种族歧视法律的梳理,以及它们对社会造成的撕裂。 三、社会结构中的不公与压迫 除了政治和战争,社会结构本身也可能孕育着深刻的不公和压迫。 性别歧视与女性的沉默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的地位往往被边缘化,她们的声音被淹没,她们的贡献被忽视。本书可能会重塑那些被遗忘的女性故事,揭示社会对女性的系统性压迫,以及女性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这包括对父权制的分析,以及女性如何争取平等的权利。 阶级固化与社会流动的障碍: 并非所有社会都提供平等的机遇。本书可能会探讨历史上那些固化的社会阶层,以及它们如何阻碍了社会成员的向上流动。这包括对贵族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分析,以及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的隐性阶级壁垒。 环境破坏与资源的掠夺: 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从未停止。本书可能会审视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这种破坏对当地居民和全球生态系统带来的深远影响。这包括对殖民时期资源掠夺的批判,以及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困境: 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但并非所有科技的运用都带来了福祉。本书可能会探讨那些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例如对人体实验的争议、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等等。它会追溯那些被忽视的警示,以及人类在面对强大技术力量时所面临的挑战。 四、文化与认同的扭曲 文化和认同的构建,往往也伴随着排他性和压制性。 宗教迫害与异端审判: 历史上,宗教的排他性曾导致无数的迫害和冲突。本书可能会深入研究那些宗教迫害的案例,例如异端审判,对异教徒的镇压,以及宗教战争的残酷性。它会分析宗教如何被用来压迫和控制人们的思想。 文化殖民与本土文化的消亡: 在殖民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殖民者往往试图用自己的文化取代被殖民地的本土文化。本书可能会探讨文化殖民的手段,以及它对被殖民民族的语言、习俗、信仰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它会关注那些在夹缝中顽强生存的本土文化,以及它们在后殖民时代的复兴。 民族志的偏见与他者的刻板印象: 在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的早期,研究者往往带着自身的文化偏见去描绘其他民族。本书可能会批判这些偏见,揭示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如何阻碍了对其他文化的真正理解。 历史叙事的选择性建构: 任何历史叙事都是一种选择性的建构。本书的核心,或许就在于揭示主流历史叙事是如何在“筛选”和“塑造”中形成的,哪些声音被放大,哪些声音被压制,以及这种建构如何影响了我们对过去的认知和对未来的判断。 《信史002:黑历史》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付出耐心和思考。然而,正是通过直面这些“黑历史”,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的复杂性,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的全新视角,一种不回避、不粉饰、直抵人心的勇气,以及对真相永不放弃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历史不是一面光滑的镜子,而是一面布满裂痕的棱镜,只有透过这些裂痕,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实、更完整的世界。 本书的叙事风格可能并非宏大叙事,而是侧重于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它可能会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挖掘尘封的文献,通过分析社会现象的根源,来展现“黑历史”的触目惊心。作者力求用冷静、客观的笔触,却又饱含着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对不公义的强烈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审慎思考。 总而言之,《信史002:黑历史》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它旨在挑战读者既有的认知,拓宽历史的视野,促使读者进行更深入的自我反思和对社会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一次对人类文明阴影面的勇敢探索,一次对真相的坚定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