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

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洪慎章 著
圖書標籤:
  • 熱鍛
  • 模具設計
  • 模具製造
  • 金屬成形
  • 鍛造工藝
  • 機械工程
  • 製造技術
  • 實用技術
  • 第二版
  • 工業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29712
版次:2
商品編碼:1188079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實用模具設計與製造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5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從事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人,相關專業在校師生
  1)以鍛造工藝分析、模具結構設計與製造技術為重點
  2)配有豐富的圖錶和應用實例
  3)結構體係閤理,技術內容全麵,易懂易學
  4)本書主要可供從事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人使用,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在校師生的參考書和模具培訓班的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熱鍛模具的設計與製造技術。全書內容包括:熱鍛模設計基礎,錘鍛模設計,熱模鍛壓力機鍛模設計,螺鏇壓力機鍛模設計,切邊、衝孔、校正及精壓模設計,鍛模設計應用實例,熱鍛模具製造,鍛模的裝配及試模,專用鍛造工藝。本書以鍛造工藝分析、模具結構設計與製造技術為重點,結構體係閤理,技術內容全麵;書中配有豐富的圖錶和應用實例,實用性強,能開拓思路,便於自學。

目錄

前言
第1章 熱鍛模設計基礎1
1.1 模鍛實質及其工藝過程和鍛模分類1
1.2 鍛模的設計程序和一般要求2
1.3 鍛模設計與鍛件尺寸精度的關係3
1.4 鍛模設計與模具壽命的關係5
1.5 模鍛生産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發展趨勢9
第2章 錘鍛模設計11
2.1 錘鍛模的實質及其優缺點11
2.2 模鍛件的分類11
2.3 鍛件圖的製訂14
2.4 模鍛工步的選擇26
2.5 毛坯尺寸的確定30
2.6 鍛錘噸位的確定31
2.7 鍛模模膛的設計33
2.7.1 終鍛模膛33
2.7.2 預鍛模膛35
2.7.3 製坯模膛38
2.8 鍛模結構設計48
2.8.1 模膛布置48
2.8.2 鉗口設計53
2.8.3 鎖扣設計54
2.8.4 模膛壁厚的確定58
2.8.5 模塊尺寸的確定59
2.8.6 鍛模標準61
第3章 熱模鍛壓力機鍛模設計69
3.1 熱模鍛壓力機鍛模的特點及應用範圍69
3.2 模鍛件的分類70
3.3 鍛件圖的製訂72
3.4 變形工步、工步圖設計及毛坯尺寸計算73
3.4.1 變形工步的選擇73
3.4.2 工步圖的設計74
3.4.3 確定毛坯尺寸77
3.5 設備噸位的選擇77
3.6 模膛的設計78
3.6.1 終鍛模膛78
3.6.2 預鍛模膛82
3.6.3 製坯模膛88
3.7 鍛模的結構設計91
3.7.1 鍛模的結構形式91
3.7.2 模膛及鑲塊92
3.7.3 頂件裝置93
3.7.4 導嚮裝置94
第4章 螺鏇壓力機鍛模設計96
4.1 螺鏇壓力機的工作特點及應用範圍96
4.2 模鍛件的分類97
4.3 鍛件圖的製訂98
4.4 模鍛工步的選擇100
4.5 設備噸位的確定102
4.6 模膛和模塊的設計103
4.6.1 設計原則及技術要求103
4.6.2 開式鍛模104
4.6.3 閉式鍛模110
4.6.4 精鍛模111
4.7 模架的設計114
4.7.1 模架的種類114
4.7.2 模架結構係列116
4.7.3 模具主要尺寸公差與錶麵粗糙度134
第5章 切邊、衝孔、校正及精壓模設計137
5.1 切邊與衝連皮137
5.1.1 切邊和衝連皮的方式及模具類型137
5.1.2 切邊模138
5.1.3 衝連皮模和切邊衝連皮復閤模144
5.1.4 切邊力和衝連皮力的計算145
5.1.5 切邊、衝連皮模材料146
5.2 校正146
5.3 精壓148
第6章 鍛模設計應用實例152
6.1 錘鍛模152
實例1 第二速齒輪鍛模152
實例2 突緣叉鍛模153
實例3 變速叉鍛模156
實例4 離閤器撥叉鍛模158
實例5 後製動器搖臂鍛模158
實例6 轉嚮主動杠杆鍛模158
實例7 前減振器支架鍛模164
實例8 萬嚮節鍛模164
實例9 連杆及連杆蓋鍛模169
實例10 汽輪機葉輪鍛模172
6.2 熱模鍛壓力機鍛模173
實例11 套管叉鍛模173
實例12 萬嚮節叉鍛模177
實例13 十字軸鍛模181
實例14 分離叉鍛模184
實例15 倒檔齒輪鍛模189
實例16 磁極鍛模193
實例17 連杆鍛模194
6.3 螺鏇壓力機鍛模200
實例18 齒輪鍛模200
實例19 突緣叉鍛模202
實例20 前橋半軸突緣鍛模205
實例21 十字軸鍛模205
實例22 行星齒輪鍛模206
實例23 法蘭盤鍛模206
第7章 熱鍛模具製造208
7.1 概述208
7.2 常規加工方法217
7.2.1 鋸削217
7.2.2 車削加工217
7.2.3 銑削加工225
7.2.4 刨削加工228
7.2.5 鑽削加工230
7.2.6 鏜削加工231
7.2.7 磨削加工233
7.2.8 珩磨244
7.3 特種加工245
7.3.1 電火花成形加工245
7.3.2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247
7.3.3 電解成形加工248
7.3.4 電解拋光248
7.3.5 電解修磨與電解磨削249
7.4 數控加工技術250
7.4.1 數控加工技術概述250
7.4.2 常用的數控加工方式252
7.4.3 模具CAM技術252
7.4.4 高速切削技術253
7.5 快速製模技術254
7.5.1 快速成形技術的基本原理與特點254
7.5.2 快速成形的典型方法255
7.6 模具錶麵技術258
7.6.1 錶麵強化技術259
7.6.2 光整加工技術260
7.7 零件加工檢測261
7.8 模具零件加工的應用實例262
7.8.1 錘鍛模的加工262
7.8.2 鍛模的加工要點265
7.8.3 鍛模製造程序及工藝過程268
7.8.4 熱模鍛壓力機鍛模的加工271
第8章 鍛模的裝配及試模278
8.1 概述278
8.2 鍛模的安裝與緊固279
8.3 鍛模的檢驗、試模與調整282
第9章 專用鍛造工藝286
9.1 高速錘鍛造286
9.1.1 高速錘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點286
9.1.2 高速錘鍛造工藝287
9.1.3 葉片擠壓工藝舉例290
9.2 徑嚮鍛造291
9.2.1 概述291
9.2.2 徑嚮鍛造的工藝設計293
9.2.3 徑嚮鍛造的模具設計296
9.3 等溫鍛造299
9.3.1 概述299
9.3.2 等溫鍛件及其模具設計301
9.3.3 等溫模鍛的應用實例304
9.4 多嚮模鍛306
9.4.1 概述306
9.4.2 多嚮模鍛的模具結構308
9.4.3 多嚮模鍛的應用實例311
附錄315
附錄A 模鍛工藝參數315
附錄B 模鍛設備技術參數323
附錄C 熱鍛模具材料及錶麵強化327
附錄D 模鍛件形狀允許的偏差及錶麵缺陷332
附錄E 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333
參考文獻336

前言/序言

  熱模鍛成形作為一種重要的成形加工方法,是機械産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人類生活、國防等各個領域,如在汽車、電站、冶金、機械裝備、鐵道、造船、航空航天、兵器、化工等部門中都具有廣泛的應用。熱模鍛成形生産的製件不僅強度高、韌性好、精度高、復雜度高、生産率高,而且節材、節能、降耗、成本低,適用於大批量生産,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根據中國鍛壓協會資料統計,我國鍛造廠傢超過900傢,鍛件年産量超過1000萬t,而美國鍛件年産量為780萬t,德國鍛件年産量為290萬t,日本鍛件年産量為220萬t,世界鍛件年産量約6000萬t,可見我國鍛件産量已占全世界的1/6。因此,在我國鍛造技術的應用還需進一步發展。
  為瞭與時俱進,適應熱模鍛技術發展和讀者需求,決定對《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一書進行修訂,齣版第2版。第2版仍繼續堅持第1版的特點:在選材上,力求既延續傳統的熱模鍛工藝內容體係,又反映當今熱模鍛工藝與模具技術的最新成果和先進經驗。在編寫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采用文字闡述與圖形相結閤,突齣模具設計與製造重點和典型結構實例,以方便讀者使用。本書從熱模鍛生産全麵考慮,在係統、全麵的前提下,突齣重點而實用的技術;同時,盡量多地編入常用的技術數據和因素,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
  修訂時,全麵貫徹瞭熱模鍛技術的相關最新標準,更新瞭相關內容;修正瞭第1版中的錯誤,從熱模鍛工藝、模具設計與製造步驟考慮,調整瞭章節結構,更加方便讀者閱讀使用;增加瞭第9章專用鍛造工藝和附錄D模鍛件允許形狀的偏差及錶麵缺陷等內容。
  本書共9章,內容包括:熱模鍛設計基礎、錘鍛模設計、熱模鍛壓力機鍛模設計、螺鏇壓力機鍛模設計、切邊、衝孔、校正及精壓模設計、鍛模設計應用實例、熱鍛模製造、鍛模的裝配及試模、專用鍛造工藝。本書以熱模鍛工藝分析、模具結構設計及製造為重點,結構體係閤理,技術內容全麵,書中配有豐富的技術數據及圖錶,實用性強,能開拓思路,概念清晰易懂,便於自學。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劉薇、洪永剛、丁惠珍等工程師們參加瞭書稿的編寫、整理工作,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便得以
  修正,以臻完善。
  洪慎章
  於上海交通大學

冶金材料基礎與應用 本書深入探討瞭金屬材料的微觀結構、力學性能及其在不同工業領域的應用。內容涵蓋瞭鐵碳閤金的相變規律、鋼的強化機製、有色金屬及其閤金的特性,以及先進材料如復閤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最新進展。通過豐富的實例分析,闡述瞭材料選擇、性能評估和失效分析的方法,旨在為讀者提供紮實的冶金材料理論基礎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第一章 金屬的晶體結構與缺陷 1.1 金屬的晶體結構: 1.1.1 晶格與基元 1.1.2 常見的金屬晶體結構(麵心立方FCC, 體心立方BCC, 六方密排HCP) 1.1.3 晶體結構的緻密性與堆積方式 1.1.4 擇優取嚮(晶體取嚮)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晶界與晶內缺陷: 1.2.1 點缺陷(空位、間隙原子、取代原子)的形成與影響 1.2.2 綫缺陷(位錯)的類型(刃位錯、螺位錯、混閤位錯)及柏氏矢量 1.2.3 位錯的滑移與攀移機製 1.2.4 麵缺陷(晶界、孿晶界、相界)的結構與能 1.2.5 體缺陷(孔洞、夾雜物)的産生與影響 1.3 缺陷對金屬性能的影響: 1.3.1 缺陷在塑性變形中的作用(位錯滑移是塑性變形的根本原因) 1.3.2 缺陷與強度、硬度的關係(固溶強化、位錯強化) 1.3.3 缺陷與韌性、脆性的關係 1.3.4 晶界對材料性能的影響(晶界強化、晶界脆性) 第二章 金屬的相變 2.1 相的概念與相律: 2.1.1 相的定義:具有相同化學成分、相同晶體結構和相同物理化學性質的均勻物質。 2.1.2 相律(吉布斯相律):F = C - P + 2,及其在冶金過程中的應用。 2.2 二元閤金相圖: 2.2.1 相圖的構成要素(溫度、成分、相區) 2.2.2 常見的二元相圖類型(固溶體相圖、共晶/共析反應相圖、包晶反應相圖、不混溶相圖) 2.2.3 二元相圖的判讀(杠杆定律、節點定律) 2.3 鐵碳閤金相圖的詳細分析: 2.3.1 純鐵的同素異形轉變(α-Fe, γ-Fe, δ-Fe) 2.3.2 碳在鐵中的固溶度(間隙固溶體) 2.3.3 主要相的特性(鐵素體、奧氏體、滲碳體) 2.3.4 關鍵的轉變點(A1, A3, Acm) 2.3.5 共析反應:γ → α + Fe3C (珠光體形成) 2.3.6 先共析轉變:先共析鐵素體、先共析滲碳體 2.4 非平衡相變: 2.4.1 冷卻速度對相變的影響 2.4.2 馬氏體轉變(無擴散型轉變) 2.4.3 貝氏體轉變(介於珠光體和馬氏體之間) 2.4.4 連續冷卻轉變(CCT)麯綫和等溫冷卻轉變(TTT)麯綫的應用 第三章 鋼鐵材料及其性能 3.1 鋼的分類與牌號: 3.1.1 按成分分類:碳素鋼、閤金鋼(低閤金鋼、高閤金鋼) 3.1.2 按用途分類:結構鋼、工具鋼、不銹鋼、耐熱鋼等 3.1.3 鋼的牌號錶示方法(中國、美國、德國等國傢標準) 3.2 碳素鋼的性能: 3.2.1 強度、硬度與碳含量的關係 3.2.2 塑性、韌性與碳含量的關係 3.2.3 鋼的退火、正火、淬火、迴火工藝及其對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3.3 閤金鋼的強化機製: 3.3.1 固溶強化:加入閤金元素使鐵素體或奧氏體中的溶質原子阻礙位錯運動。 3.3.2 析齣強化:通過熱處理使閤金元素形成細小、彌散的第二相顆粒。 3.3.3 細化晶粒:閤金元素有助於在相變過程中形成更細小的晶粒。 3.3.4 相變強化:某些閤金元素可以改變相變溫度和轉變産物。 3.4 常見閤金鋼的性能特點: 3.4.1 結構鋼(如Mn, Si, Cr, Mo的加入) 3.4.2 工具鋼(如W, Mo, V, Cr, Co的加入) 3.4.3 不銹鋼(Cr含量的作用,奧氏體不銹鋼、鐵素體不銹鋼、馬氏體不銹鋼、雙相不銹鋼) 3.4.4 高溫閤金(Ni, Co基,其耐高溫、抗氧化、抗蠕變性能) 第四章 有色金屬及其閤金 4.1 銅及其閤金: 4.1.1 純銅的性能與應用(高導電性、導熱性) 4.1.2 黃銅(Cu-Zn閤金):固溶體強化,強度和耐腐蝕性。 4.1.3 青銅(Cu-Sn, Cu-Al, Cu-Si, Cu-Ni閤金):硬度、耐磨性、耐腐蝕性。 4.1.4 銅鎳閤金(白銅):耐腐蝕性、電學性能。 4.2 鋁及其閤金: 4.2.1 純鋁的性能與應用(輕質、耐腐蝕性) 4.2.2 硬鋁(Al-Cu-Mg-Si閤金):通過時效處理獲得高強度。 4.2.3 鍛鋁(Al-Mg-Si閤金):塑性好,可加工性強。 4.2.4 鑄鋁閤金(Al-Si, Al-Cu閤金):鑄造性能好,成本低。 4.3 鈦及其閤金: 4.3.1 鈦的特性(低密度、高強度、優異的耐腐蝕性) 4.3.2 α型鈦閤金、β型鈦閤金、α+β型鈦閤金 4.3.3 鈦閤金在航空航天、醫療等領域的應用。 4.4 鎂及其閤金: 4.4.1 鎂的特性(最輕的結構金屬) 4.4.2 鎂閤金的強化機製(固溶強化、加工硬化) 4.4.3 鎂閤金的應用(汽車、電子産品等) 第五章 材料的力學性能 5.1 強度與硬度: 5.1.1 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斷麵收縮率 5.1.2 硬度的定義與測量方法(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 5.1.3 強度與硬度的關係 5.2 塑性與韌性: 5.2.1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發生永久變形而不發生斷裂的能力。 5.2.2 韌性:材料抵抗衝擊載荷或在應力集中處斷裂的能力。 5.2.3 韌性轉變溫度(Toughne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TT):鋼在低溫下會由韌性狀態轉變為脆性狀態。 5.2.4 衝擊試驗(夏比衝擊試驗) 5.3 疲勞性能: 5.3.1 疲勞的定義與過程(應力幅、循環次數) 5.3.2 S-N麯綫(應力-壽命麯綫) 5.3.3 疲勞極限與疲勞強度 5.3.4 影響疲勞性能的因素(錶麵狀態、應力集中、環境) 5.4 蠕變性能: 5.4.1 蠕變的定義(在恒定應力作用下,材料隨時間緩慢變形的現象) 5.4.2 蠕變麯綫(初蠕變、穩態蠕變、加速蠕變) 5.4.3 許用應力與持久強度 5.4.4 蠕變在高溫工程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 材料的失效分析 6.1 失效模式: 6.1.1 塑性變形(過載、屈服) 6.1.2 斷裂(脆性斷裂、韌性斷裂、疲勞斷裂、應力腐蝕斷裂) 6.1.3 磨損失效 6.1.4 腐蝕失效 6.1.5 蠕變失效 6.2 斷裂機製: 6.2.1 脆性斷裂(解理斷裂) 6.2.2 韌性斷裂(等軸晶斷裂、縴維斷裂) 6.2.3 疲勞斷裂的特徵(疲勞輝紋、 the beach marks) 6.3 失效分析的常用手段: 6.3.1 目視檢查與宏觀斷口分析 6.3.2 金相顯微鏡觀察(金相組織分析) 6.3.3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斷口形貌 6.3.4 X射綫衍射(XRD)、能譜儀(EDS)等分析手段 6.4 失效案例分析: 通過實際案例講解不同失效模式的原因、分析過程和預防措施。 第七章 新型金屬材料及其應用 7.1 高熵閤金(High Entropy Alloys, HEAs): 7.1.1 定義與組成特點(至少五種等原子比或接近等原子比的元素) 7.1.2 高熵效應、遲滯擴散、聚集效應、體積效應 7.1.3 高強度、高硬度、高韌性、優異的耐高溫和耐腐蝕性能 7.1.4 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領域的潛在應用。 7.2 形狀記憶閤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s): 7.2.1 形狀記憶效應與超彈效應 7.2.2 主要類型(Ni-Ti閤金、Cu基閤金) 7.2.3 在醫療器械、航空航天、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 7.3 增材製造(3D打印)用金屬材料: 7.3.1 增材製造工藝對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7.3.2 適用於3D打印的金屬材料(不銹鋼、鈦閤金、鋁閤金、高溫閤金等) 7.3.3 材料的設計與優化以適應3D打印工藝。 7.4 納米金屬材料: 7.4.1 納米結構的特點與性能優勢 7.4.2 製備方法 7.4.3 在催化、電子、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本書旨在係統性地介紹冶金材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和豐富的圖錶例證,幫助讀者掌握金屬材料的本質,理解其性能與結構的關係,並能夠將其應用於實際的工程設計與材料選擇中。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購買《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並不是齣於工作上的緊迫需求,而是齣於我對這個領域的好奇心和深入瞭解的渴望。我是一名機械工程專業的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嚮與材料成形有關,但之前對熱鍛模具的認識比較零散,很多細節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晰。在導師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我發現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廣度上都做得相當齣色。它不僅涵蓋瞭熱鍛工藝的基本原理,比如材料的塑性變形、流變應力等,還深入探討瞭模具設計中涉及的力學分析、熱力耦閤效應等復雜問題。這本書中的圖錶和公式引用都非常嚴謹,並且都配有詳細的解釋,使得我能夠一步步地理解這些復雜的工程計算。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熱鍛過程中的溫度場和應力場模擬,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模擬結果來優化模具結構和工藝參數。我之前一直認為這種高級的模擬技術是遙不可及的,這本書卻用清晰的語言和實例,將這些技術原理和應用方法一一呈現,讓我對CAE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的參考文獻也很多,並且都是行業內比較權威的著作,這為我進一步的學術研究提供瞭很好的指引。我將這本書作為我撰寫論文的重要參考資料,從中獲得瞭大量的理論支持和研究思路。對於任何想要係統學習熱鍛模具設計與製造的專業人士或者學生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教材。

評分

作為一名剛入行不久的年輕工程師,我在學習熱鍛模具設計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很多概念理解起來都很吃力,尤其是在麵對一些復雜零件的模具設計時,更是毫無頭緒。偶然的機會,我從前輩那裏藉閱瞭《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最喜歡的是它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從最基礎的熱鍛原理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模具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工藝參數優化等各個環節,每一個章節都銜接得非常自然。書中的圖解非常生動形象,比如它用三維示意圖來展示材料在模具中的變形過程,讓我能夠非常直觀地理解復雜的塑性變形原理。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很多實際案例分析,通過這些案例,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産中的問題聯係起來,加深理解。我記得有一次,我負責設計一個汽車轉嚮節的模具,之前對如何處理凸模和凹模之間的配閤間隙一直沒有明確的概念,看瞭這本書裏關於“模具間隙的優化設計”的章節後,我纔明白,不同的配閤間隙對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變形均勻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照書中的圖錶和計算方法,我重新優化瞭模具的間隙設計,最終生産齣來的零件精度大大提高。這本書讓我對熱鍛模具設計有瞭一個更加係統和深入的認識,也給瞭我很大的信心去應對未來的工作挑戰。

評分

我一直對機械加工領域充滿熱情,尤其是對於那些能夠將復雜形狀的金屬材料塑造成精美零件的工藝,比如熱鍛。雖然我不是一名專業的模具工程師,但齣於興趣,我購買瞭《實用熱鍛模具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希望能夠係統地瞭解這個領域。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艱澀難懂的專業書籍,但讀下來卻發現它寫得非常通俗易懂,並且充滿瞭趣味性。書中不僅僅是介紹理論知識,還穿插瞭很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案例,讓我能夠邊讀邊學,毫不費力。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模具的演變與發展”的曆史迴顧,這讓我對熱鍛模具技術的發展脈絡有瞭清晰的認識。此外,書中還用瞭很多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工程概念,比如它將模具的受力分析比作“給模具量體裁衣”,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模具結構設計的重要性。這本書也讓我認識到,模具設計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門藝術,需要設計師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創造力。雖然我不會成為一名模具工程師,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麵,更重要的是,我從中獲得瞭一種對工藝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這本書讓我對熱鍛模具設計與製造這個領域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也激發瞭我對其他工程技術領域進行探索的欲望。

評分

我是一名在一傢大型汽車零部件製造廠工作多年的模具技師,平時主要負責衝壓模具和鍛壓模具的加工和維修。隨著公司産品升級換代,對熱鍛模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那些高強度鋼和難變形材料的加工。我以前接觸的熱鍛模具設計多是根據老一套的經驗,但近幾年,客戶對零件精度和錶麵質量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很多時候我們現有的模具設計和加工工藝都難以滿足。當我拿到《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二字名副其實。書中對熱鍛模具材料的選擇、熱處理工藝的優化、以及錶麵強化技術等方麵都有非常詳盡的闡述。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模具疲勞壽命預測的部分,這本書提供瞭一些實用的估算方法和影響因素分析,這對我判斷模具的潛在失效風險非常有幫助。之前我們對模具壽命的估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經驗,有時候模具失效的預兆並不明顯,導緻生産中斷。現在,我可以通過書中的理論和方法,更科學地評估模具的使用狀況,及時進行維護和更換,避免瞭不必要的損失。此外,書中還詳細介紹瞭數控加工在熱鍛模具製造中的應用,包括CAM編程的技巧、刀具路徑的優化等,這些內容對於提升模具加工精度和效率起到瞭關鍵作用。我們廠最近引入瞭幾颱高精度數控加工中心,這本書正好為我們提供瞭如何充分發揮這些設備優勢的指導。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沒有過多空泛的理論,更多的是基於實際工程問題給齣的解決方案,這對於像我這樣需要一綫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人員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

我是一名在一傢外資企業工作的設備工程師,我們公司在熱鍛生産綫上使用的很多模具都是從國外引進的,但由於對國內的材料和工藝特點瞭解不夠深入,很多模具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齣現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比如模具壽命短、易損壞等。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國外先進模具設計理念,並能結閤國內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的書籍。《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模具的標準化與模塊化設計”的理念。它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標準化零件和模塊化組閤來設計模具,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設計效率,還能夠方便模具的維護和更換,降低生産成本。這一點對於我們這種需要頻繁調整生産綫的企業來說,非常有價值。此外,書中還對“模具的仿真分析技術”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包括有限元分析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仿真結果來優化模具結構和工藝參數。雖然我們公司已經在使用一些仿真軟件,但這本書的講解深入淺齣,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仿真分析的意義和方法。通過這本書,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先進的技術,並且將國外的先進模具設計理念與國內的生産實際相結閤,開發齣更適閤我們生産需求的模具。

評分

我是一名在模具行業摸爬滾打瞭二十多年的老工匠,主要從事熱鍛模具的設計和加工。隨著科技的進步,感覺以前那些憑經驗摸索的老方法越來越跟不上趟瞭。尤其是近年來,客戶對零件的復雜度和精度要求越來越高,很多模具設計齣來的成品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返工率很高,而且生産成本也居高不下。當我偶然翻閱到《實用熱鍛模具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時,我眼前一亮,仿佛遇到瞭久違的“知音”。這本書最讓我覺得貼心的是,它不僅僅是講設計,還非常注重“製造”這一環。它詳細介紹瞭模具製造過程中容易齣現的各種缺陷,以及如何通過精密的加工工藝來避免這些缺陷的産生。比如,書中對於“模具的錶麵加工與拋光”的處理工藝講解得非常細緻,它闡述瞭不同拋光方法的適用性,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拋光來改善零件的錶麵質量,減少摩擦阻力,延長模具壽命。這一點對於我們一綫加工人員來說,太重要瞭!我記得以前我們處理一個經常齣現卡料問題的模具,總是不知道問題齣在哪裏,看瞭這本書後,纔發現是模具內錶麵的粗糙度沒有處理好,導緻材料在變形過程中與模具錶麵産生過大的粘附。按照書中的建議進行精細化拋光後,問題得到瞭徹底解決。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更是包含瞭很多實實在在的“乾貨”,很多內容都是我們平時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本書都給齣瞭清晰的解答和指導。

評分

我是在一次行業展會上偶然瞭解到《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的。當時我正在尋找能幫助我們公司解決熱鍛模具壽命短、加工效率低的問題,主辦方在推薦的圖書清單裏看到瞭這本書。拿到書後,我驚喜地發現它解決瞭我一直以來在熱鍛模具設計中麵臨的幾個核心難題。最讓我贊賞的是,這本書對於模具的失效分析和預防措施講解得非常到位。它不僅僅羅列瞭模具可能齣現的各種失效形式,比如磨損、開裂、塑性變形等,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瞭導緻這些失效的根本原因,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預防和改進方案。比如,針對模具磨損問題,書中不僅介紹瞭不同磨損機製的特點,還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優化模具材料、錶麵處理以及潤滑方式來延緩磨損。我們公司之前在處理某個特定零件的模具磨損問題上一直束手無策,照搬瞭一些通用的方法效果都不理想,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對該零件的鍛造工藝參數設置不夠閤理,導緻模具承受瞭過大的局部應力。書中的案例分析和數據圖錶,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問題所在,並指導技術團隊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此外,這本書還介紹瞭模具的維修和再製造技術,這對於延長模具使用壽命、降低生産成本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熱鍛模具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也更有信心去解決實際生産中的技術難題瞭。

評分

我之前一直為生産綫上的一些熱鍛零件的模具問題感到頭疼,特彆是那些結構復雜、精度要求高的工件。找瞭不少國內外的資料,但總感覺不夠係統,很多時候隻能靠經驗摸索,效率不高,而且返修率也居高不下。偶然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當時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瞭迴來。拿到書的那一刻,我纔發現它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寶藏。書的裝幀就很厚實,拿在手裏就知道內容肯定很紮實。我最看重的是它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很多概念都用非常直觀的圖例和案例來解釋,而不是乾巴巴的公式堆砌。比如,它對熱鍛變形區受力分析的講解,我之前一直對這個問題理解得不是很透徹,總是擔心模具強度不夠或者變形不均勻。這本書裏詳細地剖析瞭各個階段的受力情況,以及如何根據這些受力來選擇閤適的模具材料和結構設計,還給齣瞭不少優化設計的思路,讓我豁然開朗。而且,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生産經驗,分享瞭很多在模具製造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問題和規避方法,這一點對於我們一綫工程師來說太重要瞭。我記得有一次,我們遇到一個大型零件的模具,形狀比較特殊,一開始設計的模具容易齣現飛邊,我們嘗試瞭很多方法都解決不好,後來翻看這本書,找到瞭關於“模具間隙控製”的章節,裏麵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零件的間隙設定原則以及相關的計算方法,對照著書上的建議進行瞭調整,問題果然迎刃而解。這本書的排版也很清晰,重點內容都有標注,查找起來很方便,不像有些技術書籍密密麻麻的,讓人望而生畏。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解決瞭不少實際生産中的難題,也大大提升瞭我在這方麵的設計能力和效率。

評分

我是一個擁有多年熱鍛生産經驗的老技師,在一傢私營小廠工作。我們廠的設備和技術相對比較老舊,長期以來,我們的模具設計和製造都依賴於師傅帶徒弟的口傳心授,缺乏係統性的理論指導。很多時候,我們隻能根據過往的經驗來製作模具,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設計問題,往往隻能反復試驗,效率低下,而且成本很高。當我看到《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先的感受是它的“接地氣”。這本書裏的內容,很多都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但卻說不清道不明的原理。比如,書中關於“模具的結構強度校核”那一章,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受力情況來選擇閤適的模具零件尺寸和連接方式,避免因設計不當導緻模具在受力時發生不必要的變形甚至斷裂。這對我來說非常實用,因為我經常擔心我們設計的模具會不會在生産過程中“撐不住”。書中還給齣瞭很多關於“模具的冷卻係統設計”的建議,這一點我們之前幾乎是很少考慮的,導緻模具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溫度過高,影響材料性能和模具壽命。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把我工作中的睏惑一一解答,並且給齣非常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的語言也很好懂,沒有那些復雜的數學推導,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解釋最核心的道理,讓我這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人員也能夠輕鬆理解和運用。這本書為我們小廠的模具技術升級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起點,也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瞭更多的信心。

評分

我是一傢中型製造企業的設計部門負責人,主要負責公司的産品設計和工藝開發。在熱鍛模具的設計方麵,我們團隊一直麵臨著如何提高設計效率和保證模具質量的挑戰。市麵上關於模具設計的書籍不少,但很多都過於偏重理論,或者內容不夠深入,難以直接應用於實際設計。當我接觸到《實用熱鍛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後,我發現它完美地結閤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為我們的團隊提供瞭一個非常寶貴的指導。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模具材料的性能選擇與優化”的章節,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常用模具鋼的性能特點、適用範圍以及熱處理工藝,並結閤實際案例分析瞭不同材料對模具壽命和性能的影響。這幫助我們團隊能夠更科學地選擇適閤不同熱鍛工藝和零件要求的模具材料,避免瞭過去盲目選擇造成的浪費。此外,書中關於“模具的精度控製與測量方法”的講解也非常詳細,這對我們提高模具的製造精度和産品質量至關重要。它不僅介紹瞭各種高精度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還提供瞭許多在加工過程中如何保證精度的技巧和建議。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非常豐富,而且都來源於實際生産,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我們團隊在設計新産品時,經常會將書中的案例作為參考,並且從中吸取瞭很多優化設計的思路。這本書極大地提升瞭我們團隊在熱鍛模具設計方麵的專業水平,也為我們公司産品的競爭力提升做齣瞭貢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