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杰出的词人,在我国词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二人词作约于南宋时期即已合刊为《南唐二主词》行世,后世续有辑补。该集历来真伪混杂,词作文字异同纷繁。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次子王仲闻先生曾搜罗众本,参稽多种相关文献,细加比勘,认真考证,对该集作了深入的校订和梳理。本次整理出版的《南唐二主词笺注》,系著名文史学者陈书良等在前贤校勘基础上,对南唐二主词所做的注释、辑评、评析,更增加了对二主词的理解与赏析。书后还附编了散见他书的佚作,历代评语、本事资料及各家序跋和相关考证文章。校订谨严,注释精确,资料详备,辑评丰富,评析到位,为研究南唐二主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现据我局平装本整理,收入精装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
这部《南唐二主词笺注(典藏本)》着实是一本令人心生欢喜的读物。翻开书页,那熟悉的墨香便扑面而来,仿佛带着我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回到了那个风华绝代的南唐。从装帧上看,就知道是用心之作,厚重而不失雅致,拿在手里便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这对于一本承载着古典精粹的书籍来说,是最恰当不过的致敬了。更难得的是,它的编排设计非常人性化,疏朗有致,字号大小也正合适,即使是细细品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笺注方面的处理,不似有些版本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温和而详尽的方式,一点点地剖析词句背后的深意,常常在读到某个典故或某个意象时,书中细致的解读便能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这看似寻常的描写,背后竟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让我不仅理解了词本身,更体会到了词人创作时的心境,以及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评分对于痴迷于词的老饕来说,《南唐二主词笺注(典藏本)》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我一直觉得,李煜词的凄婉深沉,小周后词的婉约哀愁,都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一个更深入探究的窗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作,更像是请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在我耳边娓娓道来。那详实的注释,如同精准的手术刀,解剖了词句的肌理,将那些模糊或被遗忘的典故、历史背景一一呈现。例如,每当读到李煜词中对故国、故园的追忆,书中总能恰到好处地引出相关的史实,让我们窥见他从帝王沦落为阶下囚的痛苦转变。而对小周后词的解读,则更加细腻,仿佛能感受到她那份深闺中的孤寂与无奈。读罢,我总会产生一种冲动,想要再去翻阅史书,去更全面地了解那段历史,去更深刻地理解词人的情感。这种阅读体验,是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文字欣赏的。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中文系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机会很多,也读过不少词集,但《南唐二主词笺注(典藏本)》的出现,让我对南唐二主的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的关于李煜和小周后的词,更多的是一种概括性的讲解,而这本书则提供了更具象、更深入的解读。它不仅解释了词句的字面意思,更挖掘了词句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例如,书中对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的分析,让我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宫廷生活和奢华景象,再对照他后来的境遇,其词的悲怆感便油然而生。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我们走进南唐的文学世界,让我们不仅仅是“看”词,更是“懂”词,甚至能“感”词。
评分我是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纯粹而直接,平时接触到的版本也是五花八门,但《南唐二主词笺注(典藏本)》带给我的感受,确实与众不同。它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同道中人,与你一起分享对美的感悟。每次读到一句特别触动我的词,总会迫不及待地翻看后面的笺注,而书中的解读总是那么恰到好处,既不卖弄学问,又能解开我的疑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某些意象的处理,比如“月”、“花”、“水”等,总是能联系到当时的文学传统和词人的个人经历,让这些意象不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充满了情感的寄托和象征意义。读完一段,总会觉得自己的文学视野又开阔了一些,对南唐二主的了解也更加立体和生动。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古典文学研究的读者,我对于《南唐二主词笺注(典藏本)》的价值,可以说是深切体会的。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极为重要的学术参考。其严谨的校勘和精当的笺注,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功力与严谨的态度。我曾对照过其他版本,发现在字词的考订、典故的溯源等方面,此书都做得更为周全和细致,能够弥补不少现有研究的不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对南唐二主词流传过程中的一些版本差异也做了清晰的梳理,这对于我们理解词作的演变和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兼具了相当高的学术价值,是值得所有对南唐文学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爱好者珍藏的。
评分姚莹从小好学,对书无所不窥,往往“博证精究,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闳伟”,其“文章善持论,指陈时事利害,慷慨深切”。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次年招入粤督百龄幕府,当时海寇骚扰,日事招讨,因而得知海上事。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福建平和县知县,办事干练,诛奸抑暴,“所至鸡犬不惊,民无扰攘,风俗一变”。次年,调任龙溪知县,无论贫富,秉公断狱,漳人大悦,被誉称“闽吏第一”。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春,调任台湾知县。道光元年(1821年)任噶玛兰通判。在任期间,他多方规划,建造城垣衙署,改筑仰山书院,大力鼓励人民开垦,兴利除弊,积极促进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的@友好,对开发噶玛兰作了积极贡献,因而“深得士民心”,政声震一时。后来,因龙溪别案,受害革职,“台人大失望,群走道府乞留”。道光十一年(1831年)三月至京都,与龚自珍、魏源、张际亮、汤鹏等相交游,讲究经世之学,关注国计民生,时政利病。
评分 本书对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词作集《乐章集》做了全面的校笺、考辨与评述。收朱祖谋《彊邨丛书》本《乐章集》中柳词贰佰陆阕,又《天机馀锦》、《全宋词》、等典籍中收柳永佚词七阙,佚诗三首,佚文一篇,词、诗、文残句若干。分四编:上编为出仕前之什,中编为出仕后之什,下编为不编年之什,外编为柳永作品辑佚。
评分包装完整,没有破损,这次活动力度够大,一下收了好多,都很满意!
评分包装精致,没有存在有评论提到的盒子很紧书难拿出来的情况。书的印刷超级清晰,纸张厚实。并且正文采用稍大粗体宋体字,注解用普通较小宋体字,排版清晰。都舍不得往上写字了。
评分相当好,书局这个系列设计典雅大方,非常适合阅读收藏!
评分李太白的诗文真是仙气十足,就连我家四岁半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给她读太白的《将进酒》,听完一次之后,第二天、第三天还让我给她读。
评分《阮籍集校注》是陈伯君先生(1895-1969)的遗著。在本书之前,阮籍作品向无诗文合集的校注本,唯《咏怀诗》部分有黄节等人的注本行世,本书是首次对阮籍的诗文进行校勘和注释,引用大量第一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乐论》、《通易论》、《达庄论》、《通老论》等文的注释,作者从当时社会政局、哲学思潮出发,结合阮氏一生的出处、交游等情况,加以多方面的研究,寻奥探幽,堪称阮文的解人。
评分快递包装不错,书很平整。纸质和印刷质量都很好
评分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 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 ....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晌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难念的经》这首歌写得太美,实在不忍心拆解。配上八七版的天龙八部着实经典。好一个“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