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气艺术说书人谢哲青,透析欧洲文化的治愈系旅行游记!
◆台湾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博客来年度畅销书榜、金石堂书店排行榜热门书籍
乔托为什么能改变之前人物画没有表情与喜怒哀乐的风潮?
苏巴朗如何表达新时代思潮激进尖锐的考验?
新圣母福音教堂有着怎样的建筑地位?
圣礼拜堂的拱顶有着怎样的寓意?
从帕多瓦、塞南克、马德里、德累斯顿、阿维尼翁、佛罗伦萨、巴黎、不莱梅到克林姆的《拥抱》、席勒的《家庭》、维米尔的《穿蓝衣服读信的少女》等26个触发思绪的旅行地与艺术品,《欧游情书》的作者谢哲青以文化漫游者的身份,和读者一起走入欧洲的教堂、城堡、花园、遗迹、宫殿、墓园、药局,以具共鸣的方式,来讲述神话、艺术、历史、文学故事,介绍文化上的欧洲。
序
从寂灭之城开始的旅行
那遗留给我的幸福,回来吧!我的真爱。
暮色沉落林间,你是天光,你是白昼。
心倚着心不安地跳动,飞升的希望,迎向天空。
是啊!一首悲伤的歌。
一首诉说真爱的歌,一首终必死亡的歌。我知道这首歌。
年轻岁月里,我经常听见它,于那更美好的岁月里。
这歌还有一小段,我还记得吗?
尽管忧虑阴沉地前来,回来吧!我的真爱。
以你苍白的脸倚近,死亡无法使我们分离。
若有一天你不得不离开我,请相信:
死后一样有来生。
——科恩戈尔德《死城·我永恒的幸福》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死亡与瘟疫中黯然落幕,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在烽火前线,在狼烟外围失去光明。自私的政客与伪善的上层资产阶级,是这场连年兵祸的元凶,年轻的人们带着失落与绝望,从废墟中站了起来。他们用愤怒表达生活中的不满,用咆哮取代内心的哭号。这股烈火,一路从绘画、拼贴、雕塑、诗歌延烧到音乐。科恩戈尔德,这位来自奥地利与捷克边境的年轻人,这位岁的天才,谱下0世纪最出色,也最神秘晦涩的歌剧《死城》(DietoteStadt)。
科恩戈尔德笔下的死城,是法兰德斯的布鲁日:死去的、一息尚存的、带着怀想的与失忆的,终日在这座迷雾不散的城市中流连、邂逅与道别。对我而言,布鲁日太热闹、太活泼了。我非常喜欢科恩戈尔德,却总觉得布鲁日与我心中的死城有距离。于是,我离开这座北海畔的水上小镇,来到地中海岸边古老的废墟,终日徘徊漂荡,纵使是在地阔天清的日子里,这座古城也像是被蒙上一层氤氲,让所有的故事变成可能。古城拥有的不单单是流逝的过往,更是现在与未来。在此,时间不断地凝缩又抽长。这里,才是我心中的寂灭之城。
公元79年8月24日上午10点到下午点,意大利南部的维苏威火山爆发。猛烈的喷发,挟带着灼热无情的火山灰、高温碎屑,以及数以千万吨计的熔岩,将附近原本活跃的城镇瞬间凝固,在米深的火山灰下,世俗的荣华与惊恐,瞬间化为矿物,进入永恒。从那天开始,城市的名字在地图上被抹去。在这片平缓起伏的丘陵上,人们任凭野蓟与葡萄藤蔓生,渐渐地,大家开始遗忘这座城市的名字,而称它为“西维塔”(lacivita),意思是“城市”。一个没有表情、没有特色的名字。一千年过去了,随着考古发掘,这座城市又有了生命。今天,庞贝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构造完全与当年繁荣时相符的城市,它一点儿变化也没有,而许多古罗马城市的形式规模都已改头换面。庞贝的街道完全是棋盘方格式地纵横交错,黑土与石灰岩构筑的两道护城墙,依然顽强地守护着城市,界定着生命与死亡的分际。街面铺有多边形的石块,它们完全是东西走向,这是正宗的古罗马传统。
漫步于千年前的繁华大街,穿梭于当年的酒吧、澡堂、市集、面包铺、青楼之间,让我有恍若隔世的感受,古代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连面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如在目前。我在颓败古城中寻找的,不是生命的欢乐,而是伤感的氛围。
你问我,出走的原因。我想了想,说不出话来。
某年某月,我和她开始了,某年某月,我和她结束了。我想要离开生长、求学、工作、恋爱的岛屿,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哪里都好,只要不是我的家乡。不知道多少岁月过去,我将回忆沉沉地积淀在深处,而取代回忆的,是巨大无比的虚空。为了填补这片荒芜,我马不停蹄地,在旅途上探索追逐。
在某年某月,我的某部分,裂解成亿万碎片,散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我,透过曲折与颠簸,重新收集自我,完成自我。只是,拼凑回来的灵魂,和原来的版本不太一样了,有些不同,有点改变……不过,这就是今天的我,你所熟悉的我。
庞贝,原本只是一座平凡的城市,住着平凡的市民,过着平凡的生活。充其量,在历史上只能占据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惊世浩劫将它从地图上抹去后,庞贝人的日常生活就被置入时空胶囊,冻结了好几个世纪,直到被人们重新发现。在这里,日常生活似乎仍在继续:竞技场旁的角斗士们,扬着血与沙,在城市的东南角奋力挣扎;工人们搅拌着牡蛎壳与生石灰,粉刷着贵族别墅的华丽庭园;大殿里的神官,缓缓走上台阶,将羔羊献祭给太阳神阿波罗……庞贝之所以动人,不在于它的规模形式,而是我们在每个角落,都可以发现与我们相同的男男女女,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感情、他们的工作,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都从岁月中走来。于是,我们蓦然发现,生而为人,从古至今都没有太多的改变,我们分享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昔日的痛楚与欢愉,焦虑与想望,在这寂灭的城市中,展露无遗。
千年以后,我们又重新介入庞贝的欲望与逸乐。在凡人与众神、世俗与神圣、生存与消亡之间,废墟不再只是断垣残壁,不再只是壮烈的景观,更不是爱恋神往的所在。死城是经验本身,废墟是历史的碎片。透过人的角度,生灭带给我们无言的悲喜。
因为庞贝,我看见内心的孤寂。因为你,走入我这座寂灭之城,生命重新回到这片荒芜,为你我的未来,带来无限的可能。
这本《欧游情书》简直就像一本被施了魔法的画册,文字如同画家手中的笔触,将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凝固成永恒的美丽。我总觉得,很多时候,当我们置身于那些令人屏息的风景之中,内心涌动的情感是难以言喻的。我们或许会拿起相机,试图捕捉那抹夕阳的余晖,那座古老建筑的斑驳光影,却发现镜头终究无法完全承载内心的震动。这本书就恰恰填补了这份空白。它不是简单的景点介绍,也不是流水账式的游记。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深情的方式,将欧洲那些极致的风景,用文字编织成一封封动人的情书。读的时候,我仿佛能闻到普罗旺斯薰衣草的淡淡香气,听到威尼斯贡多拉船夫的悠扬歌声,感受到圣托里尼海风的温柔抚摸。那些画面感十足的描写,让我得以在脑海中构建出无比清晰的场景,仿佛我本人也漫步在那片土地上。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描绘风景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体悟。那些风景不仅仅是背景,更是引发内心共鸣的触媒,是帮助我们与自己对话的契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的描写,无论是清晨柔和的光线穿透古老教堂的彩绘玻璃,还是傍晚时分将整个城市染成金黄的落日,都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这是一种把眼睛看到的美,转化为心灵能够感受的深度的过程。我常常会合上书,静静地回味,那些文字在我脑海里萦绕,久久不能散去,仿佛在和我一同分享着旅行的喜悦与感动。
评分当我读完《欧游情书》,脑海中残留的,并非是某个具体的景点名字,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深的感动,仿佛我在书中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作者的文字,有着一种超越语言的魅力,它能够直击心灵,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极致追求。我一直认为,欧洲的风景之所以迷人,不仅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这本书恰恰是将这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将每一个地方都赋予了生命和故事。他笔下的风景,不再是静态的画面,而是充满了动感和温度,仿佛能够随着文字的流动而呼吸、而歌唱。我仿佛看到了,在某个被岁月遗忘的古老小镇,一位老人在悠闲地弹奏着手中的小提琴,悠扬的乐声在寂静的巷子里回荡;我仿佛听到了,在某个海边城市,海浪拍打着海岸的声音,以及渔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这些生动而鲜活的描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其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感受着那份宁静、那份喜悦、那份淡淡的忧伤。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风景”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更是心灵能够感知到的。它让我们学会用一种更深沉、更细腻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感受生活,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平凡。这是一种关于“美”的全新解读,它让我更加珍视每一次与美的相遇。
评分有时候,一本好书就像一场猝不及防的美丽邂逅,《欧游情书》无疑就是这样的存在。它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轻易地将我带离现实的琐碎,沉浸在欧洲那些如诗如画的风景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种细微之处见真情,点滴之处显功力的描写,让我倍感惊喜。比如,书中描绘某个小镇的清晨,不仅仅是写了阳光如何洒在屋顶,更是捕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咖啡香气,以及远处传来的教堂钟声,还有当地居民悠闲地散步的身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动而立体的画面,让我感觉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与当地人一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同样的宁静。而且,作者在描绘风景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情感的刻画。那些风景,似乎都承载着一段段或浓烈或淡雅的情感故事,或是一次关于成长的旅行,或是一段关于追寻的告白,或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这些情感的注入,让书中的风景不再是冰冷的图像,而是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文字,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阅读体验,它不仅满足了视觉上的享受,更给予了心灵上的慰藉和启迪,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瞬间。
评分翻开《欧游情书》,我仿佛踏上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奇幻旅程,那些文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将欧洲古老土地上流淌的岁月精华,凝练成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篇章。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拥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城市充满向往,但现实中的旅行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精力,很难深入体会其精髓。这本书却以一种别样的视角,带领我“亲历”了那些地方。作者的笔触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浮光掠影,而是深入到那些街角巷尾,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发掘出隐藏在时间尘埃下的故事与情感。我仿佛看到,在某个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古老的音乐盒还在低语着往昔的旋律;在某个不起眼的咖啡馆里,一段未竟的爱情还在悄悄上演。书中所描绘的风景,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听觉、嗅觉、甚至触觉的延伸。我能听到古老城墙的低语,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感受到海风拂过脸颊的轻柔。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将那些历史遗迹与现代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冰冷的建筑重新焕发出生机,让遥远的过去与当下产生共鸣。阅读的过程,就像在与一位睿智而感性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他为你打开了通往欧洲灵魂的大门,让你在文字中体验到最纯粹的感动。这种体验,远比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来得更为深刻和持久,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这本《欧游情书》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催眠师,用他那充满感染力的文字,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于远方和诗意的渴望。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放逐与回归。而这本书,就恰恰达到了这种效果。它带我“穿越”到了那些我曾经梦想过,或者甚至从未想过的欧洲角落,用一种无比细腻、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那些风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与情感娓娓道来。我不仅仅看到了埃菲尔铁塔的浪漫,更看到了它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变迁,以及无数情侣在它见证下的誓言;我不仅仅看到了古罗马斗兽场的壮阔,更看到了那些曾经在这里上演的悲欢离合,以及时间留下的沧桑痕迹。作者的文字,有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它能够抚平我们生活中的焦虑与疲惫,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影”的描绘,无论是阴雨天气下,光线透过窗户在墙壁上投下的斑驳剪影,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光线在水面上跳跃的金色光芒,都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这些描写,让我开始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更加懂得去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这是一本读起来不费力,却能在读完后久久回味的书,它像一杯醇厚的红酒,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评分读完每一篇,都有想起曾经游历之地
评分希望是好看的书
评分YKF精选,你的选择。哈哈哈哈哈哈O(∩_∩)O哈哈~啦啦啦啦啦啦啦嘎嘎嘎嘎嘎
评分细致入微的分析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服务态度好,送货速度快
评分荐!!
评分好书不能错过,物流也快,包邮不破损,继续支持?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