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材傳

馮子材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董尚 著,高占祥 編
圖書標籤:
  • 馮子材
  • 晚清名將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軍事傢
  • 清朝
  • 曆史
  • 傳記
  • 湘軍
  • 李鴻章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03454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427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人格讀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重點推薦、青少年課外必讀本;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團中央中國青年網、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發起;多位國內著名高校和重點和重點中學知名教師參與編寫;由著名作傢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編;視角嶄新、配圖精美;全方位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獨特視角紀錄中國近現代愛國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導當下青少年之價值取嚮;
  ※讀者瞭解和認識近現代愛國人士的入門之書

內容簡介

  他齣生時,已經步入暮年的清王朝垂垂老矣,文官愛財,武將怕死,中華大地沉浸於承平兩百餘年的安樂與腐敗中;他去世時,遭受內憂外患的滿人帝國搖搖欲墜,外國劫掠,內部傾軋,四萬萬人民生活在重重壓迫下的水深火熱之中。

目錄

引言 / 001
第一章 艱辛歲月
悲苦早年/ 001
求學武館/ 007
第二章 嶄露頭角
鎮壓起義/ 015
血戰天國/ 020
第三章 廉頗未老
逐步侵略/ 024
賦閑在傢/ 029
臥龍於野/ 034
慷慨請行/ 037
預備南徵/ 041
越南險情/ 045
大將受封/ 050
眾誌成城/ 057
討論戰守/ 067
奇恥大辱/ 076
齊心協力/ 082
第四章 鎮南關大捷
山雨欲來/ 094
傾巢齣動/ 103
正麵交鋒/ 109
浴血鏖戰/ 124
生死之戰/ 131
雖勝尤敗/ 144
第五章 大將隕落
後記/ 157
馮子材年譜/ 160

精彩書摘

  販私鹽是食鹽專賣製度的産物,有鹽業專賣就必然會有私鹽,而且鹽業專賣查禁越嚴,販鹽利潤越高,私鹽現象越猖獗。據私鹽研究專傢估算,鹽的零售價格要高於産地價格十幾倍乃至幾十倍。馬剋思曾經說過,有百分之三百的利益人就會不顧忌上絞架的危險,何況幾十倍的利潤。在生活的逼迫下,童年馮子材走上瞭販賣食鹽的道路。好在做瞭幾個月之後不知道是怕被抓到不乾瞭,還是找到更好的工作瞭,小馮子材改行當木匠瞭。本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讓自己和傢裏人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但是,現實又一次打擊瞭他——他傢的籬笆房子被洪水衝垮瞭。父母雙亡後,祖孫日復一日地過著淒慘的生活。好猛的洪水啊!小馮子材和祖母兄長站在高處看著遠處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村子裏洪水滔天,濁流滾滾,他們看著自己傢的小房子在大水的衝刷下很快倒塌,化作一塊塊磚石,然後隨著水流流嚮遠處。
  ……

前言/序言


鐵骨錚錚,風雲際會:晚清重臣張之洞的政治與實業人生 本書簡介 晚清風雲變幻,乾坤顛倒之際,群星閃耀,而張之洞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顆巨星。本書旨在深入剖析晚清中興名臣張之洞波瀾壯闊的一生,勾勒齣他如何從一個寒窗苦讀的儒生,蛻變為統領數省、擘畫中國現代化藍圖的封疆大吏。全書不拘泥於簡單的生平事跡羅列,而是從政治抱負、洋務實踐、思想轉變和傢族傳承等多個維度,立體呈現這位復雜而偉大的曆史人物。 第一部分:科舉之路與早期思想的奠基(1837-1879) 張之洞,字孝達,號壺山,生於貴州興義府。他的早年生活,是傳統士大夫階層教育的典型代錶。本書將詳述他如何在森嚴的科舉製度下磨礪心性,其早年師從著名學者歐陽守一是理解其日後思想走嚮的關鍵。他飽讀經史子集,對“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儒傢理想深信不疑,這構成瞭他日後一切政治實踐的內在驅動力。 重點分析他早年通過科考,特彆是鹹豐年間的恩試和殿試中的錶現,如何奠定其在清廷中的初步地位。然而,單純的“學霸”標簽並不能概括早年的張之洞。書中將探討他在太平天國運動的陰影下,首次接觸到現實的社會危機和軍事睏境,這使得他“經世緻用”的思想開始萌芽,不再局限於書齋清談。 第二部分:曾左影響下的洋務實踐與湖廣總督的崛起(1880-1894) 張之洞政治生涯的真正騰飛,始於他被調任為湖廣總督。這一時期,他站在瞭晚清“自強”運動的最前沿。本書將聚焦於他如何將曾國藩和李鴻章開創的洋務事業,在華中地區推嚮一個新的高度。 1. 漢陽兵工的豐碑: 詳細描繪漢陽兵工廠的創建過程。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技術引進,而是一場集人力調配、資金籌措、技術吸收和管理模式創新於一體的宏大工程。書中將深入分析張之洞在決策中如何平衡傳統官僚體係的掣肘與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如德國工藝)的迫切需求,以及他如何利用地方資源,在中央財政緊張的情況下保證瞭軍工生産的持續性。 2. 興辦實業,富國強兵: 除瞭軍事工業,張之洞在民用實業方麵也建樹頗豐。輪船、鐵路、礦産,特彆是湖北省的官督商辦模式,是其探索中國現代化路徑的重要試驗田。我們將探討他如何以“督辦”身份,既保持政府的控製力,又引入商人的活力,這種模式的成功與局限性。 3. 教育革新:自強之道在於育纔: 漢師、中西學堂的建立,是張之洞洋務思想的另一個重要體現。他深刻認識到,沒有人纔,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法掌握。書中將梳理他如何在高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同時,為西學在知識階層中打開瞭一扇門。 第三部分:甲午的震撼與戊戌的彷徨(1894-1901) 甲午戰爭的慘敗,如同當頭棒喝,使張之洞深信單純的軍事和技術建設已不足以挽救危局。本書將著重分析甲午戰後,張之洞思想上的巨大轉變——從務實的“自強”,轉嚮更深層次的“變法”。 1. 維新思潮的接納與謹慎: 張之洞在戊戌變法中扮演瞭關鍵的“中立”甚至“溫和支持”的角色。他參與起草瞭著名的《勸學篇》,這本書既是維護儒傢綱常名分的穩定器,也是推廣新式教育、倡導實用科學的綱領。書中將詳細解讀《勸學篇》的時代價值及其內在的矛盾性。 2. 義和團運動與庚子國變: 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張之洞作為“東南互保”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展現瞭極高的政治智慧和保境安民的決心。我們將探討他如何與其他督撫聯手,在廣闊的華中地區維護瞭清政府的統治秩序,並成功地在列強與朝廷的夾縫中,為地方爭取瞭相對的安定與發展的空間。 第四部分:清末新政與晚年擘畫(1901-1909) 庚子事變後,清廷被迫啓動更徹底的改革——清末新政。張之洞被召迴中央,參與軍製改革和官製改革。此時的他,已是全國的元老重臣,其影響力輻射全國。 1. 陸軍現代化與“新軍”的構建: 張之洞在湖北主持的“新軍”建設,成為清末練兵的典範。本書將分析他如何著手裁撤舊製,引入西式建製和訓練方法,並在這一過程中,客觀上為後來的革命力量培養瞭重要的軍事人纔。 2. 鐵路乾綫與國傢經濟命脈: 晚年的張之洞,將精力投入到國傢鐵路乾綫的籌建中。他力主“鐵路乾綫收歸國有”,與“藉外資築路”的爭論,不僅是技術路綫的選擇,更是國傢主權與經濟自主權的體現。書中將展現他晚年為“收迴利權”所做的最後努力。 3. 思想的終結與曆史的審判: 1909年,張之洞逝世。本書的結尾部分將對他的曆史功過進行冷靜的評價。他終其一生都在儒學理想與西方現實之間掙紮,是維護體製的忠臣,也是推動變革的先驅。他的復雜性在於,他既是舊製度的捍衛者,又是新時代的工程師。他的實業救國思想,深刻地影響瞭後來的民國精英,他的鐵路夢想,也構成瞭中國現代工業體係的骨架。 本書特色: 本書依托大量的清宮檔案、督撫往來函電和張之洞本人的文集、奏摺,力求還原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改革傢形象。通過對湖廣總督府這一政治中心的深度考察,讀者將得以一窺晚清地方大員如何在中西碰撞、朝野傾軋的復雜環境中,艱難地為古老帝國尋求一綫生機。這不是一部簡單的贊頌史,而是一部探究中國現代化道路上,封疆大吏的睏境與抉擇的深刻敘事。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讀瞭《馮子材傳》,不得不說,這本書帶給我的體驗非常特彆。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很多傳記那樣,充滿瞭官方的敘述和曆史的陳述,反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帶有個人情感色彩的探尋。作者似乎並沒有將馮子材看作是一個需要被歌頌的符號,而是將他視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樂。書中對馮子材的童年、少年時期的描繪,雖然篇幅不多,卻為我理解他後來的成長和選擇奠定瞭基礎。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挖掘這些早期經曆時所付齣的心血,這些細節的展現,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立體,也讓我看到瞭一個並非“天生偉大”的英雄。此外,這本書對於當時社會環境的描繪,也十分細緻入微。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當時的政治格局,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場景和人物的對話,將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隱藏在錶麵之下的暗流湧動,都展現得淋灕盡緻。這使得我對馮子材所處的曆史背景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更能體會到他所麵臨的挑戰和壓力。這本書讓我覺得,曆史人物的命運,終究是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緊密相連的。

評分

《馮子材傳》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讓人聯想到那個鐵骨錚錚、保傢衛國的民族英雄。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它,期待著能深入瞭解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事跡。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卻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它並非是一部簡單的曆史傳記,而是更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將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那些鮮活的人物,以及其中蘊含的深邃哲理,一一展現在我的眼前。書中對馮子材的描寫,與其說是描繪一個遙不可及的英雄,不如說是勾勒齣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凡人。他的成長經曆,他的決策時刻,他所麵臨的艱難抉擇,都仿佛發生在昨天,讓我感同身受。作者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捕捉到瞭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成長,讓我看到瞭英雄光環背後,那些普通人都會經曆的睏惑、痛苦與堅持。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是它對時代背景的深刻洞察。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更是關於一個時代的縮影。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社會是如何變化的?人們的思想是如何碰撞的?這些都在書中得到瞭生動的展現。它讓我思考,在曆史的長河中,個體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又該如何與時代洪流抗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頗具特色,沒有生硬的史料堆砌,也沒有矯揉造作的華麗辭藻,而是充滿瞭真誠與力量,仿佛每一句話都飽含著作者對曆史人物的敬意與對人生的感悟。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仿佛經曆瞭一場滌蕩心靈的洗禮。

評分

剛拿到《馮子材傳》這本書時,我以為會是一部嚴肅的曆史讀物,充斥著枯燥的年代、事件和戰爭的描述。然而,齣乎意料的是,它帶來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閱讀感受。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十分獨特,它並非按照時間順序綫性推進,而是像一張張精心挑選的剪影,將馮子材生命中的關鍵時刻、重要轉摺,以及那些對他産生深遠影響的人物和事件,巧妙地組閤在一起。這種非綫性的結構,反而讓整個故事更加引人入勝,仿佛在探索一個復雜而迷人的謎團。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人物心理方麵所下的功夫。他沒有簡單地將馮子材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的英雄,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內心的矛盾、猶豫甚至痛苦。在麵對重大抉擇時,他內心的糾結與掙紮,以及最終的堅定,都刻畫得淋灕盡緻,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人物形象。書中對當時社會風貌的描繪也十分到位,無論是市井的喧囂,還是官場的沉浮,抑或是戰場的殘酷,都通過生動的細節呈現齣來,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親眼見證瞭那個時代的變遷。這本書讓我不僅僅是瞭解瞭一個曆史人物,更是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它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自行體會,去感受其中的情感與力量。

評分

《馮子材傳》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曆史傳記,不如說是一次關於“選擇”與“擔當”的深刻對話。我翻閱這本書,並沒有預設它會講述一個多麼波瀾壯闊的故事,但它所呈現的內容,卻讓我陷入瞭沉思。書中關於馮子材在一些關鍵人生節點上的抉擇,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正確”或“錯誤”的評價,而是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現瞭他做齣選擇時的掙紮、權衡以及最終的決心。這讓我意識到,曆史人物並非都是按照既定的劇本行動,他們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改變曆史的走嚮。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人物性格多側麵的刻畫,它並沒有將馮子材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的聖人,而是展現瞭他身上那些普通人都會有的缺點和局限。這種真實感,反而讓我更容易産生代入感,也更能理解他作為一個人,在曆史洪流中如何堅持自我,如何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英雄,並非沒有弱點,而是能夠超越自身的弱點,在睏境中做齣艱難而正確的選擇。它讓我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曆史人物的意義,也去反思自己在人生中的選擇與擔當。

評分

《馮子材傳》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益,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共鳴。它讓我看到瞭一個與教科書上冰冷的文字截然不同的馮子材。書中沒有過多地渲染他的豐功偉績,而是將筆墨更多地聚焦在他的人生軌跡,他所經曆的磨難,以及他在逆境中展現齣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細節的刻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摺射齣人物的性格和品德。比如,他如何對待身邊的下屬,如何處理傢庭的瑣事,這些都在不經意間展現瞭他深厚的傢國情懷和樸素的人格魅力。這本書的敘述語言也頗具匠心,它並沒有刻意追求文辭的華麗,而是以一種質樸而真誠的筆調,將故事娓娓道來。這種風格,反而更能打動人心,讓我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連接。它讓我思考,在曆史的長河中,真正能夠被銘記的,究竟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偉業,還是那些默默堅守的品德?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不僅僅記錄瞭一個曆史人物的生平,更傳遞瞭一種精神,一種在任何時代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傳承的精神。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偉大,往往蘊藏在平凡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