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美国史·第二版/地图说史系列之四 [Mapping the History of America]

地图上的美国史·第二版/地图说史系列之四 [Mapping the History of Americ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津瑞,林广 著
图书标签:
  • 美国史
  • 地图史
  • 历史地理
  • 美国历史
  • 地图集
  • 历史文化
  • 文化史
  • 地理史
  • 历史研究
  • 地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ISBN:9787547309360
版次:2
商品编码:1190901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地图说史
外文名称:Mapping the History of Americ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0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地理爱好者,学生,教师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联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再版我社经典著作《地图说史》四卷!!!
  我们在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进行了修订,第二版得到史学界诸多 学者的推*,也得到中学教育界众多特级教师的推*!!!
  所以这套书可以说是版本*威,内容*威!!!
  ——“看懂地图直观历史”
  ——学会看懂地图,学会绘制地图,才能更直观、更简明地读懂历史!
  01地图上的德国史
  02地图上的法国史
  03地图上的美国史
  04地图上的古希腊史
  地图具有直观简明表现时间和空间的特点,能弥补文字之不足,增强学术作品的洞察力和影响力,在国外历史学界一向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外学术出版领域,历史地图集类著作是相当成熟的一个种类,如我国读者较为熟知的《泰晤士历史地图集》和《钱伯斯历史地图集》,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其他地图加文字的通俗历史地图集著作也相当常见,国内亦有所引进。
  但反观地图和历史地图集在我国本土的应用发展状况,不能不说存在着相当大的缺憾,“图说”作品虽多,“地图说”作品却很少,尤其是在世界史研究领域,可算是*为罕见,这样的空白状况,与世界史一级学科的地位不甚符合,不利于国内研究界与国际研究界的接轨。
  本套“地图说史”丛书正抓住了这样一个空白点,力图将丰富的地图与简明的说明文字结合起来,尝试以文图对应的方式来叙述某段历史的来龙去脉,颇具创新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建立于1951年,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在世界史领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传统和教学风格,并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包括继续教育的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同类系科中均位于前列,有些研究方向进入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其中国际冷战史、美国史、非洲史、德国史、法国史、苏俄史等领域均有不俗的实力。

内容简介

  《地图上的美国史》(第二版)以八十多幅原创绘制地图加简短说明文字的形式,文图对应地讲述了美国自建国前后至今两百余年的历史。美洲印第安人的兴衰荣辱、新美国与老英国的恩恩怨怨、西进运动的功过与反思、美国经济的盎然起飞、扩张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反复博弈、从大繁荣到大危机的跌宕历程、“两*”阵营与“一超”时代的纷纷扰扰……美国历史上种种风云际会,将在地图和文字的交融中,得到*直观、*简明的呈现,便于随时快速查阅,简明扼要理解。第二版在*一版的基础上,对文字和地图进行了修订。

作者简介

  林广,1959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赴美国纽约大学学习深造。现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移民、美国犯罪问题。

  张津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专攻美国历史地理、美国社会史研究。

精彩书评

  ……既非平铺直叙的历史书,也非单纯的地图册,而是史地结合,时空交融,以图识史……独具匠地成功地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将美国历史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史地贯通,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颇具特色。
  ——余志森,美国史研究专家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历史地理学在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及面向学生和公众的历史教学领域,相关应用*少。这套“地图说史”丛书,别出心裁,用简明易懂的地图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来讲述历史,希望推动世界历史初学者一开始就形成结合地图来阅读历史,甚至自己动手绘制历史地图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界、历史教育界关注这个重要的领域。
  ——沈志华, 历史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

  以往的历史书写大多是在时间的维度上展开,而本套丛书则将历史置于空间中进行展现,这是历史观念和历史书写上的一种创新,丰富了历史的内涵。
  ——李宏图,法国研究史专家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教授

  时间、空间与人,这三个要素齐备,可以定位人类的任何知识,把握历史中种种变化的本源。自古以来,人们对地形、距离、空间、边界、世界的认知,在世界历史的进展中刻蚀出一层一层的标记。“地图说史”丛书凸显了史地不可分的历史学理念,这应是学习历史的正途。
  ——陈新,中国公众史学领域领军人物
  浙江大学教授

  ……中学历史教师参考丛书备课,既可省却绘制地图之苦,亦可丰富教学内容之助……多年关注中学历史教育……很愿意向大家推*这套丛书!
  ——任鹏杰,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
  “地图说史”丛书……开启了以图像叙事和文字叙事互为关照撰写中学历史读本之先河。……图文互释,链接时空;古今贯通,领悟真谛。“地图说史”丛书的多样性和多层面,使历史在中学课堂中与我们的直接感知更加呼应、互相衔接。中学历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亲切的立体的叙事。它正在改变中学历史教学。
  ——周靖,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上海市教育学绘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时间与空间就像是人类历史进程的经纬线,缺一不可。发生在特定经纬线交叉点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往往会改变与影响历史的进程,令后人神往遐想和思绪万千。
  ——孔繁刚,上海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guo历史教研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历史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没有地图的历史显然是苍白无力的。这套书有图有趣有真相,是爱好历史的人士必读之书。
  ——王雄,扬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江苏省*届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扬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古人即有“左图右史”之说。历史地图是历史事实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既是知识成果的载体,也是教学的工具,利用历史地图进行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地图说史”丛书具有简洁明快、化繁为简、直观形象等特点,清晰明了地把某些复杂难懂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生动活泼地阐释清楚,并揭示其内在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操作时也可信手拈来,简便易行。对于中学师生培养必需的世界历史素养而言,这是一套难得的佳作。
  ——徐贵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

目录

第一章 白手起家
1,1492年前后的北美印第安人
2,地理大发现
3,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建立
4,殖民地社会经济的成熟
5,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6,独立战争
7,邦联国会与西部土地
8,1787年宪法的制定
9,第二次美英战争
10,向西部拓殖
11,美国历史疆域的形成
12,血泪之路
筚路蓝缕:北美开拓者小传
大事记
第二章 经济起飞
13,金融立国与工业立国
14,涌入美国的移民潮 34
15,美国的工业革命
16,美国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17,地下铁路
18,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
19,南北战争
20,南部重建
21,美国经济的“起飞”
22,从乡村搬入城市
23,此起彼伏的工农运动
12,进步主义改革运动
富甲天下:美国工商业家小传
大事记
第三章 走向世界
第25节 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
第26节 美西战争
第27节 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8节 凡尔赛与华盛顿会议
第29节 从大繁荣到大危机
第30节 从赫伯特?胡佛到富兰克林?罗斯福
第31节 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2节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第33节 美国成为世界科学研究中心
第34节 美军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作战
第35节 美英两国在北非、欧洲的作战
第36节 勾勒战后的世界蓝图
将星璀璨——美国军事家小传
大事记
第四章 冷战对峙
第37节 美苏冷战的爆发
第38节 朝鲜战争
第39节 古巴导弹危机
第40节 越南战争
第41节 富裕的多元社会
第42节 黑人民权运动
第43节 焦躁与愤怒的一代
第44节 能源危机与滞涨困境
第45节 美国的“新经济”
第46节 “一超多强”的世界新格局
第47节 萨达姆与华盛顿的恩恩怨怨
第48节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
国家意志——美国政治家小传
大事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在各个方面扶植工业、金融业和商业。资产阶级也展现出锐意进取的精神和蓬勃的朝气。他们纷纷发明、采用新科学、新技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此,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后世的经济学家们将这段时期称为美国经济的“起飞”阶段。
  美国经济“起飞”的第一个标志是,西部出现了大规模的开发浪潮。战争时期,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许诺以极低的费用向美国公民提供的西部土地,同年,又颁布《太平洋铁路法案》,授权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从奥马哈城向西修建铁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从萨克拉门托城向东修建铁路。后来,其北太平洋铁路、南太平洋铁路与大北铁路等五条铁路也先后开通。这些横贯大陆,直达太平洋的铁路解决了美国东西交通“瓶颈”问题,给移民西进提供了便利。
  有了便捷的铁路线,那些为《宅地法》鼓舞的拓殖们便源源不断地来到西部。在西部广阔的原野上,他们辛勤地劳动,建设自己的家园。经过他们的努力,密苏里、堪萨斯、科罗拉多等州成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的“小麦带”。1859年,整个中西部的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4.95%,仅伊利诺伊一州的小麦产量达2.38亿蒲式耳。艾奥瓦、内布拉斯加等地则成为了“玉米带”。西部的工矿产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大大小小的矿场星罗密布。
  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所熟知的“牛仔”登上了美国历史的舞台。南北战争之后,水草丰美的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等州成为了“牧牛王国”。仅得克萨斯一州就有5000万头牛,是美国养牛最多的州。为了照顾庞大的牛群,牧场主们雇佣了大量的黑人、墨西哥人,以及少数的白人。这些雇佣就被称为“牛仔”。每到春季,牛仔们沿着“牛道”将成千上万的牛群从得克萨斯赶到怀俄明、内布拉斯加、堪萨斯、密苏里等地。到达目的地之后,牛群就被装上火车,运往东部地区。在美国后来的小说、电影中,牛仔们常常扮演传奇、浪漫的角色,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不过,他们的现实生活却异常艰辛,要经历数千公里的风餐露宿和孤寂的长途旅行,遇到牛群因惊炸群时,还有丧命的危险。随着时代的发展,牧牛有了专门的围场,牛仔们牧牛的身影悄悄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美国边疆的开发也洒满了他们的鲜血和汗水,他们的奋进、开拓精神也一直激励着美国人。
  美国经济“起飞”的第二个标志是,美国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发明与创新的时代。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明与推广,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与发展,新运输手段的发现与使用,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出现等,使得美国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象征之一。他不仅在1879年发明了电灯,而且在1882年建立起美国第一个发电站,为美国的电气时代拉开了序幕。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1892年,纽约至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到1900年,美国电话产量达到80多万部,美国成为世界上电话使用最普及的国家。1893年,美国杜里埃兄弟成功试制美国第一辆内燃汽车。1908年,工业家亨利·福特的公司推出了物美价廉的福特T型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人类开始尝试征服天空。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的管理组织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实行计件工资制等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1913年,福特借鉴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在流水装配线上,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工序。每个工人或每一组工人只需负责一道工序,而一条不断转动的传送带将工人们连接了起来。一道工序完成后,半成品就会被传送带运到下一个或一组工人手中,直至造出一辆完整的汽车。这种生产法后来被称为“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广泛推广。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也令传统工业部门迸发了新的生机。1863年,底特律的沃德钢铁厂率先采用先进的的贝塞麦炼钢工艺,显著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到90年代,苏必利尔湖附近发现了富铁矿,美国的钢产量与日俱增。钢铁生产的新变化引起了机器制造业的质变。一系列大型机械,例如车床、蒸汽机等,都以钢代铁,开始大批量地生产。最终,在美国的五大湖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钢铁业、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带。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匹兹堡、伯明翰等一大批钢铁生产基地。由于重工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廉价、优质的原料、燃料、成品以及通讯设备,美国的运输业也有了空前的发展。铁路成为了投资的热点。在短短几十年的时候,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建成了密如蛛网的铁路网络。纽约、芝加哥、底特律、辛辛那提、圣路易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到1900年,美国铁路网的总里程达到近20万英里,超过当时欧洲铁路里程的总和,相当于当时世界铁路总长的三分之一。同时,采矿业、食品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印刷业等传统轻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美国经济“起飞”的第三个标志是,垄断资本的兴起。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大公司肆意地兼并小企业,从而垄断相关行业。1859年,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勒斯维尔打出美国第一口油井之后,“黑色黄金热”风靡全国。在整个60年代,原油开采企业从64个猛增到2300多个。然而,大大小小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经过惨烈的“搏杀”,到1870年,约翰·洛克菲勒建立的美孚石油公司击败了大多数竞争对手,控制了全美国90%的石油生产。该公司通过控股的形式控制旗下的产业,企业的所有权和决策权都掌握在9名“受托人”手中,形成了所谓的“托拉斯”垄断模式。其他大企业纷纷效仿美孚石油公司。从1893年至1904年,大约有3000个企业被合并到各种类型的托拉斯之中。
  就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垄断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压制了竞争,不利于新企业、小企业的发展。有时,垄断企业还会擅自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对消费者不利。然而,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垄断则是“科学管理”的深化与发展。垄断资本家们对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有统一计划,不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现象。垄断企业内部通常有着统一的生产、质检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不仅如此,通过垄断,垄断资本家掌握了巨额的资金,能够负担起产品、技术的研发,并有实力开拓国外市场。垄断资本家们也不断改进管理,以图扬长避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西部开发、发明创新、资本垄断这三个因素共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左图可以看出,内战前,美国工业仅仅局限于以新英格兰地区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战后,工业带迅速拓展到五大湖区,而后向西部、南部扩展。到1890年,美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大工业国。
  ……

前言/序言

  一,学术史简说
  从历史学诞生至今,文字表述一直是传递历史知识的最主要的方式。大多数的史学著作都以文字为主或者只有文字。不过,文字表达也有很大的缺陷。正如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所言,文字很难表达复杂的空间关系,“文字先后衔接缓慢,割裂了并存的情况,人们很难把文字转变为感官的直觉,而后者对于理解空间情况是必不可少的。”[1]历史地理学家B·H·塔基谢夫也指出:对于历史上各种各样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尽管历史学家们从字面上给我们作了明确的介绍,“但是事件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或者什么条件下发生,这些问题只有地理学和已编绘的地图能给我们说得一清二楚。”[2]
  在批判传统史学著述方式的基础上,一些历史学家与地理学家合作,参与建立了历史地理学这一跨学科的研究门类,而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编著历史地图集。国内正在热销的马丁·吉尔伯特著《美国历史地图集》便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历史地理学著作。
  或许是源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大部分的历史地图集只有地图而缺少相应文字表述。于是,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从而对读者,特别是非史学专业的读者造成了不便。因为地图很难表达历史事件的背景、细节、结果、影响、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更不可能承载抽象的思想或理论。而这些内容对于了解历史事件又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来讲,只有文字才能将它们充分地表述出来。
  在理论上,读者只要一手拿着历史地图册,一手拿着通常的历史学著作,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可是,历史学家们在撰写历史著作时,很少觉得自己的写作应当与某本历史地图册相配合。历史地理学家们亦然。结果,读者们或许常常会发现,当自己对某个历史事件感兴趣时,却不清楚到哪里去找相应的历史地图;当自己对某幅历史地图感兴趣时,则完全找不到与地图相关的文字表述。
  那么,能不能将地图与文字结合起来写成一本书呢?在美国史研究领域,军事史学家或许是这方面的现行者。在1959年出版的《西点美国战争史地图集》中,军事专家们便将军事地图融入军事史的叙事之中,采取了一页文字对应一幅地图的叙事方法。一些历史学家也尝试在某个专题,乃至通史著作中将文字和地图紧密地结合起来。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诸如美国地理学会编著的《美国历史地图》等将历史地理学成果与史学叙事相结合的著作也应运而生。其中,以加里·那什所著的《美国历史地图集》尤为出色。因为加里·那什本人就是著名的美国史教科书《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的作者,他所著的地图册中,不仅每幅地图都有比较详细的文字解释,而且该书还可以与《美国人民》一书相参看。不过,这本地图集部头不小、价格不低,目前还没有被引入国内。
  本书尝试在上述美国史研究和美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一部简明的美国通史。内容基本可以满足初、高中学生以及非历史专业的本科生对于美国史学习方面的需求。对于专业的历史系师生来说,本书也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入门书。读者们不仅可以阅读本书,而且可以通过本土提供的账号和密码,在东方出版社网站查阅数千幅经过整理、注释后的原始地图。不仅如此,由于国内在美国历史地理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笔者也希望通过此书抛砖引玉,促进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二,全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以美国大国崛起的进程为主线,串联起48个对美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全书分为4章,分别对应美国文明的奠基、经济发展与自我调整、全球扩张,以及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这四个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章阐述美利坚文明从无到有的过程。在1492年以前,北美洲还是印第安人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家园。然而,自此之后,北美大陆发生的剧变。一群群来自欧洲的失意者和幻想者,怀着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新的起点、建立新家园、获得新财富的欲望,成群结队地涌入北美。他们有全新的杀戮技术和武器,他们有令人眼馋的花俏商品。他们冷酷无情的进入新世界。最初只是要求一小块土地容身。后来他们成为了整个大陆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文化在北美的旷野中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而辽阔的大西洋也日复一日地消磨殖民者们对于母国的忠诚。终于,一个新的民族、一种新的社会、一个新的国家、一种新的制度伴随着工人农民的劳动号子、伴随着社会精英的响亮宣言和窃窃私语、伴随着凄厉的枪声和喊杀声,出现在了人类的历史舞台之上。而承载这一切的,便是崭新的美利坚文明。
  统一的、有向心力的民族、较为完善的民主政体和广阔无垠的疆域构成了美利坚文明的基石,而工业革命的爆发更令这个年轻的文明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国从一个连高档纽扣都要从英国进口的乡巴佬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顶尖的经济强国,而美国社会也由以农业、农村为代表的传统社会过渡到以工业、城市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在这场时代的大潮中,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例如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等人,凭借卓越的天赋、辛勤的工作以及必要的运气,成为了人人羡慕的百万富翁。有的人,例如南部的奴隶主,逆时代而行终究被时代所淘汰。而另一些人则为建立一个公正而美好的时代而奋斗。第二章就记录了这场空前的时代变迁。
  美国文明初建之日,恰逢欧洲文明向全世界扩张之时。幸好,广阔的大西洋和成群结队的英国军舰隔绝了欧洲列强争霸北美的野心,而美国人也乐得“闷声发大财”。自建国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美国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开发自家资源之上,不愿意参合国际事务,特别是欧洲列强间的结盟和争霸。所谓的“孤立主义”便应运而生。然而,随着美国的日渐富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土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的需要了。整合全世界的资源、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成为了举国上下的一项急务。因此,“扩张主义”开始大行其道。问题是,“扩张”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在美西战争的战场上、在镇压古巴、菲律宾、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作战行动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下,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战死异乡,无数的财富在声声炮响中化为灰烬。因此,在20世纪20、30年代,当法西斯势力磨刀霍霍,准备挑起新的战争的时候,美国人却开始严肃地考虑是继续向外扩张,还是选择孤立主义的问题。最终,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呢?
  第四章则探讨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历史。起初,随着大战的硝烟散尽,曾近不可一世的英、法、德等强国已虚弱不堪,而美国则是空前的强大和繁荣。在美国人觉得世界霸主的桂冠已近在咫尺的时候,在东方,两轮红日冉冉升起。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成为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而整个世界则发展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中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相互制约、相互抗衡、相互竞争的“冷战”局面。为了打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不仅极力扩充军事实力,而且先后在朝鲜和越南,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惨烈的局部战争。正当美国政府把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之时,国内却后院失火。曾经深受压迫的黑人,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这场以非暴力为旗帜的斗争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城市骚动和暴乱。大学生们也不甘寂寞。他们走上街头,强烈抗议政府的战争政策。最令美国的统治阶层感到恐惧的是,一度繁荣无比的经济也出现了问题。在50、60年代,曾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开始衰退。各个老工业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败、凋零的现象。随着工业的衰退,美国的失业率大幅上升,而物价则开始飞涨。人民愈加愤怒,而政府束手无策。美国文明的航船,将会驶向何处?美国大国崛起之路是否会到此为止呢?答案将探讨这个问题。
  三、地图的构成、种类与绘制方法
  本书采用地图、文字相互参照的写作方法,共含82页、大小103幅地图。每一幅地图均由笔者依照学术规范、根据翔实的资料、利用图像编辑软件手绘而成。
  1)地图的构成
  所谓地图,是指:“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应用符号和注记、经过选择和概括缩绘于平面上的图像。”[1]本书所绘制的地图,按照地图学的分类,属于专题地图中的社会经济地图。书中任一幅地图均由底图和专题现象两个部分构成。
  所谓底图,是指表示地球表面地理景观外貌的地图。底图中所展示的内容,例如陆地、山川等,不会因人类活动而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
  [1]黄国寿,季明月编,《地图编制》,北京市:测绘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指定书名《地图上的美国史·第二版/地图说史系列之四 [Mapping the History of America]》的图书简介,该简介内容将完全不涉及原书的任何具体主题、内容、作者或系列信息,而是专注于描述其他具有相似系列名称结构或主题类别的书籍可能包含的内容,以达到约1500字的篇幅要求。 《世界文明的疆域:丝绸之路的地理密码》 “地理叙事系列”之三 导言:疆域、流动与文明的交织 本书深入探索了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地理脉络——丝绸之路。这不是一本传统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部以“空间叙事”为核心的地理史诗。我们相信,理解历史的深度,必须首先理解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从长安的宫阙到罗马的港口,每一条商道、每一座绿洲、每一座山隘,都承载着文明碰撞与融合的重量。 本书的“地理叙事”方法论强调,地理环境不仅是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板”,更是塑造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将通过详尽的地图分析、考古地理学的最新发现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视角,重构丝绸之路沿线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动态空间。 第一部分:欧亚大陆的地理骨架 第一章:大地的分割——山脉、沙漠与河流的挑战 本部分首先构建了一个宏观的地理框架。我们详细考察了构成丝绸之路地理基础的几大关键要素: 天山与昆仑: 研究高山冰川融水如何塑造了塔里木盆地的生命线——绿洲系统,并分析了这些天然屏障对早期游牧民族与定居文明交流的阻隔与引导作用。我们将使用地质学数据来解释河西走廊的形成机制,这是连接东西方的咽喉要道。 塔克拉玛干的呼吸: 深入探讨极端干旱环境(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如何通过季风、地下水文网络以及季节性气候变化,间歇性地“开启”或“关闭”某些路线。我们会详细描绘古代商队如何利用干旱地带的微地形和短暂水源生存。 河流的导向: 考察阿姆河、锡尔河以及黄河上游对早期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不仅是交通线,更是农业技术和灌溉文明传播的载体。 第二章:节点的生成——绿洲、关隘与贸易网络的雏形 我们将焦点转移到历史性的“节点”上。这些节点不是随机出现的,它们是地理优势与人类需求精确匹配的产物。 城池的地理选址学: 分析敦煌、撒马尔罕、中亚的粟特古城等关键城市,其选址如何完美地平衡了水源供给、防御能力和商路汇集的需要。每一座城池的布局,都是一次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工程。 隘口的控制权: 详细研究帕米尔高原上的各种通道,以及如何通过对山口的军事控制,实现对东西方贸易的“税收”与“安全保障”。地图学证据表明,即使是微小的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主要隘口的转移。 第二部分:文明的流动与地理的变迁 第三章:海上丝路的地理制图学——季风与洋流的秘密 丝绸之路并非仅限于陆地。本章侧重于海洋贸易网络的地理基础。 季风的导航艺术: 我们重构了印度洋季风的千年变化周期,并解释了阿拉伯、波斯和东南亚航海家如何利用这些规律进行远洋航行。这涉及对古代导航工具(如星象观测)与地理知识结合的研究。 港口与腹地的关联: 考察广州、泉州、霍尔木兹等关键海港,它们如何通过内陆水系(如长江、幼发拉底河)与内陆丝绸之路形成联动。海洋地理决定了哪些内陆资源能够以最高的效率被输送到全球市场。 第四章:技术的地理足迹——路线上的知识传播 技术创新往往受限于地理条件,同时也重塑了地理的使用方式。 马匹与驮畜的地理极限: 分析不同地理区域对牲畜承载力的影响。高原反应、盐碱地对骆驼、牦牛和马匹的限制,直接决定了商队组织的大小和速度。 冶金术与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 通过现代矿产地图与古代文献比对,揭示了中亚、波斯及东亚对特定金属(如青铜、铁、贵金属)的地理依赖性,以及对这些资源点的争夺如何驱动路线的变迁。 第三部分:地理重塑——环境变化与历史转折 第五章:气候的背叛——小冰期对贸易的影响 历史的重大转折往往与气候的微小波动相耦合。 干旱期的冲击: 通过树木年轮和湖泊沉积物数据,我们重建了公元8世纪至14世纪的干旱期,并分析了这些时期如何加剧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压力,迫使他们向南或向西迁移,进而引发了新的冲突和路线重组。 河流的改道与城市的衰落: 考察了如塔里木河下游改道对楼兰古城等重要节点的毁灭性影响。地理环境的不可逆变化,是许多历史“失落之地”的根本原因。 第六章:现代视角下的地理遗产 本书最后将目光投向当代。我们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进行了数字化重建,并分析了其遗产在现代地缘政治和全球供应链中的投射。 遗迹的空间连续性: 探讨古代的地理智慧如何在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中(如铁路、公路)得到隐性继承或被完全打破。 结论:地理的永恒叙事: 总结地理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语法”,理解其空间逻辑,是理解任何人类宏大历史叙事的基石。 本书特色: 高精度历史地图集: 附有超过百幅由专业制图师根据考古数据重绘的专题地图,清晰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微调。 跨学科融合: 汇集了考古学、气候学、地质学和历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拒绝线性叙事: 强调地理空间的动态性和多重可能性,挑战传统的“单一中心”历史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那种能够提供全新视角来看待老话题的著作,而这本书的副标题“地图说史系列之四”让我意识到,它很可能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叙事逻辑。传统的历史书常常是时间线的线性推进,而地图的介入,意味着叙事可能会围绕“空间”和“地理互动”展开。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权衡地图信息的密度与文本解释的平衡性的。要知道,地图信息过载是这类可视化书籍的大忌,如果地图本身过于复杂,读者反而会因为解读困难而感到挫败。我期望这本书的地图不仅是插图,而是叙事的中心,每一张图都应该蕴含一个核心的历史论点。比如,对比不同时期的商业路线图,就能看出经济重心的转移;对比族裔分布图,就能洞察社会冲突的根源。我希望它能展现出一种“发现的乐趣”,即通过观察地图上的细微变化,自己去推导出历史的逻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讲解。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远比死记硬背时间点要来得深刻和持久。如果它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历史参考书,更像是一本精妙的“历史侦探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老式地图的纹理和现代排版的结合,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种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氛围中。拿到书时,我立刻被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所吸引,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我一直对美国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传统的文字叙述往往让我感觉枯燥乏味,难以形成清晰的画面感。这本书的切入点似乎就解决了我的痛点。我尤其期待它如何利用“地图”这一媒介,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地理变迁、人口迁移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想象一下,通过一张张精心绘制的地图,能够直观地看到殖民地扩张的轨迹,或是南北战争时期战线的推移,那种“一目了然”的震撼感,是单纯依靠文字描述难以企及的。这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累积,更是一种空间思维的训练,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场域”和“背景”。我希望它能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带来阅读上的愉悦和启发,让那些教科书上晦涩难懂的段落,在地图的引导下变得生动起来。它仿佛承诺了一个更立体、更有层次感的历史探索旅程,这对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所在。

评分

老实说,我购买历史书籍时,除了内容和视觉效果外,还会非常看重它的“可读性”和“应用价值”。我希望这本书的文本部分,能够以一种平易近人、如同讲述故事般的口吻来展开,而不是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虽然地图是主角,但没有流畅的文字串联和背景解释,再好的地图也只是孤立的图形。我希望作者能够巧妙地将地图信息自然地融入叙述中,让读者在阅读文字时,能随时对照地图,实现文本与图像的无缝切换。此外,我更希望它能成为一本可以反复使用的参考工具书,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这意味着它的索引系统、章节划分以及地图的标注是否清晰、易于检索也至关重要。如果我需要快速查阅某个特定时期某个州份的人口迁移情况,我能迅速通过目录和地图标签找到对应的信息,这就体现了它的实用价值。这本书如果能达到信息量巨大但使用门槛低的平衡点,那它就成功地超越了一般的学术专著,成为一本真正服务于广大历史爱好者的优秀作品。

评分

作为一名对视觉学习特别敏感的人,我最看重书籍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尤其对于需要呈现复杂图形和色彩对比的地图集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地图的线条模糊、色彩失真,那么再好的设计理念也会大打折扣,变成一堆无法辨认的色块和线条。我希望“第二版”的改进之处,至少包含在地图的清晰度和色彩的准确性上有所提升。我担心原先版本中可能存在的地图过度简化或细节缺失的问题,是否在新版中得到了更精细的打磨。一张优秀的地图,其信息量应该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达到最大化,需要精妙的图例设计来辅助理解。从我对这个系列的了解来看,他们通常在学术性上有所追求,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次的地图制作能够达到专业制图的水准,而不是粗糙的示意图。这种对制作工艺的执着,往往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严肃性的尊重。如果印刷质量不佳,那么即使内容再精彩,也会大打折扣,成为我书架上一个徒有其表的摆设,而不是时常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

我关注这本书的另一个角度是它在“更新”了哪些内容。历史研究是不断发展的,新的考古发现、新的史学理论层出不穷。既然是“第二版”,必然意味着它吸收了最新的学术成果或对既有解读进行了修正。我特别好奇,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历史研究有哪些重大的变化或被重新审视的议题,这本书是否在地图的呈现中有所体现。例如,对于原住民历史的叙述方式,或者对环境史的关注,是否因为加入了新的地理数据而变得更加全面和公正。我希望它能超越传统的“白人中心史观”的窠臼,通过空间分析,揭示那些常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群体和区域的历史足迹。地图的优势在于能将权力分布、资源占有、文化交流的模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读者跳出单一的线性叙事框架。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具批判性的历史地理视角,那它就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历史,而是在进行一次有价值的再诠释。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希望赶快出后续的。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评分

好书

评分

送得快,品质好,没什么可说的!!

评分

京东自营就是快,书的纸张也很好,是正品

评分

喜欢结合地图了解历史的方式

评分

不错不错,书是正版,很有阅读价值

评分

很不错的书,主要是想法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