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授时终端及其检测技术

北斗授时终端及其检测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向东 等 著
图书标签:
  • 北斗授时
  • 授时终端
  • 时间同步
  • 精密授时
  • 测试技术
  • 检测技术
  • 通信导航
  • 北斗系统
  • 电子测量
  • 嵌入式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51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49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斗系统与应用出版工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4
字数:2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从事研制、生产、使用GNSS卫星授时应用终端产品的人员阅读,既可作为相关生产厂商、应用部门的业务培训教材和产品使用参考手册,也可作为产业化应用选型的参考书。

本书作者参与起草制定“北斗(单向)授时”、“北斗共视时间传递”技术规范和“北斗授时终端”、“GPS授时终端”、“GNSS授时单元”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目前有关北斗授时终端技术要求和检测规范因为技术和协调的原因迟迟难以问世,本书的出版将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起到促进作用。本书是一本少有的通用型、专业基础型、教材型,能与授时终端产品标准化、规范化配套使用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追根溯源介绍不同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时间及其时间(计测)系统,通过它们与协调世界时UTC/国际原子时TAI相互关系与换算,为授时终端处理不同导航系统互操作打基础;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梳理授时终端应用的功能、性能技术参数和相关技术要求;从原理上阐明其将对授时信号(信息)三要素――时标脉冲有无、脉冲前沿宽度(抖动)和时间信息(TOD时刻/日期时间码)误码率的影响。本书介绍用于检验/检测终端的方法、测试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并对测试结果置信度用评估软件进行评估。这是授时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陈向东:1970年10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北京卫星导航中心高级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论证研究、研制建设和应用开发,是北斗一代、二代地面系统建设的主要参加者,在北斗系统信号体制设计、广域差分高精度定位技术、北斗用户终端技术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军队预研、型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概论 1
1.1 时间与时频传递 2
1.2 卫星导航系统 4
1.3 从GPS到北斗授时 6
1.3.1 GPS卫星广播方式授时 6
1.3.2 GPS共视时间比对 7
1.3.3 GPS载波相位时间比对 8
1.3.4 北斗RDSS单向授时 10
1.3.5 北斗RDSS双向授时 11
1.3.6 北斗共视时间比对 12
第2章 GNSS系统时间及其时间系统 19
2.1 天文时 20
2.1.1 恒星时 20
2.1.2 平太阳时 20
2.1.3 地方时/区时与时区 20
2.1.4 世界时 21
2.1.5 历书时 21
2.2 原子时 22
2.2.1 国际原子时 22
2.2.2 地方(实验室)原子时 23
2.2.3 国际原子时与地球时 23
2.3 协调世界时 24
2.3.1 UTC的国际规定及其物理实现 25
2.3.2 闰秒 26
2.3.3 DUT1 27
2.4 GPS系统时间及其时间系统 27
2.5 GLONASS系统时间及其时间系统 28
2.6 北斗系统时间及其时间系统 28
2.7 Galileo系统时间及其时间系统 30

第3章 北斗授时终端(上) 31
3.1 北斗授时终端技术及其发展 32
3.2 北斗授时终端构成与分类 33
3.2.1 北斗RDSS授时终端构成及分类 33
3.2.2 北斗RNSS授时终端构成及分类 36
3.3 北斗授时终端技术要求 39
3.3.1 北斗RDSS授时终端技术要求 39
3.3.2 北斗RNSS授时终端及其要求 43
3.4 北斗与其他系统组合授时终端技术 46
3.4.1 北斗与GPS组合授时终端技术 46
3.4.2 北斗与长河组合导航授时技术 48
第4章 北斗授时终端(下) 53
4.1 终端守时及其频率源 54
4.1.1 北斗授时终端频率源 54
4.1.2 守时与频率源 56
4.1.3 驯钟与终端守时 59
4.2 终端授时及其输出 60
4.2.1 1PPS信号输出 60
4.2.2 B码授时输出 60
4.2.3 NTP授时与同步 63
4.2.4 PTP授时与同步 65
4.3 系统终端组网授时 67
4.3.1 北斗授时在数字通信网中的应用 67
4.3.2 北斗授时在跳频通信中的应用 69
4.3.3 北斗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71
第5章 北斗授时终端测试(上) 73
5.1 测试原理与方法 74
5.1.1 时频测量基础 74
5.1.2 模拟信号源法 74
5.1.3 参考终端比测法 76
5.2 北斗授时终端测试系统 78
5.2.1 测试系统组成 79
5.2.2 测试系统技术要求 79
5.2.3 测试系统接口 83
5.3 北斗/GNSS信号模拟器 83
5.3.1 北斗/GNSS信号模拟器发展概况 83
5.3.2 北斗/GNSS信号模拟器组成原理 86
5.3.3 北斗/GNSS信号模拟器主要特性及功能 98
5.4 通用时频测试设备 101
第6章 北斗授时终端测试(下) 103
6.1 测试设备及环境 104
6.1.1 测试设备 104
6.1.2 测试环境 105
6.2 终端功能测试 105
6.2.1 基础检查 105
6.2.2 授时功能测试 106
6.2.3 参数设置/信息显示告警功能测试 107
6.2.4 数据和信息保存功能测试 107
6.3 终端性能测试 108
6.3.1 授时精度(准确度)测试 108
6.3.2 北斗授时终端输出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测试 112
6.3.3 守时偏差测试 114
6.3.4 捕获和跟踪灵敏度测试 115
6.3.5 首次定位时间测试 119
6.3.6 重捕时间测试 121
6.3.7 定位精度测试 122
6.3.8 1PPS信号 124
6.4 环境适应性测试 125
6.4.1 测试依据文件 125
6.4.2 高低温测试 125
6.4.3 振动测试 128
6.4.4 外壳防护测试 131
6.4.5 湿热测试 132
6.4.6 功耗测试 132
6.5 电磁兼容性测试 133
6.5.1 辐射骚扰场强试验 133
6.5.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134
6.5.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37
6.5.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139
6.5.5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141
6.5.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141
6.6 可靠性/安全性测试 142
6.6.1 可靠性检验方案 142
6.6.2 受试样本的数量 143
6.6.3 失效判决 143
6.6.4 测试检验项目及顺序 143
第7章 北斗授时终端测试评估 145
7.1 概述 146
7.2 测试评估系统及软件 147
7.3 测试评估项目 153
7.3.1 首次定位时间评估 154
7.3.2 接收灵敏度评估 154
7.3.3 定位精度评估 156
7.3.4 伪距精度评估 158
7.3.5 通道一致性评估 159
7.3.6 电文误码率评估 161
7.3.7 设备时延评估 162
7.3.8 授时精度评估 163
7.3.9 评估报告生成 165
7.4 测试评估软件应用 166
参考文献 169

前言/序言

总  序

“北斗系统与应用出版工程”丛书,能作为国家出版工程推进,是件很好的事情,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欣然作序予以鼓励支持。北斗系统不仅是项充满活力的新兴技术,而且是国家重要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同时由于它与其他技术和产业的多重关联性和融合性,故成为现代智能信息产业群体的重大技术支持系统和具有巨大带动力的时代产业发展引擎,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密切相关,与两个“中国梦”密切相关,能够服务全中国和全世界。北斗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给国家和社会的兴邦强国、行业和企业的建功立业、团队和个人的著书立说与创新创业创造精神的大发挥、大发展,提供了百年难遇的良好机会。“北斗系统与应用出版工程”丛书,也承载着同样的使命,它所包括的内容包括系统、技术和应用三个方面,这种选择非常符合实际需要,很全面,且顾及了眼前和长远,而且应用方面所占的分量相当大。我建议在应用的服务领域要多下点功夫,这是北斗系统和时空信息服务体系的关键。在当今的条件下,推进这个出版工程,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为此,我在这里要强调三点:一是一定要把国内外GNSS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作为良好的参考;二是应该将我们在系统建设中的实践,上升为理论与模式,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工作与事业;三是在上面两点的基础上,我们要有所前进,有所创造,在理论、实践、产业和体系化发展推进上有所突破,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真正把这一出版工程,做成北斗系统伟大工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反过来对于系统工程发挥指导促进作用,发挥其GNSS里程碑效应和效能。



2015年12月

前 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和授时三大功能。其授时功能已逐步在电力、通信、交通运输、金融等国民经济支柱领域推广应用开来。

卫星授时具有范围广、精度高等特点,因此在授时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测时实现测距,具有高精度授时功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前主要是依靠美国的GPS,但授时应用对可靠性要求很高,依靠单一的系统风险较大,必须发展多个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授时技术和系统。目前已投入实际运行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系统(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授时应用方面相比GPS和GLONASS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授时精度高,独具双向授时功能,精度达到10ns;二是授时模式多,既可以单星单向或多星单向,又可以双向或共视传递;三是自主可控。因此在我国应用中能够逐步替代美国的GPS,成为主用系统。

北斗授时终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应用的关键设备。随着北斗系统用户终端技术的发展和北斗系统授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北斗授时终端产品种类丰富、形态多样,形成了较完备的型谱。北斗授时终端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北斗系统授时精度、可靠性、完好性等方面功能性指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认证,确定其真实状态,便于安装后更好地上线运行,服务于相应的应用系统。本书针对北斗授时终端的检测,总结多年来工作中积累的成果,从概念到原理,从技术到方法,系统地进行了阐述,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和应用,突出了测试系统的构建和具体测试方法步骤,非常适合于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共分7章,第1章概论,介绍了时间和时频传递,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授时原理等;第2章GNSS系统时间及其时间系统,介绍了国际上通用的几类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时间系统定义等;第3章北斗授时终端(上),介绍了北斗授时终端技术及其发展,北斗授时终端的构成、分类及技术要求等;第4章北斗授时终端(下),介绍了北斗授时终端的守时原理及频率源,授时输出接口,系统组网授时等;第5章北斗授时终端测试(上),介绍了北斗授时终端测试原理与方法,测试系统组成及要求,GNSS信号模拟器等;第6章北斗授时终端测试(下),介绍了北斗授时终端的功能、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以及可靠性/安全性测试等;第7章北斗授时终端测试评估,介绍了测试评估系统及软件,分项目测试评估方法及操作,测试评估软件应用等。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许仁义工程师、王东博士、谢月新经理、李夏工程师、郭大军工程师为本书编写提供技术资料。

由于作者水平和工程经验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北斗授时终端及其检测技术》图书简介 引言 时间,是衡量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尺度,也是现代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石。从宏观的天体运行到微观的粒子碰撞,从精准的科学实验到日常的通信导航,无不依赖于准确可靠的时间信号。在信息时代高度发展的今天,对时间同步和精度提出的要求也日益严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提供精准的定位、导航和测速服务,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高精度的时间信息,为全球用户提供可靠的授时服务。 本书《北斗授时终端及其检测技术》正是聚焦于北斗系统授时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北斗授时终端,并深入探讨了其检测技术。本书旨在为读者全面、深入地解析北斗授时终端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性能指标以及严苛的检测方法。我们力求通过详实的内容和严谨的论述,为从事北斗系统研发、应用、测试的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北斗授时终端的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 第一章:卫星导航系统授时原理 本章将首先从宏观层面,阐述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如何实现时间传递的。我们将详细介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北斗、GPS、GLONASS、Galileo等)对时间同步的基本需求,以及它们各自采用的时间系统(如BDS时间、GPS时间、UTC等)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重点将放在卫星导航系统如何利用星载原子钟的高精度,通过精确测距和信号传播延迟的计算,将标准时间传递到地面用户终端。我们将深入解析信号的组成,包括导航电文中的时间参数、伪距测量中的时间信息提取等,为后续理解北斗授时终端的工作原理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系统详解 本章将聚焦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时间系统。我们将详细介绍BDS时间(Beidou System Time)的定义、构成以及与国际原子时(TAI)、协调世界时(UTC)的关系。深入分析BDS时间中的跳秒处理、历书信息等关键要素。理解BDS时间系统是掌握北斗授时终端核心功能的基石,我们将全面解析其时间基准的建立、维持和分发机制,以及用户终端如何通过接收北斗信号,校准自身的计时基准,实现与BDS时间的同步。 第三章:北斗授时终端的硬件架构与组成 本章将深入剖析北斗授时终端的硬件构成。我们将详细介绍构成一个完整的北斗授时终端所需的关键硬件模块,包括: 北斗射频前端: 负责接收、放大、滤波来自北斗卫星的微弱信号,并将其转换为中频信号。我们将讨论不同频段(如B1, B2, B3等)信号的接收特点,以及前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灵敏度、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等。 北斗导航信号处理单元: 这是授时终端的核心,负责对中频信号进行数字化、解码、跟踪和解算。我们将详细介绍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在信号捕获、跟踪(包括载波跟踪和码跟踪)、导航电文解码中的应用。重点将解析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提取过程,这是实现高精度授时不可或缺的环节。 高精度时钟模块: 为保证授时精度,授时终端通常内置高精度时钟,如晶体振荡器(XO)、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TCXO)、恒温晶体振荡器(OCXO)乃至原子钟(如铷钟、铯钟)等。本章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时钟的精度、稳定性和功耗特点,以及它们在授时终端中的作用和选型考量。 时间同步与校准模块: 负责将从北斗卫星接收到的时间信息与终端内部时钟进行比对和校准。我们将探讨多种时间校准算法,包括基于伪距、载波相位等观测值的校准方法,以及如何处理信号延迟、接收机偏差等影响因素。 接口与通信模块: 负责将授时信息输出给其他系统,或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常见的接口包括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NTP(Network Time Protocol)、RS-232/485、以太网等。我们将介绍这些接口的标准、工作原理以及在授时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电源管理与保护单元: 确保终端在各种环境下稳定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电源保护。 第四章:北斗授时终端的软件算法与实现 本章将聚焦于北斗授时终端背后的软件算法和实现。我们将详细阐述实现高精度授时的关键软件模块,包括: 信号捕获与跟踪算法: 介绍各种信号捕获策略(如FFT、FFT-ACF、FFT-CCF等)和载波/码跟踪环路设计(如PLL、DLL、DPLL、DDLL等),以及如何在复杂信号环境下保持跟踪的鲁棒性。 导航电文解码与解析: 讲解如何从捕获的导航电文中提取星历、钟差、 almanac 等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定位和授时。 伪距与载波相位测量算法: 详细介绍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的计算原理,以及如何优化算法以减小测量误差。 时间同步与校准算法: 深入探讨时间同步的核心算法,包括如何利用伪距和载波相位数据估计接收机钟差,以及如何通过Kalman滤波等方法实现平滑、鲁棒的时间校准。我们将讨论影响同步精度的各种因素,如大气延迟、多径效应、接收机硬件偏差(如Cable Delay, Digitizer Offset)等,并介绍相应的补偿或抑制方法。 姿态与速度影响的补偿: 对于高精度授时应用,终端的姿态和速度变化会引入额外的延迟,本章将探讨如何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或其他传感器数据对这些影响进行补偿。 系统误差分析与补偿: 详细分析影响授时精度的各种误差源,包括卫星钟差、轨道误差、大气延迟、多径效应、接收机内部延迟等,并介绍相应的误差建模与补偿技术。 第二部分:北斗授时终端的检测技术与方法 第五章:授时终端性能指标体系 本章将建立一个完善的北斗授时终端性能指标体系。我们将详细定义和解析衡量授时终端性能的关键指标,包括: 授时精度(Time Accuracy): 这是最核心的指标,我们将区分“绝对精度”(与UTC或BDS时间参考的偏差)和“相对精度”(不同终端之间的同步精度)。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应用场景下对授时精度的要求(如纳秒级、微秒级)。 时间稳定度(Time Stability): 指在一定时间内,终端输出时间信号的偏差波动情况,通常用Allan方差等指标衡量。 时间守时能力(Time Keeping Capability): 指在失去卫星信号的情况下,终端内部时钟维持指定精度的能力。 捕获时间(Acquisition Time): 从开机或信号恢复到首次获得有效授时信息所需的时间。 跟踪稳定性(Tracking Stability): 指在各种动态环境下,终端保持对卫星信号稳定跟踪的能力。 抗干扰能力(Anti-Jamming/Anti-Spoofing Capability): 指终端在存在干扰或欺骗信号时,仍能正常工作或保持授时精度的能力。 可靠性与可用性(Rel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指终端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执行其功能的能力。 功耗与环境适应性: 终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表现,以及在不同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第六章:授时终端的功能检测 本章将详细介绍对北斗授时终端进行功能性检测的方法。我们将涵盖以下方面: 时间接收与同步功能检测: 卫星信号接收与捕获能力测试: 在不同卫星可见性、信号强度条件下,测试终端捕获北斗卫星信号的能力。 导航电文解码与解析能力测试: 验证终端能否正确解码并解析导航电文中的关键信息。 时间同步建立过程测试: 记录并分析终端从开机到建立稳定授时的时间过程,评估捕获时间。 多系统兼容性测试: 如果终端支持多模(如北斗+GPS),则需测试其在不同系统间的切换和协同授时能力。 时间输出与接口功能检测: 不同时间输出格式与协议测试: 验证终端是否能按照标准(如PTP, NTP, IRIG-B等)输出时间信号。 接口信号质量测试: 使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检测输出信号的电压、时序、抖动等参数是否符合标准。 远距离通信与同步测试: 在长距离网络环境下,测试终端通过网络协议(如PTP, NTP)进行时间同步的能力。 时间守时能力测试: 断网/失锁后时间漂移测试: 模拟终端失去卫星信号,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其内部时钟的漂移情况,与预设指标进行对比。 第七章:授时终端的精度与性能检测 本章将重点阐述如何对北斗授时终端的精度和性能进行量化评估。 授时精度测试方法: 差分时间测量法: 使用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仪(Time Interval Counter, TIC)或高精度示波器,直接测量授时终端输出时间与参考时间源(如高精度原子钟、另一台授时终端)的偏差。 比对法: 将待测终端与已知高精度授时终端同时接收卫星信号,比对两者输出的时间信号。 主从同步比对法: 设置主授时源(如原子钟),待测终端作为从设备,测试其被同步的精度。 动态环境下精度测试: 在移动平台(如车辆、飞机)上,模拟终端在运动状态下的授时精度。 时间稳定度测试: Allan 方差测量: 通过长时间、高频率采集时间偏差数据,计算 Allan 方差,评估时间信号的短稳和长稳特性。 相干积分法: 记录一定时间间隔内的相位变化,推算出时间稳定性。 抗干扰能力测试: 有源干扰注入测试: 在测试环境中,模拟各种类型的干扰信号(如连续波干扰、脉冲干扰、欺骗信号),评估终端的抗干扰性能,包括信号捕获能力、授时精度保持能力。 多径效应模拟测试: 通过改变信号传播路径,模拟多径效应,测试终端的抗多径能力。 环境适应性测试: 温度/湿度测试: 在恒温恒湿箱中,测试终端在不同温度和湿度范围内的授时性能。 振动/冲击测试: 在振动台上,测试终端在模拟运输和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 电磁兼容性(EMC)测试: 评估终端对外辐射的电磁干扰以及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抗扰能力。 第八章:授时终端的可靠性与寿命测试 本章将探讨如何评估北斗授时终端的长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加速寿命测试(ALT): 通过提高环境应力(如温度、电压),加速元器件的老化过程,预测终端的实际寿命。 可靠性增长测试: 在早期测试阶段,通过反复故障排除,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测试: 对授时算法、系统软件进行严格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其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 故障注入与容错测试: 模拟系统出现各类故障(如元器件失效、软件异常),测试终端的容错机制和恢复能力。 第九章:授时终端的测试设备与平台 本章将介绍进行北斗授时终端检测所需的关键设备和测试平台。 北斗信号模拟器: 能够生成标准北斗导航信号,模拟各种卫星星座状态、信号强度、动态场景,是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的核心设备。 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仪(TIC): 用于测量纳秒级甚至皮秒级的时间间隔,是精度测试的关键工具。 数字示波器与逻辑分析仪: 用于观察和分析数字信号的波形、时序,是接口测试的重要设备。 频谱分析仪与信号源: 用于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产生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 功率计与衰减器: 用于精确控制信号的功率和衰减。 环境试验设备: 如恒温恒湿箱、振动台、高低温箱等。 自动化测试平台: 介绍如何搭建自动化测试脚本和平台,提高测试效率和可重复性。 第十章:北斗授时终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北斗授时终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典型应用领域: 通信领域: 移动通信基站、光纤通信网络的时间同步。 电力领域: 电网调度、电力计量的时间同步。 金融领域: 证券交易、支付系统的时间同步,满足合规要求。 交通领域: 航空、航海、铁路、智能交通的时间同步。 工业领域: 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的时间同步。 科研领域: 科学实验、大地测量、地震监测的时间同步。 未来发展趋势: 更高精度化: 随着技术发展,授时精度将进一步提升,朝着亚纳秒级甚至皮秒级迈进。 多模融合: 进一步整合北斗、GPS、GLONASS、Galileo等多种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地面授时技术,提升鲁棒性和可用性。 小型化与低功耗: 满足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等对体积和功耗的要求。 智能化与自主化: 具备更强的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能力。 集成化与系统化: 从单一终端向集成化、网络化的授时系统发展。 安全与可靠性增强: 提升抗干扰、抗欺骗能力,保障授时信息的安全可靠。 结论 《北斗授时终端及其检测技术》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北斗授时终端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设计实现以及严谨的检测方法。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研究,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北斗授时终端的工作机制,掌握其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的要点,从而为北斗授时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贡献力量。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北斗系统授时功能的一次深入挖掘,更是对我国在时间服务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有力展示。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望不高,觉得可能就是一本比较枯燥的技术资料。但是,当我真正开始阅读之后,却被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技术深度所吸引。作者在讲解北斗授时终端的原理时,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性也很强。从基础概念出发,一步步深入到关键技术和核心算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时间基准”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精确的时间对于现代社会如此重要,以及北斗系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关于“检测技术”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详细介绍了各种实用的检测方法和评估标准,比如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授时终端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评估一个授时系统的优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偏向技术,但整体上还是比较易于理解的,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会不时地穿插一些行业内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这让这本书显得更加鲜活和有价值。对于任何对北斗授时技术感兴趣,或者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科技感十足的蓝色和银色搭配,配合着“北斗”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卫星导航的精准和可靠。我本来对这类专业书籍并没有太多的预期,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好奇,想了解一下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导航技术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硬核”支撑。翻开目录,看到那些诸如“信号处理”、“时间同步”、“误差分析”之类的专业术语,确实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感觉门槛挺高的。但是,当我尝试去阅读其中的一些章节时,惊讶地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并不是那种冰冷枯燥的技术说明,而是尝试用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原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变得像小说一样轻松,只不过在技术讲解的缝隙里,作者会插入一些应用场景的描述,比如在紧急救援、大地测量、交通管理等领域,北斗授时终端是如何发挥关键作用的。这一点我很喜欢,因为它让我看到了技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堆砌。虽然我还未能完全消化其中的所有技术细节,但这本书至少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个关于“精准时间”的宏大图景,也让我对北斗系统这个国家骄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导航授时技术,或者对相关领域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一试的书。

评分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有“厚重感”的书。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书。书中的技术性很强,涵盖了从基础的信号编码、调制解调,到复杂的算法设计、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技术概念。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误差来源”的深入剖析,以及针对这些误差所提出的各种“抑制”和“补偿”方法。这部分内容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技术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无数精妙的解决方案。同时,关于“检测技术”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测仪器、检测流程,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授时终端的性能指标。这部分的严谨性,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可靠性有了极高的信任。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适合有志于深入研究北斗授时技术,或者希望提升相关领域技术能力的研究者和工程师阅读的专业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怎么说呢,它给我带来了一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可能只知道北斗导航系统很好用,很精准,但具体好在哪儿,精准到什么程度,是怎么实现的,这些都是模糊的概念。这本书就好像在我脑海里搭建了一个关于授时终端的知识体系。作者并没有直接丢给你一堆公式或者代码,而是循序渐进地解释了授时终端的核心功能,以及为什么“时间”在现代科技中如此重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时间同步”的章节,它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全球范围内的时钟是如何被统一起来的,这其中的技术难度和巧妙之处,让我叹为观止。另外,关于“检测技术”的部分,我读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他不仅介绍了各种检测的手段和指标,还深入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背后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甚至还讨论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的书,它让我开始关注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某个具体硬件设备的详细使用手册,或者是一些技术参数的罗列。毕竟“终端”和“检测技术”这两个词听起来就比较“工程”。然而,读了几章之后,我的看法完全颠覆了。这本书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让时间变得无比精准、可靠的故事。作者从授时终端的基本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复杂的信号传输、同步算法,以及如何去“挑剔”地检测这些终端的性能。读到关于时间误差分析的部分,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准时”背后,是多么庞大而精密的计算和校准。尤其是书中提到的那些检测方法,比如仿真测试、现场验证,以及针对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评估,都让我觉得作者在处理技术细节上非常严谨。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抗干扰和容错机制的探讨印象深刻,这在实际应用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层层递进,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步理解。虽然我不是技术出身,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授时技术有了质的提升,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在很多关键领域,北斗授时终端扮演着如此不可或缺的角色。

评分

京东京东购物轻松

评分

不错。

评分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从事研制、生产、使用GNSS卫星授时应用终端产品的人员阅读,既可作为相关生产厂商、应用部门的业务培训教材和产品使用参考手册,也可作为产业化应用选型的参考书。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本书作者参与起草制定“北斗(单向)授时”、“北斗共视时间传递”技术规范和“北斗授时终端”、“GPS授时终端”、“GNSS授时单元”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目前有关北斗授时终端技术要求和检测规范因为技术和协调的原因迟迟难以问世,本书的出版将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起到促进作用。本书是一本少有的通用型、专业基础型、教材型,能与授时终端产品标准化、规范化配套使用的参考书。

评分

好书,值得买!好书,值得买!

评分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从事研制、生产、使用GNSS卫星授时应用终端产品的人员阅读,既可作为相关生产厂商、应用部门的业务培训教材和产品使用参考手册,也可作为产业化应用选型的参考书。

评分

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