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伟大还是渺小,不论远近或者快慢,我们在人生路上都不约而同地扮演着一些相类似的角色。发现并借鉴这些角色的共同表演规律,有助于我们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成功演出。
起步者的角色,说的是我们时刻处于新的起点上,每日每事都是新的起点,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实质上的起步者,重视现在、抓住当下,重视过程、抓住细节,把今日此事当作新的开始,让人生从此不一样。
学习者的角色,说的是我们永远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就是漫长的学习,
希望就是学习的强动力,生活就是学习的好老师,解决生存之惑,荡涤生命之霾,插学习之羽翅,行万里之人生。
领导者的角色,说的是我们在生命之中必然承接领导之重担,这是人类的宿命,是生命的必然,与职务无关,是人生有序发展的管理诉求,是特定时代民族存续的天然要求,是我们创造生命大价值的恒久追求。
攀登者的角色,说的是我们一路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现实形态,生命就是座山,山上有风也有雨、有坡也有坎,准备再多也会遇到缺这少那的时候,我们的体力和心情,我们的摸索与坚持,直接决定人生的高度和精彩。
本书分两个篇章向青年人展示生命成长的理念和技巧:第一部分是人生路上,我们扮演的那些角色,提出了起点概念,认为人人都是起步者,事事都是在起步,并以此为出发,就学习者、管理者、攀登者的生命全程性角色进行了思考;第二部分是人生路上,我们要做的那些事,从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的角度分别对生命中必须面对的事情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本书作者长年工作在教研一线,拥有直接与青年学生打交道的丰厚经验。在本书中,作者紧密结合80、90后这两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既重说理,又重解题,注重思想工作的指导性和实战性。
上篇 人生路上,我们扮演的那些角色
第一章 谈起步者——人生处处是起点 3
一、生命认知:稀缺与富饶 6
二、目标定位:物质与精神 11
三、心智关注:过程与结果 17
四、发展立足:个人与集体 21
五、性格塑造:积极与消极 26
第二章 谈学习者——破障振翅趋万里 33
一、我们的心灵之垢 34
二、我们的生存之惑 42
三、我们的应对之策 48
第三章 谈领导者——权威浑然若天成 59
一、为何要培养自然影响力 60
二、如何去培养自然影响力 66
三、什么在损害自然影响力 80
第四章 谈攀登者——壮志笃行能凌云 88
一、攀登者要有的意志品质 89
二、攀登者要练的体能素质 98
三、攀登者要做的条件准备 105
四、攀登者要抓住的机遇 110
下篇人生路上,我们要做的那些事情
第五章强健自我——登高行远须心强 119
一、什么构成自我 121
二、如何认识自我 124
三、怎样发展自我 130
第六章经营自我——趋利避害有经略 140
一、用配置理念来思考 141
二、用成本理念来评估 145
三、用产品理念来定位 148
四、用市场理念来开拓 151
五、用道德理念来警醒 156
第七章管理自我——切换取舍讲效率 161
一、管理自我的原因 162
二、管理自我的技巧 166
三、管理自我的建议 178
第八章放飞自我——梦想在处尽欢颜 183
一、什么是梦想 184
二、我们应当如何梦想 190
三、我们怎样放飞梦想 196
尾声面向阳光心来导航 208
后记 215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爵士乐即兴演奏,充满了跳跃和不确定性,却又在看似混乱的音符之间,暗藏着惊人的和谐。我不得不承认,初读时我感到有些吃力,那些长短不一的句子,那些突然插入的内心独白,几次差点让我合上书本。然而,一旦我找到了那个阅读的“节奏点”,一切都豁然开朗了。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平凡的对话,打磨成充满哲理的金句。我记得有一段描写主人公在一家喧闹的酒吧里与陌生人交谈的情景,文字流转极快,充满了俚语和断裂的思绪,但正是这种混乱,精准地捕捉了那个特定年代都市青年特有的焦虑和迷茫。这本书对“边缘”状态的探索,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它歌颂的不是英雄主义的胜利,而是那种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却又拒绝被定义的美学。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时间感处理的手法,时间在这里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无数个被反复咀嚼的瞬间,每一个瞬间都可能蕴含着宇宙的秘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拉伸和重组了,它强迫你走出舒适区,去直面那些你平时习惯性回避的问题。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被朋友强烈安利才开始读的,我对这类被冠以“经典”名号的作品总抱持着一丝警惕。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仿佛是一个置身事外的记录者,冷静地记录着一群人如何努力挣脱既有的生活模式。书中的对话精彩绝伦,充满了张力和潜台词,你得非常仔细地去捕捉那些没有被说出口的部分,才能真正理解人物的动机。作者对“自由”这个概念进行了极其复杂的解构,它既是物理上的逃离,更是精神上的解放,但两者之间又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音乐和艺术的描绘,那些抽象的感受被转化为具体的文字符号,每一次的引用都恰到好处,为略显沉重的叙事增添了一抹亮色和节奏感。这本书的节奏感非常强,像是一部公路电影,镜头在广袤的景色和狭小的车厢内快速切换,让你始终保持着一种被推着向前的冲动。它不是那种读完后会让你感到“治愈”的作品,它更像是让你直面现实的冷硬和自身的迷惘,但这种“直面”,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厚重的精装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重量,封面设计极其简洁,甚至可以说是朴素,只有一行小小的、泛着微光的字体,仿佛在低语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我是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周末,泡着一杯已经凉透的红茶,才决心翻开它。最初的几页,文字排布得有些疏离,留白很多,营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宁静感。叙事者的声音非常冷静,甚至带有一种近乎冷酷的疏离感,他似乎在观察一切,却又不轻易卷入其中。我很快被这种克制的笔触所吸引,它没有急于抛出戏剧性的冲突,而是缓慢地、如同抽丝剥茧般,展现了人物内心深处那些难以名状的渴望与恐惧。书中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极其细腻,每一棵树、每一片云,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和某种象征意义。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光影的处理,那种透过百叶窗投射进房间的斑驳光线,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描绘,更像是主角内心挣扎的具象化。读到大约三分之一处,我开始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也被拽入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呼吸着那里的空气,感受着每一次心跳的起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宏大的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入了日常琐碎的细节之中,让人在不经意间,对自身的存在意义产生深刻的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特别是那个版本,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灾难,封面选择了那种饱和度极低的灰绿色,字体也选用了过于纤细的衬线体,让我在拥挤的咖啡馆里翻阅时,几乎要眯起眼睛才能看清内容。然而,一旦进入文本内部,那种反差带来的阅读体验却意外地令人着迷。作者似乎对“运动”和“停滞”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书中的核心情节,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移动,但有趣的是,这种身体上的不停歇,反而衬托出精神上的巨大停滞。我读到主人公在不同城市之间穿梭,他们寻找的似乎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坐标,但最终发现,他们真正追逐的,是一种无法被定位的“状态”。书中对内心独白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不是线性的思考过程,而更像是思绪的碎片在脑海中不断碰撞、摩擦、燃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关系时的微妙性,那些友谊、那些短暂的交集,都带着一种易碎的脆弱感,你知道它们随时可能因为下一个转弯而分崩离析。这本书读完后,留给读者的不是一个清晰的结局,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未完成感”,像是一首没有落音的乐章,在心底久久回荡。
评分我是在一个长途夜班的间隙,用手机阅读这款电子版的,这可能影响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因为它更适合在一种更沉浸、更安静的环境下阅读。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粗粝”,文字的质感非常粗糙,充满了未经修饰的原始力量,仿佛是直接从作者的肺腑中喷涌而出,未经任何文饰。它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依靠短促有力的陈述,营造出一种近乎新闻报道般的即时感。书中涉及的社会议题非常尖锐和直接,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结构下某些群体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状态。我发现自己时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不懂,而是因为内容带来的冲击力太大,需要时间来消化。作者在构建人物群像时,手法非常高超,每一个配角都栩栩如生,他们不仅仅是主角旅程中的过客,他们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拥有自己完整的、破碎的宇宙。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是忽快忽慢的,有时像一场狂飙突进的追逐戏,让人喘不过气;有时又慢得像夏日午后爬行的蜗牛,细致地描摹着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庞。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一剂强力的催化剂,让你对周遭的一切重新产生警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