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通用)》是中公教师招聘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
1.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2.编者在编写此书的时候精选了部分真题紧附考点之后,让考生更加明确考点。
3.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更必要的补充,可以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
4.备考锦囊分析了知识点的考查情况,帮助考生明确复习思路。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通用)》是中公教师招聘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包含五大部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每部分自成体系,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目录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思维导图(2)
考点梳理(2)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0)
牛刀小试(20)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24)
思维导图(24)
考点梳理(24)
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24)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26)
第三节教育与文化(27)
第四节教育与科学技术(30)
第五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1)
牛刀小试(32)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34)
思维导图(34)
考点梳理(34)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概述(34)
第二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37)
第三节教育的个体功能(42)
牛刀小试(44)
第四章教育目的(46)
思维导图(46)
考点梳理(46)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46)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50)
牛刀小试(54)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56)
思维导图(56)
考点梳理(56)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56)
第二节我国的学制(59)
牛刀小试(62)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64)
思维导图(64)
考点梳理(64)
第一节教师(64)
第二节学生(71)
第三节师生关系(75)
牛刀小试(78)
第七章课程(81)
思维导图(81)
考点梳理(81)
第一节课程概述(81)
第二节课程目标(87)
第三节课程设计(89)
第四节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91)
第五节课程资源(94)
牛刀小试(96)
第八章教学(99)
思维导图(99)
考点梳理(100)
第一节教学概述(100)
第二节教学过程(103)
第三节教学原则(107)
第四节教学方法(110)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14)
第六节教学评价(118)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22)
牛刀小试(125)
第九章思想品德教育(德育)(129)
思维导图(129)
考点梳理(129)
第一节德育概述(129)
第二节德育内容(133)
第三节德育过程(134)
第四节德育原则(136)
第五节德育模式(138)
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40)
牛刀小试(143)
第十章班主任工作(146)
思维导图(146)
考点梳理(146)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146)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54)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58)
牛刀小试(160)
第十一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165)
思维导图(165)
考点梳理(165)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165)
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166)
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168)
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168)
牛刀小试(170)
第十二章教育科学研究(173)
思维导图(173)
考点梳理(173)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73)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76)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78)
第四节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182)
牛刀小试(183)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86)
思维导图(186)
考点梳理(186)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86)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88)
牛刀小试(189)
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191)
思维导图(191)
考点梳理(191)
第一节认知(191)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215)
第三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218)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21)
牛刀小试(224)
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233)
思维导图(233)
考点梳理(233)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233)
第二节意志(238)
牛刀小试(242)
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245)
思维导图(245)
考点梳理(245)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245)
第二节能力(249)
第三节人格(253)
牛刀小试(259)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62)
思维导图(262)
考点梳理(262)
第一节学习概述(262)
第二节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265)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270)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75)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79)
牛刀小试(280)
第六章学习心理(283)
思维导图(283)
考点梳理(284)
第一节学习动机(284)
第二节学习策略(293)
第三节学习迁移(301)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307)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315)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321)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29)
牛刀小试(335)
第七章教学心理(340)
思维导图(340)
考点梳理(340)
第一节教学设计(340)
第二节课堂管理(346)
牛刀小试(354)
第八章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356)
思维导图(356)
考点梳理(356)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论(356)
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360)
牛刀小试(372)
第九章教师心理(374)
思维导图(374)
考点梳理(374)
第一节教师角色心理(374)
第二节教师的心理特征(377)
第三节教师的成长心理(379)
第四节教师的心理健康(382)
牛刀小试(383)
第三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思维导图(386)
考点梳理(38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8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9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99)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03)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08)
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12)
七、《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17)
牛刀小试(421)
第四部分新课程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理念(428)
思维导图(428)
考点梳理(428)
牛刀小试(430)
第二章新课程带来的变革(432)
思维导图(432)
考点梳理(432)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变革(432)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435)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436)
牛刀小试(441)
第五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44)
思维导图(444)
考点梳理(444)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444)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446)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449)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49)
牛刀小试(453)
第二章教师职业行为规范(456)
思维导图(456)
考点梳理(456)
第一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点(456)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457)
第三章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459)
思维导图(459)
考点梳理(459)
牛刀小试(460)
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课程体系(46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64)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而来,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导出”。
(二)教育的定义
在现代,我们根据教育外延的大小,将教育的定义分为不同层次。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2.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上虽与人类的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它们是一种本能活动。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前言/序言
自2003年教育部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制定“凡进必考”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制度以来,教师招聘考试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正规化、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对应试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对应试者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由各地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发布招聘简章,应试者经过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基本功考核、体检等环节,直至被录用。
2016年上半年,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河东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静海区共9个区教育系统所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性较强的专技岗位工作人员,实行统一报名、笔试,并在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发布招聘公告和考试大纲。另外,全市大部分区、县也有其他不同类型的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综合知识是必考科目,考试范围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部分地区还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科目。
为帮助更多考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深入研究了各地教师招聘考试要求和真题,在多年教学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本套教师招聘考试系列辅导教材。
建议考生在使用本书时依据以下步骤对教育综合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备战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深度解析与高效备考指南 目录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1 原始社会与早期教育 1.2 奴隶社会与学校教育的萌芽 1.3 封建社会与私学、官学的演变 1.4 近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5 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1.6 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2.1 教育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2 教育的个体功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知识技能传授、价值观塑造) 2.3 教育的社会功能(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培养社会成员) 2.4 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3.1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发展的一般规律、年龄特征、发展的协调性与顺序性) 3.2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3.3 德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4 智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5 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四章:教育制度 4.1 教育制度的含义与基本构成要素 4.2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特点与改革 4.3 各级各类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4.4 终身教育理念与实践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五章:教学原则与教学过程 5.1 教学的含义与基本要素 5.2 教学基本原则(例如: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5.3 教学过程的阶段(例如:引起学习动机、接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5.4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探究式学习等)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六章:教师的角色与职业道德 6.1 教师的角色定位(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研究者等) 6.2 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技能、心理学知识) 6.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6.4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与应对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精要 第七章:学习心理学 7.1 学习的定义与特征 7.2 学习理论概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3 学习的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7.4 学习的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 7.5 学习迁移的理论与应用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八章:认知过程心理学 8.1 注意的心理(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与转移) 8.2 知觉的心理(知觉的特点、知觉的规律) 8.3 记忆的心理(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规律、记忆的遗忘与保持) 8.4 思维的心理(思维的类型、思维的品质、问题解决) 8.5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九章:发展心理学 9.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9.2 婴儿期心理发展(感知觉、运动、情绪、早期认知) 9.3 童年期心理发展(自我意识、社会性、规则意识、学习兴趣) 9.4 少年期心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自我同一性、人际关系) 9.5 青年期心理发展(职业选择、恋爱婚姻、人格发展)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十章:品德心理学 10.1 品德的定义与结构 10.2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品德的社会化、品德的认知发展、品德的实践形成) 10.3 品德的培养与教育(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培养) 10.4 德育的心理学依据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十一章:学习障碍与心理辅导 11.1 常见的学习障碍(读写困难、计算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11.2 学习障碍的成因与识别 11.3 学习障碍的干预与辅导策略 11.4 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1.5 基础心理辅导技巧与方法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三部分:教育法规与政策 第十二章: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概览 12.1 教育法律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精讲 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精讲 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讲 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讲 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精讲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十三章:天津市教育发展政策与现状 13.1 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或最新规划)解读 13.2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13.3 天津市教育改革与创新举措(如新高考改革、素质教育推进等) 13.4 天津市基础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第十四章: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师管理 14.1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14.2 教师资格认定与注册制度 14.3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4.4 教师的考核与奖惩 14.5 教师专业发展与继续教育 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 附录 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精选) 模拟预测题 重点词汇与概念速查表 ---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为广大备考2017年度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复习指南。考试科目“教育综合知识”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重要领域,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本书紧密结合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与要求,力求为考生提供最权威、最实用的备考支持。 核心内容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带领考生系统回顾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发展历程。从教育的起源与本质出发,深入剖析教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考生将了解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多种因素,并重点掌握教育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深入探讨教育的定义,理解其作为社会现象和个体发展的核心功能。分析教育如何塑造个体,又如何服务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 教育与人的发展:重点梳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遗传、环境、教育、个体能动性等多种影响因素。强调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价值。 教育制度:系统介绍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构成,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的特点。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分析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 教学原则与教学过程:详细阐述各类教学基本原则,如直观性、巩固性、启发性、因材施教等,并解释这些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深入分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特点。 教师的角色与职业道德: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多重角色定位,并对其专业素养提出要求。着重讲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师德观,理解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精要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本部分将帮助考生理解学习的心理机制、认知过程、个体发展特点以及品德形成规律。 学习心理学:系统梳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主流学习理论,帮助考生理解不同理论对学习过程的解释。重点分析学习动机的类型与调控,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考生的学习效率。 认知过程心理学:深入探究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基本认知过程的心理学原理,并分析这些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如何调控学生的注意,如何促进信息的记忆和提取,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问题解决。 发展心理学:涵盖了从婴儿期到青年期的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觉、认知、情绪、社会性、人格等方面。帮助考生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有效施教提供理论依据。 品德心理学:着重探讨品德的定义、结构、形成与发展规律。分析德育的心理学依据,学习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学习障碍与心理辅导:介绍常见的学习障碍及其成因,并提供相应的识别和干预方法。强调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基础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 第三部分:教育法规与政策 本部分聚焦与教师招聘和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概览: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基础性教育法律,帮助考生理解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法律框架。 天津市教育发展政策与现状: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梳理当前的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以及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帮助考生了解地方性的教育政策导向,提升对天津市教育现状的认识。 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师管理:阐述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明确教师资格认定、注册、权利、义务、考核、奖惩以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规定。使考生清晰了解教师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的地位与职责。 本书特色 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本书涵盖了教育综合知识的各个重要模块,力求为考生提供“一站式”的备考解决方案。 重点突出,考点明确:在每个章节的讲解中,都提炼了核心考点,并配合“本章精讲与考点梳理”,帮助考生抓住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便于考生理解和运用。 紧扣考试大纲:内容紧密围绕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的最新大纲要求,确保复习的针对性。 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演练:精选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供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检验复习效果。 语言通俗易懂,风格严谨:采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同时保持学术的严谨性,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述。 备考建议 1. 系统复习,打牢基础:考生应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系统地进行复习,理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重点突破,精学精练:对于考点梳理和历年真题中的高频考点,要进行深入研究,反复练习,确保能够熟练掌握。 3. 关注时事,理解政策:密切关注国家和天津市的教育政策动态,将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4. 模拟演练,查漏补缺:利用本书提供的模拟试题,进行限时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 5. 积极反思,总结归纳: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备考策略。 我们相信,通过系统复习本书内容,并结合扎实的练习,各位考生一定能够胸有成竹,在2017年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