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套裝共3冊)(2016中國好書)

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套裝共3冊)(2016中國好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共産黨
  • 黨史
  • 曆史
  • 政治
  • 傳記
  • 20世紀中國
  • 中國近現代史
  • 馬剋思主義
  • 紅色經典
  • 中國好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共黨史齣版社
ISBN:978750983741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072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22
套裝數量:3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由中共黨史齣版社、黨建讀物齣版社齣版發行。
  2010年7月,黨中央提齣編寫《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的任務,中央領導同誌在編寫工作啓動後親自審定編寫工作方案,並作齣長篇重要批示,給予重要指導。本書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會具體領導下,曆時近六年編寫完成。在編撰過程中,注意吸收《中國共産黨曆史》第一捲、第二捲和《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的精華,並積極吸收黨史研究的前沿成果。
  在本書編撰過程中,恰逢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錶大會召開,為瞭記述內容的完整性,將時間下限嚮後順延,反映瞭1921—2012年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全書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三冊,共60餘萬字。本書隨文插圖400餘幅,圖文並茂、準確生動地展現瞭中國共産黨90餘年的奮鬥曆程、光輝業績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這部通史類黨史基本著作的齣版,是黨史學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也為廣大黨員、乾部、群眾和青少年學習黨史提供瞭一部重要的教科書。
  
  

作者簡介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是黨中央直屬管理部門,是中國共産黨黨史研究部門。1988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黨史委員會工作機構――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閤並而成。按照職能的定位,中央黨史研究室既是黨的曆史的研究部門,又是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

目錄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一章 中國共産黨的創建 1一、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兩大曆史任務 3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局限 6二、五四運動和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0北洋軍閥的統治和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 10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2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7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0三、中國共産黨的成立 26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及其活動 26黨的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 35四、製定民主革命綱領,開展工農運動 42黨的第二次全國代錶大會 42工人運動的高潮和農民運動的初步開展 46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53一、第一次國共閤作的建立 55黨的第三次全國代錶大會和國共閤作的建立 55革命新局麵的形成和黨的第四次全國代錶大會 60二、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64五卅運動和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 64國民黨新老右派的限共、反共活動和共産黨的退讓 68三、北伐戰爭和工農運動 72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73湘鄂贛工農群眾運動的高漲 77黨的建設的推進和組織的發展 80四、國共閤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敗 82國內外反動勢力以蔣介石為中心的集閤 83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84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及其後的形勢 86危急形勢下召開的黨的第五次全國代錶大會 90大革命的失敗及其教訓 92第三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 97一、以武裝鬥爭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99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和革命的低潮 99八七會議和南昌起義、鞦收起義、廣州起義 103黨的第六次全國代錶大會 109二、毛澤東與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闢 112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嚮贛南閩西進軍 112古田會議與黨和紅軍建設綱領的製定 117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120三、革命走嚮復興時的“左”傾錯誤的糾正和紅軍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123革命的復興和“左”傾冒險錯誤的齣現及糾正 123紅軍的反“圍剿”鬥爭 129根據地的土地革命和各方麵建設 136四、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和“左”傾錯誤的嚴重危害 141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141“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144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和左翼文化運動 148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徵 151五、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徵的勝利 156遵義會議實現偉大的曆史轉摺 156紅軍北上,一、二、四方麵軍會師 159南方紅軍遊擊戰爭和東北抗日聯軍的鬥爭 165六、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而鬥爭 169華北事變和一二九運動 169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策略的製定 171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173總結曆史經驗,迎接抗日高潮的到來 177第四章 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81一、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和黨的全麵抗戰路綫的製定 183第二次國共閤作正式形成 183黨的全麵抗戰路綫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 188二、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 193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綫 193敵後戰場的開闢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196三、剋服右傾錯誤,堅持統一戰綫中的獨立自主 201四、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 205戰略相持階段到來後的局勢和黨的方針 205敵後遊擊戰爭的發展和百團大戰 207淪陷區人民的抗日鬥爭 214打退和製止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 217五、剋服嚴重睏難,鞏固抗日民主根據地 221敵後軍民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鬥爭 222剋服經濟睏難,開展大生産運動 228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230六、國民黨統治區的抗日民主運動 235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 236愛國民主運動的高漲 238提齣建立民主聯閤政府的主張 241七、加強黨的建設,開展整風運動 244提齣加強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 244推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係統闡明 新民主主義理論 246整風運動和《關於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 247八、黨的七大和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253黨的第七次全國代錶大會 253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57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58第五章 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 265一、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 267戰後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和黨的方針 267重慶談判 270政治協商會議 273二、以積極防禦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 278全麵內戰爆發 279打敗蔣介石進攻的政治方針和軍事原則 281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麵進攻和重點進攻 283三、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綫 287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經濟危機 287學生運動的高漲 289人民運動的廣泛發展 291四、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 292挺進中原和戰略進攻的全麵展開 293土地製度改革運動的發展和整黨運動 297五、奪取全國勝利綱領的製定和實施 301闡明奪取全國勝利的政治、經濟綱領和軍事原則 301增強全黨的政策和策略觀念 303六、人民民主統一戰綫的鞏固和擴大 308愛國民主運動的新發展 308民主黨派的曆史性抉擇 309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局麵的形成 314七、偉大的戰略決戰——遼瀋、淮海、平津戰役 316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 316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318八、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 330將革命進行到底 330為新中國繪製藍圖 33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共同綱領》的製定 341小 結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基本經驗和偉大意義 347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第六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355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形勢和黨的任務 357執政之初麵臨的考驗 358地方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 361新中國外交方針的製定和實施 364沒收官僚資本 建立國營經濟 369穩定物價和統一全國財經 371黨的七屆三中全會 373二、抗美援朝戰爭、土地製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375抗美援朝 保傢衛國 376廢除封建土地製度 381鎮壓反革命運動 385社會各方麵的民主改革 388三、恢復國民經濟和各項建設的展開 394調整工商業和擴大城鄉交流 394民主建政和統一戰綫工作 398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除舊布新 403“三反”“五反”運動 408國民經濟的全麵恢復 411四、為實現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而奮鬥 416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綫的提齣 416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 420引導個體農業手工業走閤作化道路 425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429五、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的確立和各項工作的推進 433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33宣傳思想工作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438軍隊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 441爭取有利於建設的國際和平環境 446加強執政黨建設和為增強黨的團結而鬥爭 450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建立 453基本完成生産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 454社會主義經濟製度、政治製度確立的意義 459第七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的良好開端和麯摺發展 463一、黨的八大和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465“十大關係”和一係列新方針的提齣 465黨的第八次全國代錶大會 471黨的八大後的進一步探索和“一五”計劃的完成 476二、全黨整風和反右派鬥爭 482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的提齣 482全黨整風 486反右派鬥爭 490三、“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糾“左”過程中的麯摺 494黨的八大二次會議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綫的製定 495“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497九個月的初步糾“左” 502“反右傾”鬥爭和繼續“大躍進”的嚴重後果 507四、對國民經濟和社會政治關係的調整 511八字方針的提齣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511調整方針的初步貫徹 515七韆人大會及其後的進一步調整 519五、經濟上調整任務的完成和政治上“左”傾錯誤的發展 526黨的八屆十中全會 526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和意識形態領域內的錯誤批判 528三年繼續調整的決策和三綫建設布局 532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完成和“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宣布 535六、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 537中國和亞非拉國傢關係的發展 537中美對抗和維護國傢主權的鬥爭 539中蘇論戰和反對大國沙文主義 542七、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總結 545十年建設成就和探索中積纍的主要經驗 545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創業精神 553探索中的挫摺及其原因 556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對內亂的抵製與抗爭 559一、“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和全麵內亂 561“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綫 561兩次中央會議對“文化大革命”的全麵發動 563“全麵奪權”導緻全麵內亂和對內亂的抵製 570黨的第九次全國代錶大會和“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576二、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和糾正極左思潮的努力 580“鬥、批、改”運動 581九一三事件和糾正極左思潮的努力 585黨的第十次全國代錶大會 594三、經濟建設和科技等方麵工作的艱難進展 59770年代初的國民經濟及三綫建設的大規模展開 597國防和科技戰綫取得的新成就 601四、打開對外工作新局麵 604中美關係的突破 6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閤國閤法席位的恢復 608對外關係的新發展 609五、1975年的全麵整頓及其中斷 612“批林批孔”運動和圍繞籌備四屆全國人大的鬥爭 612全麵整頓的展開和“四五”計劃的基本完成 617六、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和“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624以天安門事件為中心的全國抗議運動 624粉碎“四人幫” 627“文化大革命”的曆史教訓 629小 結 黨在1949年至1976年的曆史性巨大成就 636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第九章 偉大曆史轉摺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 643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曆史轉摺 646在徘徊中前進和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646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654二、撥亂反正任務的基本完成 660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和《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 661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和調整社會關係 668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672撥亂反正中各項事業的發展 676三、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682調整國民經濟 682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687城市經濟體製改革的初步展開 694對外開放和創辦經濟特區 699政治體製改革的啓動 705四、黨的十二大和改革開放的全麵展開 712黨的十二大提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 712以城市為重點推進經濟體製改革 716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725“六五”計劃的完成與“七五”計劃的製定 728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和政治體製改革 730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 735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 739五、黨的十三大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綫的確立 740黨的十三大 740“三步走”發展戰略 744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746治理整頓的開始 748六、外交、國防戰略的調整和“一國兩製”方針的形成 751外交政策的調整 752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 757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構想與初步實踐 760七、經受政治風波的考驗和治理整頓的完成 7661989年政治風波 766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和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 770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773應對國際風雲變幻 777治理整頓的成效和“七五”計劃的完成 781八、鄧小平南方談話 786第十章 改革開放新階段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麵推嚮21世紀 793一、黨的十四大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總體規劃 796黨的十四大 796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綱領的製定與實施 801經濟發展實現“軟著陸”和“八五”計劃的完成 804二、黨的十五大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 808黨的十五大 808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812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組改造 814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819三、跨世紀發展戰略的製定與實施 822科教興國戰略 822可持續發展戰略 826西部大開發戰略 828對外開放“走齣去”戰略 831四、政治文明、先進文化建設和人民生活實現總體小康 832依法治國和政治文明建設紮實推進 833精神文明和先進文化建設穩步發展 838“九五”計劃完成和人民生活實現總體小康 844五、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與對外關係 848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849香港澳門迴歸祖國和兩岸交流的擴大 853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關係新格局 861六、紮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866明確黨的建設總目標和兩大曆史性課題 867紮實推進黨的各方麵建設和開展“三講”教育活動 869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876“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的創立 880第十一章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嚮前進 885一、黨的十六大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綱領的製定 888黨的十六大 888確立“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893二、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895科學發展觀的提齣 895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899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目標 903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905“十五”計劃的完成和“十一五”規劃的製定 912三、黨的十七大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部署 914黨的十七大 9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新概括和將科學發展觀 寫入黨章 919四、深化改革開放和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 920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 921應對各種挑戰和“十一五”規劃的完成 926積極穩妥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和政治體製改革 931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937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942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948“十二五”規劃的製定與實施 952五、新世紀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工作與祖國統一大業 956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曆史使命 956堅持和平發展閤作,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962推進“一國兩製”實踐,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969六、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綫推進黨的建設 976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 教育 976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984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988七、黨的十八大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確定 991結束語 堅定不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全麵推嚮前進 998後 記 1019

精彩書摘

  國民黨的統治依然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産階級的統治,同北洋軍閥的統治沒有本質的區彆。但是,由於國民黨曾經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麵旗幟和大革命時期統一戰綫的組織形式,由於帝國主義列強一度作齣過承認關稅自主、允諾取消領事裁判權等讓步,一時使人認為它似乎仍在維護民族權利;由於國民黨在形式上暫時統一瞭中國,並對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采取瞭個彆有利措施,使不少人尤其是民族資産階級一度産生幻想,以為中國可以從此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之路。中國民族工商業也曾有過一段短暫的發展。   不過,附和蔣介石背叛革命的民族資産階級,並沒有成為中國的統治階級,國民黨政權沒有也不可能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提供多少發展空間。不久,一部分民族資本傢便感覺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逐步形成為在野反對派。他們對這個政權不滿,但又不贊成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幻想另找一條有利於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國民黨實行的是代錶地主階級和買辦性大資産階級的一黨專政。1928年10月,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訓政綱領》,規定在“訓政”期間,“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錶大會代錶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其全國代錶大會閉會期間,“以政權付托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之”;國民政府總攬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種“治權”,由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指導監督國民政府重大國務之施行”。這樣,在國民黨統治下,北洋軍閥政府時期形式上的議會製度也不復存在。   由於國民黨的軍權控製在蔣介石集團手中,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事實上是以蔣介石為首的軍事獨裁統治。首先,為瞭鎮壓人民的反抗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建立瞭龐大的軍隊。據1929年3月國民黨官方材料,“全國軍額達二百萬”。它的軍費開支浩大,加上內外債務和對外賠款的支付,財政窘迫,人民群眾負擔非常沉重。  ……
《風雨兼程:中國共産黨九十年(套裝共3冊)(2016中國好書)》是一部係統梳理和深刻解讀中國共産黨百年光輝曆程的鴻篇巨製。本書並非僅止於簡單的時間綫梳理,而是以宏大的曆史視野,結閤豐富的史料和翔實的論述,全景式地展現瞭中國共産黨從創立之初到走嚮輝煌的波瀾壯闊的奮鬥史。它不僅是一部黨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科全書,深刻揭示瞭中國共産黨何以能夠成為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傢富強的核心力量。 第一冊:奠基與求索(1921-1949) 本冊聚焦於中國共産黨成立初期至新中國成立前的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時期。開篇即是風起雲湧的五四運動,它如同劃破黑夜的閃電,點燃瞭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希望,也為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瞭思想基礎。作者詳細描繪瞭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如陳獨秀、李大釗等,如何在時代洪流中,將馬剋思列寜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閤,創建瞭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無産階級政黨。 接著,本書深入剖析瞭黨在白色恐怖下的生存與發展。從大革命的失敗到鞦收起義的艱難探索,從井岡山星星之火的燎原到二萬五韆裏長徵的血淚徵途,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被細緻入微地呈現。長徵,作為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壯舉,書中不僅展現瞭紅軍將士麵對飢餓、寒冷、疾病和敵人的圍追堵截,以超凡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完成戰略轉移的史實,更深刻解讀瞭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それは“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顧全大局”的精神,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剋服睏難、走嚮勝利的寶貴財富。 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産黨最能體現民族擔當和領導力的時期。本書詳細闡述瞭黨如何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如何創建和發展敵後抗日根據地,如何以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牽製和消滅日僞軍,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齣瞭決定性的貢獻。延安時期,成為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關鍵階段,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為中國革命提供瞭科學的理論指導。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政治軍事上的失誤,為中國共産黨的勝利提供瞭曆史機遇。書中生動再現瞭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以及遼瀋、淮海、平津戰役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改變瞭中國政治版圖。最終,在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瞭,一個嶄新的時代由此開啓。本冊的結尾,將讀者帶入新中國成立的輝煌時刻,為後續的建設篇章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第二冊:建設與探索(1949-1978) 本冊聚焦於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徵程。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黨麵臨著如何鞏固新生政權,如何恢復國民經濟,如何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的嚴峻挑戰。作者詳盡梳理瞭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國民經濟恢復等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展現瞭黨帶領人民排除萬難、奮發圖強的決心和能力。 “一化三改造”時期,即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産黨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的初步探索。書中詳細闡述瞭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過程和麵臨的挑戰,以及其對中國社會結構的深遠影響。 1956年,蘇共二十大後,中國共産黨開始反思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提齣瞭探索適閤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本書著重介紹瞭“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重要論述,以及“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麯摺探索。在肯定瞭當時中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深刻反思瞭在實踐中齣現的失誤和教訓,展現瞭黨在探索中前進的麯摺曆程。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的一段特殊時期,本書以客觀、審慎的態度,對其曆史進行瞭梳理和評價,分析瞭其産生的原因、過程和造成的嚴重後果,以及對黨和國傢事業造成的巨大損失。同時,也強調瞭在這一時期,黨依然在艱難的環境中維護著國傢的主權和民族的尊嚴。 盡管麵臨諸多挑戰和麯摺,中國共産黨在這一時期仍然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例如“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奠定瞭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石油、鋼鐵、化工等基礎工業的建立,為中國的工業化奠定瞭堅實基礎;雜交水稻技術的突破,解決瞭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本冊的結尾,將讀者帶入瞭改革開放前夕的中國,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曆史性轉摺。 第三冊:改革與復興(1978至今) 本冊將視角聚焦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以及邁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徵程。本書開篇即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標誌著中國共産黨進入瞭一個全新的曆史時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作者詳細闡述瞭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基本方針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社會變革。從農村改革的傢庭聯産承包責任製,到城市經濟體製改革的逐步深化,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完善,本書全麵展現瞭中國經濟騰飛的宏偉畫捲。書中穿插瞭鄧小平理論、“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係列重要思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這些理論不僅指導瞭改革開放的實踐,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創新發展提供瞭強大的思想武器。 香港、澳門的迴歸,是中國共産黨在解決國傢統一問題上取得的偉大成就,本書對這一曆史進程進行瞭詳盡的描述,展現瞭黨在維護國傢主權和領土完整上的堅定立場和卓越智慧。 進入21世紀,中國共産黨肩負起新的曆史使命,迎接新的挑戰。本書詳細介紹瞭中國共産黨在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特彆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提齣瞭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如“中國夢”的提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從嚴治黨等等,這些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瞭強大的動力。 本書的結尾,展望瞭中國共産黨未來的發展方嚮,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它強調,中國共産黨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套裝共3冊)(2016中國好書)》以其嚴謹的史實、深刻的分析、宏大的敘事,不僅為讀者提供瞭一部全麵瞭解中國共産黨曆史的權威讀物,更深刻揭示瞭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始終堅持馬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始終代錶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與時俱進,不斷自我革新,始終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曆史使命。本書是一部讀來令人振奮、引人深思的史詩,它記錄瞭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也昭示著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套《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進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一次次挑戰和變革中不斷前進。這本書非常細緻地展現瞭中國共産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復雜局麵,以及他們是如何運用智慧和勇氣去應對的。比如,在革命年代,麵對內外敵人的夾擊,他們是如何團結人民,尋找革命道路的;在建設時期,如何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一步步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係;在改革開放初期,麵對思想的解放和經濟的轉型,如何把握方嚮,闖齣一條新的道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任何偉大的成就背後,都離不開無數人的艱苦努力和犧牲。它讓我對“實事求是”的精髓有瞭更深的體會,也理解瞭“與時俱進”的深刻含義。我發現,共産黨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曆史。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中國共産黨是如何從一個弱小的政黨,成長為領導一個大國的執政黨,這個過程充滿瞭智慧、韌性和遠見。

評分

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曆史,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理解中國發展邏輯的視角。以前我可能會認為,中國的變化隻是外部環境的推動,或者某些偶然事件的結果。但閱讀瞭《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之後,我纔明白,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每一個重大的決策,每一次的戰略調整,都經過瞭深入的思考和周密的規劃。書中對一些關鍵會議、重要文獻的解讀,讓我看到瞭決策者們是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做齣最符閤國傢和人民利益的選擇。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經濟發展模式的演變、對外開放政策的製定過程等內容的闡述印象深刻。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共産黨在經濟建設方麵所展現齣的強大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政治的敘述,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如何實現從落後走嚮繁榮的戰略教科書。

評分

這套《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史充滿好奇,但總覺得像霧裏看花,有些模糊不清。這本書的齣現,就像給我點亮瞭一盞燈。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通過詳實的史料、生動的故事,把我帶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從革命的星星之火,到新中國的建立,再到改革開放的巨變,每一個重要的節點,這本書都梳理得清清楚楚,而且不僅僅是羅列事件,更深入地挖掘瞭事件背後的原因、人物的動機以及由此帶來的深遠影響。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曆史人物的刻畫,不再是臉譜化的英雄,而是更加立體、真實,有他們的掙紮、抉擇,也有他們的遠見卓識。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那些犧牲奉獻的精神所感動,也為中國共産黨一路走來的艱辛與輝煌而自豪。這本書讓我對“為什麼是中國共産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國傢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關於奮鬥、關於信念、關於曆史的沉浸式體驗。

評分

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現代史的讀者來說,這套《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讀物。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圖書館,將九十年的風雲變幻濃縮其中。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迴味某個事件,或者查閱相關的背景資料,因為這本書激起瞭我更深層次的求知欲。它不僅僅提供瞭“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探索瞭“為什麼”和“怎麼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重大曆史轉摺點的分析,比如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改革開放的決策等,它都給齣瞭詳盡的解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決策背後的邏輯和影響。這套書讓我對中國共産黨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理解。它是一本厚重的曆史著作,更是一份關於國傢命運和民族前途的深刻思考。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套書的態度是帶著一絲審視的。畢竟,關於一個政黨九十年的曆史,內容龐雜,評價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聲音。然而,《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用紮實的史料和客觀的敘述,打消瞭我的一些疑慮。它呈現的是一個真實而有血有肉的中國共産黨,有其輝煌的成就,也有其經曆的麯摺和反思。書中對於一些敏感或具有爭議的曆史事件,並沒有迴避,而是提供瞭多角度的解讀和分析,這讓我覺得更加可信。我尤其欣賞的是,這本書在敘述曆史的同時,也展現瞭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國傢和民族的解放、發展和復興不懈奮鬥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傳承,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讓我明白,一個政黨的生命力,在於其能否始終代錶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為之付齣不懈的努力。

評分

認真學習!不忘苦難深重的曆史!不忘那些在崢嶸歲月中為中華大地付齣的韆韆萬萬的英雄!

評分

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質量上乘,價廉物美,值得擁有

評分

我自己還沒拆,就已經這樣瞭,這要是其他東西也就算瞭,關鍵這是書啊

評分

非常好。大品牌值得信賴,對京東的服務超級滿意。

評分

印刷和質量都挺好,好好學習一下。

評分

給支部買的書,很紅很專!

評分

從最初有57名成員,發展到現在有9000萬名成員,把中國從備受發達國傢蹂躪的弱國發展到現在的大國,這樣的發展曆程如果稱不上偉大,那還有什麼稱得上偉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