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國際知名學者從曆史、經濟、外交、內政、軍事等角度,對比當時現今局勢,剖析一戰爆發根源。
一個世紀前,奧匈帝國王儲遇刺身亡,歐洲的外交傢們失誤處理瞭由此而引發的危機,歐洲大陸隨即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數百萬人喪生,王室政權轟然倒塌,帝國分崩離析。幾乎就在軍隊行進之時,學者們就開始解釋大戰爆發的原因。100年過後,圍繞著一戰爆發原因的爭論仍在持續,人們也開始對比研究當今的國際體係和1914年的歐洲局勢。
中國和美國注定要步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列強的後塵嗎?中美各自的盟友關係是否會把雙方拖入戰爭?兩國的領導人能否和平地處理權力關係?東亞的領土和海洋爭端是否會引發更大的衝突,就像1914年的巴爾乾半島一樣?
本書匯集瞭14位國際知名學者的文章,從曆史、經濟、外交、內政、軍事等角度挖掘一戰爆發的根源,探究瞭21世紀的大國能否避免重蹈1914年歐洲政治傢的覆轍,為分析當今的中美關係提供瞭諸多經驗。他們比較瞭當今國際體係和當時歐洲局勢的異同,認為隻有互相深入理解中美的不同之處,及早行動、團結大國,纔可能避免兩者爆發大戰。
[美] 理查德·羅斯剋蘭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貝爾弗中心副教授,美中關係項目主任。
[美] 史蒂文·米勒()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貝爾弗中心研究員,國際安全項目主任。
目 錄
序言:薩拉熱窩事件百年——1914與中國的崛起//
大國平衡、結盟關係和外交
1戰爭之前:三種類型的外交//
2權宜之計還是萬全之策:不斷齣現的危機與戰爭的起源//
3與其等待,不如現在:悖論1914——所有人都認為最適閤開戰的一年//
4盟友、失衡與戰爭//
5經濟相互依賴與戰爭//
激辯修昔底德陷阱
6修昔底德陷阱//
7推翻修昔底德:曆史差彆弱化伯羅奔尼撒類比//
8修昔底德、結盟政治和大國衝突//
內幕:國內因素與戰爭根源,彼時與現在
9戰爭、革命和國內政治變化無常的重要性//
10國內聯盟、國際化和戰爭:彼時與現在//
11歐洲軍隊與一戰起源//
薩拉熱窩事件百年:審視過去,麵嚮未來
12必然性與戰爭//
13對一戰爆發百年紀念的思考//
14權變因素(或小事情有大影響)//
序 言 薩拉熱窩事件百年——1914與中國的崛起
1914年的金色夏日,奧匈帝國王儲在遠離維也納、位於巴爾乾半島的波黑省遇刺身亡,它所引發的一係列事件在幾周內使歐洲諸大國陷入戰爭。接下來發生的是無可比擬的巨大災難。戰爭代價高昂;在4年多的殘酷歲月裏,參戰的各大國揮霍瞭大量的生命和財富。數百萬人戰死沙場,多個國庫被掏空。戰爭的影響巨大而持久。在戰爭結束時,四大帝國——德意誌、沙俄、奧地利和奧斯曼——被摧毀。歐洲和中東版圖重新劃分。德國和俄國被內部的革命吞噬,注定對兩國以及全世界産生長期影響。即使是歐洲的勝利者法國和英國,也被戰爭的巨大消耗削弱,加速瞭它們大國地位的衰落。在一戰的廢墟中,齣現瞭對20世紀餘下歲月至關重要的新事物:納粹主義的崛起、第二次全球性戰爭,以及讓蘇聯與美國成為死對頭的冷戰——蘇聯誕生於俄國的1917年革命,而美國則從一戰中毫發無傷地崛起。1914年夏天成為曆史的轉摺點:舊的世界將被摧毀,而新的道路既黑暗又危險。這是現代曆史中最具決定性的轉摺點之一。
從這一點來說,1914年的一係列事件在百年後仍然十分引人關注絲毫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是,圍繞戰爭起因的爭議始終沒有平息。即使是一些基本的事實也依然頗具爭議。有關戰爭責任問題的辯論也從未停止。隨著新證據的發現以及國際政治新理論的提齣,對於一戰也齣現瞭一波又一波的重新解讀。國際關係學術領域在最近幾十年取得瞭巨大進步,齣現瞭許多有關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相互依賴、預防性戰爭、進攻—防禦理論、示意與博弈、理解與誤解、遏製以及遏製失敗等新概念的論文,學者們從不同的學術視角對1914年進行瞭重新解構。然而,當我們迴顧曆史,試圖去理解1914年的政治精英是如何給他們的國傢帶來這前所未有的災難時,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始終沒有變化:這場災難是怎麼發生的?怎樣解釋1914年的一係列事件?有大量的文獻試圖解答這些問題。
戲劇性的1914年讓我們關注過去,但如果我們著眼未來,還會發現一個讓人同樣睏擾的問題:1914年的事件是否會再次發生?讓各國在1914年不可阻擋地走嚮戰爭的那些力量和因素是否還會在我們的時代發揮作用?是否有跡象錶明1914年的要素可能在現代重現?
本書的目的是迴顧過去,麵嚮未來。撰稿人被要求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尋找警示性跡象、教訓、令人警醒的故事,或者(可能)能夠應用於現有國際秩序的因果結論等。我們從1914年的案例裏能夠學到些什麼,纔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並且——更重要的是——塑造今天的國際政治?我們能否發現那些應當避免的悲劇性錯誤?我們能否通過理解過去導緻大國衝突的原因來降低未來齣現大國衝突的可能性?由於我們正在研究的問題是大國間的暴力衝突,在當今世界,這些問題直接引嚮瞭中美關係。如果未來會發生大國衝突,似乎最有可能齣現的情況是正在崛起的中國挑戰居於主導地位的美國。1914年的事件會否在這兩個大國之間重演?競爭似乎無法避免,但這種競爭是否能夠得到控製,從而避免發生戰爭?中美關係中是否存在一些因素,會像1914年那樣引發局勢升級直至戰爭?我們的撰稿人試圖通過他們對1914年的理解來評估華盛頓與北京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分析現在與1914年的異同,強調可能的威脅和潛在的機遇。
迴顧過去:什麼造成瞭1914年的災難?
對於1914年戰爭的深層原因以及直接原因的曆史學分析並沒有得齣唯一或者簡單的解釋。接下來的章節反映齣,曆史學文獻對1914年的研究呈現多維度的特點。這些章節將從不同層麵進行解釋,有些關注1914年的某個特殊維度,有些則在分析中運用瞭多種決定性因素。
讀完這本書的標題,“一戰”的根源及對中美關係的啓示,我立刻聯想到當下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作者將一段百年前的慘痛教訓,置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背景下進行解讀,其用意不言而喻。我很好奇,書中將如何梳理“一戰”爆發的那些關鍵節點,比如薩拉熱窩事件為何能成為點燃世界大戰的火星?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之間的恩怨,又如何牽扯齣歐洲列強的利益糾葛?德國的崛起與挑戰,以及英法俄等國之間的聯閤與猜忌,這些曆史性的力量博弈,在作者筆下會呈現齣怎樣的圖景?更重要的是,作者如何將這些曆史的邏輯,巧妙地遷移到理解當代中美關係上來?是否存在一些曆史的相似性,或者說,有哪些“一戰”的經驗教訓,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重蹈覆轍?我希望書中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不是簡單的曆史事件復述,而是深層次的因果鏈條梳理,以及對權力轉移、戰略誤判、國內政治對外交政策的影響等方麵的深刻洞察,最終能為我們理解和應對當前的中美戰略競爭提供有價值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吸引瞭我——“下一次大戰?”。光是這個問號,就足以讓人陷入沉思。作者似乎在拋齣一個嚴峻的預警,又像是拋齣一個充滿求索的問題,引導讀者去探尋那些可能導緻我們走嚮另一場世界級衝突的根源。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曆史脈絡,什麼樣的國際格局,能讓作者如此憂慮?“一戰”作為人類曆史上最為慘烈、最具轉摺意義的戰爭之一,其爆發的原因至今仍是曆史學傢們津津樂道的研究課題。這本書能否深刻地剖析那些隱藏在錶麵事件之下的深層矛盾?例如,帝國的野心、民族主義的狂熱、軍備競賽的螺鏇,以及錯綜復雜的聯盟體係,這些因素在“一戰”的導火索點燃之前是如何相互作用,步步緊逼,最終將世界推嚮深淵的?我期望書中能夠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能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齣當時歐洲各國政治傢、軍事傢乃至普通民眾的心態,還原那個風雨欲飄的時代氛圍。同時,作者提齣“一戰”根源與“下一次大戰”的關聯,這讓我對書中關於地緣政治、大國博弈的分析充滿期待。
評分“下一次大戰?”這個題目本身就足夠引人深思,再加上“‘一戰’的根源及對中美關係的啓示”,我感覺這本書將是一場關於曆史與現實的深度對話。作者似乎在警告我們,百年前的悲劇並非遙不可及,其根源可能依舊潛藏在當下的國際社會。我迫切想知道,書中是如何描繪“一戰”爆發前的歐洲大陸的,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是充滿瞭理性計算,還是被非理性的情緒所裹挾?是什麼樣的政治決策,讓各國領導人明知戰爭的代價,卻依舊義無反顧地走嚮深淵?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那些被忽視的細節,比如外交斡鏇的失敗,國內輿論的壓力,以及軍工集團的遊說?而將這一切與當今的中美關係聯係起來,我更想瞭解的是,作者將如何找齣“一戰”與當下中美兩國互動之間的相似之處。是否存在類似的海權爭奪,或者是陸權擴張的隱憂?民族主義情緒是否又在悄悄發酵,成為阻礙理性對話的障礙?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不是簡單地將中美關係比作“新冷戰”,而是能夠從“一戰”的經驗教訓中,挖掘齣那些更具普遍性的、能夠指導我們如何避免衝突、如何尋求和平共存的智慧。
評分“下一次大戰?”這個帶有強烈警示意味的提問,瞬間勾起瞭我的閱讀興趣。作為一名對曆史和國際關係都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思考,人類是否真的能夠從過去的戰爭中吸取足夠的教訓?“一戰”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巨大傷疤,它改變瞭世界政治版圖,催生瞭新的意識形態,也留下瞭無數值得深思的疑問。本書將“一戰”的根源置於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下,並將其與當今中美關係進行對照,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命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一戰”爆發的深層原因,比如,是單純的民族主義情緒失控,還是帝國主義擴張的必然結果?亦或是國際體係的失衡與崩潰?作者如何看待普魯士式的軍事主義對德國決策的影響?英德之間海軍競賽的背後,又摺射齣怎樣的經濟與戰略焦慮?而將這些曆史脈絡與當下的中美關係聯係起來,書中又會描繪齣一幅怎樣的畫捲?是貿易戰的硝煙,還是科技領域的競爭,抑或是地緣政治的暗流湧動?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中提煉齣那些能夠警示當下,甚至指導未來的“啓示”,並且這些啓示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美兩國之間復雜而敏感的關係。
評分書名“一戰”的根源及對中美關係的啓示,讓我立刻想到瞭“曆史會重演嗎?”這個古老的問題。作者試圖通過迴溯“一戰”這個曆史的十字路口,來洞察當下國際政治的演變,特彆是中美兩國之間的互動。這無疑是一個宏大而又充滿現實意義的課題。我好奇書中將如何剖析“一戰”的誘因,是簡單的“連鎖反應”,還是背後更復雜的權力轉移、意識形態衝突、經濟利益爭奪?例如,作者是否會深入探討俾斯麥體係瓦解後,德國外交政策的搖擺,以及其對歐洲均衡格局造成的衝擊?奧匈帝國末日的掙紮,巴爾乾半國火藥桶的引爆,這些看似局部的衝突,是如何被大國間的戰略博弈所放大,最終導緻全球性的戰火?而將這一切與當今中美關係聯係起來,我期望書中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能夠找到那些被曆史反復證明的規律,例如,大國崛起與守成國之間的張力,內部矛盾如何影響對外政策,信息不對稱與戰略誤判的危險性等等。作者會如何運用這些“一戰”的經驗,來解讀當前中美兩國在貿易、科技、地緣政治等領域的競爭,並從中提煉齣對我們理解和處理中美關係至關重要的啓示,這讓我充滿期待。
評分還行,值得探討
評分這本書很好,非常喜歡京東快遞服務。
評分形式和內容,探求創作的思想性、學術性、知識性和藝術性
評分書很好,值得收藏,好好好,正品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
評分不錯,不錯。
評分66666666666666666
評分中國是不是一戰前的德國,顯然不是,好多書都討論這個問題,這本也有自己的見解
評分不錯,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