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国际知名学者从历史、经济、外交、内政、军事等角度,对比当时现今局势,剖析一战爆发根源。
一个世纪前,奥匈帝国王储遇刺身亡,欧洲的外交家们失误处理了由此而引发的危机,欧洲大陆随即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数百万人丧生,王室政权轰然倒塌,帝国分崩离析。几乎就在军队行进之时,学者们就开始解释大战爆发的原因。100年过后,围绕着一战爆发原因的争论仍在持续,人们也开始对比研究当今的国际体系和1914年的欧洲局势。
中国和美国注定要步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的后尘吗?中美各自的盟友关系是否会把双方拖入战争?两国的领导人能否和平地处理权力关系?东亚的领土和海洋争端是否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就像1914年的巴尔干半岛一样?
本书汇集了14位国际知名学者的文章,从历史、经济、外交、内政、军事等角度挖掘一战爆发的根源,探究了21世纪的大国能否避免重蹈1914年欧洲政治家的覆辙,为分析当今的中美关系提供了诸多经验。他们比较了当今国际体系和当时欧洲局势的异同,认为只有互相深入理解中美的不同之处,及早行动、团结大国,才可能避免两者爆发大战。
[美] 理查德·罗斯克兰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贝尔弗中心副教授,美中关系项目主任。
[美] 史蒂文·米勒()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贝尔弗中心研究员,国际安全项目主任。
目 录
序言:萨拉热窝事件百年——1914与中国的崛起//
大国平衡、结盟关系和外交
1战争之前:三种类型的外交//
2权宜之计还是万全之策:不断出现的危机与战争的起源//
3与其等待,不如现在:悖论1914——所有人都认为最适合开战的一年//
4盟友、失衡与战争//
5经济相互依赖与战争//
激辩修昔底德陷阱
6修昔底德陷阱//
7推翻修昔底德:历史差别弱化伯罗奔尼撒类比//
8修昔底德、结盟政治和大国冲突//
内幕:国内因素与战争根源,彼时与现在
9战争、革命和国内政治变化无常的重要性//
10国内联盟、国际化和战争:彼时与现在//
11欧洲军队与一战起源//
萨拉热窝事件百年:审视过去,面向未来
12必然性与战争//
13对一战爆发百年纪念的思考//
14权变因素(或小事情有大影响)//
序 言 萨拉热窝事件百年——1914与中国的崛起
1914年的金色夏日,奥匈帝国王储在远离维也纳、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波黑省遇刺身亡,它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在几周内使欧洲诸大国陷入战争。接下来发生的是无可比拟的巨大灾难。战争代价高昂;在4年多的残酷岁月里,参战的各大国挥霍了大量的生命和财富。数百万人战死沙场,多个国库被掏空。战争的影响巨大而持久。在战争结束时,四大帝国——德意志、沙俄、奥地利和奥斯曼——被摧毁。欧洲和中东版图重新划分。德国和俄国被内部的革命吞噬,注定对两国以及全世界产生长期影响。即使是欧洲的胜利者法国和英国,也被战争的巨大消耗削弱,加速了它们大国地位的衰落。在一战的废墟中,出现了对20世纪余下岁月至关重要的新事物:纳粹主义的崛起、第二次全球性战争,以及让苏联与美国成为死对头的冷战——苏联诞生于俄国的1917年革命,而美国则从一战中毫发无伤地崛起。1914年夏天成为历史的转折点:旧的世界将被摧毁,而新的道路既黑暗又危险。这是现代历史中最具决定性的转折点之一。
从这一点来说,1914年的一系列事件在百年后仍然十分引人关注丝毫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是,围绕战争起因的争议始终没有平息。即使是一些基本的事实也依然颇具争议。有关战争责任问题的辩论也从未停止。随着新证据的发现以及国际政治新理论的提出,对于一战也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重新解读。国际关系学术领域在最近几十年取得了巨大进步,出现了许多有关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相互依赖、预防性战争、进攻—防御理论、示意与博弈、理解与误解、遏制以及遏制失败等新概念的论文,学者们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对1914年进行了重新解构。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试图去理解1914年的政治精英是如何给他们的国家带来这前所未有的灾难时,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始终没有变化:这场灾难是怎么发生的?怎样解释1914年的一系列事件?有大量的文献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戏剧性的1914年让我们关注过去,但如果我们着眼未来,还会发现一个让人同样困扰的问题:1914年的事件是否会再次发生?让各国在1914年不可阻挡地走向战争的那些力量和因素是否还会在我们的时代发挥作用?是否有迹象表明1914年的要素可能在现代重现?
本书的目的是回顾过去,面向未来。撰稿人被要求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寻找警示性迹象、教训、令人警醒的故事,或者(可能)能够应用于现有国际秩序的因果结论等。我们从1914年的案例里能够学到些什么,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且——更重要的是——塑造今天的国际政治?我们能否发现那些应当避免的悲剧性错误?我们能否通过理解过去导致大国冲突的原因来降低未来出现大国冲突的可能性?由于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是大国间的暴力冲突,在当今世界,这些问题直接引向了中美关系。如果未来会发生大国冲突,似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正在崛起的中国挑战居于主导地位的美国。1914年的事件会否在这两个大国之间重演?竞争似乎无法避免,但这种竞争是否能够得到控制,从而避免发生战争?中美关系中是否存在一些因素,会像1914年那样引发局势升级直至战争?我们的撰稿人试图通过他们对1914年的理解来评估华盛顿与北京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分析现在与1914年的异同,强调可能的威胁和潜在的机遇。
回顾过去:什么造成了1914年的灾难?
对于1914年战争的深层原因以及直接原因的历史学分析并没有得出唯一或者简单的解释。接下来的章节反映出,历史学文献对1914年的研究呈现多维度的特点。这些章节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解释,有些关注1914年的某个特殊维度,有些则在分析中运用了多种决定性因素。
读完这本书的标题,“一战”的根源及对中美关系的启示,我立刻联想到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作者将一段百年前的惨痛教训,置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背景下进行解读,其用意不言而喻。我很好奇,书中将如何梳理“一战”爆发的那些关键节点,比如萨拉热窝事件为何能成为点燃世界大战的火星?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恩怨,又如何牵扯出欧洲列强的利益纠葛?德国的崛起与挑战,以及英法俄等国之间的联合与猜忌,这些历史性的力量博弈,在作者笔下会呈现出怎样的图景?更重要的是,作者如何将这些历史的逻辑,巧妙地迁移到理解当代中美关系上来?是否存在一些历史的相似性,或者说,有哪些“一战”的经验教训,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我希望书中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复述,而是深层次的因果链条梳理,以及对权力转移、战略误判、国内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等方面的深刻洞察,最终能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的中美战略竞争提供有价值的视角。
评分“下一次大战?”这个题目本身就足够引人深思,再加上“‘一战’的根源及对中美关系的启示”,我感觉这本书将是一场关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对话。作者似乎在警告我们,百年前的悲剧并非遥不可及,其根源可能依旧潜藏在当下的国际社会。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描绘“一战”爆发前的欧洲大陆的,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充满了理性计算,还是被非理性的情绪所裹挟?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让各国领导人明知战争的代价,却依旧义无反顾地走向深渊?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那些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外交斡旋的失败,国内舆论的压力,以及军工集团的游说?而将这一切与当今的中美关系联系起来,我更想了解的是,作者将如何找出“一战”与当下中美两国互动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否存在类似的海权争夺,或者是陆权扩张的隐忧?民族主义情绪是否又在悄悄发酵,成为阻碍理性对话的障碍?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不是简单地将中美关系比作“新冷战”,而是能够从“一战”的经验教训中,挖掘出那些更具普遍性的、能够指导我们如何避免冲突、如何寻求和平共存的智慧。
评分书名“一战”的根源及对中美关系的启示,让我立刻想到了“历史会重演吗?”这个古老的问题。作者试图通过回溯“一战”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来洞察当下国际政治的演变,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这无疑是一个宏大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好奇书中将如何剖析“一战”的诱因,是简单的“连锁反应”,还是背后更复杂的权力转移、意识形态冲突、经济利益争夺?例如,作者是否会深入探讨俾斯麦体系瓦解后,德国外交政策的摇摆,以及其对欧洲均衡格局造成的冲击?奥匈帝国末日的挣扎,巴尔干半国火药桶的引爆,这些看似局部的冲突,是如何被大国间的战略博弈所放大,最终导致全球性的战火?而将这一切与当今中美关系联系起来,我期望书中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找到那些被历史反复证明的规律,例如,大国崛起与守成国之间的张力,内部矛盾如何影响对外政策,信息不对称与战略误判的危险性等等。作者会如何运用这些“一战”的经验,来解读当前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的竞争,并从中提炼出对我们理解和处理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的启示,这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下一次大战?”这个带有强烈警示意味的提问,瞬间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作为一名对历史和国际关系都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思考,人类是否真的能够从过去的战争中吸取足够的教训?“一战”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巨大伤疤,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催生了新的意识形态,也留下了无数值得深思的疑问。本书将“一战”的根源置于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下,并将其与当今中美关系进行对照,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一战”爆发的深层原因,比如,是单纯的民族主义情绪失控,还是帝国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亦或是国际体系的失衡与崩溃?作者如何看待普鲁士式的军事主义对德国决策的影响?英德之间海军竞赛的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经济与战略焦虑?而将这些历史脉络与当下的中美关系联系起来,书中又会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卷?是贸易战的硝烟,还是科技领域的竞争,抑或是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中提炼出那些能够警示当下,甚至指导未来的“启示”,并且这些启示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两国之间复杂而敏感的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下一次大战?”。光是这个问号,就足以让人陷入沉思。作者似乎在抛出一个严峻的预警,又像是抛出一个充满求索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探寻那些可能导致我们走向另一场世界级冲突的根源。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脉络,什么样的国际格局,能让作者如此忧虑?“一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最具转折意义的战争之一,其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研究课题。这本书能否深刻地剖析那些隐藏在表面事件之下的深层矛盾?例如,帝国的野心、民族主义的狂热、军备竞赛的螺旋,以及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这些因素在“一战”的导火索点燃之前是如何相互作用,步步紧逼,最终将世界推向深渊的?我期望书中能够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时欧洲各国政治家、军事家乃至普通民众的心态,还原那个风雨欲飘的时代氛围。同时,作者提出“一战”根源与“下一次大战”的关联,这让我对书中关于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的分析充满期待。
评分十分有现实价值
评分包装靠谱,书的质量和宣传照一样,值得信赖。
评分季风推荐,都是有深度的书
评分很好发货速度很快 非常满意
评分赶上促销,囤货!你懂的!
评分赶上促销,囤货!你懂的!
评分集合了十四位学者的文章,有些观点值得借鉴,有些可参考区分。
评分好书
评分集合了十四位学者的文章,有些观点值得借鉴,有些可参考区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