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深入分析海外学者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观点,系统总结海外学者,尤其以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范式(例如费正清的“刺激反应”范式、麦克法夸尔的“三角”模式、赛奇的“话语建构”模式、裴宜理的“实用民粹主义范式”、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研究
目录
导论 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现象的缘起与意义
第一节 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学界对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第一章 “理论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端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端
第二节 哈佛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背景
第三节 哈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研究
第二章 哈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经典马克思列宁主义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哈佛中国研究学者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异端论”
第三章 哈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儒家德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西文化间的“冲击与反应”
第四章 哈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性”研究“
第一节 中国革命和理论的独立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融合与分离
第三节 哈佛学者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兼容性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建设中的具体实现
第五节 哈佛学者对抗日救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研究
第五章 哈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和模式的研究
第一节 “中国革命卓异主义”与毛泽东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道路的形成
第六章 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与国际毛主义
第一节 国际毛主义的学科起源
第二节 国际毛主义研究的主要问题域和研究方法
第七章 海外学界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中国社会主义”论述的含义
第二节 当代西方学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若干观点
第八章 哈佛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影响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哈佛学者研究马克思中国化的范式和方法
第二节 哈佛学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第三节 哈佛学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积淀与发展趋势
附录
学术对话
国际中共学刍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裴宜理的“实用民本主义(民粹主义)”论
哈佛学者裴宜理提出了实用民本主义(pragmatic populism)概念,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推行的是一种实用民本主义,从实用的角度改善民生。她提出:“中国通过这一主义成功把那些常被视为衰败之兆的挑战转化为重生和更新的力量之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大幅提高。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民生,为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裴宜理看到了共产党人对民生的关注,看到了共产党人改善民生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裴宜理认为民本主义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实用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核心因素。孔孟的天命思想表明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是政治的一个条件。不是皇家血统,而是皇帝自己使老百姓过上好生活的能力为他赢得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裴宜理把“实用民本主义”提升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这一高度。她认为,“尽管共产国家继续在口头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加上邓小平理论),但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是不再依赖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实际上,中共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有意压缩意识形态的正教,目的是为了解决棘手的社会问题”;“在我们当前生活的后冷战时代,实用民本主义确实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替代物”,她甚至认为,邓小平的实用民本主义并不是孤例。她举出了两个例子:年轻的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提出改善民生。国务卿希拉里,在谈到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时强调,“把意识形态放到一边,(强调意识形态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就强调改善人民生活。施拉姆曾专门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早年的“民本主义”,认为“毛泽东具有民本主义(民粹主义)倾向”。中共领导人强调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也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
……
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