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澤直人(錘子科技發布會 羅永浩推薦) [NAOTO FUKASAWA]

深澤直人(錘子科技發布會 羅永浩推薦) [NAOTO FUKASAW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深澤直人 著,路意 譯
圖書標籤:
  • 設計
  • 工業設計
  • 用戶體驗
  • 産品設計
  • 創意
  • 羅永浩
  • 錘子科技
  • 深澤直人
  • NAOTO FUKASAWA
  • 極簡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758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5169
品牌:湛廬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財富匯
外文名稱:NAOTO FUKASAWA
開本:12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44
字數:75000
正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錘子科技CEO羅永浩傾情推薦,也是錘子科技與湛廬文化聯閤推齣的工業設計書係的di一本,他認為:“zui牛的設計師有四位——深澤直人 (無印良品設計顧問)、喬布斯 (蘋果的靈魂人物)、喬納森·艾維 (蘋果首席設計師)和迪特·拉姆斯 (博朗設計大師),但我zui崇拜的人是——深澤直人。”

這是一本能夠激發設計熱情的書。作者以産品設計為綫索,以故事開篇, 娓娓道來,闡述引發設計靈感的點;圖文並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作品集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珍藏價值、高逼格、極具調性的工藝品。給設計師以及設計愛好者以啓發。

Ziba的資深工業設計師瑪瑞爾·米德萊頓曾經說過:“他相當激情地將工業設計和互動設計融閤得天衣無縫,想法既簡單又神奇,而他的關注點在於創造的事物與周圍的環境相和諧。”

德國知名的工業設計師康士坦丁·葛切奇評價:“有著能將復雜變成簡單,醜陋變成漂亮,陳舊變成嶄新的魔力,他可以親吻一隻青蛙而讓她變成公主。”

他是極簡主義、返璞歸真、物的八分目的倡導者,簡單和便捷生活的締造者。

湛廬文化齣品


內容簡介

  深澤直人親自編輯,國內首部深澤直人作品集。深澤直人本人親自整理從未發錶過的設計手稿,di一次麵嚮中國設計師與設計愛好者介紹其作品、靈感來源、設計過程;書中還囊括瞭全球設計領域核心人物的文章,這些設計大師分彆是當代著名雕塑傢安東尼﹒格姆雷(AntonyGormley),當今具影響力的英國工業設計師之一賈斯珀﹒莫裏森(JasperMorrison),全球著名創新&設計公司IDEO首席執行官蒂姆﹒布朗(TimBrown),英國知名産品設計師、工業設計教授以及IDEO聯閤創始人比爾﹒莫格裏奇(BillMoggridge),以及日本心理學傢佐佐木正人(MasatoSasaki)。
  di一本全麵介紹深澤直人淡泊、細膩、極簡、追求細節、善於觀察生活、崇尚美好與和諧的性格特質;為國內設計師提供瞭di一手設計哲學資料,其作品靈感來源從哲學、禪意的角度齣發,以日常的所見所聞、生活點滴為核心,通過分析物與人的關係、提供人類生活便捷的角度開展並完成産品設計,終告訴人們“物的八分目”、“飯吃八分飽”的生活理念;

作者簡介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世界著名工業設計大師,著名創意&設計公司IDEO的早期設計師;無印良品靈魂人物,現任多摩美術大學統閤設計學係創辦人兼主任教授,也是三宅一生基金會創建的21_21DESIGN SIGHT總監;
  傢用電器和日用雜物設計品牌“±0”(極簡、Less is more經典詮釋)創始人;
  在他三十多年的設計生涯中,其作品贏得瞭全球認可,獲得五十多項國際大奬,美國IDEA金奬、德國IF金奬、“紅點”設計奬、英國D&AD;金奬、日本Good Design設計奬等。
  曾為多傢國際知名公司做過産品設計,如Apple、EPSON、NIKE、SHARP、HITACHI、TOSHIBA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深澤直人從物的設計師變成關係的設計師。他專注於對物和人之間的關係。從物的外部一步步進入,以便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用戶的需求和心智。他的作品挑戰著設計師對新奇概念的理解,挑逗著設計師們的視覺和心靈。‘手藝’是能夠準確用在他作品上的詞,不是簡單的手工藝感,而是不斷利用多次創作迭代和不斷學習的深思熟慮的結果。用‘手藝人’來形容深澤直人一點都不為過。他對關係手藝的精通,對無人能敵。”

——蒂姆·布朗

IDEO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我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歐洲乃至世界很多國傢的公司、企業都邀請深澤直人去進行産品設計。這與時尚趨勢無關,而是對設計思考的一緻性和認同感的共鳴,他提供瞭如此之多的可持續性意識。”

——原研哉

日本平麵設計大師、無印良品總監

“不得不說我們很受深澤直人的影響,我不能否認APPLE的許多産品,將深澤直人式的日本哲學與商業結閤的更完美。”

——喬納森·艾維

蘋果(APPLE)公司現任高級副總裁


目錄

6 Without Thought 無意識設計 深澤直人
16 不完美的完美 打印機
18 包含瞭操作的外觀 CD播放器
22 抹除實體的存在 瓷片燈
24 所有麵都朝嚮用戶 收據打印機
26 消除邊框 LED手錶
28 桌子般大小的“天空” 個性化天空
31 在場的設計 靈魂留在瞭背後的椅子
32 不平衡:生命的跡象 動能自動續電
34 行為中的不連續 電飯煲
36 Noticing the Unnoticeable 察覺到不可察覺的 賈斯珀·莫裏森
40 意識的中心 茶包+指環
42 為事物匹配不同的行為 木偶
43 被忽略的顔色 茶包+染色的茶
44 觸摸起來感覺很好的外形 INFOBAR
48 舒適的形式 ISHICORO
50 機器的容貌 烘乾洗衣機,真空吸塵器
54 似乎有一個連接,但其實並沒有 EKI
56 不像它的設計 按摩椅
58 呈現現象 空氣淨化器
60 我們不能先抹除外形嗎? 碎紙機
62 Affordance and Design 可供性與設計 佐佐木正人
66 運動中的信息 緊急齣口燈
68 感覺的記憶 W11K
70 似乎已經存在但其實並沒有的東西 ±0
72 隨著發展而失去的東西 8寸LCD電視
74 不用銀色的金屬漆 22V LCD電視
76 人們所喜愛的無意義的形狀 加濕器
78 切換人們模式的開關 帶有圓盤的燈
8 0 夾在物品之間的燈 A4燈
8 2 快樂的形狀 烤麵包機
8 4 融入環境 咖啡機
8 6 無繩話筒 傢用&辦公電話
8 8 2.5R 便攜CD/MD播放器
9 0 灰色 DVD/MD立體聲組閤
9 4 共同的懷舊 鞋底包
9 6 每個人都知道卻不在意的事是有價值的 網篷布手提袋
9 8 正常的形狀 CD收音機
100 溫暖的外形 加熱器
102 莊重的 無繩電話
104 中立的立場 熱水飲水機
106 想象的形狀 香水瓶
108 親和力 床和椅子
110 激活記憶 多啦A夢緊急齣口燈
112 喚醒五感 觸覺
113 果汁皮膚 果汁皮膚
116 Thinking About Naoto Fukasawa 關於深澤直人 安東尼·格姆雷
124 正是你所尋找的 Bincan係統
126 那邊的某個地方…… 碗燈
128 中庸特質 颱燈
130 溝通不用語言,而用設計 B&B; 意大利
無意中使用到的東西 X書架
134 設計齣意料之外的 B&B;配飾
像花束一樣的花瓶 花瓶
136 蹦齣來的應用 容器外麵
138 既是外部也是內部 容器裏麵
140 不錯的雜亂 筆筒
142 失準的鏡頭 鎮紙
144 徒勞的功能 燭颱
146 微妙的張力 沙發
148 一片塑料 燈
150 張力 電腦包
152 一個可以坐著的地方 沙發
154 工藝品般的工業化産品 MUKU傢具
158 超常規 DEJA-VU凳子,椅子和桌子
162 在我們想象中的像椅子的椅子 木質椅子和桌子
166 The Meiji Shrine 明治神宮 比爾·莫格裏奇
168 顯而易見的想法 Twelve,Twelve 365 手錶
170 形狀消失 NEON手機
172 角和邊 模塊化浴室
176 最小工作 滾珠筆
178 無邊界的光 燈
180 兩個圓 颱燈
182 凹坑 浴盆
184 像一個産品的椅子 椅子
186 光的殘影 水晶吊燈
188 可供性 圓木椅子
190 切除的場景 手錶
192 物品中的草率就是設計中的草率 水龍頭
196 似乎無處不在的椅子 辦公椅
198 精確的習俗適閤精確的裝置 衝水馬桶
200 風的形狀 吹風機
202 通過感覺識彆品牌 印章
204 盡可能多地保留傳統元素 硃砂印颱
206 正如你所想的形狀 帶有名字印章的滾珠筆
208 模仿 兒童椅
210 不匹配 兒童餐具
212 使人感覺很方便的大小和形狀 2.5R
216 空氣淨化 空氣淨化器
218 適度的外形 咖啡機和茶壺
220 不太方便的好處 烤麵包機
222 融化著的形狀 手機
224 WORKSHOPS 工作坊
226 From Object to Relationship 從物到關係 蒂姆·布朗
228 Naoto Fukasawa Was Napping Mid-Pacific 深澤直人在太平洋中央小憩 原研哉
230 ACKNOWLEDGMENTS 緻謝
232 NAOTO FUKASAWA Exhibitions/Design Awards/Biography 深澤直人
234 LIST OF WORKS 作品列錶
240 TRANSLATOR AFTERWARD 譯者後記

精彩書摘

  書摘-1
  恰如其分的設計(Appropriate solutions)
  在編排這本書時,我纔意識到自己的靈感是如此多樣。我知道,讀者們希望獲得一些行之有效的設計經驗。比如,與設計師有著密切聯係的特殊形式,設計中傾嚮於使用的某種材質,源自於創新流程的某種特殊技藝,以及揭示某種隱含的機製或者新現象,可能有的人還希望得到許多諸如此類問題的答案。但是,我的設計其實並沒有這些統一的原則或者顯而易見的延續性。有一段時期,我曾要求自己能夠遵循“單一的設計思路”進行創作。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其實這種設計思路非常令人窒息。不同於以往在每一次設計中都引入“我自己的感覺”,我開始傾嚮於追求清晰的想法。可能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開始努力讓設計恰如其分地適閤於情景,即摒除自己所刻意強調的“我建議如此”的個人特徵,根據實際情況讓設計契閤各方麵的約束條件,從而讓設計看上去非常自然。實際上,當我站在公眾的立場,客觀地確信最終用戶有“希望擁有這樣的東西”的願望時,恰如其分的設計就會自然而然地産生。我有種感受:設計並不是我所創造的,它原本就在那裏,我所做的一切,隻是將它呈現齣來。
  最終用戶知道恰如其分的設計應該具備哪些不同參數,但他們並不能準確地描述齣來。這就是為什麼類似於“希望擁有這樣的東西”的模糊概念,並不能産生一個具體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當用戶發現一個好設計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說“我一直都希望擁有這樣的東西”。
  無意識設計(Without thought)
  1998年,我組織瞭一場名為“無意識設計”的工作坊,這也是我對人們在無意識狀態下會如何處理事情的一次探索。從傳統觀點來看,設計通常都是有意識的活動。因此,“無意識設計”的概念對於設計師和外行來說都很難理解。在思考一個産品采用什麼名字時,我曾詢問過兩位正好在日本訪問的朋友,一位是比爾·莫格裏奇(Bill o Mggridge),他是我曾經工作過的美國設計公司I D E O 的創始人;另一位是比爾·韋普朗剋(Bill Verplank),他是新興交互設計領域的先驅。我問他們:“當一個人進入房間後,發現地麵上鋪瞭瓷磚,但是沒有傘架,他就把傘靠在牆邊,把傘尖插在瓷磚之間7毫米的接縫裏,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無意識行為。你會使用怎樣的詞來形容這種無意識行為的感覺?”他們都立刻迴答:“無需思考”。“可以使用‘沒怎麼思考’嗎?”我又問。“不”他們說,“沒怎麼思考的意思是不替彆人著想,是一種不友善的態度”。的確,“無意識設計”就是這樣。與此同時,我想象在一個大廳的入口處,距牆10厘米的地麵上,有個相似的7毫米的凹槽,它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傘架。當訪客進來時,他們自然就會把傘往牆上一靠,而雨傘的另一頭就插在瓷磚與瓷磚之間的凹槽中。這樣就設計齣不同於傳統圓柱形的傘架瞭。設計和目的都達成瞭,而物理的實體卻消失瞭——這觸發我舉辦瞭下一場叫做 “設計消解在行為之中”的工作坊。
  在這種去物質化的設計思考中,凹槽可以成為一個傘架,傘架也在字麵上從人們的行為過程中消解瞭。這些行為所具有的功能性,可能並不會立刻顯現齣來,但是當人們無意識地做齣這些行為時,它們的功能性就會立刻明瞭。再比如,當許多人在同一個地方攀爬一條陡峭的山路時,人們都會不自覺地抓住一些樹枝和石頭。這些樹枝和石頭因此也被磨得越來越光滑,它們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可以提供幫助的,所以自然而然地成瞭我們意識中的焦點,成瞭行為過程中的節點。我相信,設計就在於找齣那些共同點,它們存在於美麗的流動、無需思考的行為和意識集中的交匯之處,設計師就是要去找到它們最佳的形狀,擺放在那裏。雖然今天許多人都嚮往有刺激的設計,但是太多的刺激對於人們的生活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刺激,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有意識的關注,從而打斷無意識的行為。在我看來,人與物之間無意識的、和諧的關係,纔是“無意識設計”的最好錶達。
  書摘-2
  Centre of awareness 意識的中心
  我受邀為名為“再設計”的展覽設計一個茶包。這個展覽是由平麵設計師原研哉負責規劃並指導,由紙製品公司Takeo負責舉辦。展覽的目的是再次設計那些我們已經熟悉的日常事物。我不會先設想一種材料再進行設計,如果我努力要達成的設計需要新材料,我也不會拒絕使用;有時候我也會考慮新技術。我選擇技術和材料都是為瞭達到目的,但我從來不會把新材料和新技術作為我的設計之源。再設計人們都已經很熟悉的茶包並不容易。我下意識地相信,在每個人沏茶到喝茶的過程中,存在一個意識的中心。茶色正好,可以飲用,就是意識的中心,也是我們整個交互感覺的根本所在。無論你是在和人交談還是自己在做白日夢,讓你瞬間從“沏”到“喝”轉變的是茶葉的紅褐色。我在綫繩的末端係上瞭一個半透明的指環,它的顔色是紅褐色,足夠濃的茶色。其實並不需要等茶的顔色漸變成指環的顔色之後纔可以喝,也不需要知道指環的含義是什麼。但是如果這個顔色代錶瞭一種味道,而且是沏茶人謹慎錶達他們對茶鍾愛的方式,這就會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與其領略指環的功能,不如把它從綫繩上拆下,將它送給和你一起喝茶的人。
  Matching things with different actions 為事物匹配不同的行為
  我覺得在熱水裏上下、前後移動一個茶包,就像在移動一個木偶。當綫繩被左右拖拽,熱水裏微微搖晃的茶包會比手移動得慢一些,搖晃的幅度也會小一些。因此茶包被設計成瞭一個木偶的形狀。當茶包放在熱水裏,裝瞭一半茶葉的茶包會膨脹變大,一個胖胖的木偶形狀就顯現瞭齣來。
  An obvious idea 顯而易見的想法
  當我為這款手錶想到十二邊形玻璃的設計概念時,我很想知道為什麼從未有人産生過這種顯而易見的想法。當然,有可能也有人有過這種想法,隻是我不知道。
  三宅一生的形象是簡潔而清晰的。錶盤被設計成12邊形,形成12個頂點,正好代替瞭手錶的12個時間刻度。由於這個原因,十二邊形的想法在最小的改動下得以實現。為瞭達到效果,指針被加粗到瞭極限,品牌也被設置在圓柱形的錶殼上。“Twelve”這個名字也是來自於想法本身。
  我還發布瞭一個有著相同設計的模型,它增加瞭星期、日期和秒針——三個小圓圈,三個短的錶針都被加粗。為什麼設計成這樣?比如10號,星期四,那麼這幾個指針整體看上去就像一個悲傷的錶情,很有意思。於是,一張像人臉一樣的手錶就被創造齣來瞭。
  ……

前言/序言


工業設計的哲學與匠心:探尋形式背後的故事 深度探索大師級設計師的創作脈絡與設計思想 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設計巨匠的內心世界,這不是一本簡單的作品集,而是一部關於設計哲學、材料運用、人機交互以及美學觀念的深度剖析之作。 在這紛繁復雜、日新月異的當代社會中,産品設計已超越瞭單純的“好看”或“有用”的範疇,它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科技、藝術與人文關懷的完美結閤。本書聚焦於那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設計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細緻解構,試圖揭示齣優秀設計背後的底層邏輯與不變的追求。 第一部分:設計的原點——對本質的迴歸與材料的對話 優秀的設計往往源於對事物最本初狀態的深刻理解。本書開篇將追溯設計的源頭,探討設計師如何從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捕捉靈感,並將其轉化為具有普世價值的形態。我們將深入研究材料科學與設計美學的交匯點。 材料的“性格”與“情感”: 不同的材料——木材的溫潤、金屬的冷峻、塑料的可塑性——都擁有其固有的“性格”。本書將剖析如何通過精湛的工藝,讓材料以最自然、最能體現其特性的方式呈現。例如,探討一塊未經修飾的木闆如何通過特定的切割和打磨,展現齣超越其自身價值的藝術性。 “少即是多”的現代詮釋: 極簡主義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對冗餘信息的嚴格篩選。我們將詳細分析如何通過剋製的綫條、精確的比例和精準的留白,達到形式與功能的和諧統一。這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簡化,更是對功能邏輯的極緻提煉。 觸感與溫度的感知: 在一個日益數字化的世界裏,物理接觸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書中將用大量篇幅討論“觸感設計”(Haptic Design),探討錶麵紋理、重量分布、操作反饋(如開關的阻尼感、鏇鈕的刻度感)如何影響用戶對産品質量的整體判斷,以及這些細微的物理體驗如何構建起人與物之間深層次的情感聯結。 第二部分:形式追隨功能?功能服從體驗?——動態平衡的藝術 在傳統工業設計理論中,“形式追隨功能”是金科玉律。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用戶體驗(UX)和情感化設計(Emotional Design)的比重日益增加。本書將探討功能性與情感性之間的動態平衡藝術。 人體工程學的詩意錶達: 深入探討生物力學如何融入設計流程,但重點不在於冰冷的參數,而在於如何將這些參數轉化為符閤人體自然動作、令人感到舒適甚至愉悅的形態。我們會展示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它們如何巧妙地解決瞭實用性與美觀性之間的矛盾。 “隱藏的邏輯”: 許多偉大設計的精妙之處在於用戶在使用時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直到需要它的時候,它纔以最自然的方式齣現。本書將解析這種“無感設計”背後的復雜結構和巧妙的機械原理,揭示那些隱藏在光滑錶麵下的精密工程。 從“産品”到“夥伴”的轉變: 探討産品如何從一個工具演變為用戶的“夥伴”。這涉及到交互設計的深度思考,包括設備的啓動序列、錯誤提示的友好度、以及産品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適應性。 第三部分:設計與時代的共振——文化語境與未來的展望 任何偉大的設計都深深植根於其所處的時代文化和社會背景之中。本書的後半部分將視角轉嚮宏觀層麵,探討設計如何成為時代精神的載體,並預示未來的發展方嚮。 地域性與全球化的張力: 探究設計師如何在堅守地方文化特色、傳統工藝和地域美學的同時,創造齣能夠被全球市場接受和理解的産品。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偏好、圖案象徵意義與結構偏好。 可持續性:設計的終極責任: 麵對全球資源挑戰,設計的可持續性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核心議題。本書將重點分析“循環設計”(Circular Design)的理念,研究如何從産品生命周期的設計之初就考慮其拆解、迴收和再利用的可能性,探討環保材料的創新應用及其帶來的美學新可能。 數字化浪潮下的設計未來: 探討在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工業設計將如何演變。是更加注重“環境智能”的融入,還是會更加強調那些無法被數字化的、純粹的、有溫度的物理形態? 本書的獨特價值: 本書摒棄瞭浮於錶麵的圖片堆砌,力求提供的是一種“可被理解的設計思維”。它不僅麵嚮專業設計師,更嚮所有對美學、對生活質量有追求的普通讀者敞開大門。通過對曆史案例的尊重和對前沿趨勢的敏銳洞察,我們試圖描繪齣這樣一幅圖景:設計不僅僅是創造物體,更是創造一種更優越的生活方式和更深層次的人類體驗。閱讀本書,您將學會如何“看”設計,如何理解一個物體背後的所有選擇、權衡與哲學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本身就應該成為一個測試。如果它是一本緻敬深澤直人作品的書,那麼它的紙張選擇、墨水的質感、留白的處理,都必須達到一種近乎苛刻的專業水準。我設想這本書的內頁會非常乾淨,字體選擇會是那種低調卻極具力量感的黑體或襯綫體,每張圖片的擺放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心編排的視覺儀式。這本書要是能成功地將“産品設計”和“人文關懷”這兩個看似遙遠的領域連接起來,那就真是物超所值瞭。我猜想,書中或許會穿插一些他對於現代人“迷失在工具中”的反思,即我們是否越來越依賴工具,反而忘記瞭工具服務於人的初衷。這本書如果能引導我重新審視我周圍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物品,迫使我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和“如何”,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設計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好好生活”的哲學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潛在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極簡主義”在當代語境下如何演變的窗口。深澤直人的“Without Thought”理念,本質上是對信息過載的一種反抗,他試圖通過設計來降低人的認知負擔。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拆解幾個他最具代錶性的案例,比如那個著名的“白色的杯子,但開口處是透明的”設計,它在視覺上是如何欺騙我們的大腦,從而達到一種全新的交互體驗的?如果這本書能像一本深度訪談錄那樣,捕捉到他對於材料的敏感度——他如何看待金屬、塑料、木材在時間流逝中的變化——那就太棒瞭。我希望作者能夠避免使用那些空泛的贊美之詞,而是用精確的語言去描述設計背後的邏輯鏈條。畢竟,一個大師的價值,不在於他做瞭什麼,而在於他為什麼這麼做。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足夠的深度和嚴謹性,讓我能夠真正“看見”他的設計思路。

評分

光是書名中提到的“羅永浩推薦”這一點,就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産生瞭極強的地域和文化對比的興趣。深澤直人代錶瞭日式設計的內斂、謙遜和對細節的偏執,而羅永浩和錘子科技則代錶著中國語境下,科技産品對“理想主義”和“人文情懷”的極度渴望與錶達。我非常想知道,當這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美學和商業哲學碰撞時,書中會呈現齣何種張力?這本書是否嘗試去解讀,為什麼深澤直人的設計能夠打動一個熱衷於“東半球最好的手機”的創業者?我猜測,這可能不是一本簡單的作品集,而更像是一篇深度報告文學,通過設計案例來探討“好的産品”如何超越國界和語言,觸及人類共通的情感需求——那種對美好、對平衡、對恰到好處的追求。我希望讀完之後,我能帶走的不隻是對深澤直人作品的欣賞,而是一種看待世界、看待我們日常所用物品的全新、更具批判性的眼光。

評分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我心裏就咯噔一下,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平麵設計或者工業設計的産品圖冊那麼簡單。深澤直人的作品總是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自然感”,仿佛他隻是將事物本來的樣子稍微雕琢瞭一下,而不是憑空創造。我希望這本書能著重探討的是這種“人與物”的關係重塑。比如,當我們在談論一個産品時,我們究竟在和誰對話?是和設計者本人,還是和産品本身所蘊含的某種生活態度?如果書中能收錄一些他早期在日本本土參與的設計項目,那些可能不太為人所知,但卻奠定瞭他設計基礎的作品,那將會是非常寶貴的資料。羅永浩的“推薦”標簽,更像是一個導火索,它暗示瞭這本書可能不僅僅停留在純粹的設計理論層麵,可能還會觸及到如何在一個充滿喧囂和快速迭代的市場環境中,堅守住設計的本真和匠心。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跨越地域、融閤東西方審美的設計對話,那種讓人在不經意間感到“就是這樣纔對”的頓悟瞬間。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確實挺引人注目的,一下子就把“深澤直人”這位設計大師和“錘子科技發布會 羅永浩推薦”這兩個標簽結閤在瞭一起,讓人不禁好奇這其中究竟蘊含瞭怎樣的設計哲學或者跨界思考。我個人對日本設計,尤其是深澤直人那種剋製而又直擊人心的“Without Thought”設計理念非常著迷。所以,我期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他那些標誌性的作品,比如MUJI的那個圓潤的CD機,或者奧豪斯(OHAUS)的電子秤,不僅僅是展示最終成品的美感,更想瞭解他從日常生活中捕捉靈感、並將“空”和“留白”運用到極緻的思考過程。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通過大量的實物照片、草圖和訪談記錄,為我們描繪齣一個完整的設計師肖像——他是如何平衡功能性與情感需求的?他的設計語言又是如何跨越文化界限,被不同背景的讀者所理解和接受的?如果能結閤錘子科技的發布會背景,或許還能看到一些關於如何將極簡主義設計理念成功轉化為大眾消費電子産品的實戰案例,這無疑會給那些緻力於産品創新和用戶體驗的業內人士帶來極大的啓發。我非常期待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那種寜靜而深刻的設計力量。

評分

質量不錯,好評。

評分

618年中大促買的,下半年的書單買齊瞭,慢慢看。包裝很嚴實,書的質量也很上乘。

評分

對於新事物,我們不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本書沒有乾巴巴地展示深澤直人的作品集。在好朋友布魯諾·穆納裏的建議下,深澤直人為瞭讓讀者更好地區分設計作品與具體感知過程中的微妙差異,在作品旁詳細地闡釋瞭他的作品是在什麼情況下産生的,和他是如何思考的,也就是說他具體闡釋瞭每一件設計的靈感來源。這能夠給閱讀這本書的設計師和普通讀者帶來藉鑒的角度和學習的方嚮。

評分

物流運輸質量都不錯,使用後再來追加評論,應該不會差

評分

書的內容很有意思,雖然言辭簡潔,但耐人尋味,值得買的一本書籍

評分

深澤直人老師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設計師大師,雖然自己服裝設計,但是還是一直比較喜歡工業設計,喜歡的朋友圈可以加我:keepcalm141,寶貝不錯,值得購買.不過這個包裝很弱,就套瞭一個京東的袋子,感覺很容易把書磕破.其他的都都還好.

評分

像老羅的設計看齊,棒棒的

評分

喵啊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吧

評分

一般一般可以看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