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史(增订版)

中国油画史(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淳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油画史
  • 油画
  • 艺术史
  • 美术
  • 中国美术
  • 艺术
  • 文化
  • 增订版
  • 绘画
  • 艺术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24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865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60
字数:8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油画史》增订版是著名美术批评家刘淳先生历时五年的心血之作。在撰写本书的前期准备阶段,他走遍大江南北,广泛收集资料、采访了上百位艺术家,留下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中国油画史》出版后广受好评,多次再版。这本版增加了2005年之后的新成果。增补的第十章为“没有遮掩的黎明”,比较详细分析了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背景下,中国油画所面临的处境。

内容简介

  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视觉方式来认识和表达中国的历史。全书配有800余幅油画作品,本身就体现了作者对各时期油画艺术的选择和评价。可以说,这是一部“图”说的中国历史,也是展示一个多世纪油画艺术发展过程的无数级“台阶”,更是几代艺术家们呕心沥血的心灵史。

作者简介

  刘淳,男,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成长于山西太原。20世纪90年代初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研究。出版有《中国前卫艺术》《新潮 艺术 人生》《中国油画史》《艺术的态度》《刘淳自选集》《中国当代艺术访谈?艺术家卷》和《中国当代艺术访谈?批评家卷》等专著10余部,现在山西某杂志社供职。

目录

002 导 言
P013 哈萨克贡马图 /郎世宁
P014 香妃戎装图 /郎世宁
004 第一章 明清回顾 1542-1899
P016 热河表演射箭 /王致诚
P016 达瓦像 /王致诚
006 第一节 中国油画的肇始期
P017 驯吉骝图 /艾启蒙
P017 雅满塔尔像 /潘廷章
与欧洲传教士
P017 钱德明神父画像 /潘廷章
P018 慧贤皇贵妃像 /佚 名
010 第二节 利玛窦与朗世宁
P008 木美人 /佚 名
P018 清装老妇像 /佚 名
P012 利玛窦画像 /游文辉
P018 万法归一图 /佚 名
P013 乾隆皇帝 /郎世宁
P018 弘历刺虎图 /佚 名
019 第三节 广州“外销画”
P019 清代四品武官肖像 /佚 名
P022 美籍船长像 /林 呱
P020 广州商馆区 /新 呱
P023 自画像 /钱纳利
P020 香港维多利亚湾 /佚 名
P023 澳门街景 /钱纳利
P020 广州珠江 /佚 名
P023 买花 /佚 名
P020 维多利亚湾及海港 /佚 名
P023 广东街景 /佚 名
P021 英国人像 /史贝霖
P024 广东街景 /佚 名
P021 中国阳台风景 /史贝霖
P024 男性肖像 /佚 名
P022 自画像 /林 呱
P024 女性肖像 /佚 名
P022 自画像 /林 呱
P024 渔妇像 /佚 名
025 第四节 中国油画摇篮——
P025 利玛窦与徐光启谈道图
P027 土山湾画馆中的素描教本
P026 土山湾美术工场
P027 土山湾画馆中的素描教本
上海“土山湾画馆”
P026 土山湾画馆学习绘画的课堂
P028 土山湾画馆出品的圣像画



030
P047 菊花/朱屺瞻
1900-1936
P047 西湖/严智开
P047 少女/许敦谷
P047 夜读/江 新
P041 自画像/李叔同
P049 音乐家/李铁夫
034
036
P042 自画像/曾延年
P050 画家冯钢百/李铁夫
P042 秋林远寺/汪亚尘
P050 斜靠薰笼坐待明/李毅士
P042 农村风景/汪亚尘
P051 鲤鱼/冯钢百
P043 弃民图/王悦之
P051 男人肖像/冯钢百
P043 台湾遗民图/王悦之
P052 海滨/吴法鼎
P044 桌上的静物/关 良
P052 湖景/吴法鼎
P044 浴后/关 良
P052 裸女/方君璧
P044 自画像/丁衍庸
P052 桃子/方君璧
P044 坐着的裸女/丁衍庸
P053 八尾金鱼/常 玉
P045 百合花/廖继春
P053 穿白点蓝洋装的少女/常 玉
P045 风景/陈澄波
P054 奏出人间辛酸/余 本
P045 苏州河边/陈澄波
P054 儿子画像/吴大羽
P045 庭院/廖继春
P055 韵律/吴大羽
P046 西湖风景/关紫兰
P056 白鸽/方干民
P046 藤萝花/关紫兰
P056 秋曲/方干民
P046 大丽花/王济远
P056 黄山/周碧初
P046 春申江畔/王济远
P057 枇杷/周碧初
P046 山局雪霁/许敦谷
P057 女孩/蔡威廉

第二章 引进与传播

第一节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第二节 跨洋寻梦
P058 有墨水的静物 /戴秉心
P059 沙坪新村 /李瑞年
P058 花瓶 /戴秉心
P059 暴风雨 /李瑞年
P058 四川风景 /胡善余
P059 野的生命 /周真太
P059 桃子与水壶 /胡善余
060 第三节 昌兴教育
P062 关紫兰像 /陈抱一
P066 威尼斯圣马克教堂 /颜文
P063 花卉 /陈抱一
P067 箫声 /徐悲鸿
P064 北京前门 /刘海粟
P067 女人体 /徐悲鸿
070 第四节 西画群体
P072 渔妇 /林风眠
P074 晚步——东京街景 /许幸之
P073 摸索 /林风眠
P075 铺路者 /许幸之
P073 人类的痛苦 /林风眠
076 第五节 现代先声
P078 如此巴黎 /庞薰
P082 风景 /丘 堤
P079 人生的哑谜 /庞薰
P082 静物 /丘 堤
P080 上海南京路 /倪贻德
P083 颜/赵兽
P080 黄浦江 /倪贻德
P083 英雄与美人 /张 弦
P081 海上油塔和油库 /杨秋人
P083 女肖像 /张 弦
P081 烟囱与曼陀铃 /阳太阳
P083 分截人生 /赵 兽
P081 村间 /阳太阳
P083 风景 /梁锡鸿
084 第六节 海上之光
P084 甘纳地洋行 /佚 名
P086 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郑曼陀
P085 黄浦江外滩风光 /佚 名
P087 哈德门香烟广告 /杭稚英
P085 黄浦江外滩风光 /佚 名
P087 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广告 /谢之光
P086 英美烟公司红锡包广告 /丁云先
P087 奉天谷本烟公司广告 /金梅生
P086 净因慧业图 /徐泳青 郑曼陀


088 089
第三章
第一节 拓荒者的步履写实主义的殉道者 ——徐悲鸿 1900-1949 P090 P090 P091 P092 P093 桂林风景 /徐悲鸿 月色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 男人体 /徐悲鸿 我后 /徐悲鸿
095 第二节 融合中西的开拓者 ——林风眠
P095 P096 P098 死 /林风眠 构图 /林风眠 人体 /林风眠
P100 P100 渔汛 /林风眠 霸王别姬 /林风眠
102 第三节 个性张扬的叛逆者 ——刘海粟
P103 P103 P104 南京夫子庙 /刘海粟 快车 /刘海粟 雪霁 /刘海粟
P105 P106 夕照巴黎圣母院 /刘海粟 威斯敏斯达落日 /刘海粟
108 第四节 古典家园的守望者 ——颜文
P109 威尼斯水巷 /颜文
P109 罗马斗兽场 /颜文
P110 普陀风景 /颜文
P110 卧室 /颜文
P111威尼斯圣保罗教堂 /颜文
112 第五节 油画壁垒中的 坚守者
P113 菊花与女人体 /潘玉良
P113 自画像 /潘玉良
P114 钓 /潘玉良
P114 鱼 /卫天霖
P114 自画像 /卫天霖
P115 白芍与红果 /卫天霖
P116 肖像 /赵无极
P117 CHAMPS/赵无极
P118 巴黎第五区之木府达 /朱德群
P118 源 /朱德群

119 第六节 被历史遗忘的人们
P119 合唱 /谭华牧
P124 小镇风景 /沙 耆
P119 风景 /谭华牧
P125 滇池 /廖新学
P120 归途 /朱沅芷
P126 风景 /廖新学
P120 看书的男人 /朱沅芷
P126 村景 /廖新学
P120 肖像一 /朱沅芷
P127 巴黎郊区教堂 /刘自鸣
P120 肖像二 /朱沅芷
P127 有酒瓶的静物 /刘自鸣
P121 欢乐节日的百老汇 /朱沅芷
P128 室内一角 /贺慕群
P123 静物与水果 /沙 耆
P128 无题 /贺慕群
P124 无题 /沙 耆
P128 德宏瓶花 /刘自鸣
P124 裸女 /沙 耆
P129 水果系列 /贺慕群
130 第四章 战火中的转折 1937-1949
P139 重庆大轰炸 /吴作人

P139 纤夫 /吴作人
132 第一节 走出象牙之塔
P140 P141 负水女 /吴作人 捉虱子 /冯法祀
P141 演剧队的晨会 /冯法祀
134 第二节 写实主义的崛起
P135 放下你的鞭子 /司徒乔
P142 清算 /莫 朴
P135 哈萨克妇女捻毛线 /韩乐然
P142 宣誓 /莫 朴
P135 赛马之前 /韩乐然
P143 石子工 /孙多慈
P135 古琴图 /司徒乔
P143 前赴后继 /梁鼎铭
P136 “七七”号角 /唐一禾
P143 后羿射日 /张治安
P137 胜利与和平 /唐一禾
P143 老人像 /张海秋
P137 读 /吕斯百
P144 苗女赶场 /董希文
P138 汲水者 /吕斯百
P144 读书少女 /李骆公
P138 母教 /秦宣夫
P144 上海街头 /张充仁
P138 卡门 /秦宣夫


145 第三节 重建艺术教育
P146 蜀山隆冬 /艾中信
P149 南瓜图 /刘艺斯
P146 雪中送炭 /艾中信
P149 三月 /刘亚兰
P146 延安军马房 /庄 言
P149 白皮松 /宋步云
P147 陕北人家 /庄 言
P150 嘉陵江上 /俞云阶
P147 种子 /黄新波
P150 婚礼 /赵无极
P147 都市的人 /黄新波
P150 制陶的作坊 /孙宗慰
P148 老路肖像 /李宗津
P150 锻铁的作坊 /孙宗慰
P148 穿皮大衣的老人 /杨立光
P151 黄昏 /李梅树
P148 黎明 /涂 克
P151 被日寇炸毁的机场废墟 /韩景生
P149 双马 /刘艺斯
152 第五章 重建艺术功能 1949-1965
P161 刘胡兰 /冯法祀

P161 延安火炬 /蔡 亮
155 第一节 再现历史与讴歌现实
P155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著作 /辛 莽
P162 前夜 /胡一川
P155 武昌起义 /王征华
P162 开镣 /胡一川
P155 黄河激流 /杜 键
P163 参军 /王式廓
P156 三门峡 /吴作人
P163 井冈山会师 /王式廓
P157 地道战 /罗工柳
P163 秋夜 /王式廓
P158 欢迎解放军 /徐悲鸿
P164 血衣 /王式廓
P158 中日黄海海战 /乌叔养
P164 放筏 /艾中信
P158 陕北山道中 /吕斯百
P165 红军过雪山 /艾中信
P159 延河边上 /钟 涵
P166 东渡黄河 /艾中信
P160 狼牙山五壮士 /詹建俊
P166 前赴后继 /罗工柳


P167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上 /罗工柳
P171 决战前夕 /高 虹
P167 延安人 /罗工柳
P171 抢夺泸定桥 /李宗津
P167 广州起义 /何孔德
P172 而今迈步从头越 /彭 彬
P167 古田会议 /何孔德
P172 南昌起义 /莫 朴
P168 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 /靳尚谊
P172 农民 /余 本
P168 淮海战役 /鲍 加 张法根
P172 青纱帐 /顾祝君
P168 英勇不屈 /全山石
P173 农民的儿子 /蔡 亮
P169 刘少奇同志与安源矿工 /侯一民
P173 间苗 /张文新
P169 三千里江山 /柳 青
P175 开国大典 /董希文
P169 南泥湾 /靳之林
P176 哈萨克牧羊女 /董希文
P170 红旗 /赵 域
P176 红军不怕远征难 /董希文
P170 红荷 /孙宗慰
P177 春到西藏 /董希文
P170 在战斗中成长 /秦大虎 张定钊
P177 大渡河泸定铁索桥 /董希文
P171 毛主席在转战陕北途中 /高 虹
P178 藏族姑娘 /董希文
P171 跨过鸭绿江 /郑洪流
178 第二节 特殊选择
P179 家/秦 征
P183 转移 /王流秋
P180 信 /汪诚一
P183 英雄姐妹 /王德威
P180 起家 /詹建俊
P183 冼星海在陕北 /于长拱
P181 登上慕士塔格峰 /靳尚谊
P184 广海渔港 /郭绍纲
P181 崇文门 /谌北新
P184 收获季节人物写生 /任梦璋
P182 青年地下工作者 /侯一民
P184 金田起义 /王恤珠
P182 洪湖黎明 /恽圻昌
P185 狱中斗争 /林 岗
187 第三节 “油画民族化”之风
P187 广东造船厂 /关 良
P195 蒙古包中 /常书鸿
P188 牡丹江垦区 /余 本
P196 罗布林卡 /吴冠中
P188 兰州卧桥 /吕斯百
P196 北国春晓 /吴冠中
P188 剑麻山 /杨秋人
P197 扎什伦布寺 /吴冠中
P188 代表会上的妇女委员 /赵友萍
P197 黑衣女像 /苏天赐
P189 绿 /苏天赐
P197 林风眠之女 /苏天赐
P189 齐白石像 /吴作人
P190 夯歌 /王文彬
P190 上钢三厂炼铁高炉 /涂 克
P190 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

...
P423 手相 /冷 军
P418 李小山像 /毛 焰
P423 鱼我所欲 /高惠君
P419 青年时代的面孔 /毛 焰
P424 1999/刘 野
P420 欣慰中的年轻人 /石 冲
P425 阴/叶 强
P421 今日景观 /石 冲
P425 克隆家族 /王 迈
P422 下午五时 /曾 浩
P425 人类的竞技 /王华祥
426 第八节 女性方式
P427 自语 /刘 虹 P433 婴孩 /喻 红
P428 我的画室 /阎 平
P434 烈日当午 /喻 红
P428 秋天风景系列 /徐晓燕
P435 独白——墨子 /刘曼文
P429 栀子花 /贾鹃丽
P435 午后 /夏俊娜
P429 流失的记忆 /陈淑霞
P436 波希米亚风之十 /熊莉钧
P430 美人蕉 /蔡 锦
P436 礼物 -01/谢 其
P431 梨子 /蔡 锦
P436 青玉米 /刘丽萍
P431 粉云 /申 玲
P432 大海边 /申 玲
438 第十章 没有被遮掩 2001-2010
的黎明
445 第一节 1989年以后
P441 花落花开年复年 /周春芽 P445 透视 /仇晓飞
P442 桃花春水生 /周春芽
P446 苍白的不只是你 /贾蔼力
的背景 P443 十示 /丁 乙
P447 斗牛士 /陈 可
P444 没顶——地图 003/没顶公司
P448 热烈的爱 /屠宏涛
P449 逍遥游——谁的 911/周伟华
450 第二节 “当代油画”
P451 布面油画 /方力钧 P462 大飞机 /贺 丹
P452 布面油画 /方力钧
P463 人群之一 /贺 丹
的价值与意义
P453 布面油画 /方力钧
P464 绿地 /贺 丹
P454 布面油画 /方力钧
P465 情人的眼泪 /邓箭今
P455 葵园十二景?安公子 /许 江
P466 通过 48号街的后花园 No.7/邓箭今
P456 葵园 /许 江
P466 路的尽头是我的奢华世界 /邓箭今
P457 大北京?故宫冬雪之二 /许 江
P467 Color+show色秀 /罗发辉
P457 葵园十二景?落凰坡 /许 江
P468 城市上空的大花 No
507 没有尾声 的咏叹
P507 紊乱的时间 /熊
P508 郎世宁 /季大纯
P509 他们 CCTV/他
P510 领药 /李路明
P511 小洋楼 /陈卫闽 宇 们
P512 P513 P514 P515 紫气 5/刘 获救的矿工 /徐唯辛 李小龙 /严培明 无题 /谢南星
516 结束语
517 中国油画大事记
540 主要参考文献
542 后 记

精彩书摘

  著名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在1917年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克罗齐被人引用最多,甚至到了泛滥地步的一句话。从本体论的角度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不仅我们的思想是当前的,我们所谓的历史也只存在于我们的当前。换句话说,没有当前的生命,就没有过去的历史可言。所谓的“当代”,是指构成我们当前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历史是精神活动,而精神活动永远是当前的,绝不是消失了的过去。所以对克罗齐来说,时间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事物存在的外在条件,他是精神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既不能把时间,也不能把过去看成是精神以外的事物。古罗马早已消逝的荣光,今天依然活生生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之中。   当然,克罗齐的这句话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但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失去了当下的语境,历史可能一无所用,甚至无法继续存在。其实,克罗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为此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他说的“历史是活的历史,而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史。历史是思想行动,而编年史却是意志行动。一切历史当它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的词语记录时,它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词语曾经是具体的和富有表现力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克罗齐 著 田时纲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8月)。他还认为,“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同上) 他的理论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连贯,从这个意义上说,克罗齐的历史观是具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迈进新世纪的门槛,我们也曾感受到一种崭新的气象。新世纪初的北京申奥成功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许多事情,都使中国人感到一种久违了的扬眉吐气。尤其是中国正在快速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也曾受到全球的瞩目和赞叹,成为最明显的事实。但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却使中国深卷其中。特别对中国大陆来说,2008年是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的夏天,北京成功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被一些人视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恰好在这一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许多发达国家深陷其中。而中国依靠强力的刺激政策保持了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成为一枝独秀。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面前,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有一些知识分子勇敢地站起来,或者说是迎面而来,他们秉笔直书,直言谠论——不回避、不粉饰、不推诿也不客气,直接揭开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严重破坏,教育质量日渐下降,贫富差别悬殊,社会矛盾激化,道德水准滑坡,腐败四处蔓延等等。中国经济能不能平稳增长,社会能不能正常转型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有人直言“不改革,没出路”。于是,他们的声音在国中广泛传播,在他们身上,绝没有中国文人常有的酸气、矫情和奴才气。用鲁迅的话说:他们真的成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巴勒斯坦立国运动的活跃分子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在他的《知识分子论》一书中,对知识分子有两个非常精辟的定义。他说:一个是敢于对权势说真话的人;另一个是从专业的围墙里漂流出来关心社会、关心民瘼的“业余人”。其实,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研究之外,必须深切关怀着国家和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必须是超越个人私利之上的。所以我觉得,坚持独立思想,不屈于任何政治压力,敢于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批评精神,一个人的学术良心敢于面对和批判现实,才能真正面对中国当代艺术,以及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和未来。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上。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出口总额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回望国内,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到一个新的临界点,加之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得某些激进主张开始萌动。   新世纪的中国油画,表达了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某种忧思,虽然油画不能提出解决之道,但艺术家的思想可以帮助甚至启发观众和读者增进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了解,尤其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会更理性、更深入地思考中国的社会现实。尤其是艺术家们的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值得后人从视觉的方式学习和了解这一时期的中国。  ……
《中国油画史》(增订版)是一部系统梳理、深入剖析中国油画发展历程的权威著作。本书不局限于简单的时间线叙述,而是力图呈现油画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演变、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的复杂而精彩的图景。它是一部研究中国油画艺术史的必读之作,也是理解中国近现代艺术转型、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视角。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全面性与深刻性。它不仅收录了大量珍贵的油画作品图像,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这些作品背后的历史语境、社会思潮、艺术家个体命运以及创作理念。从油画的最初传入,到中国艺术家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再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本书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与解读。 内容梗概: 第一部分:油画的引进与早期探索(19世纪末 - 20世纪初) 此部分将深入探讨油画艺术是如何从西方传入中国,以及早期中国艺术家对这种新媒介的初步接触与尝试。 西方油画的传入路径: 追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外交官、商人和留学生等群体如何将油画及其技法带入中国。分析上海、北京、天津等早期开放城市在油画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早期艺术家与西学教育: 重点介绍在清末民初,早期艺术家(如李叔同、陈抱一等)如何通过留学、私人学习或受到西方艺术教育的影响,开始接触油画。探讨他们早期作品的特点,以及对西方古典写实风格的模仿与学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艺术实践: 分析在这一时期,油画作为一种“西学”,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被审视和接受。探讨艺术家们在融合东西方艺术理念上的早期尝试,尽管这种尝试可能还较为初步。 早期油画社团与展览: 关注早期油画艺术社团(如持志学会、朝日艺术研究会等)的成立,以及他们举办的展览对油画的推广和普及起到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院派的建立与写实传统的形成(20世纪初 - 20世纪40年代) 此部分将聚焦于中国油画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以及在学院派影响下,写实主义作为主流风格的形成。 国立艺术院的建立与影响: 详细阐述国立艺术院(后来的中央美术学院等)在中国油画教育中的奠基性作用。介绍林风眠、徐悲鸿等艺术教育家在引进西方艺术教育体系、培养艺术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 写实主义的兴盛: 深入分析徐悲鸿及其倡导的写实主义风格在中国油画界的广泛传播。探讨苏俄社会主义写实主义对中国油画的深刻影响,以及它如何成为描绘社会现实、歌颂新生活的重要艺术语言。 名家名作的分析: 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如刘海粟、常玉、方君璧、吴作人、艾中信等。分析他们的创作理念、技法特点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油画的社会功能: 探讨在国民政府时期,油画在教育、宣传、装饰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分析油画如何被用于肖像创作、历史叙事以及表现社会风貌。 第三部分:革命现实主义的主导与新中国油画的起步(20世纪40年代末 - 20世纪70年代) 此部分将重点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革命现实主义成为油画创作主导地位,以及中国油画在新的政治语境下的发展。 “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方向: 深入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如何成为油画创作的指导思想。分析革命现实主义的特点,如强调思想性、歌颂性和典型化。 国家美术机构的建立: 梳理中国美术家协会、各级美术学院及美术创作研究机构的建立,以及它们在组织创作、推广革命现实主义油画方面发挥的作用。 具象写实风格的普及: 重点介绍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创作群体,如董希文(《开国大典》)、吴冠中(早期部分作品)、詹建俊、陈逸飞等。分析他们的作品如何体现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及具象写实风格的演变。 题材的拓展与深化: 探讨油画题材从革命历史、工农兵形象到祖国山河、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拓展。分析艺术家们如何通过油画表现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新风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油画: 审视“文化大革命”时期油画创作的特点,分析其艺术风格的极端化、政治宣传色彩的强化,以及对艺术创作的限制。 第四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元探索与当代油画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此部分将是本书的核心和重点,将全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的巨大变革和蓬勃发展。 反思与突破: 探讨改革开放初期,艺术家们如何开始反思革命现实主义的局限性,重新审视西方现代艺术,并进行大胆的艺术探索。 “伤痕美术”与“乡土美术”: 分析“伤痕美术”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以及“乡土美术”对中国农民形象和乡土风情的关注,探讨它们在突破程式化创作上的意义。 “八五新潮”与观念艺术的冲击: 详细阐述“八五新潮”的多元化艺术思潮,包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吸收、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以及观念艺术的兴起,如何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油画的表现空间和思维模式。 写实主义的重新审视与创新: 分析在多元化浪潮中,写实主义并未消失,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介绍如“政治波普”、“新写实”等风格的出现,以及艺术家们如何将写实技巧与当代语境相结合。 具象与抽象的对话: 探讨抽象艺术在中国油画中的发展,以及具象与抽象风格的碰撞与融合。 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油画: 审视当代油画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地位,分析其如何回应全球化、消费主义、身份认同等当代社会议题。 代表性艺术家群像: 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如罗中立、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刘小东、俸正杰等)进行个案分析,解读他们的创作理念、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贡献。 油画展览与市场: 关注当代油画展览、艺术博览会、画廊和拍卖市场的发展,分析它们如何塑造和推动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与流通。 技法与材料的创新: 探讨中国油画家在技法、材料、媒介运用上的创新与突破。 第五部分:中国油画的未来展望 历史经验的总结: 总结中国油画近百年来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提炼出中国油画独有的文化基因和艺术特质。 国际语境下的对话: 探讨中国油画在国际艺术交流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在全球艺术语境下发出独特的中国声音。 当代社会与艺术的互动: 分析当代社会变迁对油画创作带来的影响,以及油画如何继续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参与到对现实的观照与批判中。 新的艺术可能性: 展望中国油画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艺术方向、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理论构建。 本书的特点: 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结合: 语言严谨,论证充分,同时兼顾了普通读者对艺术的兴趣,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 图像资料的丰富性: 大量精选的油画作品插图,直观地展现了中国油画的发展脉络和风格演变。 视角的多样性: 不仅关注艺术本体,更注重将油画置于宏大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的联系。 “增订版”的意义: 在原有基础上,增补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油画的最新发展,涵盖了更多的代表性艺术家和艺术现象,使本书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增订内容不仅是对既有研究的补充,更是对当代油画最新成果的梳理和判断。 《中国油画史》(增订版)是一部充满学术深度、人文关怀和视觉享受的艺术史力作。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深入了解中国油画发展全貌的窗口,是艺术史研究者、美术创作者、艺术爱好者以及任何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感兴趣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油画作品,更能深刻理解油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文化碰撞、精神求索与艺术创新。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中国油画史(增订版)》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艺术之旅。我被书中那详尽而生动的叙述深深吸引。它没有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用大量的实例、生动的细节和深入的分析,将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一一呈现。尤其是关于20世纪初,油画在中国早期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书中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我了解到,不仅有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将油画带回祖国,更有一些国内的教育家,如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引进西方艺术,将油画纳入美术教育体系,这对于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对不同时期代表性画家的介绍,不仅仅是列出他们的生平,更注重分析他们在艺术语言、题材选择、思想观念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和个人探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写实主义”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地位和演变有深刻的理解,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油画风格。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新知,让我对中国油画的认知维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门艺术,必须深入了解其历史土壤。《中国油画史(增订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非常出色。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油画本身,更是将油画置于宏大的中国社会历史背景下去审视。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前后,油画在中国意识形态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中所扮演的角色。书中对于“革命题材”油画的分析,以及这种题材如何影响了当时油画的创作方向、技法风格,甚至艺术家群体的生存状态,都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它让我明白,艺术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那个时期一些著名画作的解读,不仅仅是对其艺术价值的评价,更对其背后所承载的政治、社会意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让我对那个特殊年代的油画创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对《中国油画史(增订版)》的喜爱,源于它在我心中建立起的一种“整体感”。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可能对一些著名的油画家有所耳闻,对一些经典作品也略知一二,但总觉得像是在看一本散落的画册,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这本书就如同一个精密的织布机,将零散的丝线一一连接,织就了一幅中国油画发展的宏伟画卷。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梳理不同时期油画风格演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和严谨。它不仅呈现了风格的更迭,更重要的是分析了风格背后所驱动的社会、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例如,它如何解释印象派、表现主义等西方艺术思潮在中国油画中的传播和本土化改造,以及这种改造如何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在面对西方艺术时的自觉与选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艺术史的梳理并非易事,它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学识,而作者无疑具备了这些素质。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脉络充满好奇,市面上也看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零散,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直到我偶然翻开《中国油画史(增订版)》,才发现自己寻觅已久的宝藏。这本书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着一个世纪的油画记忆。我尤其欣赏它在梳理历史时,不仅仅是罗列艺术家和作品,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历史时期油画在中国落地生根、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的深层原因。比如,它详细阐述了晚清时期,在西方油画技法初次传入中国时,如何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视为一种“新奇”的表达方式,以及他们是如何试图用油画来描绘中国风物人情、民族精神的。书中对早期油画在西方传教士、画师以及回国留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路径的细致描摹,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史,更是一部文化交流史、社会变迁史的缩影,通过油画的视角,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种种复杂面向。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寻那些被遗忘或被忽略的细节,去理解每一幅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情感。

评分

读完《中国油画史(增订版)》,我感觉自己对中国油画的认识,已经从一个懵懂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对其发展轨迹和内在逻辑有所洞察的“知情人”。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它的“增订”之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补充了一些近些年的发展,而是真正地对原有的体系进行了完善和深化。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油画如何重新与世界接轨,如何在多元化的艺术思潮影响下,突破原有的框架,走向更加自由和实验性的探索。书中对“后89中国新艺术”等重要艺术现象的解读,让我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没有回避挑战和争议,而是以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了艺术家们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所进行的各种艺术实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油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它在不断吸收、融合、创新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

评分

《中国油画史(增订版)》让我感觉,我正在与许多伟大的中国油画艺术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对每一位重要艺术家的介绍,都力求做到立体而丰满。它不仅仅罗列他们的创作年代和代表作品,更深入地挖掘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轨迹、艺术探索,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他们的艺术风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艺术家之间艺术传承与创新关系的梳理。它让我看到了中国油画发展过程中,前辈艺术家如何为后辈铺路,后辈艺术家又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与超越。书中对那些在特殊时期,依然坚持艺术理想的艺术家们的描写,让我感动不已。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坚持和文化的传承。

评分

当我翻开《中国油画史(增订版)》的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油画宝库之中,而这本书就是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我被书中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叙事所折服。它从油画的传入讲起,逐步深入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流派的形成、风格的演变,直至当代中国油画的多元化探索。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油画技法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探讨。它如何从西方引进的写实技巧,逐渐融入中国传统的绘画观念,形成独特的笔触、色彩和表现方式,书中都有非常精彩的解读。它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对原有技法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转化之上。这本书的“增订”之处,让我看到了中国油画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评分

《中国油画史(增订版)》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于“中国性”在油画中的表达所进行的深入探究。我一直觉得,中国油画不应该仅仅是西方油画技法的搬运工,而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根源。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它详细阐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艺术家如何试图将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审美趣味、哲学思想融入到油画创作中,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油画。书中对那些在题材、构图、色彩上体现出东方韵味的油画作品的分析,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中国元素”的堆砌,而是深入挖掘了艺术家在艺术语言上的创新,以及这种创新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自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油画的独特价值和国际化潜质,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本土艺术发展的信心。

评分

《中国油画史(增订版)》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中国艺术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启蒙”。它让我从一个对油画知之甚少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对其发展史、风格演变、文化内涵有初步理解的“内行”。我尤其欣赏书中在介绍不同时期油画作品时,那种“情境化”的叙述方式。它不仅仅是对作品的简单描述,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分析其创作动机、表达意图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书中对一些被遗忘或被忽视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重新发掘,更让这本书增添了独特的价值。它让我看到了中国油画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更加期待未来中国油画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喜的作品。

评分

我购买《中国油画史(增订版)》的初衷,是想系统了解中国油画的“来龙去脉”。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被书中那种“史料翔实”和“论述深刻”相结合的特点深深打动。它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史的陈述,更是一部充满思辨的学术著作。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油画与时代精神”之间关系的探讨。它清晰地勾勒出,在不同历史时期,油画如何成为反映时代变迁、记录社会风貌、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例如,书中对20世纪中期,油画在国家建设、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而“增订版”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近现代以来,中国油画在应对全球化、多元化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新气象的梳理,这使得全书的叙事更加完整和具有前瞻性。

评分

印刷整体不错......

评分

印刷整体不错......

评分

图书促销活动中买得价格很划算,快递送货速度快,书的内容很一般,有的说法有问题!客服态度很好。

评分

京东购物,方便快捷实惠

评分

权威质量相当的好啊!值得拥有

评分

内容比较详尽,图片太小了,可以做为资料书,不合适欣赏

评分

在京东买了几百本书,不想说太多了,就是信赖京东!

评分

京东购物,方便快捷实惠

评分

印刷整体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