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Android应用开发

高性能Android应用开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道格·西勒斯(Doug Sillars) 著,王若兰,周丹红,夏恩龙,陈文超,李欣欣 译
图书标签:
  • Android
  • 移动开发
  • 性能优化
  • 架构设计
  • Kotlin
  • Java
  • 并发编程
  • 内存管理
  • UI优化
  • 网络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57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57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关于如何提高Android App的性能以便为用户提供**的体验,在智能设备广泛应用的今天,这本书对开发人员来说十分有用。本书有助于开发人员更进一步了解Android App性能方面的问题,不断改善App性能,更适应用户需求。

内容简介

性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是否会使用一款App,本书正是Android性能方面的关键性指南。全书共8章,主要从电池、内存、CPU和网络方面讲解了电池管理、工作效率和速度这几个方面的性能优化问题,并介绍了一些有助于确定和定位性能问题所属类型的工具。同时也会探讨开发人员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可行的补救措施。全书旨在通过提高App性能完善App,以便用户可以获得**体验。

作者简介

Doug Sillars,是AT&T;开发者计划中的性能推广领导者。他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移动开发人员将性能的杰出实践应用到App上。他开发的工具和总结的杰出实践,帮助开发人员使App运行得更快,同时使用了更少的数据和电量。

目录

译者序 xi
序 xiii
前言 xv
第1 章 Android 的性能指标 1
1.1 性能对用户很重要 2
1.1.1 电子商务和性能 2
1.1.2 电子商务之外的影响 3
1.1.3 性能可以节省基础设备 4
1.2 最恶劣的性能影响因素:宕机 4
1.2.1 低性能就像持续的宕机 5
1.2.2 消费者对性能bug 的态度 7
1.2.3 智能手机电池寿命:矿井中的金丝雀 8
1.3 App 性能问题的检测 8
1.3.1 模拟测试 9
1.3.2 真实用户监测 9
1.4 总结 9
第2 章 构建Android 设备实验室 10
2.1 你的用户都在使用什么设备 11
2.2 设备特性分布 11
2.2.1 屏幕 11
2.2.2 SDK 版本 12
2.2.3 CPU/ 内存和存储 12
2.3 用户使用的网络 12
2.4 你的设备不是用户的设备 12
2.5 测试 13
2.6 创建设备实验室 14
2.6.1 你想要花很多钱买设备吗 14
2.6.2 我应该购买什么样的设备 15
2.6.3 除了手机之外 17
2.6.4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设备 17
2.6.5 其他选择 18
2.6.6 其他注意事项 19
2.6.7 我的设备实验室 20
2.7 总结 20
第3 章 硬件性能和电池寿命 22
3.1 Android 的硬件特点 22
3.2 少即是多 23
3.3 耗电原因 24
3.3.1 Android 能耗统计文件 24
3.3.2 屏幕 26
3.3.3 无线设备 27
3.3.4 CPU 27
3.3.5 其他传感器 28
3.3.6 休眠 29
3.3.7 WakeLock 和Alarm 29
3.3.8 Doze 模式 30
3.4 基本的电量消耗分析 31
3.4.1 详细的App 电量消耗分析 34
3.4.2 能耗数据和数据流量 36
3.4.3 App 休眠 38
3.5 高级电池监控 38
3.5.1 电能统计 38
3.5.2 Battery Historian 42
3.5.3 Battery Historian 2.0 51
3.6 JobScheduler 54
3.7 小结 58
第4 章 屏幕和UI 性能 59
4.1 UI 性能基准 59
4.2 Android 上的UI 和渲染性能改进 60
4.3 创建视图 61
4.4 资源缩减 74
4.4.1 屏幕的过度绘制 74
4.4.2 检测过度绘制 74
4.4.3 Hierarchy Viewer 中的过度绘制 77
4.4.4 过度绘制和KitKat(Overdraw Avoidance) 78
4.5 分析卡顿(测量GPU 的渲染性能) 79
4.6 丢帧 83
4.6.1 Systrace 84
4.6.2 Systrace Screen Painting 86
4.6.3 Systrace 和CPU 阻塞渲染 91
4.6.4 Systrace 更新——2015 年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 93
4.6.5 第三方工具 95
4.7 感知性能 95
4.7.1 进度条:优缺点 96
4.7.2 动画掩盖加载时间 96
4.7.3 即时更新的善意谎言 96
4.7.4 提高感知性能的建议 97
4.8 小结 97
第5 章 内存性能 98
5.1 Android 内存:它是如何工作的 98
5.1.1 共享内存与私有内存 98
5.1.2 脏内存与干净内存 99
5.1.3 内存清理(垃圾回收) 99
5.1.4 确定App 使用的内存大小 102
5.1.5 procstats 107
5.1.6 Android 内存警告 111
5.2 Java 中的内存管理/ 泄露 112
5.3 追踪内存泄露的工具 112
5.3.1 Heap Dump 113
5.3.2 Allocation Tracker 115
5.3.3 增加一处内存泄露 116
5.3.4 更加深层次的堆解析:MAT 和LeakCanary 119
5.3.5 Eclipse 内存分析工具——MAT 119
5.3.6 LeakCanary 125
5.4 小结 128
第6 章 CPU 与CPU 性能 129
6.1 检测CPU 占用率 130
6.2 使用Systrace 分析CPU 131
6.3 Traceview(遗留的监视器DDMS 工具) 134
6.4 Traceview(Android Studio) 137
6.5 其他优化工具 140
6.6 小结 141
第7 章 网络性能 142
7.1 Wi-Fi 与蜂窝无线电 142
7.1.1 Wi-Fi 143
7.1.2 蜂窝 143
7.1.3 RRC 状态机 144
7.2 测试工具 147
7.2.1 Wireshark 148
7.2.2 Fiddler 149
7.2.3 MITMProxy 150
7.2.4 AT&T; ARO 151
7 2 5 混合型App 和WebPageTest org 154
7.3 Android 网络优化 154
7.3.1 文件优化 155
7.3.2 精简文本文件(Souders:精简JavaScript) 156
7.3.3 图片 157
7.3.4 文件缓存 159
7.3.5 文件之外 161
7.3.6 分组连接 162
7.3.7 检测应用的无线电使用情况 163
7.3.8 适时关闭连接 164
7 3 9 定期执行重复的ping 命令 166
7 3 10 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HTTP 和HTTPS) 167
7 4 全球移动网络覆盖范围 167
7 4 1 CDN 服务器 168
7.4.2 在慢速网络中测试App 169
7.4.3 仿真慢速网络而不用倾家荡产 169
7.4.4 构建网络感知App 170
7.4.5 计算延迟 173
7.4.6 最后一英里的延迟 174
7.4.7 其他无线电 174
7.4.8 GPS 174
7.4.9 蓝牙 174
7.5 小结 176
第8 章 真实用户监测 177
8.1 启用RUM 工具 ......................................................................................................................178
8.2 RUM 分析:示例程序 178
8.3 崩溃 179
8.3.1 分析Crashlytics 的崩溃报告 181
8.3.2 使用 186
8.3.3 实时信息 190
8.4 大数据的营救 190
8.5 小结 192
附录 组织性能 193
关于作者 198
封面介绍 198
《Java虚拟机原理与实践: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与性能调优》 简介: 在现代软件开发领域,Java凭借其跨平台、面向对象、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大型企业级应用、Web后端服务,还是桌面应用程序,Java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仅仅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和API,对于构建高性能、高可扩展性的应用程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驾驭Java,理解其核心运行机制——Java虚拟机(JVM)——至关重要。 本书《Java虚拟机原理与实践: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与性能调优》便是一本旨在带领读者深入JVM世界,全面理解Java内存模型、垃圾回收机制、类加载过程以及性能调优策略的深度技术专著。它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Java入门读物,也不是一本针对特定框架或库的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将目光聚焦于JVM这个Java运行的基石,从原理层面剖析其工作方式,并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引导读者掌握如何观察、分析和优化JVM的性能。 本书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Java内存模型与运行时数据区 我们从Java内存模型(JMM)这一核心概念入手。JMM定义了Java虚拟机中线程与内存之间通信的规则,它决定了Java程序在并发环境下执行时,共享变量的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本书将详细阐述JMM的内存区域划分,包括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方法区(元空间)以及堆。我们会深入探讨每个区域的作用、生命周期以及可能出现的内存溢出(OOM)场景。 虚拟机栈: 深度解析栈帧的结构,包括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理解方法调用的过程,以及栈溢出(StackOverflowError)的原因。 堆: 作为Java虚拟机管理的最大一块内存区域,堆是垃圾回收的主要战场。我们将详细介绍堆的内存结构,包括新生代(Eden、From Survivor、To Survivor)和老年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象的晋升机制。 方法区(元空间): 讲解类信息、常量池、字段和方法信息等存放在方法区的内容。分析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的动态性,以及当方法区内存不足时可能出现的`OutOfMemoryError: Metaspace`。 Java内存模型(JMM): 重点剖析JMM的三大特性: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通过讲解happens-before原则,揭示Java程序执行的顺序性保证,并分析Java内存模型与CPU缓存、指令重排之间的关系。理解JMM对于多线程编程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利用`volatile`、`synchronized`等关键字来正确地处理并发问题。 第二部分:类加载机制 Java程序的运行离不开类加载机制。本书将详细讲解Java类从被加载到内存、连接(验证、准备、解析)再到初始化的完整生命周期。 类加载器的层次结构: 深入理解启动类加载器、扩展类加载器和应用程序类加载器之间的委托机制。分析自定义类加载器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如热部署、插件化等。 类加载的过程: 精细解析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这五个阶段。重点关注初始化阶段,理解静态变量、静态代码块的执行顺序,以及多线程环境下类加载的安全性。 代码块与构造函数的执行顺序: 彻底理清Java中各种代码块(静态代码块、实例代码块)与构造函数在类加载过程中的执行时机和顺序。 第三部分:垃圾回收(GC)机制 垃圾回收是Java自动内存管理的核心。本书将系统性地介绍JVM的垃圾回收算法和垃圾收集器。 垃圾回收的基本概念: 阐述引用计数法和根可达性算法(Mark-Sweep、Mark-Compact、Copying)的基本原理。 垃圾回收器详解: Serial GC: 介绍最简单的单线程垃圾回收器,适合单CPU环境。 Parallel GC (Throughput Collector): 讲解多线程并行进行垃圾回收的收集器,旨在提高吞吐量。 CMS GC (Concurrent Mark Sweep): 深入分析用于缩短垃圾回收停顿时间的并发标记-清除收集器,以及其缺点(内存碎片)。 G1 GC (Garbage-First): 详细介绍作为JDK 9+默认垃圾回收器的G1,它是一种面向多CPU、大堆内存的垃圾回收器,兼顾吞吐量和停顿时间,通过区域划分实现垃圾回收。 ZGC & Shenandoah GC: 简要介绍面向低延迟场景的新一代垃圾回收器,它们能够实现极低的停顿时间,但其原理和实现复杂度也更高。 垃圾回收过程分析: 讲解Minor GC(新生代GC)和Full GC(老年代GC)的触发时机、过程和区别。 GC日志分析: 提供分析GC日志的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识别GC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频繁的GC、过长的停顿时间等。 第四部分:JVM性能调优实战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本书的第四部分将聚焦于JVM性能调优的实战环节。 性能瓶颈的定位: 内存分析: 利用JDK自带的工具(如`jmap`、`jhat`)和第三方工具(如Eclipse Memory Analyzer Tool - MAT)来分析堆转储文件(heap dump),查找内存泄漏的源头。 CPU分析: 使用`jstack`生成线程转储文件(thread dump),分析线程状态,定位CPU占用过高的线程。 GC调优: 根据GC日志和监控数据,调整JVM的堆大小、新生代/老年代比例、垃圾回收器类型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 JVM参数配置: 详细解释常用JVM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如`-Xms`、`-Xmx`、`-XX:NewRatio`、`-XX:SurvivorRatio`、`-XX:+UseG1GC`等,并给出不同场景下的配置建议。 性能监控与故障排查: 介绍JVisualVM、Arthas等性能监控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实时监控JVM运行状态,快速定位和解决生产环境中的性能问题。 代码层面的性能优化: 结合JVM的运行机制,提出一些与JVM行为相关的代码优化建议,例如如何减少对象创建、避免内存泄漏、合理使用集合类等。 本书的特色与优势: 原理与实践深度结合: 本书不仅讲解JVM的底层原理,更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调优实战,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内容结构清晰,从基础的内存模型到复杂的垃圾回收器,再到高级的性能调优,层层递进,适合不同层次的Java开发者阅读。 贴近实际应用: 针对Java开发中常见的性能问题和调优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工具链讲解详尽: 详细介绍JDK自带的以及常用的第三方JVM监控和分析工具,使读者能够独立完成性能诊断和问题排查。 避免过时的技术: 重点关注当前主流的JVM版本和垃圾回收器,同时也会介绍一些有前瞻性的技术。 目标读者: 有一定Java编程基础,希望深入理解Java运行机制的开发者。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Java应用性能瓶颈,需要进行性能调优的工程师。 对JVM底层原理感兴趣,希望提升自身技术深度的架构师、技术负责人。 准备Java相关面试,需要深入理解JVM知识的技术人员。 掌握JVM的原理与实践,不仅能让你写出更健壮、更高效的Java代码,更能让你在面对复杂系统和性能挑战时,拥有更强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将是你踏入JVM精深领域,成为一名更优秀的Java开发者的宝贵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ndroid应用程序性能优化的各个方面,从内存管理到UI渲染,再到网络通信和后台任务处理,几乎涵盖了所有能够影响应用性能的关键领域。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实际可行的代码示例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立刻上手实践,并在自己的项目中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作者在讲解内存优化时,对于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对象生命周期以及内存泄漏的检测和预防,都做了非常细致的阐述,并且引用了Android Studio提供的内存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一点对我来说帮助非常大。当遇到应用启动慢的问题时,我通过书中关于启动优化的章节,了解到了如何分析和优化Application的初始化过程,以及如何使用冷启动、温启动和热启动的概念来评估和改进应用的启动速度。此外,对于UI渲染方面,作者详细介绍了View的绘制流程、布局优化技巧,以及如何避免过度绘制,这些知识点直接帮助我减少了UI卡顿的现象,让用户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技术书籍,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它为我构建更流畅、更响应迅速的Android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技术指导。

评分

我一直对Android应用的性能瓶颈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UI交互时,应用的响应速度明显下降。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作者在讲解大数据处理时,深入剖析了数据加载、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展示的优化策略。他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SQLite数据库的高级特性,如何设计高效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以及如何利用Room Persistence Library来简化数据库操作,这些对于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书中关于图片加载的优化技巧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总是直接加载大图,导致内存占用过高,而这本书则介绍了如何使用Glide、Picasso等第三方库进行高效的图片加载和缓存,如何进行图片缩放和采样,以及如何处理OOM(Out Of Memory)问题,这些方法论直接解决了我在图片显示方面的痛点。另外,书中对于网络通信性能的优化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网络请求库,如何进行请求合并、压缩,以及如何处理网络异常和超时,这些都帮助我构建了更稳定、更高效的网络层。这本书让我明白,性能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细节入手,持续改进。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关于Android多线程编程的章节,简直是把我从之前的“混乱”状态拉了出来。我之前在处理耗时操作时,经常会遇到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的问题,当时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主线程不能做耗时操作,以及如何合理地使用Thread、AsyncTask、Handler、Looper等机制来在后台线程执行任务,并将结果安全地更新到UI线程。书中对于线程池的讲解也相当到位,作者分析了不同线程池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线程池类型,这对于管理大量的并发任务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对于进程间通信(IPC)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对Binder机制只是有所耳闻,但通过这本书的详细讲解,我明白了Binder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服务中实现IPC,这对于开发一些需要跨进程协作的应用非常有价值。即使是一些相对“底层”的技术,比如内存映射(Memory Mapping)和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的原理,作者也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让我对Android的系统架构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对Android开发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回避Android开发中那些“不好懂”的部分,而是迎难而上,给予了非常详尽的解释。比如,作者在讲解ART(Android Runtime)和Dalvik(虽然已经淘汰,但理解其演变对理解ART有帮助)的虚拟机原理时,并没有止步于表面,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内存管理、垃圾回收算法以及JIT(Just-In-Time)编译等机制,这让我对Android应用的执行效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Android系统内部的一些优化机制,例如“Doze模式”和“App Standby”等,也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我明白为什么系统会限制某些应用的后台活动,以及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系统特性来提升应用的续航能力。此外,作者还讲解了如何利用Android Profiler工具来分析应用的CPU使用率、内存分配、网络活动和电池消耗,并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思路,这些工具性的指导对于实际开发中的问题排查和性能调优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编写高性能的代码,更重要的是,我开始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设计更优的Android应用,这对我整个开发思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更在于它培养了一种“性能意识”。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在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中予以重视。他从架构设计的角度出发,讲解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模块划分、松耦合的设计模式来减少不必要的性能损耗。书中对于组件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入剖析,让我明白了如何避免在不合适的时机创建和销毁组件,从而减少系统资源的占用。他还提到了关于UI自动化测试和性能回归测试的重要性,这让我认识到,在迭代开发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测试手段,很容易在优化后引入新的性能问题。书中也对一些常见的第三方库的性能进行了评测和分析,并给出了选择建议,这对于避免引入“性能黑洞”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基准测试”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和执行有效的基准测试,以客观地衡量应用的性能指标,并基于测试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教会我如何用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应用的性能,并指导我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

评分

还没看,看样子应该还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不错 就是备货时间长了

评分

这价格,书未免太薄了,看了看,没看到些许精华

评分

收益的

评分

印刷质量好,物流速度快,例行好评

评分

不错

评分

内容可以的,但是图片是黑白的,不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