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观念史稿卷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政治观念史稿卷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沃格林(EricVoegelin)著孔新峰译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思想史
  • 文艺复兴
  • 宗教改革
  • 西方政治思想
  • 历史
  • 哲学
  • 文化
  • 欧洲历史
  • 思想史
  • 宗教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3712
商品编码:12010133745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沃格林(Eric Voegelin) 著;孔新峰 译 定  价:58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页  数:376 装  帧:平装 ISBN:9787567553712 英文版编者导言 / 1
一、本书在沃格林著作中的地位 / 1
二、沃格林对此时段的概括 / 4
三、本书的内容框架 / 6
四、对沃格林之路德与加尔文解读的一个注释 / 18
五、编者的注 / 25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
 权力之秩序:马基雅维利 / 29
一、传记式背景:马基雅维利与圭恰尔迪尼 / 30
二、时代诸问题:1494年的创伤 / 33
三、意大利传统 / 38
四、亚洲之背景 / 44
五、《卡斯特拉卡尼传》 / 61
六、《李维史论》 / 66
七、《君主论》 / 82
八、结论 / 96
第二章 理性之秩序:伊拉斯谟与莫尔 / 103
一、1516年 / 105
二、伊拉斯谟的基督教 / 107
三、欲主义君主与“粗人” / 114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政治观念史稿)/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是沃格林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的第四卷,本卷涵盖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代表的现代时期。
现代性的哲学之维一直都是作为政治科学家的沃格林著作的主题之一,在本书中,沃格林阐析了帝国基督教统一性的崩溃,此种崩溃引发了自主理性与教派反叛的崛起,这些趋势在19世纪与20世纪得到更为充分的展开。本书所包含的不仅有沃格林对现代性早期的分析,还有他在后期作品中处理的、对许多现代运动之直接根源的描述与分析。这些分析足以为我们理解现代性的种种特征提供基础。
沃格林(Eric Voegelin) 著;孔新峰 译 沃格林,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与列奥·施特劳斯齐名的保守主义者,二十世纪很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沃格林攻读的是政治学博士,喜欢的却是法学,真正师从的老师是自由主义法学大师凯尔森教授,心目中的偶像则是自由主义思想泰斗韦伯。著有《政治思想史研究》(三卷)、《政治的进步科学》、《秩序与历史》、《政治观念史稿》(八卷)。
孔新峰,法学(政治学)博士,1998-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著有《从自然之人到公民:霍布斯政治思想新诠》等,译有《当代英国政治》、《民主先生在中国:东方与西方等 英译者导言(节选)

本书的内容框架

马基雅维利可谓西方智识史上为迷人又富争议的人物之一,本书是对马氏的一项精心研究。这一章又按照四个主要部分展开。分是导言,旨在提醒读者,沃格林将会尽力超YUE经常与马基雅维利之名相连的道义指责,在我们试图对其政治思想进行理论分析时,这种道义指责并没有多大作用。虽然嘲讽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对马基雅维利思想内容的认识,但也的确让史家们警醒于这样的事实:某件非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对沃格林而言,马基雅维利的重要性端赖于其天才与时代环境独特的混合。
本章的第二部分致力于检视马基雅维利生平中促使其思考的环境以及塑造其思想的资源。运用包括意大利治国术传统尤其是人文主义史家著述在内的这些资源,沃格林对马氏的时代背景进行了理论分析。人文主义史家们利用古代资源——尤其是李维(Titus Livius)——作为自己的典范,与基督等
《巨匠的遗思:从文艺复兴的曙光到宗教改革的洪流》 序章:时代的分界线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代如同璀璨的星辰,以其独有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甚至深刻地改变人类文明的轨迹。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便经历了这样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这场巨变,一方面是对古老智慧的重新发掘与崇尚,另一方面则是对既有秩序的严峻挑战与重塑。它如同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深情回望,又孕育着崭新世界的勃勃生机。《巨匠的遗思:从文艺复兴的曙光到宗教改革的洪流》一书,正是致力于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寻这场深刻变革的精神内核与物质根基,勾勒出欧洲社会从千年神权统治的束缚中挣脱,迈向多元化、理性化新时代的壮丽图景。 本书并非简单地梳理时间线,而是试图抓住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那些伟大的灵魂是如何在思想、艺术、科学、政治和信仰的领域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将一同穿越时空的隧道,亲历那些划时代的发现、激昂的辩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与革新。 第一章:文艺复兴——人性的觉醒与艺术的辉煌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是一场“重生”。但它所重生的,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对古希腊罗马时期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转化。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教会的教条主义和封建的等级制度压抑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之后,一种新的思潮悄然兴起。 本书将首先聚焦于这场运动的源头与核心。我们将考察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尤其是佛罗伦萨,如何成为这场文化复兴的温床。这里汇聚了商业的繁荣、政治的活力,以及对古典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将深入剖析彼特拉克,这位“人文主义之父”,是如何通过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发现与研究,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他对人自身价值、情感和理性的重视,为后来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随后,本书将进入文艺复兴艺术的璀璨殿堂。我们不会仅仅罗列画作和雕塑,而是试图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不仅仅是对人体美的极致追求,更是对人类潜能与英雄主义的赞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其神秘的微笑背后,隐藏着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则以宏大的构图,将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汇聚一堂,象征着理性与知识的回归。我们将探讨透视法、解剖学等科学知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写实、生动,从而更好地展现人的形象与情感。 同时,我们也关注文学、哲学等领域的变化。薄伽丘的《十日谈》,以其对世俗生活和人性多面的描绘,挑战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道德观念;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则以现实主义的视角,剖析了权力运作的本质,标志着政治学走向独立的学术领域。这些作品共同塑造了文艺复兴时期独特的精神气质——一种对现世生活的肯定,一种对个人能力和成就的推崇,以及一种对知识和理性的渴望。 第二章:探索的时代——地理大发现与世界观的重塑 当欧洲的思想界沉浸在对古典文明的追溯与创新之时,另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推动着欧洲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地理大发现,这一发生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航海壮举,彻底打破了人们固有的地理认知,极大地拓展了欧洲人的视野,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本书将细致描绘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等标志性事件。我们将考察这些探险活动背后的动力——商业利益的驱动、对新航路的渴求,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我们还将探讨当时的造船技术、导航术(如星盘、罗盘)的进步,以及这些科技成果如何成为伟大航行的先决条件。 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打破了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交流与冲突,为世界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大量的贵金属流入欧洲,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经济结构,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新的作物(如土豆、玉米、烟草)的引入,也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冲击了当时欧洲人的世界观。当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世界尽头的遥远之地并非虚无,而是拥有丰富的物产和奇特文明时,他们对宇宙、对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都产生了全新的认识。科学精神在不断的探索与验证中得到强化,人们开始相信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世界,而非仅仅依赖教条。 第三章:宗教改革——信仰的危机与新教的崛起 就在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逐渐深入人心的同时,欧洲的宗教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16世纪初,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不仅重塑了基督教世界,更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本书将深入剖析宗教改革的起因。我们将考察教会内部的腐败现象,如贩卖赎罪券,以及其对信徒精神生活的压迫。同时,我们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教会权威的挑战,以及民族国家兴起后,世俗君主对教会权力日益增长的不满。 马丁·路德,这位德国的神学家,被视为宗教改革的先驱。我们将详细阐述他的“因信称义”等核心教义,以及他如何通过《九十五条论纲》公开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我们将追溯他被开除教籍后,如何在德意志诸侯的支持下,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使得普通民众也能接触到神圣的文本,从而削弱了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 除了路德,本书还将介绍其他重要的宗教改革家,如加尔文及其在瑞士日内瓦的改革。我们将探讨加尔文的预定论等学说,以及它们如何在欧洲广泛传播,形成不同于路德宗的新教分支。我们还会触及英国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因政治原因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英格兰教会的过程。 宗教改革并非一场和平的演变,而是伴随着剧烈的冲突和战争。本书将描绘特林特会议以及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如耶稣会士的活动。我们将探讨宗教战争(如三十年战争)给欧洲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这些冲突如何最终导致了宗教宽容的观念开始萌芽。 第四章:时代的回响——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的思想遗产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虽然在时间上有所交叠,在某些方面甚至相互影响,但它们共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致力于总结这场伟大变革留下的深远遗产。 我们将讨论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如何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人的理性、自由和尊严的强调,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之一。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创新,也为后世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同时,宗教改革带来的信仰多元化,打破了欧洲长期的宗教统一格局。虽然冲突不断,但最终催生了宗教自由的思想。新教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削弱了教皇的政治影响力。 此外,这两场运动都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献的整理与出版,以及宗教改革时期对《圣经》的翻译与普及,都离不开印刷术的巨大贡献。印刷术使得知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为科学革命和知识社会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巨匠的遗思:从文艺复兴的曙光到宗教改革的洪流》一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理解那些伟大的思想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它是一次对人类精神力量的致敬,一次对知识与信仰边界的探索,一次对那个伟大时代不朽回响的追寻。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历史,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反思当下,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前进的脉络与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政治观念史稿》的卷帙浩繁,着实令我这个历史爱好者心生敬畏。虽然我此次接触的是第四卷,但即便只是一隅,也足以窥见作者宏大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本书在梳理政治思想流变的同时,巧妙地将思想史与具体的历史情境相结合,使得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作者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观点的辨析,逻辑严谨,引证翔实,既有对主流学说的深入解读,又不乏对边缘思潮的独到见解。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并非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着力于探究思想产生的土壤,分析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意义与影响,这对于理解政治思想的演进逻辑至关重要。即使对政治学并非专攻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如何塑造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以及古人智慧对于当下仍有诸多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次与历史长河中伟大头脑的对话,令人受益匪浅。

评分

我手上这本《政治观念史稿》的第四卷,着实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作者在处理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演变时,展现了非凡的洞察力。他没有将文艺复兴仅仅看作是学术的复苏,而是敏锐地捕捉到其中潜藏的对权力、国家以及个体在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深刻反思。他对当时涌现出的各种新兴政治理论的梳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尤其是在探讨马基雅维利等人的思想时,能够超越简单的道德评判,深入分析其政治现实主义的逻辑与局限。而对宗教改革的分析,更是视角独特。作者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神学争论上,而是聚焦于改革如何动摇了既有的政治秩序,如何成为民族国家崛起的催化剂,以及如何重塑了主权的概念。本书的语言风格介于学术严谨与通俗易懂之间,既保证了思想的深度,又不至于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政治思想史有了更为宏观和深入的理解。

评分

读罢《政治观念史稿》的第四卷,我深感震撼于作者驾驭复杂史料和精炼思想的能力。本书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解读,细致入微,将个体意识的觉醒与政治理论的萌芽紧密相连。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人”的重新发现,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新的个体观如何挑战了中世纪的等级秩序,并催生了关于主权、国家以及公民义务等一系列新的政治思考。对于宗教改革的阐述,更是见解独到。与其将宗教改革仅仅视为一场宗教运动,作者更强调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政治意涵,即对教皇权威的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权力扩张和民族国家形成的趋势。书中对马基雅维利等关键人物的分析,鞭辟入里,既指出了其现实主义的尖锐,也揭示了其思想深处的困境与局限。整本书行文流畅,学术气息浓厚,但又不失可读性,宛如一位博学多才的导师,循循善诱,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直抵政治思想的核心地带。

评分

《政治观念史稿》卷四,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我一直以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主要是文化与宗教层面的革新,但本书却深刻地揭示了它们对政治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作者对人文主义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与艺术的复兴,而是着重分析了人文主义对政治主体性的重塑,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权利、自由与政治责任的重新思考。他通过对不同思想家的论述,展现了如何从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借鉴中,发展出全新的政治理念。对于宗教改革的论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将宗教改革视为对政治合法性来源的深刻质疑,并探讨了改革如何为民族国家的兴起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何改变了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本书的叙述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充满了学者的洞察力,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细节和更深的理解。它不是一本轻易能够一口气读完的书,需要细细品味,反复琢磨,才能真正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评分

这本《政治观念史稿》第四卷,让我对政治思想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本以为政治思想的演变是一条直线,从某种既定的起点发展到如今的模样,但本书却展现了一种更为复杂、曲折的图景。作者对于文艺复兴时期那些看似松散的学术与艺术活动,如何逐渐孕育出具有颠覆性的政治观念,进行了精妙的梳理。他没有简单地归纳概括,而是通过大量史实和细致的文本分析,展现了思想家们在面对旧有权威和新出现的社会现实时的挣扎与探索。对于宗教改革的论述,同样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将宗教改革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之下,揭示了其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与当时欧洲社会结构性变迁紧密相关的产物。他对于不同改革家思想的比较,以及对这些思想如何与世俗权力相互作用的分析,都非常具有启发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亲身感受着旧观念的瓦解与新思想的萌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