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与担当(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编著者吕一民。 本书是国内史学界对德雷福斯事件以来的法国知识分子的发展历程予以梳理和探析的初次尝试。要研究知识分子的历史,首先必须对“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作一个基本界定。如同笔者在本绪论的开头所表明的那样,我们将基本借用余英时先生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界定来观照本书的研究对象。与此同时,鉴于“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内涵异常丰富,加之其在不同**与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自己独特的“语境”,我们认为,对“知识分子”这样一个处于发展变化中的研究对象,若只是满足于下一个僵硬的定义而不充分考虑社会变化的因素,似乎也不是非常合适。换言之,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妨适当地对“知识分子”这一研究对象采取*为宽泛和灵活的理解,同时,亦应*多地参考其他学者就此所作的理解与界定。
绪论
一 外国知识分子史:我国世界史学科亟待拓展的研究领域
二 知识分子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 本书的主要思路与观点、基本框架
**章 “人类良心的一刹那”——德雷福斯事件与法国知识分子的“诞生”
一 德雷福斯事件的爆发
二 “我控诉!”:笔杆子向枪杆子的挑战与知识分子的“诞生”
三 德雷福斯事件与法国知识分子的**分化和“内战”
四 德雷福斯事件的结局与法国知识界的“左倾”
第二章 “神圣同盟”和“超乎混战之上”——**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知识分子
一 大战前夕民族沙文主义知识分子的甚嚣尘上
二 为反战而献身的饶勒斯
三 在两条战线为祖国奋战
四 反战运动的兴起与和平主义知识分子的活动一
第三章 知识分子社会参与的“炎夏”——两次大战之间的法国知识分子
一 “来自东方的曙光”
二 “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教授的共和国”
三 “30年代精神”和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的骚动
四 从反战、反法西斯到组成人民阵线
第四章 合作与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知识分子
一 和平主义:大战前夕法国知识分子的集体选择
二 为维希政权与纳粹德国效劳的知识分子
三 参加抵抗运动的知识分子
第五章 知识分子“辉煌的30年”的开端——战后初期的法国知识分子
一 对附敌知识分子的清洗及其对知识界的影响
二 萨特时代的开始
三 冷战时代之初的法国知识分子
四 萨特与加缪、梅洛一庞蒂的反目
五 雷蒙阿隆的知识分子观与《知识分子的鸦片》
第六章 从“匈牙利事件”、阿尔及利亚战争到“五月风暴”——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知识分子
一 “匈牙利事件”对法国左翼知识分子的心理冲击
二 知识分子与阿尔及利亚战争
三 60年代法国知识界的演变
四 马尔罗:从左派文学先锋到戴高乐派知识分子的主将
五 60年代中后期的萨特及其知识分子观
六 知识分子与1968年“五月风暴”
第七章 媒介、权力、社会抗议——70年代的法国知识分子
一 左派知识分子队伍的再度分化与萨特的激进化
二 右翼的变化:从“新哲学家”到“新右派”
三 雷吉德勃雷和米歇尔福柯的知识分子观
四作为社会抗议运动先锋的知识分子一
第八章 知识分子没有“终结”——80年代以来的法国知识分子
一 法国知识界的剧变
二 利奥塔:一位“知识分子的掘墓人”?
三 布尔迪厄:左拉、萨特在世纪末的“传人”
四 知识分子与法国的反全球化运动:以ATTAC为中心的个案研究
结语
附录 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人的指南。我被书中那些关于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所扮演角色的讨论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争议性的议题,反而以一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呈现了不同观点的碰撞。例如,在探讨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冲击时,书中对波伏娃等人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女性知识分子如何突破时代的藩篱,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对“担当”的多元解读,它不仅仅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也包括了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守护,以及在复杂局面下做出艰难选择的勇气。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知识分子的担当,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有时也体现在默默的坚持和深刻的内省之中。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思想盛宴,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动人的故事。读完之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对“良知”二字的理解也更加具象化。书中对那些在二战期间表现出坚定反抗精神的知识分子,以及在冷战时期坚守独立思考的斗士们的刻画,让我深感敬佩。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不同思想流派之间交锋和融合的细腻描绘,比如在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博弈中,那些知识分子如何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立足点,如何在坚持理想的同时,避免被任何一种极端意识形态所裹挟。书中的一些片段,让我为之动容,例如,当某些知识分子不得不面对自己曾经追随的理想破灭的痛苦,以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新找回并践行“良知”的勇气,这种精神力量是极其鼓舞人心的。它让我意识到,良知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需要被主动拾起、捍卫和实践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是一次令人振奋的思想之旅。它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和思辨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一同思考。书中对“良知”的描绘,并非停留在抽象的层面,而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展现了良知在现实困境中的脆弱与坚韧。例如,当我读到那些在政治风暴中,仍然坚持独立思考、抵制潮流的知识分子时,我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独立人格魅力所折服。作者对“担当”的论述,也让我对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意味着积极的社会参与,更包含了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和精神灯塔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反思自己在这个时代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它并非按照时间线索或简单的姓名罗列来展开,而是以一种更加精巧的主题式结构,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脉络有机地串联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担当”这一概念的多维度探讨。它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上的介入,更延伸到了对社会、文化、艺术乃至个人道德伦理的深刻反思。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和鲜为人知的轶事,让那些曾经塑造了20世纪法国乃至世界思想格局的人物,变得鲜活而立体。例如,在描绘存在主义思潮如何从哲学层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书中对个人自由与群体责任的辩证关系的阐释,引人深思。我甚至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心血,以及他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所怀有的深厚情感。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理解了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知识分子并非远离尘嚣的象牙塔居民,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深刻的反思者,他们的每一次发声,都可能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扇通往20世纪法国思想迷宫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激荡、思考、甚至挣扎的灵魂。合上书页,那些名字,那些曾经在沙龙、咖啡馆、报刊杂志上激扬文字的身影,仿佛还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尤其被那些关于“良知”的论述所吸引,在战争、革命、意识形态碰撞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良知是如何被拷问、被扭曲、又如何顽强地生长。书里对萨特、加缪、波伏娃等人的解读,不再是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更像是在听他们娓娓道来各自的心路历程,那些在个人选择与时代责任之间的艰难平衡。特别是当作者描绘出,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的阴影下,那些曾经的理想主义者如何面对现实的残酷,又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担当”,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至今萦绕心头。这并非一本简单的传记汇编,而是一部充满生命力和思想深度的史诗,它迫使我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的角色,以及我们在历史面前应有的姿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