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圖譜研究》是這一國傢重大科研項目前期成果的一部分,書中共匯集瞭課題組以及其他相關專傢學者撰寫的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及其圖譜編製方麵的論文共18篇,其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麵:一是有關非遺資源圖譜編製的基本理論研究,如非遺資源圖譜編製的本質內涵與內容構成,非遺資源圖譜編製的原則、特點與方法,非遺資源圖譜的類型劃分與空間結構,非遺資源圖譜的功能價值等;二是有關非遺資源圖譜編製的技術研究,如非遺資源地圖與GIS製圖技術研究、非遺資源圖譜化與信息圖譜繪製技術研究等;三是有關非遺資源圖譜編製的個案研究,如人物傳說類圖譜研究、盤古神話分布研究、民間剪紙發展與現狀研究、端午民俗傳承研究等;四是有關國外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介紹,如德國的民俗地圖與地理研究方法、日本的民俗地圖製作及推廣等。編者希望通過這些方麵的研究與介紹,能夠充分反映齣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中的新成果,以及課題組在這方麵的研究心得與基本思路。
目錄
序
中國非遺資源圖譜編製的本質內涵與內容構成
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圖譜編製的本質內涵與科學方法
中國非遺圖譜製作中的圖像類型及其特點
非遺資源的空間結構及其圖譜化展示
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圖譜編製的原則、特點與方法——以《中國手工紡織技藝圖譜》編製實踐為例
論端午節俗與民俗舟船的譜係
盤古文化及其分布地圖
基於空間理論的中鞦節肇始探析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分類方法及其圖譜化探析
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圖譜編製的價值
中國人物傳說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研究
非遺資源地圖譜與GIS製圖技術
論信息圖譜繪製技術對非遺資源保護開發的意義與影響
上海剪紙的曆史、現狀及發展策略
論編製非遺圖譜中的若乾問題——以手工紡織工藝為例
日本民俗地圖:其曆史與發展
民俗學中的地理學方法
《德國民俗地圖》與地理研究法
精彩書摘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圖譜研究》:
二、中國非遺資源圖譜編製的內容構成
前已述及,中國非遺資源圖譜是一種以具有中國特點的非遺資源為主要錶現對象的圖譜形式,因此,在整個中國疆域內的各個地區(當然也包括香港、颱灣等地區)的非遺資源形態,都應該被納入到其所要錶現的內容範疇之中。其從內容構成上看,非遺資源圖譜應該是對中國非遺資源的整體性囊括,包括中國非遺資源的曆史發展、地域分布、內容情節,主要類型、傳承方式與傳承關係、活躍程度和應用狀態、社會影響,以及與這些基本內容相關的各種輔助信息,如生態環境、遺跡遺址、使用工具、保護機構等等。
(一)非遺資源曆史發展過程
有關非遺資源曆史發展過程方麵的內容,是中國非遺資源圖譜編製工作中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方麵。中國具有幾韆年的文明曆史,經曆瞭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等各種社會形態的演變。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積纍瞭大量的非遺資源,它們大多經曆瞭數十代甚至上百代的傳承,其曆史生命十分漫長悠久。例如中國最長的史詩《格薩爾》(藏族),大約産生於距今2000年以前,那時藏族社會形態處在原始氏族社會時期。如今,在遼闊的青藏高原上,《格薩爾》依然被廣泛傳唱,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廣泛流傳於廣西、貴州等地區的儺戲,本是古代“儺儀”的産物,反映瞭遠古時代人們的巫術思想與鬼神崇拜觀念,其最早淵源可以推到漢代以前。《後漢書·禮儀誌》載:“季鼕之月,星迴歲終,陰陽以交,勞農大享臘。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製,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濛熊皮,玄衣硃裳,執戈揚眉。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僕射將之,以逐惡鬼於禁中。”後來在此基礎上逐漸變成瞭儺戲。中國著名的四大傳說之一《白蛇傳》,其起源大概是在晚唐五代間,基本成型於南宋時期的杭州,至今已有近韆年的曆史。
許多非遺資源不但起源悠久,而且經曆瞭諸多的發展變化。例如著名的《白蛇傳》傳說的故事情節,在唐代時隻有關於一男子(李黃、李琯)留宿歸來,或腦裂而卒,或化為血水的情節。到宋代時則有一男子(希宣贊)遊湖救下迷路女孩卯奴,被其母引誘留宿,但其母食人心肝,男子兩次逃脫兩次被抓迴,後其叔父奚真人相救並鎮壓三怪於西湖三塔中的情節。到明代時,又演繹齣一男子(許宣)遊湖初遇白娘子,一見傾心,私訂終身,又因贈銀、寶巾事件被發配至蘇州、鎮江,自己開設藥店,後被金山寺高僧法海鎮壓於雷峰塔下的情節。至清代時,又增加瞭端午白蛇現形、盜仙草、水漫金山等情節,進一步托齣白娘子對愛情、婚姻的忠貞與守護。《白蛇傳》到元朝時已被文人編成雜劇和話本,明馮夢龍編纂的擬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是該傳說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文本。明清以降,民間的口頭文學與各類俗文藝的改編搬演相互滲透相互融閤,使白蛇傳最終成為涉及故事、歌謠、寶捲、小說、演義、話本、戲麯、彈詞,以至電影、電視、動漫、舞蹈、連環畫等各種文藝形式的經典題材。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非遺事象都會逐漸發生一定的變化,其主題思想、基本內容、具體情節、題材樣式都會産生一定的差異。中國非遺事象與非遺資源的這種曆史發展過程,是非遺圖譜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非遺圖譜編製者可以根據其時間發展的綫索與情節演變的節點,製作相應的圖譜材料,以反映與錶現非遺資源曆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
前言/序言
非遺圖譜編製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具有很強前沿性與挑戰性意義的科學研究工作。隨著世界非遺保護公約的製定以及我國政府與社會各界對於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視,我國的非遺保護工作已經進入瞭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2005年至2009年,我國已收集珍貴的非遺實物和資料29萬件,普查文字記錄量達20億字,拍攝圖片477萬張,匯編普查資料14萬冊,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總量近87萬項,其中進入國傢、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係的非遺資源項目達7萬多項。
麵對浩如煙海、規模龐大、分布廣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儲藏,當前迫切需要進行的一項工作就是對於這些資源的整理、歸納與研究。積極開展這項工作,不僅可以使大量的非遺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與保存,同時也可以使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資源更好地納入中華民族的統一文化體係之中,成為國傢實現多元文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關非遺資源圖譜的編製是整個非遺資源整理與研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主要以圖為對象來進行整理、歸納與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圖譜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文獻紀錄與文獻研究資料。“圖”以摹形畫像為主,“譜”則依類而著,強調係統,便於檢尋,指示事物之間的聯係。它們具有直觀、簡明的特點,與一般以文字寫成,用於明理、敘事、抒情的“書”有很大的區彆。通過非遺資源圖譜的編製,不僅可以清楚地展現非遺資源在發展曆史、錶現形式、分布狀況、傳承脈絡等方麵的特點,而且還可以較好地促進非遺資源的研究與管理,以使非遺保護工作更加科學化、規範化與係統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圖譜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