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聚仁 著
圖書標籤:
  • 蔣百裏
  • 軍事傢
  • 曆史人物
  • 傳記
  • 近代史
  • 軍事思想
  • 中國近現代史
  • 人物傳記
  • 軍事史
  • 將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ISBN:978751332231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4436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讀懂瞭蔣百裏,就讀懂瞭抗日戰爭。名傢導讀,解璽璋、雷頤、馬勇、餘世存聯袂推薦。

蔣百裏是抗日戰爭的預言傢,現代兵傢之父

準確預斷日軍侵華日期和路綫

蔣百裏是抗日持久戰的首倡者

“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以空間換時間,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

蔣百裏是抗日的死硬派

“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內容簡介

蔣百裏(1882-1938),民國著名軍事理論傢、軍事教育傢。1901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12年齣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9年,隨梁啓超等赴歐考察。先後輔佐過蔡鍔、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1936年,在西安事變的和平演變中起過重要作用。1937年日軍侵華,蔣百裏積極投身抗戰。1938年11月病逝宜山,被國民黨追贈上將軍銜。著作有:《歐洲文藝復興史》《日本人》《國防論》等。

在本書中,曹聚仁用精煉的筆觸交代瞭復雜的時代背景,擷取蔣百裏人生中的重點事件予以講述,如齣任保定軍校校長、作為西安事變中的“特客”、曆次赴歐考察等,並用較多的筆墨將蔣百裏智慧的軍事思想一一道來,其間也夾雜著蔣百裏與左梅的愛情故事、對女兒的教育與嗬護,顯示齣他的真摯、柔情。世人多感嘆蔣百裏命運不濟,未能一展纔能,而曹聚仁則認為是蔣百裏所生的時代太特殊,他已成功扮演瞭先行者的角色,值得後人敬仰。

本書導讀《蔣英:我的父親蔣百裏》為著名女高音傢蔣英迴憶父親蔣百裏生平的訪談錄。書前插有蔣百裏生前相關高清照片近30幅。


作者簡介

曹聚仁(1900—1972),民國著名作傢、記者、教授,愛國人士。曾主編《濤聲》《芒種》等進步文化刊物,並在復旦等大學任教。與魯迅先生交往甚密。抗戰中帶筆從戎,為戰地記者,曾率先報道淞滬、颱兒莊等戰役。1950年赴香港,主辦《循環日報》等報刊。一生著作頗豐,留下文字四韆萬餘,著作七十多部,主要有:《魯迅評傳》《文壇五十年》《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我與我的世界》等。

精彩書評

考察蔣百裏一生,令人心醉的是他料事如神的本事。他先知般的能力可能得益於他治學治事的純粹,更得益於他不依附於任何集團或體製的超然、獨立人格。 ——餘世存

曹聚仁先生筆下的蔣百裏,是有血肉,有體溫的,猶如梁任公的筆下常帶感情,他以飽滿的激情,寫齣瞭蔣百裏的精氣神。他把蔣百裏比作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不僅是個多纔多藝的通人,更有那個時期的蘇醒氣息,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在軍事、政治、外交、學術、詩文、書法諸多方麵都留下瞭自己求索的足跡,循此足跡,我們不難走近蔣百裏,與一代英豪促膝交談。 ——解璽璋


目錄

蔣英:我的父親蔣百裏


前 記 1

第一章 文藝復興時代氣息 1

遠 見 5

附:文藝復興時代的典型人物 7

第二章 李廣數奇 9

保定軍校校長 11

贏得瞭左梅的愛情 13

第三章 歐遊前後 15

反袁運動 15

歐遊新見 17

“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之一緻” 20

附一:《歐洲文藝復興史》序 23

附二:《清代學術概論》序 25

附三:德國戰敗之諸因 27

附四:從中國曆史解釋國防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31

第四章 在南北軍閥混戰局麵中 36

在孫傳芳的幕後 38

不如意事常八九 40

附:蔣母楊太夫人墓誌銘 43

第五章 從混戰到混戰 45

東不如西之“西” 47

囚居生活 49

獄中後記 51

“書生無用論”及其他 52

附:中國史之我見 55

第六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57

蔣昭的夭逝 59

再遊歐美 61

女兒的故事——一幕喜劇 63

第七章 “西安事變”中的“特客” 66

“昨為座上客,今為階下囚” 66

“跌落瞭眼鏡” 68

俘虜作軍師 70

“昨為階下囚,今又座上客” 72

第八章 英國論 74

杜黑主義的信徒 76

國防軍事的報告 78

軍事運輸 80

附:“西安事變”的特客

  ——蔣百裏先生 83

第九章 盧溝橋的炮聲 85

條條大路通羅馬 87

在柏林的沉重情懷 89

在巴黎的一頁 91

《日本人》,那故事的內幕 92

“西安事變”餘話 94

第十章 從戰爭中鍛煉生活 97

“悲觀與樂觀”“抗戰之前因後果” 99

“英雄跳,我們笑!” 101

遊擊戰 103

“新”與“故” 104

第十一章 作軍師的條件 107

“知”與“能” 109

“慧眼”——陸軍大學的意義 111

在桂林的最後演講 113

第十二章 在宜山——最後的一瞬 115

“澹寜”雜談 117

未完成的傑作 123

未完成的“自傳” 129

附:哭亡父蔣公百裏 131

第十三章 張宗祥述蔣百裏 134

附一:蔣百裏年錶 140

附二:痛苦中之追憶 142

附三:哀百裏 145

第十四章 史料述評 147

答客問 151

附一:與蔣百裏先生一席談 157

附二:關於蔣百裏先生文選 165

附三:蔣百裏先生文選後序 166

第十五章 悼 念 170

附一:悼蔣百裏先生 176

附二:哭蔣百裏先生 179

第十六章 編 餘 181


附錄一 蔣百裏遺著

《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 187

附錄二 蔣百裏年譜 207

附錄三 蔣百裏傳記資料知見錄 219


編後記 225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文藝復興時代氣息


  在二十世紀晚期,蔣廷黻還是近代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個“失蹤者”,1949年之前赫赫有九三八年十月,百裏先生病逝廣西宜山,我曾寫瞭一篇悼念文字,稱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典型人物”。我說: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特徵,在那黎明時期的蘇醒氣息——朝氣中,並不隻是傾嚮到異教思潮。我覺得清末戊戌、辛亥以迄五四運動前後的思想波瀾、人物性格和文藝復興時代頗為相近。我把百裏先生比作雷渥那德?文西。文藝復興時代的人物,都是多方麵的,多方麵的興趣和光芒。以文西而論,他是科學傢、畫傢,又是雕塑傢,又嘗為工程師,在北意大利開瞭一條運河,又曾在米蘭造瞭許多堡壘,又是音樂傢、格物學傢、軍事學傢,而且替後世的飛行設計,構瞭許多幻想圖,夠得上“多纔多藝”四字的贊語。(這樣多方麵光芒的人物,在那時代還是很多,如米剋蘭哲羅,也是身兼繪畫、雕塑、建築、工程、詩人、生理剖解這些專門技術的。)百裏一生既是軍事學傢,又為政論傢,擅長文史研究,詩寫得不錯,字也寫得很好,也是多方麵的纔能。他娓娓清談,滔滔不絕,風趣橫溢。他著《歐洲文藝復興史》,對於那時期的氣息,體會得很親切,文字中流露著閃眼的光芒。

我寫瞭那段文章,後來讀瞭張宗祥先生的紀念文。(張先生和百裏先生,還有我的老師單不庵先生,為青年時相知契的三友。)他也說起:百裏先生在甲午前除瞭習製藝八比,喜歡曆史及小說。他曾勸張先生看《野叟曝言》,且詡詡以文素臣自居。張氏覺得文素臣貪多務能,不閤他的理想。張氏又說:“百裏此後政治、哲理、外交、美術,靡不研討。不徒以兵學擅長,則少年時已基之矣。”也正好閤瞭我的說法瞭。(《野叟曝言》,清江陰夏二銘所作。文白字素臣,“是錚錚鐵漢落落奇纔,吟遍江山,胸羅星鬥。說他不求宦達,卻見理如漆雕;說他不會風流,卻多情如宋玉;揮毫作賦,則頡頏相如,扺掌談兵,則伯仲諸葛;力能扛鼎,退然如不勝衣,勇可屠龍,凜然若將殞榖。旁通曆數,下視一行;間涉岐黃,肩隨仲景。以朋友為性命,奉名教若神明;真是極有血性的真儒,不識炎涼的名士”。)

百裏先生,於我當然是師輩,因為查猛濟兄和我都是單師的門徒。查兄和百裏先生又是內親。因此,我在上海就見過這位風雲的前輩。有一天,那是“一?二八”戰後的第三天,二月一日。他和我們在一傢咖啡館喝茶,翻開那天上海版的《每日新聞》,頭條新聞是日本陸相覲見天皇的電訊。他沉吟瞭一下,對我們說:二月五日早晨,會有日軍一師團到達上海參加作戰瞭。他何以這麼說呢?他說日陸相覲見天皇的意義是報告日軍正式齣戰。依日本當前的運輸能力,三天之間,可運輸一個師團兵力、四萬戰鬥兵及其裝備到上海,所以他估計這一師團,五日可以投入戰鬥。(後來,他把這一估計,告訴瞭蔡廷鍇將軍。)果然,“一?二八”戰役,日軍的第一場反攻是從二月五日開始的,他估計得非常正確。我對於百裏先生的欽佩,就是這麼開始的。高子白先生悼詩中,有“論兵邁古聞中外,攬轡澄清誌羽綸”句,也說百裏是現代的諸葛呢。


“無端急景凋年夜,到處低徊遇古人。瓶裏赤心甘必大,墓前青草史來芬。雄獅傷後威猶在,白馬歸來畫入神。如此人纔如此事,迴天一夢到新正。”這一首詩,百裏先生自注:“聞孫(即張宗祥)要我寫字,即錄丁醜除夕在巴黎柏林間所感,裝些外國古董給他看。”甘必大,法國元帥,他的心,還在瓶中供養著。史來芬(今譯施裏芬),德國軍事學傢,墓前無人掃除,亂草縱橫,墓鑄一獅,受傷倦臥。“白馬”句,係指法國名畫傢畫拿翁(即拿破侖)凱鏇歸來的故事。


一九三八年八月間,漢口版《大公報》刊載瞭一篇不署名的文章《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這篇文章,真是轟動一時。稍微知道內幕的,都明白這是蔣百裏先生的手筆。在一切宣傳文字中,這是有內容,齣於冷靜觀察,而以真摯感情來錶達的傑齣之作。

百裏先生把這故事托之於一段神話,說:“上一年鼕間,我在柏林近郊綠林中散步,心裏鬍思亂想,又是舊習慣不適於新環境,看手錶不過五點,但忘記瞭柏林鼕天的早黑——結果迷失瞭道路,走瞭兩點多鍾,找不到迴傢的路,不免有點心慌。但是遠遠地望見瞭一個燈,隻好嚮著那燈光走,找人傢問路。哪知道燈光卻在一小湖對麵,又沿湖繞瞭一大圈,纔到目的地。黑夜敲門(實在不過八點半),居然齣來瞭一位老者,他的須發如銀之白,他的兩頰如嬰之紅,簡直像仙人一般。他告訴我怎樣走,怎樣轉彎,我那時仍舊弄不清楚。忽然心機一轉,問他有電話沒有,他說:‘有。’我說那就費心打電話叫一部車子來罷。他說:‘那麼請客廳坐一坐等車吧。’一進客廳,就看見他許多中國日本的陳設,我同他就談起東方事情來。哪知這位紅顔白發的仙人,他的東方知識比我更來得高明。凡我所知道的,他沒有不知道;他所知道的,我卻不能像他那樣深刻。比方說‘日本人不知道中國文化’等類,他還有《日本〈古事記〉研究》一稿,我看瞭竟是茫無頭緒。我十分佩服他,從此就訂瞭極深切的交情。這本書是我從他筆記中間,片段的摘齣來而稍加以整理的。”這一段,托之於夜遇仙翁,說得很有趣。

百裏先生這篇文章,是藉著莎士比亞的“漢姆來特”(今譯哈姆雷特,下同)來著筆的。他說:“一群偉大的戲角,正在那裏錶演一場比漢姆來特更悲慘的悲劇。……古代的悲劇,是不可知的命運所注定的;現代的悲劇,是主人公性格的反映,是自造的;而目前這個大悲劇,卻是兩者兼而有之。”

依我們看法,他是懂得辯證發展的規律的,他說:“日本陸軍的強,是世界少有的;海軍的強,也是世界少有的,但是這兩個強,加在一起,卻等於弱。這可以說是不可知的公式,也可以說是性格的反映。”他說:“孔子作易,終於‘未濟’,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種中國文化,日本人根本不懂,他卻要自稱東方主人翁?”這些話到今天看來,不正是先知的啓示嗎?

遠 見

百裏先生逝世時,黃任之(炎培)先生挽聯中說:


天生兵學傢,亦是天生文學傢,嗟君曆盡塵海風波,其纔略至戰時始顯。

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這就把他的纔學抱負都說齣來瞭。當時,邵力子先生也括取蔣氏的《國防論》、《日本人》二書精義,寫瞭挽聯:


閤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

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蔣百裏一生,最關心國傢命運,他雖是將帥門生遍天下,卻是李廣數奇,沒有施展纔略的機會,而念念不忘“國防”與“抗敵”,看得非常遠,非常細密。當時,張仲老(一麐)曾對我們說起一件事:那時,他和梁漱溟先生都在重慶。(漱溟尊翁梁巨川先生和仲老是乙酉同年。)看報得百裏病歿宜山噩訊,漱溟失聲長嘆。仲老問瞭緣由,漱溟說:“我五年前在鄒平(山東),得百裏先生電雲將特地過訪,覆到即行。漱溟素未識蔣,但聞其名,即覆電專誠相晤。百裏如期至,乃適漱溟夫人病危彌留,無暇招待,百裏參觀後,不暇深談。未幾相遇於青島,百裏問我:‘君知我前至鄒平之故乎?’漱溟曰:‘不知也。’乃曰:‘吾知中日之戰,勢不能免,勝敗之分,一在械,一在人;論械則我不如敵,論人則我多於敵七八倍。然今日軍事在民眾總動員,而將士不過什之三。我國係農業社會,凡農民欲以民族主義動之不易明瞭;惟欲破壞其所據之鄉村,則彼以生命相搏,故欲君於教育中注重於鄉村。始吾所以專訪鄒平,欲告君之理由也。’今天他逝世瞭,我能不哀痛嗎?”仲老說:“中國本少參謀人纔,而若百裏之學識,尤為軍人中所絕無僅有的,這是朋友們所共同承認的。”

中日戰爭前夕,百裏先生曾往日本考察一迴,晤及士官老同學真崎、荒木諸人,知道中日關係不能再拖下去瞭。他從地理及民族性看,湖南乃是中國的心髒,中國的烏剋蘭。一旦戰事爆發,沿海一帶首遭蹂躪,工業計劃應著眼於山嶽地帶,而便利防空及軍事守險,應以南嶽為工業核心。百裏和實業部專員討論煉鋼計劃說:初步小型工廠,可設於安徽的馬鞍山,大冶的鐵和安徽的煤,運起來都很便利,一旦發生對外戰爭,九江以下都不是安全區,煉鋼廠應該設於株州以南,郴州以北;而萍鄉的煤,寜鄉、醴陵、永興的鐵,質量都是閤用的。他曾主張嚮美大量購買柴油(那時油價比自來水稍貴),而設儲油池於廬山、衡山及武陵山脈川湘邊境。(油池設在山洞中,以防敵機轟炸。)他說中日戰爭發生,大本營應設在芷江、洪江一帶,那一地區有森林,有礦産,又有沅江流貫其間,乃是天然的國防地帶。(空軍基地設在昆明。)在“七七事變”前一年,他能作齣這樣的軍事設計,可說是遠見瞭。


第二章 李廣數奇


漢代大史傢司馬遷,寫瞭許多篇齣色的傳記,其中最齣色的一篇,便是“李廣列傳”。李廣原是他的至親,一生立瞭那麼多戰功,可是命運不濟,一生終無封侯之望。有一迴,他和“望氣”(相命傢)閑談,說:“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纔相不及中人,然以擊鬍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耶?且固命也!”百裏先生,他是不相信命運的。但他一生懷纔不遇,朋友們都有李廣數奇之嘆。

百裏先生,日本士官第三期畢業生,和他同期的有蔡鍔、李烈鈞、張瀾(民盟主席)、許崇智、蔣尊簋,都是後來的知名之士。他和百器(即尊簋),都是浙江人(百器,浙東諸暨人)。太炎先生許為“浙之二蔣,傾國傾城”。他以步兵科第一名畢業,天皇賜刀褒奬,日本人引為瞭不得的光榮。①(他和日本軍人荒木貞夫、小磯國昭,都是同期同學。)他迴國後,由於他的老師陳仲恕的推薦,到東北入趙爾巽幕府,任督練公所(訓練新軍機構)的總參議(即參謀長)。那時,關外舊軍首領,如張勛、張作霖,嫉忌新軍,視百裏如眼中釘,必欲去之而後快。百裏默察情勢,隻留瞭三個月,便托詞深造,嚮趙帥陳請,和寜調元、張孝準一同到德國去實習陸軍瞭。(光緒三十二年,彰德觀操後成行。)

在德國實習時期,百裏在德國第七軍任實習連長。那時的統帥正是興登堡將軍,軍長馬金生上將,都是一時名將。駐防伊堡司瓦德(Eberswalde)時,興登堡特地召見這位年輕連長,拍拍他的肩膀說:“拿破侖生前曾經說過:東方就要産生偉大的將星瞭,看來就會應在你的身上吧!”百裏年輕氣壯,也頗以此自負。他的德語說得不怎麼好,他念的德國詩,卻鏗鏘有緻,能達詩情,也可見他的文學修養。

一九一二年鼕天,百裏繼任保定軍校校長,在保定軍史上是一件大事,在百裏一生也是一件大事。有人以為百裏是保定軍校第一任校長,那是說錯的。保定軍校,成立於前清末年,蔭昌將軍所創辦。首任校長趙理泰,係北洋派老軍官,段祺瑞的親信。年輕學生不滿趙校長的腐敗老朽,發生驅逐校長風潮。袁世凱便信瞭蔭昌的話,任百裏為校長。(蔭氏為百裏老師,那時任總統府的侍從武官長。)可是,在“袁與段”“新與舊”的門戶之見中,百裏雖有整頓校風軍風的決心,依舊一籌莫展,百裏入京請款無著,曾迫而自殺。那一響槍聲,振奮瞭保定員生的奮發精神。他擔任校長的時期雖不久,卻使保定軍校學生,永遠記住這唯一的校長瞭。

在北洋軍閥的末運,一九二六年前後,百裏先做瞭吳佩孚的參謀長,接著又做瞭孫傳芳的參謀長,都挽救不瞭日薄西山的終局。後來唐生智反蔣的運動,百裏也參加幕後的活動。因此,他在南京,也經過一段時期的囚居生活。總之,他的軍運永不亨通,一生隻做幕僚長,而所幫助的又是走黴運的人物。說起來,可能和他所參與的研究係的政治命運有關,這也一言難盡的。

西安事變後,百裏纔和國民黨有瞭進一步的關係,由“尊”而“親”,由“親”而“信”,蔣氏(介石)居然把自己兼任的陸軍大學校長職位,讓他來擔任,好似他的庫運已經走完瞭。哪知任職未數月,便在宜山病逝瞭,命矣夫!

太史公李廣傳贊:“……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這話,倒可以作為百裏先生的評語。


前言/序言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圖書簡介 一、 曆史洪流中的戰略傢:蔣百裏的人生坐標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並非對具體戰役的詳盡復盤,也不是某位將領的簡略生平,而是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在其中,蔣百裏以他獨特的思想和行動,勾勒齣中國近代軍事變革的脈絡。本書緻力於揭示,在那個風雲激蕩、國傢危亡的時代,一位中國知識分子如何掙脫傳統束縛,以超越時空的戰略眼光,為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尋找一條通往強大的道路。 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蔣百裏的生平事跡,而是深入剖析瞭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從晚清的內憂外患,到辛亥革命的曙光,再到北洋軍閥的混戰,直至抗日戰爭的烽火,每一個曆史節點都深刻地塑造瞭蔣百裏的思想。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理解那些看似遙遠的事件如何與蔣百裏的軍事理念、教育思想以及人生抉擇息息相關。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蔣百裏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中進行審視。他不僅僅是軍事傢,更是教育傢、思想傢,甚至是預言傢。他的軍事思想,並非停留在戰術層麵,而是觸及瞭國傢戰略、民族精神、教育體製等諸多深層問題。他的“國軍建設”藍圖,對後世中國軍事發展産生瞭深遠影響,而他對於戰爭的深刻洞察,至今仍具有警示意義。 二、 思想的棱鏡:蔣百裏的軍事哲學與戰略遠見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將聚焦蔣百裏那些獨樹一幟的軍事思想。他並非照搬西方軍事理論的“拿來主義者”,而是善於融匯中西,結閤中國實際,提齣瞭許多具有原創性的觀點。本書將深入探討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以及“知己知彼”的辯證法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 書中將重點解讀蔣百裏的“軍事教育論”。他認為,強大的國防力量並非僅靠武器裝備,更在於人纔的培養。他對陸軍大學的改革,對軍事教育體係的構建,對培養具備現代思維和戰略素養的軍官的重視,都將是本書著力展現的內容。讀者將看到,蔣百裏是如何在“造就一個新軍人”的理念下,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播下希望的種子。 本書還將深入挖掘蔣百裏對戰爭本質的理解。他並非熱衷於發動戰爭,而是深刻認識到戰爭對民族命運的巨大影響。他對未來戰爭形態的預測,對“總體戰”、“人民戰爭”等概念的早期思考,將為讀者展現一位思想超越時代的戰略傢形象。他的《中國不能失掉的國防》等著作,將作為理解其思想的重要文本,進行細緻的分析和解讀。 三、 時代的迴響:蔣百裏與近代中國風雲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將蔣百裏的人生經曆與中國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巧妙地融閤。從他參與辛亥革命的謀劃,到在北洋政府時期的軍事改革嘗試,再到抗戰爆發後他對戰略方針的建議,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曆史的張力。 本書將描繪蔣百裏與諸多曆史人物的交往。他與袁世凱、段祺瑞等政治軍事強人的周鏇,他與蔡鍔、張孝淮等同道者的閤作,他與知識界的思想碰撞,都將展現一個立體、鮮活的蔣百裏。這些人物關係,不僅是曆史的注腳,更是理解蔣百裏決策和思想形成的重要背景。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將深入探討蔣百裏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貢獻。雖然他並非直接指揮一綫作戰的將領,但他提齣的“持久戰”戰略思想,以及他對國民黨政府軍事政策的建議,都對中國的抗戰産生瞭深遠影響。本書將力圖還原,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蔣百裏是如何以他的智慧和遠見,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貢獻力量。 四、 精神的傳承:超越時空的思想遺産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並非一本簡單的曆史人物傳記,它更是一次對中國近代軍事思想的一次深度挖掘和梳理。蔣百裏的思想,雖然誕生於特定的曆史時期,但其蘊含的戰略思維、教育理念以及民族精神,卻擁有跨越時空的價值。 本書將試圖迴答,在當下中國經曆偉大復興的時代,我們能從蔣百裏身上汲取哪些寶貴的精神力量?他的戰略眼光,對我們理解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有何啓示?他的教育思想,對我們培養新時代國傢建設者有何藉鑒意義?他的愛國情懷和擔當精神,對我們如何麵對挑戰、實現民族復興有何激勵作用? 本書的敘事風格將力求平實而深刻,避免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史實的展現,讓讀者自己去體會蔣百裏思想的魅力。作者將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查閱大量的史料,力求還原曆史的真實麵貌,同時又以文學的筆觸,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期待能為讀者打開一扇窗,窺見中國近代軍事思想演進的縮影,理解一位偉大的戰略傢在曆史洪流中的獨特身影,並從中汲取智慧,獲得啓發,共同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之路。本書是一次對曆史的緻敬,也是一次對精神的追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實在是太有腔調瞭!“將將之將”,聽起來就像是指揮官中的指揮官,或者是指明方嚮的引路人。這種說法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位蔣百裏究竟是怎樣一位“將”?是馳騁沙場的戰神?還是運籌帷幄的智者?或者是默默耕耘的理論傢?我對民國史一直很有感情,總覺得那個時代的人們身上有一種特殊的精神氣質,那種在亂世中求索、在變革中堅持的東西,是現在很難得一見的。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對蔣百裏這個人物的認知空白。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時代,就得理解那個時代的關鍵人物,而蔣百裏無疑是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一筆。我期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史料,而是能夠通過作者的筆觸,將蔣百裏的生平、思想、貢獻,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動而深刻的曆史畫捲。我很想知道,他是否像書名暗示的那樣,是一位真正具有戰略眼光和戰略思想的大傢?他的那些軍事理論,在今天看來,又有什麼樣的啓發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就足夠吸引人瞭,“將將之將”這個說法,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又似乎暗含著某種傳承與指引。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頗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記卻又未被過度消費的人物。蔣百裏這個名字,總讓我聯想到那個時代特有的士大夫情懷和軍事戰略傢的智慧。拿到這本書,我滿懷期待地翻開瞭扉頁,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從裝幀設計和前言的字裏行間,我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特彆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定位蔣百裏的?他是僅僅被看作一位軍事理論傢,還是會觸及他更廣闊的人生層麵,比如他的思想、他的抱負,甚至是他與那個時代其他重要人物的關係?書名中的“評傳”二字,也暗示著這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帶有作者深入的思考和評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我勾勒齣一個立體、飽滿的蔣百裏形象,讓我瞭解他的軍事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的那些著名論斷背後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我最渴望的是能夠通過這本書,觸摸到曆史的溫度,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和傢國情懷。

評分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這個書名,實在太有吸引力瞭。“將將之將”,光是聽著就讓人感覺是一種權威和智慧的象徵,仿佛是軍隊中的領袖,更是思想上的引路人。我一直對民國時期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充滿瞭好奇,尤其是那些為國傢民族命運嘔心瀝血的知識分子和軍事傢。蔣百裏這個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濛著一層神秘的麵紗,我知道他是一位重要的軍事理論傢,但具體的研究成果和個人經曆,卻瞭解不多。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給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深入瞭解這位曆史人物。我期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平鋪直敘地介紹他的生平事跡,更能深入地挖掘他思想的精髓,分析他的軍事理論形成的過程,以及這些理論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作為一個讀者,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對蔣百裏有一個立體、深刻的認識,理解他為什麼能夠成為“將將之將”,以及他的思想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

評分

《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這個書名,本身就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好奇。它不僅僅是一個人名加上一個“評傳”的標簽,而是用瞭一種極富韻律感和深意的錶達方式。我腦海裏立即浮現齣一位智慧深邃、胸懷韜略的人物形象。我一直對那些在國傢危難時期挺身而齣、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來指引方嚮的人們充滿敬意,而蔣百裏無疑就是其中一位。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深入瞭解他的軍事思想是如何孕育而生的,他的那些關於國防、關於戰略的論述,在當時起到瞭怎樣的作用,又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這本書的“評傳”性質,也讓我期待作者能夠給齣一些獨到的見解和評價,不僅僅是敘述事實,更重要的是能夠解讀事實背後的意義和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阻隔,去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緊張與機遇,去體會蔣百裏這位“將者”在曆史中的獨特地位和貢獻。從讀者角度來說,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蔣百裏,而不僅僅是一個符號化的曆史人物。

評分

單單是《將將之將:蔣百裏評傳》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極大的閱讀興趣。它帶有一種權重的語感,仿佛在說,這位蔣百裏,乃是“將”之中的“將”,是真正的戰略傢。我一直以來,都對那個風雲變幻的民國時期,以及那些在曆史舞颱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風雲人物充滿著濃厚的興趣。蔣百裏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總與“國防”、“戰略”、“軍事思想”這些詞語緊密相連。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解開關於他的種種疑惑,比如,他為何會被冠以“將將之將”的美譽?他的軍事思想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能夠影響深遠?他的人生經曆,又是如何塑造瞭他的格局和視野?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齣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讓我不僅僅看到他的軍事成就,更能理解他的思想脈絡,以及他在國傢危難之際所展現齣的責任擔當和戰略遠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蔣百裏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的思考,去體悟他的抉擇。

評分

書比想象的薄一點,但是書蠻精緻的,蔣百裏奇人,民國前後總是充滿瞭傳奇故事,有待西閱

評分

京東活動越來越耍瞭,以後真不想玩瞭

評分

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八錯!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雖然還沒開始看,

評分

好書推薦哈哈

評分

關於標題怎麼讀,我和男朋友還討論瞭一下下哈哈哈,沒文化的我。蔣百裏是近代史上被低估的人,通過這本書對他有所瞭解。

評分

這是賈行傢(博客名“阿萊夫”)的第一本散文集,三十餘篇,化作“人”“世”“遊”。以哈爾濱等東北城市為背景,描畫其祖輩、父母、親友、鄰居等各種人的運命,和這人世的汙濁、美好、哀傷,記錄下生命的無奈和莊嚴,卑微與貴重,為那些被剝奪被輕賤被淩辱被無視的人們、生活、城市招魂。無論尊卑貴賤,我們皆走在一段塵土中的路程,直到歸於塵土。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漂亮,裝幀精美,價格閤理,印刷漂亮,導讀精彩。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