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傢地理,橫跨全球的旅行專傢!美國國傢地理漫步係列,zui瞭解這個世界的旅遊指南!讓你看的深入,玩的內行!
該係列圖書將帶領讀者用雙腳走遍這四座迷人的城市,充當你的私人旅遊嚮導,專門為徒步行程設計串聯市區熱門景點經典地標,以及美食行傢提供的私房情報,探索大街小巷內鮮為人知的小驚奇。同時,附有全市各區散步地圖,城市街道及公共交通圖和旅遊須知,讓讀者即可以像專傢一樣探索、同時也可以像當地人一樣悠遊。畢竟交通工具隻能在被局限的路綫上前進,唯有行人的雙腳可以任意漫步、轉嚮、探索、逗留,跟著感覺走。偶遇就是選擇一步一步自己走的旅行者zui有價值的收獲。
作者:凱蒂?帕爾拉(Katie Parla)至今已創作、編輯或參與瞭20多部關於食物和旅遊的圖書,她為美國《國傢地理》雜誌、《Time Out》、《Rough Guides》、《Dorling Kindersley》、《Fodor's》、《 Insight Guides》、《紐約時報》撰文。此外,卡蒂還是博客“帕拉的食物”、APP“卡蒂?帕拉的羅馬”及“卡蒂?帕拉的伊斯坦布爾”的作者
美國國傢地理學會是世界上zui大的非營利科學與教育組織之一。學會成立於1888年,以“增進與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緻力於啓發人們對地球的關心。美國國傢地理學會通過雜誌、電視節目、影片、音樂、電颱、圖書、DVD、地圖、展覽、活動、學校齣版計劃、交互式媒體與商品來呈現世界。美國國傢地理學會的會刊《國傢地理》雜誌,以英文及其他33種語言發行,每月有3800萬讀者閱讀。美國國傢地理頻道在166個國傢以34種語言播放,有3.2億個傢庭收看。美國國傢地理學會資助超過10,000項科學研究、環境保護與探索計劃,並支持一項掃除“地理文盲”的教育計劃
漫步羅馬
(第二版)
目 錄
7 前言
8 造訪羅馬
10 如何使用本書
第 一 章
13頁
鏇風式行程
14 羅馬一日遊
18 羅馬周末遊
24 羅馬娛樂遊
28 羅馬周末親子遊
第 二 章
37頁
羅馬各區介紹
40 羅馬古城區
56 羅馬鬥獸場至鐐銬聖彼得教堂
72 拉特朗至戴剋裏先浴場
86 奎利那雷區至威內托大道
100 西班牙廣場至波格賽莊園
114 萬神殿至納沃納廣場
130 梵蒂岡
146 越颱伯河區至賈尼科洛山
160 猶太人聚集區至泰斯塔西奧區
第 三 章
174頁
旅遊須知
176 旅遊須知
180 旅館
190 圖片齣處
造訪羅馬
雜亂無章的布局反映齣羅馬漫長而豐富的曆史,每年500萬人次的遊客量,以及街道上川流不息的汽車、摩托車,都會讓初來乍到的人感受到此地的嘈雜與混亂。盡管如此,城市中的靜謐角落,將會迴報那些勇往直前的遊客們。
羅馬簡介
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羅馬在一群小山丘與夾雜其間的山榖內誕生(不過根據傳說,羅馬的建立時間在更早的公元前753年)。這些地區到中世紀之前一直是羅馬城的中心,不過到瞭中世紀,羅馬人開始將生活重心轉移到北方的衝積平原上。時至今日,這兩個區域都被公寓建築、教堂、購物區與文化景點占據。颱伯河的對岸則是越颱伯河區、綿延不斷的住宅區和梵蒂岡。
遊走羅馬
城市本身的復雜布局加上往往不夠仔細的地圖,可能讓漫遊羅馬成為一件令人沮喪的事。這裏的街名常常過個路口就換,街道蜿蜒麯摺,而且往往標示不明。然而,迷路是參觀羅馬的一部分樂趣。如果隻是在主要街道上走動,就意味著你將錯失羅馬眾所周知的美景。若你需要一本完整精確的街道指南,可以在書報攤購買“Stradario”這本綫圈裝的地圖集。城市地圖與交通指南可以在地鐵站找到,許多地鐵站也有工作人員能迴答基本的問題。在探索越颱伯河區和戰神廣場區時,不要依賴颱伯河來定位。羅馬市區大多在颱伯河左岸,越颱伯河區和梵蒂岡則在颱伯河右岸。颱伯河本身非常蜿蜒麯摺,不適閤當成方嚮標。
省錢遊羅馬
羅馬景點的門票費相當貴。購買羅馬通①可以讓你任意選擇兩個景點免費參觀,並以摺扣價參觀其他景點,同時也可作為3日交通券使用,無限次搭乘市區的公共交通工具。春季的文化周與全年的其他活動還可以讓民眾有機會免費進入公立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參觀。
羅馬景點每日開放信息
每日開放:古羅馬廣場、羅馬鬥獸場、卡比托利歐博物館、帕拉蒂諾山、和平祭壇和圖拉真集市。卡拉卡拉浴場也每天開放,但在周一隻開放到下午1點。
周一:除瞭上述每日開放的景點外,大多數國立與市立機構皆閉館。梵蒂岡博物館與一些私人經營的景點也開放,包括切利奧古羅馬人之傢、聖格萊孟教堂與法爾奈斯莊園等。
周二:除瞭切利奧古羅馬人之傢與羅馬水城以外,所有景點皆開放。
周三:除瞭切利奧古羅馬人之傢以外,所有景點皆開放。
周四:所有景點皆開放。聖王路易堂下午休息。
周五:所有景點皆開放。羅馬猶太博物館因安息日之故傍晚提早關閉。
周六:羅馬猶太博物館與其他猶太文化景點閉館。
周日:除法爾奈斯莊園和梵蒂岡博物館(每月最後一個周日開放至中午12:30,
不過非常擁擠,最好避免那時去)外,大多數博物館與景點皆開放。聖格萊孟教堂於中午開放。
?
如果說之前我對羅馬的印象是建立在零散的電影片段和課本知識上的,那麼《美國國傢地理:漫步羅馬》則像一塊磁石,將所有碎片瞬間吸附,形成瞭一幅完整而清晰的地圖。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似乎遵循著一條時間的脈絡,又時不時地跳躍到某個具體的地點,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羅馬。我喜歡它將宏觀的曆史背景與微觀的細節相結閤的方式。比如,在介紹某一個著名建築時,作者會先交代其在羅馬曆史長河中的重要性,然後又會細緻地描述其建造的工藝、使用的材料,甚至其內部的裝飾和功能。這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深入淺齣地理解每一個知識點。書中那些引人入勝的史料和考古發現的呈現,更是讓人驚嘆不已。這本書無疑是我瞭解古羅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評分我必須說,《美國國傢地理:漫步羅馬》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它並沒有止步於對曆史事件的簡單復述,而是引導讀者去探究這些事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和影響。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讓這個古老的城邦能夠孕育齣如此強大的文明?書中關於羅馬人的宗教信仰、哲學思想、以及他們對死亡的態度等方麵的探討,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斯多葛學派的介紹所吸引,那種理性、內斂、注重個人修養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古羅馬文明的復雜性,它既有輝煌的成就,也有其內在的矛盾和挑戰。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過去的讀物,更是一麵鏡子,能夠摺射齣我們當下社會的一些問題和思考。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旅行指南或曆史書的期望。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對於古羅馬社會結構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挖掘。它不僅僅是展示瞭羅馬帝國的輝煌成就,更重要的是,它剖析瞭支撐這個偉大文明的社會基礎和人們的精神世界。我之前對羅馬的瞭解,更多停留在戰爭和徵服的層麵,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多元的羅馬。例如,書中對於傢庭結構、奴隸製度、以及不同階層人群生活的描繪,都讓我對當時的社會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也探討瞭羅馬人的價值觀,比如對榮譽、責任、以及公民義務的看重,這些都深深影響瞭西方文明的發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羅馬法係的介紹印象深刻,它為後世的法律體係奠定瞭基礎,其公正和嚴謹令人欽佩。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偉大文明的誕生,絕非偶然,而是無數個體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共同努力和思想沉澱。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古羅馬曆史充滿瞭好奇,但總是感覺雜亂無章,缺乏一條清晰的綫索。直到我翻開瞭《美國國傢地理:漫步羅馬》,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瞭。它不像傳統的曆史書那樣枯燥地羅列年代和事件,而是以一種極其生動的方式,將我帶入瞭那個輝煌的時代。當我讀到關於羅馬競技場的部分時,我仿佛能聽到角鬥士的呐喊聲,感受到觀眾的狂熱,甚至聞到瞭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書中的插圖簡直是點睛之筆,那些精美的復原圖,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古羅馬建築的宏偉壯觀,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藝術氣息。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羅馬城規劃和公共設施的介紹,它讓我深刻理解瞭古羅馬人超凡的智慧和遠見,比如他們建造的龐大輸水道係統,至今仍讓人驚嘆。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它讓我愛上瞭羅馬,渴望有一天能親身踏上這片土地,去感受那份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魅力。
評分讀這本書的體驗,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時光旅行。作者並沒有采用宏大的敘事,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漫步”這個關鍵詞上,仿佛是邀請讀者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悠閑地穿梭在古羅馬的街頭巷尾。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精心布置的場景,從喧鬧的市場到莊嚴的神廟,從精緻的私人住宅到宏偉的公共浴場,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被書中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捕捉深深吸引,那些關於古羅馬人吃什麼、穿什麼、如何娛樂的描述,讓我覺得他們不再是遙遠的曆史人物,而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個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和傳說,為原本厚重的曆史增添瞭幾分浪漫色彩。我特彆喜歡關於維納斯神廟的章節,那裏的描寫讓我仿佛置身於神聖的氛圍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這本書的語言流暢且富有感染力,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愉快地閱讀下去,並且收獲滿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