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

庄子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志史绘,[美] 布雅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道家
  • 庄子
  • 古代哲学
  • 中国哲学
  • 思想
  • 文学
  • 经典
  • 老庄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16612
商品编码:12023724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庄子说

原价:28.00元

作者:蔡志史绘,(美)布雅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4316612

字数:

页码:2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1、看国学,学英语,一套漫画书就能搞定!本套图书囊括了蔡志忠漫画中国思想、漫画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经典,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全新编辑方式,英文紧随中文之后,在每一页上立即实现对照,并用大开本印刷,非常方便中英文的交互学习。对于中国读者,国学、英文、漫画,看一本书就有三大收获!

2、而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对于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通过这套入门级的中国思想、传统经典著作的漫画读本,通过没有语言文化隔阂的漫画、和地道的英语来了解中国,甚至对照着学习汉语,也大有益处。

3、蔡志忠漫画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的一个现代的图像载体,20137月,蔡志忠诸子百家漫画系列拍摄水墨动画,其中260则故事编入中小学教材,持续影响着一代代中国读者。这部书除了能从国学基础上有利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更能从英汉双语的交互学习方式上适合现代中小学生的阅读。

4、迄今蔡志忠漫画作品在全球近50个国家销售超过40000000套,蔡志忠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漫画家之一。这套书被评价为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史无前例的漫画再创作。

内容提要


本书为16开大开本,是蔡志忠漫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英文对照版全集的一种。其将中国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庄子的生平及思想用生动的漫画形式,配合浅显易懂的文字,巧妙活泼地展现在现代读者面前。本书意为“自然的箫声”,分为“上、下”两部分,用大量浅显的寓言小故事阐述道家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蔡先生以“慈悲心”,用“大愿力”,行“方便法”,用“生花笔”调治成一副最有效的清凉剂,让一群热中名利而迷失方向的“众生”稳住脚步,回归真我。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全新编辑,英文紧随中文之后,在每一页上立即实现对照,非常方便中英文的交互学习。对宏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国外了解中国,以及外国读者学习中文和中国读者学习英文,本书都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目录


作者介绍


蔡志忠:

194822,出生于台湾彰化。1963年起开始画连环漫画。1971年任光启社电视美术指导。1976年成立远东卡通公司。1981年另创龙卡通公司,拍摄了《七彩卡通老夫子》《乌龙院》等卡通电影,《老夫子》曾获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1983年四格漫画作品开始在中国台湾、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的报刊长期连载。1985年获选为全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6年《庄子说》出版,蝉联畅销排行榜第一名达十个多月。1987年《老子说》等经典漫画、《西游记38变》等四格漫画陆续出版,译本更包括德、日、俄、法至今已达二十余种语言。1992年开始从事水墨创作。《蔡志忠经典漫画珍藏本》出版。1993年口述自传《蔡子说》出版。1999128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2011年获得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Brian Bruya是此系列书美国版的译者,拥有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的博士学位。他是中国早期哲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和翻译,同时还是一个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网站书海文苑的总编辑。

文摘




序言



《庄子说》 《庄子说》并非是对《庄子》原著内容的直译或旁白,而是作者基于对《庄子》思想的深刻体悟,融合自身生活经验与时代观察,创作出的一部独立文本。它试图以一种更为贴近当下语境的方式,探寻那些超越时空的智慧,并将其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命体验。 本书并非旨在梳理《庄子》古籍的脉络,也不是对特定篇章的学术考证。作者更像是以一个寻道者的身份,拾取《庄子》哲学中的闪光点,将其置于现代社会的种种困境与迷茫之中,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读者在这里不会找到对“逍遥游”字词的拆解,也不会深入探究“齐物论”的逻辑体系。相反,书中所呈现的是一种“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是“无为”在纷繁世界中的安顿,是“得意忘言”在心性修炼上的实践。 全书的笔触是散文化的,它更像是流水,而非石刻。作者不拘泥于哲学概念的严谨定义,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引发深思的片段,来展现庄子思想的生命力。这些故事可能源于作者自身的经历,可能取材于社会新闻,也可能是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模糊界限处捕捉到的灵感。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蕴含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启示,一种“得意于心”的境界。 例如,在关于“顺应自然”的论述中,作者可能不会直接引用《庄子》中关于自然之道的原文,而是会描绘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城市中的忙碌者,在某个寻常的早晨,突然被窗外一株顽强生长的小草所吸引。这株小草,不与外界争夺阳光,不与寒冬对抗,只是默默地向着生长,向着生命本身。作者将借此引申出,人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抗争”与“征服”,却忽略了“顺应”与“接纳”的力量。这种顺应,并非消极的妥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智慧,一种与宇宙节奏同频共振的生命状态。 再如,关于“精神自由”的探索,作者可能不会去分析“心斋”或“坐忘”的具体方法,而是会讲述一个关于“囚徒”的故事。这个囚徒,即便身处牢笼,却拥有内心的广阔天地。他可以在想象中遨游四海,可以在思绪中与古圣先贤对话。他的身体或许被束缚,但他的精神却是自由的。作者以此来强调,真正的自由,并非物质的丰裕或权力的张扬,而是源于内心的一种超脱,一种不被外物所役使的安宁。 《庄子说》的核心,在于“活着的智慧”。它不是书斋里的理论,而是街头巷尾的生活,是厨房里的烟火,是每一次呼吸的感受。作者试图打破哲学与生活的隔阂,让读者明白,庄子所说的“道”,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谕,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当下,存在于每一次选择之中。 在书中,你可能会读到关于“无用之用”的阐释。作者不会去分析《庄子》原文中关于“栎树”或“疢”的例子,而是会描绘一个在现代社会中被边缘化的人物。这个人可能没有显赫的职业,没有突出的成就,但他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周围的世界带来了温暖与宁静。或许他只是一个默默耕耘的花匠,他的花朵没有用于高价的插花艺术,只是静静地开放,为过路的人们带来片刻的愉悦;又或许他是一位退休的老人,他的时间没有用于追逐名利,而是用于陪伴孙辈,用他的人生经验,悄悄地滋养着下一代。作者借此来告诉读者,真正的价值,并非总是体现在功利性的衡量标准之中,很多时候,那些看似“无用”的存在,恰恰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土壤,丰富着我们情感的世界。 对于“生死”的看法,本书也不会去进行逻辑辩证,而是会通过一个关于“告别”的场景来触动人心。或许是一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平静地接受生命的轮回,就像秋叶告别枝头,化作春泥。他的离去,并非悲伤的终结,而是一种新的开始,一种回归本源的安详。作者以此来传递一种对生命循环的理解,一种对死亡的释然。这种释然,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一种超越个体得失的广阔视野。 《庄子说》更像是一种“生活艺术”的指南,它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品味过程中的甘甜,去化解矛盾中的苦涩。它鼓励人们放下不必要的执着,拥抱真实的自我,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可能。 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朴素而富有诗意的,它不堆砌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天然的韵味。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意象。读来,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山林,或是在一泓澄澈的溪水边,感受到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 这本书适合那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到疲惫,渴望找到内心平静的读者。它也适合那些对人生有着困惑,希望获得一些启示的读者。它不提供标准答案,也不强求统一的理解。它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一种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生活的新角度。 《庄子说》是一种邀请,邀请你一同走进一个更加开阔、更加自由的精神世界。在这里,你可以学会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共舞。它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会有新的体悟,新的发现。它将伴随你在人生的旅途中,给予你力量,给予你慰藉,给予你那份属于自己的,最纯粹的快乐。 作者在写作中,也十分注重对“差异”的包容。他不会去评价哪种生活方式是“对”的,哪种选择是“错”的。相反,他会去欣赏各种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就像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各有其姿,各有其美。他鼓励读者去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去理解生命中各种不同的面向。这种对差异的尊重,恰恰体现了庄子“齐物论”的精神内核,即万物皆有其道,万物皆可共存。 最终,《庄子说》希望传递的,是一种“无所得”的智慧。也就是说,当你试图去“获得”什么时,反而可能失去更多。而当你放下对“获得”的执念,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存在”本身时,你反而会收获那份最宝贵、最恒久的丰盈。这种“无所得”,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自由。它不是一种空的虚无,而是一种充盈的饱满,一种不被外物所占据的安宁。

用户评价

评分

《庄子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一本用来“读”的书,而更像是一本用来“养”的书。作者的文字,如同山间流淌的溪水,清澈而灵动,时而激荡出哲思的浪花,时而又静谧地滋养着读者的心灵。我曾在一页书中看到了关于“坐忘”的描述,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能够放下一切,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达到一种纯粹的宁静。书中的很多观点,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蕴含着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深刻解答。例如,作者对“自然”的推崇,并非鼓励人们逃避现实,而是强调要顺应事物本身的规律,不强求,不妄为。那些关于“相”与“不相”的辩论,更是将我们带入到一种对认知局限的哲学反思之中。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不断挑战着过往的认知,拓展着精神的边界。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不声不响地改变着你对世界的看法,让你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加豁达与从容。

评分

这本《庄子说》读来,宛如一场精神的远足,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穿越一片从未涉足的云海。书中的文字并非直白的叙述,而是如同一位老友,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轻轻叩响你的心门,抛出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却引人深思的比喻。比如那“朝三暮四”的故事,初读只觉得荒诞,细品之下,却能窥见世事变迁中人心的浮动与执着,以及对“应变”的深刻洞察。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人生的种种形态,时而如鲲鹏展翅,气势磅礴,展现胸怀天下的辽阔;时而又如井底之蛙,狭隘可笑,警醒世人莫被局限所困。我常常在一字一句中,仿佛看见那些古老的先贤,在草庐中抚琴,在山间漫步,他们的智慧如同清泉,滋润着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从不试图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为你打开一扇扇窗,让你自己去探寻,去领悟。那些关于“逍遥”的描绘,更是令人神往,仿佛能挣脱俗世的羁绊,在精神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不再为名利所累,为得失所扰。读它,是一种涤荡,是一种升华,更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评分

初次翻开《庄子说》,便被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的笔触,与其说是写故事,不如说是在编织一个又一个关于“道”的梦境。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寓言,实则蕴含着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细腻体察。我尤其被“齐物论”中的种种阐述所打动,它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认知框架,挑战着我们对是非、大小、美丑的简单二元对立。作者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引导读者跳出狭隘的视角,去感受世界的广阔与多元。书中的人物,如庄周本人,常常以一种滑稽而睿智的形象出现,他的言谈举止,似疯似傻,却又处处闪烁着人生的智慧。例如,他对死生的豁达,对名利的淡泊,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种种焦虑与不安。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看透世事的智者对坐,他用最朴素的言语,道出最深刻的哲理,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那些关于“道”的阐释,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等待你去发掘。

评分

《庄子说》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哲学体验。它不像许多哲学著作那样,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和严谨的逻辑推演,反而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深奥的道理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知北游”的篇章,让我对知识的边界和追求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知识的堆砌,而是来自于对事物本质的透彻理解,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书中的“匠人”形象,总是能以其专注与精湛,展现出一种“得意忘形”的超然状态,这让我联想到,在我们各自的领域,是否也能达到如此忘我的境界?那些对“无用之用”的探讨,更是颠覆了我对“价值”的传统认知,原来许多被视为“无用”的事物,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作者的观点,时常带有几分黑色幽默,让你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沉思。阅读这本书,更像是进行一场心灵的按摩,将那些被俗世尘埃所蒙蔽的心灵,一点点拂去,重新焕发出光彩。

评分

这本《庄子说》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或许觉得有些寡淡,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醇厚与回甘。作者描绘的“神人”与“圣人”,并非高不可攀的偶像,而是对人生至高境界的象征,他们超脱于物欲,与自然和谐共处,展现出一种令人向往的自由与洒脱。我尤其喜欢书中的那些关于“梦”的比喻,比如“庄周梦蝶”,它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引发了我们对“真实”的深刻质疑。作者并非否定现实,而是提醒我们,要警惕被表象所迷惑,要用心去感受事物的本质。那些对“德”的阐释,更是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外在的强迫,而是来自于内在的圆满与和谐。读这本书,你需要放慢脚步,沉下心来,去体会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它不提供捷径,只提供一种视角,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亮点,感受到作者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