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閩西到京西 劉忠將軍迴憶錄

從閩西到京西 劉忠將軍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忠 著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軍事人物
  • 劉忠
  • 閩西
  • 京西
  • 抗日戰爭
  • 解放戰爭
  • 革命烈士
  • 曆史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西書局
ISBN:97875475104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726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36
字數:2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銘記曆史、傳承長徵精神。《從閩西到京西——劉忠將軍迴憶錄》是長徵親曆者的迴憶,不但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而且真實再現瞭革命前輩的崇高品格和英勇無畏,是當下建設“中國夢”急需的精神養料。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劉忠將軍的迴憶錄,係統地迴顧瞭他從一個普通的泥水工人成長為我軍高級指揮員的經曆,尤其是其中對於艱苦卓絕的二萬五韆裏長徵的迴憶和記錄,留下瞭珍貴的一手資料,亦使本書成為上海齣版界為數不多的關於長徵的親曆迴憶作品。

作者簡介

  劉忠(1906—2002),曾用名劉永燦。福建省上杭縣人。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産主義戰士、無産階級革命傢、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著有《院校工作迴憶》等。

目錄

原版序 楊成武 / 1
新版序 金一南 / 1
第一章 傢庭齣身和童年時期 / 1
第二章 參加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 7
一、 纔溪的工農起義 / 11
二、 紅四軍學校學習 / 21
三、 紅十二軍一○三團 / 22
四、 紅四軍三縱隊十九大隊 / 25
五、 紅軍十二師三十六團 / 32
六、 紅軍第十一師三十三團 / 47
七、 模範紅五團 / 64
八、 紅一軍團偵察科 / 78
第三章 抗日戰爭 / 139
一、 抗大學習和工作 / 144
二、 三八六旅工作 / 165
三、 太嶽第二軍分區工作 / 170
第四章 停戰談判 / 185
一、 上黨戰役的三八六旅 / 188
二、 切斷同蒲路,在四縱十旅 / 207
三、 停攻麯沃,忍痛撤兵 / 210
第五章 解放戰爭 / 217
一、 參加四縱作戰指揮 / 221
二、 協同晉綏軍,保衛延安 / 239
三、 率太嶽部隊參加攻打臨汾 / 249
四、 晉中戰役 / 261
五、 十五縱隊榆次練兵 / 268
六、 攻打太原外圍據點 / 270
七、 編為六十二軍,參加攻剋太原 / 278
八、 率六十二軍參加解放大西北 / 283
九、 奉命草地進軍,參加解放大西南 / 291
十、 進軍西康,解放西康 / 298
十一、 改造國民黨二十四軍起義部隊 / 301
十二、 調齣西康,任川西軍區司令員 / 309
第六章 院校工作 / 311
一、 在劉伯承院長領導下,參加創辦軍事學院 / 315
二、 參加高等軍事學院籌建所負擔的任務 / 320
三、 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立軍政大學 / 323
四、 院校行政管理教學保障工作體會 / 324
迴憶的後記 / 327
永遠的紀念 劉永生 / 329
曆史選擇瞭他們,他們造就瞭曆史
— 讀《從閩西到京西 — 劉忠將軍迴憶錄》有感 羅 援 / 331

精彩書摘

  攻剋長子,全殲守敵
  1945年9月初,一個晴朗的日子裏,劉、鄧首長在潞城以西的黃碾村,召開旅以上的乾部會議,傳達作戰部署。劉、鄧首長都做瞭指示。劉伯承司令員首先談瞭全國的戰局形勢、接著指齣:“上黨戰役很重要,關係著全國的戰局問題。黨中央、毛主席命令我們必須把插進來的閻锡山軍隊消滅,保衛上黨。這次戰役在戰術上要有新的轉變,從分散到集中,從遊擊戰到運動戰、攻堅戰。”劉伯承司令員簡短的講話,把關係全戰役的最根本問題講得清清楚楚。會議確定先攻打長治外圍各縣城,吸引敵人齣長治,消滅敵人於運動之中,然後攻占長治。李達參謀長分配各軍區的任務,命令太嶽軍區主力三八六旅攻打長子城。會後,陳賡司令員作攻打長子縣城的具體部署,並決定一旅的三十八團配屬我指揮。陳賡司令員問我有什麼問題。我說,堅決執行命令攻占長子城,但我旅彈藥不足,要求補給。他說:“彈藥盡量滿足你們,但炮彈不會多,主要依靠手榴彈。攻城部隊要組織好,特彆要講求戰術,以短促的濃密炮火掩護部隊一舉登城……”
  我們帶著崇高而嚴肅的使命,懷著激動的心情,迴到旅部的駐地——屯留以南的東李高村。我和張祖諒政委商討,確定瞭各團的戰鬥任務,召集營以上的乾部會。決定七七二團先攻奪長子城北關,而後在北關登城;士敏獨立團佯攻東門,應積極行動吸引與牽製敵人;二十團、三十八團首先攻占長子城的西關,而後在西門發起攻城戰鬥。二十團擔任登城的主要部隊,集中全旅的炮火掩護該團突擊隊登城。長子城,位於長治的西麵,相距長治(潞安府)五十華裏。這座城不大,但工事很堅固,城牆兩丈五尺高,城門外有石碉,城角四周有消滅射擊死角的磚碉,城角外邊設有低碉,每個低碉還設有三個以上的暗碉,可在不同的水平綫上進行直射與側射;沿城牆外有一道三公尺多寬、兩公尺多深的護城壕,其壕內積水過腰,牆外還有一米多高的鐵絲網,主要地段附設有地雷,城牆垛上放有許多的手雷,碰著立即爆炸;在交通要道上設有拒馬。這是日本鬼子構築的,閻锡山部隊又予加固瞭,的確是相當地堅固。閻锡山部隊防禦,確有他的一套辦法。
  9月13日黃昏,我七七二團嚮北關的敵人進攻時,被前麵一座孤陡的小山擋住瞭去路。這座小山名叫北高廟(山頂上有一座廟),築有堅固的碉堡,是長子守敵的重要屏障,好比“烏龜頭”一樣,站在廟上用肉眼能看清城內的來往行人。炮火可以越城直射到大街上,守敵蹲在北高廟的工事裏與我軍頑抗,我七七二團發起瞭四次衝擊,都未攻下來,形成瞭對峙的局麵。七七二團團長周學義同誌很焦急,也很不服氣,“難道七七二團要在長子城下丟臉?決不!我無論如何都要把它攻下!”這支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以來經曆無數次戰鬥的老紅軍部隊,勇敢果斷,屢次戰鬥中攻就攻得下,守住守得住,特彆是善於夜戰,一嚮有“夜老虎”團的稱號。既然強攻不成,就另想辦法攻打。第二天,周學義同誌在第一連挑齣第二排,他親自訓練交代,當晚進行“夜摸”。這天的晚上特彆黑,這就是第二排“夜摸”成功的有利條件。9月間是鞦天,田野裏肥碩的榖穗彎彎地嚮下垂,樹葉漸漸地變黃,鞦意很濃瞭。這天晚上的炮聲停息瞭,隻聽著鞦蟲唧唧地低鳴,上弦的月剛從太行山那邊抬起頭,但又被一朵朵的薄雲遮住瞭。第二排的孤膽英雄們,一個個嚮小山下低身地爬著、爬著,爬上小山,不時撥開當頭的蒿草。敵人守在廟裏,因七七二團攻擊瞭兩天沒有攻得動,就疏忽大意起來,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我們第二排能從背後不聲不響地摸上去瞭。二排排長一聲令下,喊:“打!”輕機槍、六○炮猛烈地攻擊,一陣手榴彈也打進廟內爆炸瞭,戰士們衝進廟裏喊:“繳槍不殺!”北高廟的守敵一個排被全殲瞭。還真是“夜老虎團”,顯示齣瞭真本事,以一個排的兵力攻奪北高廟,砍斷瞭龜頭。占領北高廟,周學義同誌親率部隊攻進北關,敵人慌亂瞭,退進瞭城內。七七二團占領長子城北關,立瞭第一功,這就有力地支援瞭西麵主攻部隊二十團和三十八團的戰鬥行動。
  在七七二團一連第二排“夜摸”攻進北高廟的同時,我二十團以五個小時的戰鬥,攻占瞭長子的西城外臨城的村莊—西關。部隊接近城下,三十八團接著第二十團開進。9月15日,炮聲、機槍聲整天不停地響著,我和二十團團長楚大明、政委硃兆林、政治處主任吳效閔,冒著敵人炮火的襲擾,進到二十團前沿的觀察所,也把三十八團團長蔡愛卿同誌叫來瞭,共同研究登城的部署。我們的戰士真聰明,把觀察所設在老鄉傢的屋脊下,從屋脊下挖瞭一個小洞,非常隱蔽,敵人根本發覺不瞭。但視綫很寬闊,可以清楚地看清城內,特彆是東邊城牆上敵人的活動情況,這就可以判斷敵人在城內的部署。我們在這個隱蔽的觀察所內仔細觀察西門城牆外圍的碉堡、工事構築,現場布置攻城的戰鬥具體部署。我二十團的戰士們正在忙於利用村落的房屋挖洞,每個洞直徑一公尺,戰士可以帶上武器、彈藥從洞內鑽過去,自西嚮東隱蔽接近到城壕邊沿。敵人隻監視著道路、橋頭和開闊地,卻想不到監視村落的房屋頂下,也想不到我們通過鑽洞秘密地把登城部隊運到瞭城牆下。我二十團戰士多是平原生長的,有著挖洞、爬牆等特殊本領,各團都佩服它。
  因為我們的彈藥有限,嚴密的戰鬥組織工作十分重要。炮火準備隻能堅持十分鍾,楚大明同誌一字一句地思索著。我加重語氣地說:“對!十分鍾!彈藥有限,攻城時間隻能十分鍾,並要一次成功,不許失敗,我們隻有‘一瓢水’,在戰術上,就叫做‘一瓢水’戰鬥吧!”實際情況是,一門山炮僅二十發炮彈,一挺重機槍是一韆發子彈。因此,炮火襲擊隻能“十分鍾”,成敗的關鍵就在這“十分鍾”瞭。“一瓢水”要能澆死白狗子,那必須是燒開瞭的熱水纔能成功,關鍵就在於我們要有嚴密的戰鬥組織工作。
  二十團的登城突擊隊,已組成瞭五個組,即火力組、梯子組、跳闆組、投彈組和登城突擊組。團長楚大明同誌,連夜到處檢查著,乾部們計劃著,戰士們也在討論著。“一瓢水”,“十分鍾”,成瞭登城戰鬥有力的動員口號,人人錶決心,個個在挑戰。這個說,隻要火力組封鎖住槍眼,我們保證把跳闆架好;那個說,隻要你們把跳闆架好,我們馬上送過雲梯去樹立起來;另一個說,隻要你們把雲梯樹好,我們一定登上城去!等等。交通壕裏的戰士活動非常頻繁,部隊的戰鬥情緒十分高漲,恨不得馬上打下長子城。
  1945年9月18日黃昏,戰前的寂靜使人不安,盼望期待的時刻就要到瞭,但時間好像過得特彆慢。晚上7時整,兩發碧紅色的信號彈劃過天空,頓時就炮聲隆隆震耳欲聾。火炮集中炮彈打一個點,把城牆打開瞭一個缺口,輕重機槍的濃密火力,壓住瞭敵人的發射點;戰士們將雲梯抬齣來,不顧敵人轟擊,沿西關街道猛跑抬上前去。在他們前麵的跳闆組膽子更大,一個倒下去,另一個又接上,把跳闆架在外壕上。掩體內的戰士站起來跑到棱綫上往城牆內扔手榴彈,乒乓乒乓地轟隆隆響!在震耳欲聾的炮火、刺鼻障眼的硝煙中,雲梯成功架在瞭被山炮打陷的缺口上,掛滿手榴彈端著手提機槍的戰士們,像猛虎般地撲過去爬上雲梯。當第一個手握紅旗的勇士爬上城垛時,我炮火立刻停止瞭射擊。勇士們用手提機槍嚮城裏的敵人猛射,後續部隊接著登城。敵人嚇破瞭膽,顧頭不顧尾地亂鑽,有的神誌尚未清醒過來已當瞭俘虜。
  我們勝利瞭!“十分鍾”,“一瓢水”,成功瞭!二十團勝利登城,七七二團、三十八團在北門和東門也相繼登城瞭。“一瓢水”,難忘的“一瓢水”!這是我三八六旅五個月練兵的勝利,是戰士們勇敢、機智而取得的勝利,這是登城突擊隊五個組密切協同動作而取得的勝利。這個勝利標誌著我軍從抗日遊擊戰轉變為運動進攻戰和攻堅戰的勝利。
  城裏的敵人作最後的掙紮,組織瞭數次的反衝擊,結果都被我們英勇的部隊打退瞭。二十團進城後打開西城門,我和張祖諒政委,率領指揮所進城瞭。二十團進展最快,迅速占領瞭鍾鼓樓製高點,以這個製高點控製著全城。他們部隊不走大街而鑽房屋內挖洞穿過,這既隱蔽,又避免瞭被敵人殺傷,最關鍵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很快接近瞭敵人最後頑抗的據點—長子縣衙門,國民黨縣政府。各團進城後都進行巷戰,戰士們先打一陣手榴彈,即乘著彈煙,端著上瞭刺刀的步槍衝殺掃清殘敵,捕捉戰俘。敵人繳械瞭,閻锡山的挺進二縱隊司令白映瞻被我二十團活捉瞭。我旅和三十八團共俘敵官兵一韆五百餘人,打死敵官兵五百多人,繳獲敵全部槍炮彈藥和輜重。當夜12時,整個戰鬥勝利結束瞭。
  在我旅攻剋長子城的同時,我兄弟部隊也先後攻占瞭壺關、潞城、屯留、襄垣。各路部隊均嚮長治前進,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親自指揮三個軍區部隊,直逼到長治城下。大戰潞安府的一場猛烈的攻堅戰,就擺在眼前,城關戰鬥即將開始瞭。
  ……

前言/序言

  新版序
  金一南
  20世紀80年代末,我與劉忠將軍曾經有過一次邂逅。
  當時我在國防大學圖書館采編室當資料員。一天,一位身材不高的老人步履蹣跚地來圖書館送書—他自己寫的《從閩西到京西》。後來我在《苦難輝煌》一書中寫下瞭當時的場景:“薄薄的迴憶錄印刷粗糙,錯彆字不少。這位1955年授銜的中將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改、一本一本地改。改完後用紙把書包好,送到國防大學圖書館,布滿老年斑的手一遍遍撫摸著封麵,用難懂的福建口音叮囑要好好收藏。圖書館人員禮貌、客氣,也好奇這位穿深藍便服的老人為何對一本小薄冊子如此執著與認真。”那個親手接過劉忠將軍迴憶錄的“圖書館人員”,就是我。我接過這包書後,首先錶示感謝,接著登記注冊,送走老人後簡單地翻瞭一下,然後編目、入庫、上架,並未有太多注意。
  直到1994年開始寫作《苦難輝煌》,寫到中央紅軍長徵中最為慘烈的湘江之戰,查閱資料時纔把這本小冊子翻齣來,纔發現當年到圖書館送書的那位行走不便的老者,竟然是紅軍長徵中先鋒的先鋒,竟然在湘江之戰中,差一點使紅軍避免重大犧牲。
  湘江之戰中央紅軍犧牲重大:紅八軍團番號被撤銷;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冒著彈雨趟過湘江時,身邊隻剩下一個扛油印機的油印員;紅五軍團三十四師、紅三軍團六師十八團被隔斷在河東,全部損失;中央蘇區著名的少共國際師基本失去戰鬥力;紅軍從江西齣發時的八萬六韆餘人銳減為三萬人。
  這本薄薄的迴憶錄揭示瞭,曾經有機會避免這樣重大的犧牲。
  當時走在中央紅軍最前麵的一軍團偵察科長劉忠,率領軍團便衣偵察隊首先渡過湘江,發現全州城是空城。而誰先搶占全州,誰就在湘江之戰中居於有利地位。劉忠立即建議跟在後麵的一軍團二師五團從速過江,占領全州。劉忠曾在五團當過政委,五團是一支能打的部隊,反“圍剿”作戰中曾榮獲中革軍委授予的“模範紅五團”稱號。但現任團長陳正湘做不瞭主,率領五團的二師參謀長李棠萼,覺得要聽指揮部的命令,須先嚮軍團首長報告。
  行軍作戰要求兵貴神速,也要求“一切行動聽指揮”。到底怎麼掌握,全在指揮員自身。可以想象得齣,當寫到這一幕時,雖然過去半個多世紀,但劉忠仍有著強烈的韆言萬語說不盡的感慨:“二師李棠萼參謀長率五團已進到界首村停下未渡湘江。我嚮他麵告,全州城無國民黨正規軍,建議五團速渡湘江,進占全州城。李棠萼猶豫不決,說須電報軍團批準纔過湘江,占全州。我再次建議機不可失,進全州城後電報軍團首長,他不同意,於是立即電告軍團。軍團首長21日下午2時迴電,令立即渡過湘江,進占全州。”
  此時再率部隨劉忠趕嚮全州,已經晚瞭。軍機稍縱即逝:湘軍前衛已經進城,正在城外占領陣地布置警戒。
  就差瞭那麼一點。但差之毫厘,失之韆裏。
  從作戰層麵分析,紅軍在湘江之戰中損失巨大,中央縱隊過於笨重緩慢、未能有效利用湘江缺口是其一,一軍團二師五團未能堅決搶占全州,也是其一。後來湘軍劉建緒部就是利用全州這個前進基地,嚮堅守渡口的一軍團陣地發起猛烈攻擊,激戰中甚至衝到瞭軍團指揮所,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左權都拔齣手槍參戰,指揮所變成戰鬥最前沿,軍團指揮員變成普通戰鬥員。如果當時按照劉忠建議果斷占領全州再行報告,一軍團不至落到如此險境,林、聶也不會嚮中革軍委發齣那封讓周恩來、硃德備感緊張的急電:“如敵人明日以優勢猛進,我軍在目前訓練裝備狀況下,難有占領固守的絕對把握。軍委須將湘水以東各軍,星夜兼程過河”;更不會齣現中央紅軍長徵以來最為驚險的一幕。
  瞭解這些,你纔能明白為什麼半個多世紀過去,提及當年李棠萼貽誤戰機、失去控製全州的機會,劉忠依然耿耿於懷。令他動情的不僅僅是個人失誤,更是這一失誤背後付齣多少戰友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軍團參謀長左權後來寬解過劉忠:“若占領全州城,通過這次敵人封鎖綫可能會順利些。但因蔣介石的大兵已到全州地區,廣西國民黨軍隊從桂林北進,加以我軍的長途行軍作戰,疲憊不堪,這是主要原因,不能歸於李棠萼同誌個人的責任。”李棠萼是黃埔六期生,參加過廣州起義、湘南起義,任過一軍團作戰科長,經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鬥爭。左權說這話時,李棠萼已經在穿越毛兒蓋草地時,犧牲於敵人的冷槍之下。不能說左權講的沒有道理。但是在那個生死係於瞬間的韆鈞一發時刻,還是從李棠萼身上,讓人遺憾地看齣“審時度勢、機斷專行”這八個字對一個優秀指揮員來說是多麼難得、多麼可貴。這是劉忠到瞭晚年仍然念念不忘的地方,也是其迴憶錄中最令人扼腕、最值得思索的部分。
  這本迴憶錄中的這一段,給我留下至深印象。我後來經常想起當時送完書後,劉忠老將軍衰弱蹣跚離去的背影。使我萬般感慨的,不是劉忠曾經獲得的“一野十大虎將”、“威震敵膽十軍長之一”等榮譽,而是他們那一代人,本為赤腳農民,若無那場狂飆突進的革命,一輩子也就是麵朝黃土背朝天。這場革命正是通過改變這些人的命運,進而改變瞭整個中國。他們在這場決定自己命運進而決定國傢民族命運的決鬥中浴血徵戰,縱橫天下,不怕犧牲,前僕後繼。
  他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失敗到勝利,從奴隸到將軍。他們造就瞭勝利,勝利也造就瞭他們。他們是舊中國與新中國交替這樣一個極其特殊時期的産物,是充滿傳奇的永遠不會再現的一代人。我們這些後人,隻有在他們一個個紛紛離去的過程中,纔一步一步真正明白瞭他們對於國傢、對於民族的巨大曆史意義。
  他們的最大特色,是至死不渝的忠誠。
  他們的最高追求,是無可替代的勝利。
  他們全都獲得瞭。
  令我們永遠榮耀。
  (作者係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從閩西到京西 劉忠將軍迴憶錄》的圖書的不包含該書內容的詳細簡介。這份簡介旨在描繪一部具有相似曆史背景、但主題和內容完全不同的作品,以滿足您的要求。 --- 書名:烽火連天:北疆烽煙錄 作者: 王靖遠 齣版社: 長城文匯齣版社 ISBN: 978-7-5067-XXXX-X 定價: 128.00 元 字數: 約 85 萬字 開本: 16 開 --- 內容簡介: 《烽火連天:北疆烽煙錄》並非一部個人迴憶錄,而是一部以宏大敘事視角,聚焦於中國近代史上,特彆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位於中國北方邊陲地帶——即黑龍江、吉林及內濛古東部地區——所爆發的一係列重大軍事衝突與社會變革的群像史詩。本書通過對大量檔案、日記、口述史料的爬梳與重構,力求還原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裏,邊疆軍民所經曆的血與火的考驗,以及在民族存亡之際展現齣的堅韌與犧牲。 本書的核心並非圍繞某一位單一的軍事將領的個人經曆展開,而是通過“群星閃耀”的方式,展現瞭不同陣營、不同背景的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抉擇與命運。它深入探討瞭在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國內矛盾交織下,北疆地區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從物資輸送的生命綫,到抵禦外敵入侵的第一道防綫。 第一部分:白山黑水間的暗流湧動(1930s初期至1935年)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大地淪陷的初期階段。作者並未過多描繪抗日聯軍的局部遊擊戰,而是將筆觸投嚮瞭更為隱蔽的社會層麵。重點描繪瞭在“僞滿洲國”建立初期,邊疆地區知識分子、地方士紳以及普通民眾,如何在高壓統治下進行思想上的抵抗與組織上的籌備。 其中,有一章節詳盡分析瞭蘇俄與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戰略博弈如何滲透到地方的經濟命脈,特彆是對煤炭、木材等戰略資源的爭奪。書中詳細記錄瞭數個小型的情報網絡如何艱難地維持著信息傳遞,這些信息往往比前綫的炮火更具有決定性。例如,書中通過對某位東北大學學生地下黨領導人遺留信件的解讀,揭示瞭他們如何利用文化活動和學術交流作為掩護,秘密團結力量。這一部分展現瞭“暗戰”的殘酷性與復雜性。 第二部分:鐵軌上的較量與堅守(1936年至1940年) 隨著局勢的升級,軍事衝突的規模日益擴大。《烽火連天》將敘事重心轉移至對重要交通綫的爭奪上。本書花費大量篇幅,以近乎編年史的方式,梳理瞭中蘇邊境的幾次重要摩擦事件,著重分析瞭蘇聯紅軍在遠東地區的防禦部署,以及國民政府與中共東北抗日武裝在特定時期的默契配閤。 書中特彆引入瞭“鐵道遊擊隊”這一群體,但視角更為廣闊。它不僅記錄瞭破壞日軍物資運輸的英勇事跡,更細緻地描繪瞭鐵路沿綫居民在日軍嚴密監視下,如何通過“非暴力不閤作”的方式,延緩和乾擾日軍的後勤保障體係。例如,對鐵路信號係統故障率異常升高的統計分析,揭示瞭底層鐵路工人的集體智慧與反抗。 此外,本書還專門開闢章節,探討瞭在冰天雪地、資源極度匱乏的環境中,當地的薩滿文化、佛教信仰如何成為支撐人們精神不崩潰的重要力量。這不是對宗教的頌揚,而是對特定曆史背景下,文化心理韌性的客觀考察。 第三部分:從地方抗爭到全局反擊(1940年至解放戰爭前夕) 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的戰略重心開始東移,北疆的局部衝突進入瞭新的階段。本書細緻地描繪瞭抗日聯軍在極端睏境下,如何調整戰略,從遊擊轉嚮更為注重保存實力的階段性撤退與戰略轉移。 作者通過對數位長期活躍於林海雪原中的指揮員的側麵描寫,展現瞭不同軍事思想在實踐中的碰撞與融閤。這些指揮員的背景各異,有的齣身於舊式軍隊,有的則是飽受新式教育熏陶的青年,他們共同麵對的敵人是裝備精良的關東軍。書中引用瞭大量關於鼕季作戰的軍事報告,揭示瞭後勤保障在北疆戰事中的核心地位——“暖和”比“火力”更重要。 本書高潮部分,詳細描述瞭解放戰爭初期,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的迅速瓦解以及隨後中國共産黨如何接管東北的復雜過程。這部分著重刻畫瞭地方政府權力真空時期,社會秩序的重建、工業設施的保護,以及來自後方的復雜政治力量介入的種種挑戰。作者強調,戰爭的勝利不僅在於戰場上的擊敗,更在於對社會肌體的快速修復與整閤。 研究價值與特色: 《烽火連天:北疆烽煙錄》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去英雄化”的群體史觀。它刻意避開瞭對單一軍事領袖的過度贊美,而是將焦點放在瞭邊疆社會結構的韌性、普通民眾的集體記憶,以及在極端環境下,各種非正規抵抗力量所發揮的作用。本書采用多源史料交叉驗證的方法,尤其重視對少數民族、女性及底層技術工人群體的曆史聲音的挖掘與呈現。 全書文筆沉鬱厚重,結構宏大嚴謹,是研究中國近代東北邊疆史、軍事社會學和區域衝突史的不可多得的參考著作。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不同於傳統敘事視角的曆史切麵,展現瞭北疆兒女在烽火歲月中的堅韌與付齣。 ---

用戶評價

評分

一本厚重的迴憶錄,封麵設計樸實卻透露齣曆史的沉澱感。從書名“從閩西到京西”就能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史詩感,仿佛一位老兵,在迴憶他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我尤其好奇“閩西”和“京西”這兩個地理名詞背後所承載的意義,它們可能代錶著人生旅程的起點與終點,或是戰略轉移的關鍵節點。劉忠將軍,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威嚴和故事感,我想象著他戎馬倥傯的身影,在革命的洪流中,如何經曆風雨,塑造齣堅韌不拔的意誌。這本書無疑是一扇窗口,讓我能夠窺探那個年代的曆史細節,感受那個時代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作者選擇以迴憶錄的形式,這本身就意味著一種真摯和坦誠,我想,其中一定充滿瞭鮮活的細節和動人的情感,而不是冰冷的曆史陳述。翻開扉頁,我就被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所吸引,仿佛手捧著一段珍貴的曆史,期待著它在我眼前徐徐展開。

評分

我是一個曆史愛好者,尤其對近代史和軍事史情有獨鍾。當我在書店看到《從閩西到京西 劉忠將軍迴憶錄》時,立刻被它吸引住瞭。這本書名就透露著一種宏大的時間跨度和地理跨度,這暗示著書中內容必定飽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個人經曆。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的革命先烈為瞭國傢和人民的解放而奮鬥。劉忠將軍,這個名字或許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我更想通過這本書,深入瞭解他傳奇的一生。我想知道,他如何從閩西的革命土壤中成長起來,又是如何在國傢的需要下,轉戰到京西,為革命事業做齣貢獻。這本書的價值,我想不僅在於記錄一位將軍的軍事生涯,更在於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親曆者的視角,去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去體會革命者們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犧牲精神。

評分

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書,不僅僅因為它可能承載的宏大曆史敘事,更因為它關乎一位將軍的人生軌跡。我總覺得,每一個將軍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艱辛和犧牲。從“閩西”的紅土地,到“京西”的戰略要地,這跨度本身就充滿瞭故事張力。是什麼樣的經曆,讓一位年輕的革命者,一步步成長為叱吒風雲的將軍?他在那些關鍵時刻,是如何做齣抉擇的?書中會不會描繪那些驚心動魄的戰場場景,那些九死一生的生死考驗?我更期待的是,在這部迴憶錄中,我能看到一位“人”的成長,看到劉忠將軍在革命洪流中的個人掙紮、思考和情感波瀾。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但個體在其中的體驗,卻是獨一無二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這種個體生命的厚重,理解英雄並非天生,而是時代賦予使命,個人用血汗鑄就。

評分

我對於那些能夠帶我穿越時空的敘述一直情有獨鍾,而《從閩西到京西 劉忠將軍迴憶錄》無疑具備這樣的潛力。書名中的“閩西”和“京西”,仿佛是兩個遙遠卻又緊密相連的節點,串聯起一位將軍的崢嶸歲月。我渴望透過文字,去感受當年革命的艱辛與輝煌,去聆聽劉忠將軍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是如何做齣抉擇,又是如何帶領隊伍剋服重重睏難。這不僅僅是一部軍事迴憶錄,更可能是一部關於理想、信念、奮鬥和成長的史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在曆史的大潮中,個體如何書寫自己的篇章,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每一次閱讀這樣厚重的迴憶錄,都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先輩交流,從中汲取力量與智慧。

評分

最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觸動人心的傳記類書籍,而《從閩西到京西 劉忠將軍迴憶錄》恰恰符閤我的胃口。從書名來看,這絕對不是一本簡單的流水賬式的敘述,而是充滿著人生閱曆和曆史印記的沉澱。劉忠將軍,一個響亮的名字,我想象著他在革命年代的英勇無畏,他在和平年代的深謀遠慮。從“閩西”到“京西”,這簡簡單單的地理名詞,背後可能蘊藏著無數次的轉移、戰鬥、決策,以及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一個真實而立體的劉忠將軍,他不僅是一位指揮韆軍萬馬的將帥,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普通人,經曆著那個時代的洪流。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對那個年代的中國,對那些為國傢默默奉獻的英雄們,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

沒看過評論

評分

學習學習學習中

評分

正版圖書,好書好內容值得信賴

評分

沒看過評論

評分

速度

評分

速度

評分

很喜歡看這些老革命的迴憶文章

評分

速度

評分

速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