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
原价:38.00元
作者:施成华,彭立敏,雷明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030292360
字数:226800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从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与变形的机理出发,采用随机介质理论,并结合其他理论,考虑隧道开挖地层移动与变形的空间-时间发展过程,系统的对浅埋隧道矿山法及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与变形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移动与变形的工程措施,最后结合概率理论探讨了地层变形计算的可靠性。
内容提要
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地铁、各种市政浅埋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周边构筑物保护问题,考虑隧道开挖上部地层移动与变形的时间-空间发展过程,系统阐述了浅埋隧道矿山法施工、盾构法施工、隧道施工降水引起的地层移动与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并通过多个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从理论角度探讨了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了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地层变形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隧道工程和地铁工程方面的设计、施工、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的高等学校师生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与意义
1.2 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时空效应及变形机理
1.2.1 地层移动与变形的时空效应
1.2.2 地层移动与变形的理论基础
1.3 隧道施工地层变形预计方法研究综述
1.3.1 经验公式法
1.3.2 理论解析法
1.3.3 数值分析法
1.3.4 模型试验法
1.3.5 神经网络与灰色预测方法
1.3.6 随机介质理论方法
1.3.7 城市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4 本书主要内容
第二章 矿山法施工隧道地层变形的时间—空间过程
2.1 单元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
2.1.1 单元开挖引起的地层下沉
2.1.2 单元开挖引起的地层水平移动
2.1.3 单元开挖引起的地层其他变形
2.2 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
2.2.1 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时间过程
2.2.2 隧道施工及停工时地层变形时空过程的统一计算
2.2.3 考虑隧道反复施工、停工的地层变形时空过程的统一计算
2.2.4 考虑隧道掘进速度变化时地层变形时空过程的统一计算
2.2.5 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变化时地层变形时空过程的统一计算
2.2.6 隧道分部施工时地层变形时空过程的统一计算
2.2.7 多隧道施工时地层变形时空过程的统一计算
2.2.8 半无限开挖情况下地层变形时空过程的计算
2.3 地层变形计算基本参数及其反分析方法
2.3.1 隧道施工洞内地层损失的确定
2.3.2 下沉速度系数C值的确定
2.3.3 隧道施工地层变形基本参数的反分析方法
2.4 隧道开挖空间的具体计算
2.4.1 圆形开挖横断面
2.4.2 椭圆形开挖横断面
2.4.3 马蹄形开挖横断面
2.4.4 任意开挖横断面
2.4.5 隧道开挖变形空间的简化计算
2.5 考虑隧道施工多因素影响的地层变形时空统一计算公式
第三章 隧道疏水地层变形的时间-空间过程
3.1 岩土疏水引起的地层有效应力的变化
3.2 单元疏水引起的地层变形
3.3 隧道降水及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
3.3.1 井点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
3.3.2 降水漏斗曲线的确定
3.3.3 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
3.3.4 水位恢复后地层的回弹
3.3.5 降水及开挖引起的总地层变形
3.4 隧道开挖及失水引起的地层变形
3.4.1 开挖失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
3.4.2 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
3.4.3 隧道开挖及失水引起的地层总变形
第四章 盾构法施工隧道地层变形的时间—空间过程
4.1 盾构施工地层沉降的组成
4.2 盾构推进工作面推力及壳壁摩擦力引起的地层变形
4.2.1 盾构推进的力学模型及假定
4.2.2 盾构正面推力与盾壳摩擦力的取值
4.2.3 Mindlin公式
4.2.4 盾构推进工作面推力引起的地层变形
4.2.5 盾构外壁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引起的地层变形
4.3 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
4.3.1 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
4.3.2 盾构隧道开挖失水引起的地层变形
4.3.3 盾构法施工引起的总地层变形
4.4 盾构施工地层损失的确定
第五章 基于时空统一预测理论的地层变形可靠性计算
5.1 概述
5.2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5.3 隧道施工地层变形可靠度的计算
5.3.1 抗力效应R
5.3.2 荷载效应S
5.4 计算参数的蒙特卡罗试验法
5.5 蒙特卡罗-随机介质法的实施
第六章 计算软件的编制及工程实例分析
6.1 软件系统设计简介
6.1.1 软件的设计语言
6.1.2 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
6.1.3 软件系统的功能
6.2 柳州桐油山隧道计算实例
6.2.1 工程概况
6.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3 深圳地铁大科区间隧道计算实例
6.3.1 工程概况
6.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4 南京地铁许南区间隧道计算实例
6.4.1 工程概况
6.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5 上海地铁区间隧道计算实例
6.6 小结
第七章 基于时空统一预测理论的地层变形可靠性计算实例
7.1 矿山法施工隧道地层变形可靠性计算分析
7.1.1 计算参数的确定
7.1.2 横断面地层变形的概率分布
7.1.3 纵断面地层变形的概率分布
7.1.4 可靠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7.2 盾构法施工隧道地层变形可靠性计算分析
7.2.1 计算参数的确定
7.2.2 盾构施工地层变形的概率分布
7.2.3 可靠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7.3 小结
第八章 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8.1 隧道纵向施工工序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分析
8.1.1 单隧道对向和背向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8.1.2 盾构隧道对向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8.1.3 隧道不同开挖分部纵向间距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8.2 隧道横断面施工分块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分析
8.3 隧道施工速度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分析
8.4 隧道施工降水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分析
8.4.1 隧道施工降水深度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8.4.2 降水井距隧道的距离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8.5 盾构隧道施工参数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分析
8.5.1 工作面附加推力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8.5.2 壳壁与地层的摩擦力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8.6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给我一种非常前沿和深刻的印象。在工程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看似独立的问题,但深入研究后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时空关联。地层变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受到施工进度(时间维度)的影响,也与施工区域的地理位置、土体性质(空间维度)密切相关。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提出一套“时空统一”的预测理论,那么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地层变形的本质。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时空统一”这个概念是如何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上得到实现的。传统的预测方法可能更多地关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或者某个空间区域的平均情况,而“时空统一”则意味着模型需要能够同时捕捉到这两个维度的动态演变。这可能需要引入一些高级的数值分析技术,例如有限元、有限差分或者基于代理模型的模拟方法,并且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处理不同尺度下的时空信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套理论的数学框架,以及它与现有预测方法的区别和优势。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计算流程和软件应用指导,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这本《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的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地下工程,尤其是隧道的施工技术很感兴趣,总觉得这是一种充满挑战和智慧的领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地下空间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浅埋隧道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形式,其施工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地层变形的预测一直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精确的问题,涉及到地质、力学、水文等多方面因素的耦合作用,而且这些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出动态变化。 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提到的“时空统一预测理论”。这听起来非常有前景,因为以往我们可能更倾向于在某个特定时间点或者某个特定空间区域进行预测,但实际的变形过程却是贯穿于整个施工周期,并且在空间上是连续发展的。如果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空统一模型,能够将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加载、地层响应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都纳入考量,那么这无疑是地层变形预测领域的一大突破。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这个理论是如何构建的,有哪些核心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处理不同尺度下的时空耦合效应。例如,施工过程中开挖、支护、衬砌等一系列动作对地层产生的应力扰动,以及这些扰动如何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扩展而影响地层变形,这其中的机制和量化方法是我想深入了解的。
评分在我看来,地层变形的预测,一直是地下工程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常常能看到因为地层变形失控而导致的事故,比如地面沉降、建筑物开裂,甚至道路坍塌,这些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因此,一本能够提供有效预测方法的书,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使命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地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的规律,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关于“应用”部分的具体内容。理论的阐述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在这些案例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时空统一预测理论”来进行地层变形的预测的。这些案例最好能涵盖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不同的施工方法,以及不同的环境约束。比如,在城市高密度地区,如何通过精确预测来避免对周围基础设施的破坏?在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如何预估地下水变化对地层稳定性的影响?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定量化的预测结果,并且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
评分一本以“时空统一预测”为核心理论的书,对于我这样的地下工程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这个书名,就直接点出了其研究的核心价值——解决地层变形预测这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尤其是在浅埋隧道施工中,地层变形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如何精确预测并有效控制,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关键。 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其“时空统一”理论的具体内容。它是如何将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如开挖、支护、衬砌、后期运营)的地层响应,以及地层在空间上的连续变化,整合成一个连贯的预测体系的?我猜想,这可能需要引入一些复杂的数值模型,例如基于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的数值模拟,并且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处理时间步长和空间网格的选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理论推导过程,以及其模型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势所在。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详细的计算流程和参数设置说明,那将对我实际应用这套理论非常有帮助。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地下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地层变形的预测是一个永恒的挑战。尤其是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进行浅埋隧道施工,更是需要对潜在的风险有非常精准的把握。《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有分量,特别是“时空统一预测”这几个字,让我感觉它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以往,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某个区域进行静态预测,但实际的变形过程是连续的、动态的,并且在空间上是不断发展的。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其“时空统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它是如何将施工过程中的时间效应(如开挖顺序、支护安装时间、固结时间等)与空间效应(如土体的非均匀性、应力传递的路径等)融合起来的?书中是否提出了新的数学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描述这种耦合关系?例如,是否引入了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本构模型,或者采用了能够处理三维空间复杂边界条件的数值方法?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理论基础,并且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来证明其有效性。如果能看到一些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这些公式是如何反映地层变形的时空演化规律的,那将对我理解这套理论非常有帮助。
评分当我看到《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地层变形,尤其是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复杂多变的地层变形,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预测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处理变形的动态演化和空间分布的复杂性上,往往存在局限性。“时空统一预测”这个概念,听起来就非常有突破性,它暗示了一种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地层变形本质的理论框架。 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的理论部分是如何“统一”时间和空间的。这是如何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考虑施工进度、时间效应(如固结、蠕变)以及空间效应(如地层的非均匀性、应力传递的路径)的?它是否会引入一些新的数学方程组,或者采用某种特殊的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这些方程?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其理论的核心理念,包括模型的假设、边界条件的处理,以及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如果能看到一些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现象的对应关系分析,比如某个参数的变化如何影响地层变形的幅度和演化速率,那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这套理论的物理意义。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标题《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感到非常兴奋。地层变形的预测一直是困扰地下工程的难题,尤其是在浅埋隧道施工中,施工扰动和外界环境变化对地层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时空统一预测”这个概念,则指向了一种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方式,它意味着不再孤立地看待时间和空间,而是将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去揭示地层变形的完整演化过程。 我迫切想知道,这套“时空统一预测理论”是如何构建的。它是基于什么样的物理力学原理?在数学模型上,是如何处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的耦合效应的?例如,施工过程中的加载过程是时变的,而地层的应力传递和变形扩散是空间相关的,如何将这些复杂因素有效地纳入模型?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表述,清晰地解释其理论的创新性和优越性。如果能看到一些关键方程的推导过程,以及这些方程是如何反映地层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演化的,那将对我深入理解这套理论非常有帮助。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标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很多与地下工程相关的画面。浅埋隧道,顾名思义,就是埋深相对较小的隧道,这使得它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地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更容易引起地层变形。我一直对各种“变形”问题感到着迷,无论是桥梁的挠度,还是建筑物的沉降,亦或是地层的隆起和塌陷,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物理规律。而“时空统一预测”这个概念,则将这种“变形”的追踪和预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关注一个变形量的大小,而是更加关注变形是如何在时间上发生和演变的,又是如何在空间上扩散和传播的。 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看似独立的维度统一起来进行预测的。这其中一定涉及到一些非常精妙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我猜想,可能是在模型中引入了时间相关的参数,比如施工进度、时间步长、材料的老化效应等,同时又考虑了空间上不同位置的相互作用,比如应力在三维空间的传递、地层的非均匀性等。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解释这些时空耦合的机理,以及如何通过数值计算或其他方法来求解这些耦合方程。对于我这样对理论基础比较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理解这些根本性的原理,比单纯的公式推导或者案例展示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为什么”,才能更好地掌握“如何做”。
评分翻了翻这本书的简介,里面提到了“应用”二字,这让我非常欣慰。理论再优美,如果不能落地,不能指导实际工程,那么它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我希望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推导,而是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这个“时空统一预测理论”是如何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浅埋隧道工程中的。比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如软土、砂层、岩石等),或者不同施工方法(如明挖、盾构、顶管等),这个理论体系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适配和调整?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个人在阅读技术书籍时,总是喜欢看到“知行合一”的例子,即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又如何反过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更具体地说,我希望书中能涵盖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如何利用这个理论预测在密集城区下浅埋隧道施工对周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或者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如何评估地下水变化对地层变形的动态影响?我个人对数值模拟在工程预测中的作用非常看重,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所采用的数值模拟软件、建模方法以及参数选取原则。如果能包含一些详细的参数表格,或者不同工况下的模拟结果图,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并可能借鉴其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浅埋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与应用》着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地层变形,作为地下工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要素之一,其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与安全。而“时空统一预测”这个提法,则暗示了一种更加全面、更加动态的分析方法。我一直觉得,传统的预测方法在处理变形的动态演化和空间分布的复杂性上,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时空统一”是如何在理论层面实现的。例如,是如何将施工进度、地质条件、地下水变化等随时间变化的因素,以及土体应力、位移、孔隙水压力等在空间上分布的变量,巧妙地整合到一个统一的预测框架中。这可能需要全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算法。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涉及一些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如多尺度模型、耦合场模型,甚至可能是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方法。我希望作者能够清晰地解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逻辑,包括模型的假设、控制方程的建立,以及求解方法。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理解理论的精髓,比简单地罗列公式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为什么”这样构建,才能更好地掌握“如何”应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