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鋼琴音樂的“技”“樂”“意”(丁善德、王建中、趙曉生鋼琴音樂創作分析)》是對三位在中國鋼琴創作領域有突齣成就的音樂人的理論研究;他們無一例外地追求中西方典型技法與結構形式的統一,他們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瞭中國鋼琴音樂的一些重要特點;他們幾乎都以1980年前後為分界綫,從前期傳統風格的慢性音樂步入後期突破調性的現代風格,顯示齣。對西方現代技法積極的吸收態度;三度“技”藝的情有獨鍾是丁善德鋼琴音樂創作的一生總結,不亦“樂”乎的縱橫相生是王建中鋼琴音樂創作的高度概括,“意”定神閑的依心人生則是趙曉生鋼琴音樂的追求目標;“技一樂一意”的學習探索與風格追求,也可以說是中國鋼琴音樂這五十餘年創作之路的寫照。
目錄
前言 “技一樂一意”的鋼琴人生
上篇 丁善德:中西結閤的情結體現
第一章 調性音樂創作的前期(1945—1958)
春之旅組麯(op.1,1945)
E大調奏鳴麯(op.2,1946)
序麯三首(Op.3,1948)
中國民歌主題變奏麯(Op.4,1948)
第一新疆舞麯(Op.6,1950)
兒童組麯Ⅸ快樂的節日》(Op.9,1953)
第二新疆舞麯(Op.11,1955)
托卡塔(Op.13,1958)
創作分析
第二章 突破調性範疇的後期創作(1987—1992)
兒童鋼琴麯八首(Op.28,1987)
小序麯與賦格四首(Op.29,1988)
簡易練習麯十六首(Op.31,1988)
小奏鳴麯(Op.32,1988)
迴鏇麯(Op.33,1988)
前奏麯六首(Op.34,1989)
諧謔麯(Op.35,1989)
中國民歌鋼琴麯三首(Op.36,1992)
擀氈歌
創作分析
結語三度“技”藝的情有獨鍾
中篇 王建中:民族音響的瑰麗色彩
第一章 以改編麯為主的前期創作(1958—1976)
雲南民歌五首(1958)
變奏麯(1961)
托卡塔(1966)
赤膽忠心(1972)
瀏陽河(1972)
大路歌(1972)
陝北民歌四首(1973)
百鳥朝鳳(1973)
梅花三弄(1973)
櫻花(1974)
五木搖籃麯(1974)
蝶戀花(1976)
創作分析
第二章 以原創為主的後期創作(1981—1994)
小奏鳴麯(1981)
組麯(1983)
詼諧麯(1985)
情景(1994)
創作分析
結語縱橫相生的不亦“樂”乎
下篇 趙曉生:中國意境的個性感悟
第一章 改編為主的調性創作前期(1980年之前)
《鋼琴麯集(一)》(1973.3—1974.9)
(《鋼琴麯集(二)》(1974.11—1975.11)
《音樂會練習麯六首》(1980.7版)
創作分析
第二章 張揚個性風格的後期(1980年之後)
鋼琴協奏麯《希望之神》(1985.12修訂稿)
太極(1987.6版)
鋼琴協奏麯((遼音》(1991.5稿)
《依心集——中國鋼琴傢趙曉生作品演奏專輯》
(CD,1999)
創作分析
結語 “意”定神閑的依心人生
參考文獻
附錄論中國鋼琴作品中的宮調遊移和五度關係功能邏輯
後記
中國鋼琴音樂的“技”“樂”“意”(丁善德、王建中、趙曉生鋼琴音樂創作分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