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顧海良,顔鵬飛,王誌偉 編
圖書標籤:
  • 經濟思想史
  • 西方經濟學
  • 戰後經濟學
  • 經濟學史
  • 經濟學流派
  • 凱恩斯主義
  • 貨幣主義
  • 新古典主義
  • 製度經濟學
  • 經濟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經濟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414162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0776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新編經濟思想史
外文名稱: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95
字數:7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新編經濟思想史》試圖突破以往大多數就經濟思想演變的單一綫索,以主流經濟思想的産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為主綫,重點研究17世紀40年代以來中外經濟學的進展和經濟學人思潮的變遷,並著力體現中國經濟思想的價值和地位,《新編經濟思想史》意圖把西方經濟學思想史、中國經濟思想史與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想融閤一起,在此基礎上用綜閤的經濟思想和多元的綜閤思想來指導《新編經濟思想史》的編寫。
  《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縱橫古今、東學西鑒,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綜閤史”;是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的交匯;不僅是西方經濟學思想與馬剋思主義經濟學思想的交匯,也是中國經濟思想與國外經濟思想的交匯。

作者簡介

王誌偉男,職稱:副教授,學曆:復旦大學金融學碩士、博士、博士後,曾在建設銀行、南方證券等金融機構供職。 研究方嚮:資本市場、公司金融、國際金融主要研究成果: 商務不動産市場定價模型綜述《國際商務研究》 2007.6 專刊企業集團整體上市分析 《集團經濟研究》 2007.4 銀行引入外資戰略投資者:模式和治理效率《金融與經濟》 2006.7 抵押債務契約研究分析 《證券市場導報》 2006.3 國有企業集團公司治理分析《集團經濟研究》 2006.3 公司財務睏境和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的關係 甘肅人民齣版社 2006.3

目錄

緒論
一、1945~1979年主要西方國傢的經濟概況
二、1945~1979年西方經濟思想的變化及發展主綫
三、1945~1979年西方經濟思想的主要變化
四、1945~1979年西方經濟學思想流派概況
五、本捲的內容結構

上篇 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和衰落
第一章 1945~1979年美國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1945~1979年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
第二節 該時期美國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體係的形成及特徵
一、戰後美國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的緣起
二、戰後美國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的代錶人物
三、美國後凱恩斯主流學派的形成
四、戰後美國國傢乾預經濟思想的特徵
第二章 阿爾文·漢森的經濟思想
第一節 漢森的概況
一、生平和著作
二、主要經濟思想
第二節 漢森的《凱恩斯經濟學指南》
——對凱恩斯《通論》的解釋
一、古典學派的前提和有效需求原理
二、關於凱恩斯《通論》的分析方法
三、對消費函數、邊際消費傾嚮和乘數的解釋
四、投資引誘:資本邊際效率和利率的關係
第三節 希剋斯一漢森的IS-LM模型
一、古典學派的藉款基金說和凱恩斯利息理論
二、漢森推導的IS-LM模型
三、IS-LM分析和對凱恩斯分析的矯正
第四節 漢森一薩繆爾森的經濟周期模型
一、加速原理及其作用
二、對經濟周期的解釋:乘數和加速數的互動
第五節 宏觀經濟政策
一、財政政策與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
二、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總需求
第三章 薩繆爾森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發展
第一節 薩繆爾森的生平和著作
第二節 《經濟分析基礎》中的新古典綜閤思想
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二、基本經濟理論
三、均衡分析:靜態、比較靜態和動態學:
第三節 《經濟學》教科書中的新古典綜閤思想
一、作為“新古典綜閤”代錶作的《經濟學》教科書
二、基於稀缺性分析的經濟學的定義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劃分
四、經濟學方法
五、學術論文中的新古典綜閤思想
第四章 後凱恩斯主流學派的理論體係
第一節 概述
一、後凱恩斯主流學派理論體係的特徵
二、“混閤經濟”的理論體係
三、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第二節 政策實踐及其後果
一、政策思想
二、具體政策主張
第三節 後凱恩斯主流學派經濟思想評價
……
下編 非主流經濟思想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中英文人名對照錶

精彩書摘

  《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
  (二)斯拉法嚮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迴歸的思想
  不過,在贊成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的陣營內,也存在著一些差異,其中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在英國的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中,更多接納瞭一些新古典經濟學之外的思想,特彆是關於價值論基礎的問題。在美國的凱恩斯主義那裏,將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經濟思想相結閤,但忽略瞭經濟理論的價值論基礎(盡管實際上仍然接受的是主觀效用價值論)。
  在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曆史上,古典經濟學傢,特彆是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提齣和發展的勞動價值論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具有重要的影響。但到瞭19世紀70年代,在集中爆發的“邊際主義革命”中,強調供給方麵和客觀因素的勞動價值論,以及其他價值理論(如生産費用論)受到瞭挑戰。強調需求方麵和主觀因素的主觀效用價值論流行起來。到19世紀末期,在英國經濟學傢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努力下,古典的、強調供給和客觀因素的價值理論與新古典的、強調需求和主觀因素的價值理論被結閤在一個理論體係之中,形成瞭供求價值論,並被錶麵化為供求價格論。這種觀點在後來的經濟學界幾乎一直盛行。但到20世紀60年代初,19世紀末期以來形成的西方經濟學界對於價值理論的觀點再次受到瞭衝擊和質疑。這就是英國凱恩斯主義陣營的皮羅·斯拉法所提齣的理論。
  1960年,意大利裔的英國經濟學傢皮羅·斯拉法在長期研究英國古典經濟學傢大衛·李嘉圖經濟思想的基礎上,齣版瞭其代錶作《用商品生産商品》一書,在西方經濟理論學術界産生瞭很大的影響和震動,被認為解決瞭李嘉圖長期不得其解的不變的勞動價值尺度問題。《用商品生産商品》篇幅不大,僅僅是一本百十來頁的小冊子,但其思想深刻,在復興古典政治經濟學思想路綫的基礎上,提齣瞭生産價格理論,對新古典經濟理論體係進行瞭批評。斯拉法的思想得到瞭英國凱恩斯主義的接納,成為其理論體係的必要組成部分。
  經濟學界一些人認為,斯拉法的這本書是一部劃時代的理論著作,它造成的影響不亞於一場思想“革命”。所以,斯拉法這本書的齣版所帶來的經濟思想上的衝擊,被他們認為是西方經濟思想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即所謂“斯拉法革命”。遺憾的是,由於斯拉法所處的非主流地位,以及西方國傢經濟運行的現實需要,特彆是美國經濟的現實需要,也由於“斯拉法革命”所包含的對於美國凱恩斯主流經濟思想的威脅性影響,這一所謂的經濟思想“革命”並未在西方經濟學界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接納。
  (三)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復歸
  戰後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主導地位發生變化的重要背景是20世紀70年代齣現的經濟滯脹情況。麵對經濟滯脹的挑戰,凱恩斯主義陷入睏境,無力應對,受到瞭其他經濟思想派彆的批評。對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發動攻擊最為有力的那些經濟思想派彆,不論其側重點是什麼,基本上都屬於新自由主義的擁護者。他們集中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國傢乾預政策,認為20世紀70年代齣現的經濟問題都是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造成的,因而應該摒除凱恩斯主義對經濟生活的影響,代之以經濟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
  ……
《西方經濟思想史(第十一捲):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古典綜閤的演進與挑戰》 導言:時代洪流中的思想嬗變 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中葉,特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冷戰結束這一關鍵時期,西方經濟思想的深刻變革與復雜演進。這一時期是人類曆史上一個充滿劇變與反思的階段,戰後重建的宏偉敘事、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與解體、持續的經濟繁榮與滯脹的爆發,無不深刻地塑造著經濟學傢的思維框架。本書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這一時期內,主流經濟理論的內部張力、學派間的激烈論辯,以及新興思想對既有範式發起的挑戰。我們將不再局限於對單一思想流派的描述,而是著力展現思想如何在應對現實挑戰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修正、吸收與超越。 第一部分:戰後共識的構建與凱恩斯主義的鼎盛(1945-1960年代初) 二戰的結束,標誌著國傢乾預主義和總需求管理的理論——凱恩斯主義——達到瞭其曆史的巔峰。本部分首先迴顧瞭戰後初期各國政府如何采納“功能財政”和“充分就業”作為核心政策目標。我們將詳細考察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等人如何將復雜的凱恩斯模型係統化、教科書化,使其成為全球經濟學教育的基石。 重點分析“新古典綜閤”(Neoclassical Synthesis)的形成過程。這種綜閤試圖調和長期古典經濟學的長期均衡觀點與短期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成為戰後主流的宏觀經濟學框架。書中將細緻辨析IS-LM模型在這一綜閤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政策實踐中如何被解釋和應用,特彆是在理解乘數效應和投資乘數等關鍵概念時。同時,本部分也會探討這一時期福利經濟學的新發展,如阿羅(Kenneth Arrow)的不可能性定理如何對集體決策理論提齣瞭深刻的哲學和方法論挑戰,即便在經濟繁榮的錶象之下,理論基礎仍存在隱憂。 第二部分:對主流的早期挑戰與貨幣主義的興起(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 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和通貨膨脹的抬頭,凱恩斯主義的有效性開始受到質疑。本部分重點考察瞭對主流範式發起的早期、結構性的挑戰。 貨幣主義的迴歸: 米爾頓·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及其芝加哥學派的理論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思想運動。本書將深入剖析貨幣數量論在現代背景下的復興,特彆是弗裏德曼對菲利普斯麯綫(Phillips Curve)的批判,提齣“自然失業率假說”(Natural Rate Hypothesis)。我們將對比分析凱恩斯學派與貨幣學派在處理通脹、貨幣政策有效性以及政府乾預必要性上的根本分歧。 理性預期學派的萌芽: 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Lucas Jr.)的早期工作標誌著宏觀經濟學方法論的根本性轉嚮。我們將介紹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s)如何挑戰瞭既有的基於適應性預期的模型結構,並為後來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奠定瞭理論基礎。理性預期的引入,預示著政策無效性命題的齣現,這對依賴於政策乾預的凱恩斯主義構成瞭直接的理論威脅。 第三部分:滯脹的衝擊與範式的劇烈動搖(1970年代) 1970年代的“滯脹”(Stagflation)現象——高通脹與高失業率並存——是對戰後經濟學共識的緻命一擊。本書將專門分析這一曆史事件如何迫使經濟學傢重新審視基礎假設。 對新古典綜閤的解構: 滯脹的爆發使得傳統的總需求管理工具失效,人們開始意識到供給側的結構性問題和預期在通脹動態中的核心作用。我們將詳述如何從適應性預期轉嚮理性預期,以及理性預期如何催生瞭“盧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徹底顛覆瞭政策製定者依賴的曆史關係和估計參數的可靠性。 供給學派與理性預期的結閤: 本部分將詳細論述新古典宏觀經濟學(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的興起,它采納瞭理性預期和微觀基礎,主張市場能夠快速齣清,並推導齣政策無效性命題。這一學派的主張促使政策製定者從積極乾預轉嚮對規則和信譽的關注。 第四部分:新凱恩斯主義的迴應與理論的微觀基礎重構(1980年代) 麵對新古典學派在理論嚴謹性上的挑戰,凱恩斯主義陣營並未沉寂,而是進行瞭深刻的理論重建,史稱“新凱恩斯主義”(New Keynesianism)。 粘性價格與粘性工資的微觀基礎: 本部分將集中討論新凱恩斯主義如何通過引入微觀基礎來解釋宏觀現象。重點分析菜單成本(Menu Costs)、緊密配對(Staggered Contracts)以及效率工資(Efficiency Wages)等機製,如何解釋價格和工資的粘性,從而在引入理性預期的同時,恢復瞭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這些模型試圖在保持理性預期的前提下,論證市場並非總能瞬間齣清,從而為政府的適度乾預保留瞭理論空間。 跨越鴻溝的嘗試: 本部分還將考察經濟學界在理論統一性上的努力,探討瞭如何將新古典的微觀基礎與新凱恩斯主義的粘性機製相結閤,力圖構建一個更具統一性和解釋力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前身。 結論:麵嚮新世紀的遺産 本書總結瞭從戰後對凱恩斯主義的狂熱擁護,到滯脹時期的理論危機,再到新古典與新凱恩斯主義各自發展和相互滲透的過程。我們看到,經濟思想的發展不是綫性的,而是螺鏇上升的辯證過程。每一次危機都催生瞭更精細、更具內在邏輯一緻性的理論框架。這一時期的思想遺産為我們理解當前全球經濟治理和宏觀政策的復雜性提供瞭不可或缺的曆史視角。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超越簡單的理論采納,去理解這些思想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深層動因和局限性。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看到瞭《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這本書,它的書名就給我一種厚重感和知識探索的衝動。二戰後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也是經濟學思想發生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在經曆瞭戰爭的創傷後,西方經濟學傢們是如何重新思考如何建立一個穩定、繁榮的社會。我想看到,那些關於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的討論,關於如何應對通貨膨脹和失業率攀升的策略,以及關於國傢在經濟發展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的辯論,是如何在那個時期展開的。這本書的標題暗示瞭它會聚焦於“發展”,這讓我期待它能詳細介紹在戰後初期,西方國傢為瞭實現經濟復蘇和增長,所采取的一係列經濟政策,以及這些政策背後所依賴的經濟學理論。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分析和比較不同國傢在發展模式上的差異,例如美國、歐洲各國以及日本,它們各自的思想根源和政策實踐有何異同。作為一名對經濟學史充滿熱情的研究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讓我能夠理解戰後西方經濟思想是如何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修正和發展的。

評分

讀到《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經典的經濟學畫麵:戰後的斷壁殘垣,人們渴望重建繁榮的迫切心情,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經濟學理論的誕生與碰撞。這本書的定位非常明確,直指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核心演變,這正是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我猜想,書中肯定會詳細闡述從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到其瓦解,以及其間伴隨的滯脹現象,這些是如何對經濟思想産生顛覆性影響的。我想看到,當凱恩斯主義的“萬能藥”似乎失靈時,新的思想火花是如何被點燃的。尤其值得期待的是,這本書會如何描繪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之間的論戰,以及拉弗麯綫、理性預期等概念是如何在學術界和政策界引起巨大波瀾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夠呈現這些思想在不同國傢、不同時期所經曆的具體實踐,以及它們在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優勢與局限。作為一名對經濟學史有一定瞭解的讀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理論介紹,提供更深層次的分析,揭示思想背後的邏輯和曆史驅動力,幫助我理解西方經濟思想是如何在不斷嘗試和修正中,一步步走嚮今天的。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就足夠吸引人:《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我一直對經濟學領域的發展脈絡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塑造瞭我們當下經濟格局的思想流派。這本書聚焦於二戰後這一關鍵時期,在我看來,這是理解現代西方經濟政策和理論演變的基石。我期待它能夠深入剖析戰後復蘇時期凱恩斯主義的興衰,以及新自由主義思潮如何逐漸占據上風。我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動因,促使西方世界在經曆瞭一場浩劫之後,對經濟發展路徑産生瞭如此深刻的反思和重塑?這本書的標題暗示瞭其內容會詳盡地梳理這一過程,從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到微觀經濟理論的革新,再到福利國傢模式的演變,都應該是重點關注的範疇。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不同學派之間的爭論與融閤,例如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以及後來的供給學派等,它們是如何在理論和實踐中相互碰撞,最終影響瞭政策的製定和經濟的走嚮。作為一個讀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知識的梳理,更能引發思考,幫助我理解為何某些經濟理論在特定時期能夠興盛,又為何會在另一時期被挑戰甚至被取代。對戰後至今西方經濟思想的“全景圖”的描繪,將是我閱讀的最大期待。

評分

《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這個書名,讓我立即聯想到一係列影響深遠的經濟學思潮。戰後初期,西方世界在戰火平息後,急需重建經濟秩序,這為各種經濟學理論的誕生和發展提供瞭土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梳理在這一時期,那些曾經占據主流、後又被挑戰甚至取代的經濟學派彆。我尤其想知道,那些關於如何管理宏觀經濟,如何應對周期性危機,以及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的爭論,是如何進行的。書中對“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的聚焦,讓我希望能看到,從凱恩斯主義的繁榮到其麵臨的睏境,再到新自由主義的興起,這個轉變過程中所蘊含的思想脈絡和理論演變。我想看到,那些著名的經濟學傢,如弗裏德曼、薩繆爾森等,他們的思想是如何在那個時代激蕩碰撞,又如何深刻地影響瞭政策的製定和經濟的走嚮。作為一名渴望深入理解西方經濟思想演變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讓我能夠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當下經濟世界的關鍵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評分

《新編經濟思想史(第七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這個書名,立刻激起瞭我對於那個波瀾壯闊的經濟學時代的強烈好奇。二戰後的西方,經曆瞭前所未有的重建與發展,而這一切的背後,必然是思想的深刻變革。我設想,這本書一定會花費大量篇幅去探討,在經曆瞭經濟大蕭條和世界大戰的衝擊後,西方知識界是如何重新審視國傢在經濟中的角色,以及市場機製的作用。我想看到,凱恩斯主義在戰後初期如何成為主流,其政策實踐的成功之處在哪裏,又為何在後來的發展中麵臨質疑。這本書的重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讓我期待它能夠深入解析“新自由主義”思潮的興起,包括它對國傢乾預的批評,對自由市場和個人主義的推崇,以及其對全球化進程的影響。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諸如弗裏德曼、哈耶剋等關鍵人物的理論貢獻,以及他們是如何通過學術著作和政策建議,深刻地改變瞭西方乃至全球的經濟走嚮。作為一位讀者,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勾勒齣戰後西方經濟思想從福利國傢到新自由主義的演變軌跡,理解其中復雜的思想交鋒和曆史邏輯。

評分

通俗易懂

評分

好的瞭

評分

好的瞭

評分

通俗易懂

評分

好的瞭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好的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