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琪,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築環境工程係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理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嚮為化學分析與檢測;主要研究成果為主持或者參與省級、校級科研課題8項,發錶包括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10餘篇。
第一部分  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資料
1  專業人纔培養方案    1
2  園林專業教學進程    11
第二部分  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理論課程標準
1“園林製圖與設計初步”課程標準    14
2“園林測量”課程標準    26
3“園林繪畫”課程標準    48
4“園林植物”課程標準    65
5“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標準    75
6“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Ⅰ”課程標準    90
7“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Ⅱ”課程標準    107
8“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標準    115
9“園林工程造價”課程標準    128
10“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標準    136
11“園林施工圖設計”課程標準    150
12“園林工程”課程標準    161
13“園林建築設計”課程標準    169
14“中外園林史”課程標準    181
15“園林植物栽培技術”課程標準    186
16“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標準    192
17“園林藝術”課程標準    198
18“園林植物造景”課程標準    211
第三部分  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標準
1“園林製圖與設計初步實訓”課程標準    224
2“園林測量實訓”課程標準    228
3“園林繪畫實訓”課程標準    233
4“園林植物認知實訓”課程標準    237
5“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Ⅰ實訓”課程標準    242
6“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Ⅱ實訓”課程標準    246
7“園林規劃設計實訓”課程標準    249
8“園林工程造價實訓”課程標準    253
9“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實訓”課程標準    256
10“園林工程實訓”課程標準    259
11“園林建築設計實訓”課程標準    263
前 言
按照《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建設規劃》(2014—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等相關文件精神要求,職業教育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推動專業設置與産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根據“服務需求、就業導嚮”的原則,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築與環境工程係經過充分的調研,在專業教學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認真研究,修訂瞭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人纔培養方案,並根據人纔培養方案修訂瞭課程標準。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李仁全擔任主審,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曾琪擔任主編,各部分編寫人員為:曾琪編寫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纔培養方案及教學進程錶,徐春卯編寫“園林製圖與設計初步”和“園林製圖實訓”等課程標準,陳果編寫“園林測量”“園林測量實訓”“園林繪畫”“園林繪畫實訓”“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Ⅰ”“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Ⅰ實訓”等課程標準,李仁全編寫“園林植物”“園林植物認知實訓”“園林藝術”“園林植物造景”等課程標準,譚一心編寫“園林工程造價”“園林規劃設計”“園林規劃設計實訓”“園林施工圖設計”等課程標準,陳立婭編寫“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標準,陳興幫編寫“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Ⅱ”“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Ⅱ實訓”等課程標準,吳毅峰編寫“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實訓”“園林工程”“園林工程實訓”等課程標準,李月琴編寫“園林建築設計”“園林建築設計實訓”等課程標準,江華明編寫“中外園林史”“園林植物栽培技術”“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等課程標準。
遂寜市建築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奕、遂寜市建設局總工程師馮亮、遂寜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粟正剛、榮興元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鄒遠新等行業專傢也參與瞭編寫和審定工作。
《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纔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於2015年12月17日經四川職業技術土木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從2016年鞦季開始實施。
編 者
2016年夏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太多花哨的修飾,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它嚴謹、務實的風格。封麵上“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纔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這幾個字,雖然直白,卻精準地概括瞭本書的核心內容。我一直對園林工程這個領域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深入瞭解一些城市的綠化項目和生態修復工程時,我越發覺得背後有著龐大而精密的體係支撐。這本書的齣現,就像給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這個體係內部的窗戶。 我特彆關注的是人纔培養方案這部分。我知道,一個專業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清晰、科學的培養目標和路徑。在閱讀過程中,我嘗試著去想象,當一個年輕學子走進園林工程技術這個專業時,他們會經曆怎樣的學習旅程?他們需要掌握哪些核心技能?這本書是否能為他們勾勒齣一幅清晰的職業發展藍圖?我關注它在課程設置上的邏輯性,是否能層層遞進,從基礎知識到專業技能,再到實踐應用,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同時,我也好奇它是否能體現齣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比如在綠色建築、海綿城市、智慧園林等方麵的融閤和創新。
評分這本書的“培養方案”部分,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窺探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育纔之道”的絕佳視角。我關注的是,這份方案是如何平衡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之間的關係的。我理解,園林工程技術並非純粹的紙上談兵,它需要大量的動手實踐和現場經驗。因此,我特彆好奇,這份培養方案中是否為學生設計瞭充分的實習、實訓環節?這些環節是如何安排的?其目的是什麼? 我設想,一份優秀的培養方案,應該能夠引導學生從“知道”走嚮“做到”,從“理解”走嚮“應用”。它應該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比如如何進行場地分析,如何選擇適宜的植物材料,如何運用工程技術解決排水、邊坡等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提供詳實的指導。
評分從讀者的角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展現齣園林工程技術這個專業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我知道,園林工程不僅僅是“綠化”,它與我們的生活品質、生態環境、城市發展息息相關。那麼,這本書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如何體現和傳遞這種價值的? 我期待看到,在人纔培養的各個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去認識園林工程在改善城市微氣候、提升生物多樣性、營造宜人居住環境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同時,我也希望課程標準能夠體現齣,掌握瞭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學生,將如何為解決當前社會麵臨的環境挑戰貢獻力量。這種價值導嚮,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職業認同感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理解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纔的培養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園林工程的“結果”——那些美輪美奐的公園、綠意盎然的街道,但往往忽視瞭背後龐大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瞭無數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環節,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專業人纔在支撐。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究竟什麼樣的“人”,纔能勝任園林工程技術領域的各項工作?他們需要具備哪些“素質”?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操作能力,更可能包括瞭對自然生態的深刻理解、對工程技術的嚴謹態度、對人文美學的感知力,甚至是跨學科的溝通協調能力。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構建起對這類專業人纔的立體認知,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這個行業的價值所在?
評分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校企閤作”和“産教融閤”的體現。我知道,一個專業的活力和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與行業實際的緊密聯係。因此,我希望在這本關於人纔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書中,能夠看到相關的設想和實踐。 我設想,優秀的培養方案,應該能夠體現齣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協同育人機製。例如,如何邀請企業專傢參與課程設計和教學?如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習和就業機會?課程標準是否也能夠體現齣行業對人纔需求的最新動態,從而引導教學內容不斷更新和優化?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思考著“課程標準”的“標準”二字所蘊含的意義。它不僅僅是指導教學的依據,更是一種對人纔能力的“衡量尺度”。我好奇,這本書是如何界定和描述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纔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的。 我理解,這些核心能力可能包括但不限於:植物識彆與應用能力、場地規劃與設計能力、工程施工與管理能力、問題診斷與解決能力,甚至可能還包括瞭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清晰地瞭解,對於一個閤格的園林工程技術人纔而言,哪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又有哪些是錦上添花的。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部分,也就是課程標準,更是我這次閱讀的重點。我深知,課程標準的質量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有效性和人纔培養的水平。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園林工程技術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瞭解這些課程標準,就像是在學習一套“武功秘籍”。我試圖去理解,每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學生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水平?課程內容是如何組織和安排的?是否有具體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的建議? 我尤其對一些核心課程的設置感到好奇,比如植物學、土壤學、工程測量、排水工程、景觀設計基礎等等。這些課程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它們又如何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些方麵提供詳盡而具有指導意義的闡述,讓讀者,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從業者,都能從中獲得啓發和幫助。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好奇心齣發,我非常想瞭解,這本書在“創新”和“前沿性”方麵,是如何體現的。園林工程技術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層齣不窮。那麼,這份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否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 我期待看到,書中是否融入瞭關於智慧園林、生態修復、海綿城市等前沿領域的理念和技術。在課程設置上,是否預留瞭空間,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的學習和實踐?例如,是否會有相關的課程或項目,引導學生去探索新的植物應用方式,或者運用新的工程技術來解決復雜的園林問題?
評分我對於書中關於“工程技術”這部分內容的具體體現非常感興趣。園林工程,雖然名稱中帶有“園林”二字,但我知道,它絕非僅僅是審美層麵的工作,而是包含著紮實的工程技術。那麼,這本書在課程標準中,是如何具體闡述和涵蓋這些工程技術的? 我設想,這裏會涉及到一些基礎性的工程知識,比如測量學、土力學、結構力學,以及更具專業性的技術,比如排水係統設計、灌溉係統設計、邊坡防護技術、道路工程等。我希望能夠看到,這些工程技術是如何被融入到園林工程的實際應用中,並且是如何通過課程標準來規範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的。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課程標準,不應該僅僅是知識點的羅列,更應該體現齣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對於園林工程技術這個專業而言,我猜想,課程標準會強調的不僅僅是“做什麼”,更是“為什麼這麼做”。它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設計決策、每一個施工步驟,背後都有其科學依據和工程原理。 我尤其想瞭解,在課程標準中,是否會引導學生去思考“可持續性”和“生態性”?例如,在選擇植物材料時,是否會強調鄉土植物的應用,以減少病蟲害和維護成本?在進行工程設計時,是否會充分考慮雨水收集和滲透,以實現海綿城市的功能?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理解,這些看似微小的課程設計,是如何匯聚成推動行業走嚮更綠色、更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