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锦,文泾 著
图书标签:
  • 空中交通管理
  • 航空
  • 飞行安全
  • 空域
  • 管制技术
  • 航空运输
  • 民航
  • 航空工程
  • 航空安全
  • 交通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219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73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空中交通管理
  本书从系统的角度描述了空中交通管理(ATM简称“空管”)系统的发展脉络:将以陆基设备为特征的传统空管定义为“第一代空管”以卫星等新技术为特征的空管定义为“第二代空管”以
  基于性能为特征的空管定义为“第三代空管”。本书侧重未来比较详细系统地描述了第三代空管。另外还有与空管发展相关的热门专题讨论补充。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附录有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运行概念的词条解释(汉英对照)以及本书缩略语表(有缩略语全称和参考译文)。
  本书适合于空管从业人员和研究生、空管爱好者以及考虑在空管方面发展的人员。

目录

第一篇 绪 论………………………………………………………………… 1
第1章 世界航空……………………………………………………………………… 1
1.1 军用航空的发展……………………………………………………………… 1
1.2 民用航空的发展……………………………………………………………… 2
第2章 国际民航组织(ICAO) ……………………………………………………… 3
2.1 ICAO的诞生………………………………………………………………… 3
2.2 ICAO的目标………………………………………………………………… 4
2.3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 4
2.4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附件…………………………………………………… 5
2.5 ICAO的组成………………………………………………………………… 7
2.6 ICAO在发展ATM 中的责任和作用……………………………………… 9
2.7 结 论………………………………………………………………………… 10
第3章 航空运输系统……………………………………………………………… 11
3.1 简 介………………………………………………………………………… 11
3.2 航空运输系统的组成………………………………………………………… 12
3.2.1 航空运输系统的服务需求…………………………………………… 12
3.2.2 航空运输系统的服务供应…………………………………………… 12
第二篇 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 14
第4章 第一代空管………………………………………………………………… 14
4.1 目视飞行……………………………………………………………………… 14
4.2 建立在陆基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基础上的空中交通管制(ATC)的飞行
……………………………………………………………………………………
4.2.1 通 信…………………………………………………………………… 16
4.2.2 导 航…………………………………………………………………… 16
4.2.3 监 视…………………………………………………………………… 24
4.2.4 管制中心设施…………………………………………………………… 25
4.2.5 空中交通管理(ATM)的初现………………………………………… 25
第5章 第二代空管………………………………………………………………… 26
5.1 新航行系统(FANS)的出现………………………………………………… 26
5.2 FANS的具体表示和特点…………………………………………………… 26
5.3 卫星通信、导航、监视(CNS)和空中交通管理(ATM)技术……………… 27
5.3.1 通 信…………………………………………………………………… 27
5.3.2 导 航…………………………………………………………………… 28
5.3.3 监 视…………………………………………………………………… 29
5.3.4 空中交通管理(ATM) ………………………………………………… 30
5.4 结 论………………………………………………………………………… 31
第6章 第三代空管系统…………………………………………………………… 33
6.1 基于性能空管(ANS/ATMS)的提出……………………………………… 33
6.2 对第三代空管系统的期望…………………………………………………… 33
6.3 第三代空管的运行概念及组成……………………………………………… 35
6.3.1 运行概念………………………………………………………………… 35
6.3.2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S)组成……………………………………… 36
6.4 第三代空管的主要特征———基于性能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S) … 39
6.4.1 所需ATMS性能(RASP) …………………………………………… 39
6.4.2 所需总系统性能(RTSP)……………………………………………… 39
6.4.3 性能需求的内在层次…………………………………………………… 40
第三篇 第三代空管运行展望…………………………………………… 43
第7章 面临的运行环境和挑战…………………………………………………… 43
7.1 空中交通流量………………………………………………………………… 43
7.2 空域用户的多样性…………………………………………………………… 43
7.3 结 论………………………………………………………………………… 46
第8章 运行模式的变革…………………………………………………………… 47
8.1 协同合作的运行模式………………………………………………………… 47
8.1.1 关于协同空中交通管理(C ATM) ………………………………… 47
8.1.2 关于机场运行和规划的协同合作……………………………………… 47
8.1.3 关于安保和防御空域运行的协同合作………………………………… 47
8.2 基于航迹的空域和运行……………………………………………………… 48
8.2.1 四维航迹(4DT)的定义和属性………………………………………… 49
8.2.2 四维航迹(4DTs)在综合的基于航迹运行(TBO)中的应用………… 50
8.2.3 航迹管理………………………………………………………………… 51
8.2.4 间隔管理(SM)方法…………………………………………………… 51
8.2.5 基于航迹的航空器程序………………………………………………… 53
8.2.6 基于航迹运行的航路和巡航…………………………………………… 54
8.2.7 基于航迹运行(TBO)的进/离场……………………………………… 55
8.3 空域和运行…………………………………………………………………… 57
8.3.1 传统空域和运行………………………………………………………… 57
8.3.2 非传统空域和运行……………………………………………………… 57
8.4 机场场面和塔台运行………………………………………………………… 58
第9章 责任和角色的变革………………………………………………………… 59
9.1 人与自动化的责任和角色的变革…………………………………………… 59
9.2 飞行运营者的责任和角色的变革…………………………………………… 61
9.3 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责任和角色的变革…………………………………… 63
9.4 安全者与安保的角色………………………………………………………… 67
第四篇 服务与变革………………………………………………………… 68
第10章 机场运行和基础设施服务………………………………………………… 68
10.1 概 述……………………………………………………………………… 68
10.2 未来机场空侧运行面临的变革…………………………………………… 68
10.2.1 采用综合的机场场面和停机坪交通管理系统……………………… 69
10.2.2 提高空侧的管理功能………………………………………………… 69
10.3 机场建设观念的变革……………………………………………………… 71
10.3.1 机场保护……………………………………………………………… 71
10.3.2 建设高效、灵活和快速响应能力的机场系统………………………… 72
10.3.3 对区域系统进行综合规划…………………………………………… 73
10.3.4 优化机场设计………………………………………………………… 75
10.3.5 为机场系统规划提供信息服务……………………………………… 76
第11章 设施联网服务……………………………………………………………… 78
11.1 概 述……………………………………………………………………… 78
11.2 网络使能信息共享服务…………………………………………………… 78
11.2.1 地面网络服务………………………………………………………… 79
11.2.2 空—地网络服务……………………………………………………… 79
11.2.3 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ANSP)的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 80
11.2.4 航空器数据通信链路………………………………………………… 80
11.2.5 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服务质量(QoS)………………………………… 82
11.3 任务支持服务……………………………………………………………… 83
11.4 小 结……………………………………………………………………… 83
11.4.1 概 述………………………………………………………………… 83
11.4.2 期待的变革…………………………………………………………… 83
11.4.3 可预期的重大变革…………………………………………………… 84
11.4.4 缺点和问题…………………………………………………………… 85
11.5 展 望……………………………………………………………………… 86
11.5.1 大数据………………………………………………………………… 86
11.5.2 云计算………………………………………………………………… 87
11.5.3 云计算在空中交通管理(ATM )中的应用………………………… 89
第12章 共享态势感知(SSA)服务………………………………………………… 98
12.1 简 介……………………………………………………………………… 98
12.2 气象信息服务……………………………………………………………… 98
12.2.1 简 介………………………………………………………………… 98
12.2.2 气象信息运行………………………………………………………… 99
12.2.3 气象信息服务………………………………………………………… 101
12.2.4 小 结………………………………………………………………… 103
12.3 健壮的定位、导航、授时(PNT)服务…………………………………… 103
12.3.1 PNT简介…………………………………………………………… 103
12.3.2 定位服务……………………………………………………………… 103
12.3.3 导航服务……………………………………………………………… 103
12.3.4 授时服务……………………………………………………………… 103
12.3.5 PNT的组成………………………………………………………… 104
12.3.6 PNT小结…………………………………………………………… 104
12.4 监视服务…………………………………………………………………… 104
12.4.1 简 介………………………………………………………………… 104
12.4.2 主要的监视服务……………………………………………………… 105
12.4.3 监视服务的组成……………………………………………………… 105
12.4.4 小 结………………………………………………………………… 107
12.5 飞行计划填写和飞行数据管理服务……………………………………… 107
12.6 流量战略和航迹冲突分析服务…………………………………………… 108
12.7 共享态势感知航空信息服务……………………………………………… 109
12.8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GIS)………………………………………………… 110
第13章 环境管理服务…………………………………………………………… 112
13.1 简 介……………………………………………………………………… 112
13.2 未来环境运行的重要变革……………………………………………… 113
13.2.1 航空系统环境管理系统(EMS)的变革…………………………… 113
13.2.2 空域环境运行的变革……………………………………………… 114
13.2.3 机场规划和运行的变革…………………………………………… 115
13.2.4 航空器设计和技术的变革…………………………………………… 116
13.3 环境管理系统的政策和能力……………………………………………… 116
13.3.1 政 策………………………………………………………………… 118
13.3.2 关于改进运行的建议………………………………………………… 119
13.3.3 分析工具……………………………………………………………… 120
13.3.4 技 术………………………………………………………………… 120
13.3.5 科学/度量参数及指标……………………………………………… 121
13.4 环境管理的保障措施……………………………………………………… 121
第14章 性能管理服务…………………………………………………………… 122
14.1 简 介……………………………………………………………………… 122
14.2 重要的性能管理变革……………………………………………………… 122
14.3 性能管理服务……………………………………………………………… 123
第五篇 专题讨论…………………………………………………………… 125
第15章 安全与安全管理………………………………………………………… 125
15.1 概 述……………………………………………………………………… 125
15.2 保障系统安全的方法……………………………………………………… 125
15.3 安全风险管理……………………………………………………………… 127
15.3.1 概 述………………………………………………………………… 127
15.3.2 安全风险管理………………………………………………………… 127
15.3.3 风险管理措施………………………………………………………… 128
15.3.4 风险表述……………………………………………………………… 129
15.4 安全等级(LS) …………………………………………………………… 129
15.4.1 安全与容量…………………………………………………………… 129
15.4.2 安全与安全增益…………………………………………………… 130
15.4.3 安全等级(LS) ……………………………………………………… 131
15.5 利用安全层概念进行系统的安全设计…………………………………… 132
15.5.1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S)的层概念……………………………… 132
15.5.2 设计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S)安全的层概念法………………… 132
15.6 飞行间隔与间隔标准……………………………………………………… 133
15.6.1 飞行间隔……………………………………………………………… 133
15.6.2 间隔标准……………………………………………………………… 133
15.6.3 间隔评估……………………………………………………………… 134
第16章 空域系统………………………………………………………………… 142
16.1 概 述……………………………………………………………………… 142
16.2 空域系统的长远发展目标———“自由飞行”……………………………… 143
16.2.1 “自由飞行”的来历…………………………………………………… 143
16.2.2 “自由飞行”概念的发展……………………………………………… 144
16.3 实现“自由飞行”…………………………………………………………… 145
16.3.1 造成当前空域系统低效和延误的因素……………………………… 145
16.3.2 “自由飞行”概念如何去掉空域系统延误和低效根源……………… 146
第17章 空 域…………………………………………………………………… 153
17.1 空域的概念………………………………………………………………… 153
17.2 空域的分类………………………………………………………………… 153
17.2.1 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空域分类………………………………… 153
17.2.2 美国的空域分类……………………………………………………… 154
17.2.3 其他国家的空域分类………………………………………………… 156
17.3 空域的发展………………………………………………………………… 157
第18章 机场上的尾流与间隔…………………………………………………… 160
18.1 第一种类型的尾流………………………………………………………… 160
18.2 第二种类型的尾流………………………………………………………… 166
18.3 尾流对平行跑道的影响…………………………………………………… 166
第19章 飞行管理系统(FMS) …………………………………………………… 168
19.1 前 言……………………………………………………………………… 168
19.2 飞行管理系统(FMS)的发展…………………………………………… 168
19.3 飞行管理系统(FMS)的组成…………………………………………… 169
19.4 飞行管理系统(FMS)的功能…………………………………………… 171
19.4.1 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故障检测和告警…………………………… 172
19.4.2 推力管理系统(TMS) ……………………………………………… 172
19.4.3 控制显示单元(CDU) ……………………………………………… 172
19.4.4 性能管理……………………………………………………………… 172
19.4.5 直接运营费用(DOC)的计算……………………………………… 172
19.5 飞行管理系统(FMS)的应用…………………………………………… 173
19.5.1 简 介………………………………………………………………… 173
19.5.2 飞行计划……………………………………………………………… 173
19.6 结束语———FMS和ATM ……………………………………………… 175
第20章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 178
20.1 概 述……………………………………………………………………… 178
20.2 所需导航性能(RNP) …………………………………………………… 179
20.2.1 沿预定航迹的飞行能力……………………………………………… 179
20.2.2 机载性能监测和告警功能…………………………………………… 181
20.2.3 具备RNP能力航空器的导航设备配置…………………………… 181
20.2.4 概念和应用…………………………………………………………… 182
20.2.5 一般规定……………………………………………………………… 183
20.2.6 空域与RNP ………………………………………………………… 183
20.2.7 RNP运行…………………………………………………………… 184
20.2.8 RNP小结…………………………………………………………… 185
20.3 区域导航(RNAV) ……………………………………………………… 186
20.4 结束语……………………………………………………………………… 186
第21章 交通告警和防撞系统(TCAS)…………………………………………… 188
21.1 TCAS的基本原理………………………………………………………… 188
21.2 TCAS的开发和实施过程………………………………………………… 188
21.3 结 论……………………………………………………………………… 189
21.4 TCAS Ⅱ和ADS B组合监视防撞系统……………………………… 190
21.5 二次监视雷达……………………………………………………………… 191

《星际航线:文明的足迹》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文明的火种早已点燃,它们穿越星海,在黑暗的虚空中留下璀璨的轨迹。本书《星际航线:文明的足迹》并非描绘单一文明的崛起或衰落,而是以宏大的视角,串联起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探寻它们在星际间交流、扩张、演化乃至消亡的共同规律与独特路径。 我们并非聚焦于某个已知星系的具体事件,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普适性的图景。想象一下,当一个文明掌握了超光速旅行的技术,他们将如何选择自己的星际探索方向?是谨慎地接触未知,还是大胆地开辟新的疆域?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决策背后可能蕴含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哲学考量。我们将从一个假设的“初代文明”出发,他们或许刚刚走出母星的摇篮,对宇宙充满好奇与敬畏,他们的每一次探测,都可能成为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已经建立起庞大星际网络的“扩张文明”。他们如何管理广袤的星域?如何处理不同行星系之间的资源分配与文化冲突?他们的社会结构如何适应跨越光年的统治?本书将尝试勾勒出这些文明内部的治理体系,可能是联邦制的联邦,也可能是集权式的帝国,又或者是松散的联盟,每一种模式都折射出文明在面对无限空间时的不同选择。我们不会详细描述某一个具体的星际舰队的战役,但会讨论星际扩张中必然出现的战略考量,比如关键战略节点的控制,资源带的开发,以及对潜在威胁的预判。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那些已经高度发展,甚至可能超越我们目前理解范畴的“成熟文明”或“遗迹文明”。他们可能已经解决了能源危机,探索了维度之谜,甚至与宇宙的基本法则融为一体。我们不会详细描述某个具体的“高级文明”的科技细节,而是从他们的存在状态,思考文明的终极形态,以及他们可能留下的关于宇宙秩序的深刻洞见。或许,他们早已退隐,只留下一些难以解读的痕迹,等待后来的文明去发掘与解读。 《星际航线:文明的足迹》更关注的是文明与文明之间可能发生的互动。当两个甚至多个文明相遇,是和平共存,是激烈竞争,还是彻底的融合?本书将模拟各种可能的情景,探讨“第一次接触”的社会心理学影响,文化交流的障碍与机遇,以及在资源有限的宇宙中,合作与冲突的永恒博弈。我们不会详细描述某个具体的星际战争,但会分析星际冲突的根源,如意识形态的差异,对稀缺资源的争夺,以及生存空间的扩张需求。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文明演化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因素推动一个文明从萌芽走向繁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走向衰落甚至灭亡?我们将从生态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分析可能导致文明瓶颈的关键因素,如科技的停滞、社会的分裂、环境的恶化,或是无法适应宇宙规律的变化。这些思考将超越任何单一文明的个例,而是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周期理论。 我们不会具体描写任何一个文明的领导者或英雄人物,而是将视角集中在文明作为一个整体的宏观趋势。本书的叙事风格是探究性的、思辨性的,它旨在激发读者对宇宙、对生命、对文明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将通过对假设的星际文明轨迹的推演,引发读者对自己所处文明的审视,思考我们文明的未来方向,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星际航线:文明的足迹》是一次关于可能性与想象力的旅程。它不是一本科幻小说,也不是一本严谨的科学论著,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以一种审慎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宇宙文明画卷。通过对这些假想文明足迹的追溯,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我们在浩渺星辰中的微小却又充满意义的存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目录,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宏伟的图景:从地面到天空,从技术到人文,从历史到未来。我最想深入了解的是,在极端情况下,空中交通管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比如,当发生大规模的恶劣天气(如台风、暴雪)时,空中交通系统是如何应对的?管制员们又是如何做出艰难的决策,来保障飞行安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的详细介绍?我设想,书中会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以及相应的应对预案和处置流程,并可能通过一些历史案例来展现管制员们在危机时刻的智慧和勇气。此外,我一直对“空域安全”这个概念的广度和深度很感兴趣。它不仅仅是指避免飞机之间的碰撞,还包括了如何防范空中恐怖袭击、如何应对网络攻击等更广泛的安全范畴。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复杂且前沿的安全问题?以及有哪些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提升空域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认识到,空中交通管理是一个不断应对挑战、持续改进的过程,它承载着无数旅客的生命安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期待的部分就是关于“新技术应用”的章节。我知道,空中交通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并深刻地改变着这个行业。书中是否会介绍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比如,人工智能在预测空中拥堵、优化航线、辅助决策方面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大数据分析又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空中交通系统的运行规律,发现潜在的风险?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一些正在试点或者已经投入使用的创新项目,展示这些新技术是如何提升了空中交通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我也对“绿色航空”和“低碳排放”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作用很感兴趣。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航线、减少燃油消耗等方式,来降低航空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空中交通管理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空中交通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它如何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无数个“点”连接成“线”,再将“线”编织成“网”的宏大叙事充满兴趣。这本书的标题“空中交通管理”就给我带来了这种感觉。我好奇,这个“网”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它的“节点”和“连接”是如何确定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空域的划分、航线的设置、管制扇区的划分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我设想,书中会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空域资源的分配原则和优化策略,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交通流量和复杂度,来设计不同级别的管制措施。同时,我也对“协同决策”(CDM)和“流量管理”(ATFM)的实际操作很感兴趣。它是否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不同利益相关者(航空公司、机场、管制机构等)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来共同应对航班延误、空域拥堵等挑战?我期待它能让我理解,空中交通管理并非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与机场运行、航空公司运营、空管情报等多个环节紧密相连的综合性体系。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看到,一个高效、安全的空中交通系统,是如何通过精密的规划和持续的协同来实现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空中交通管理”让我联想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好奇这个系统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它经历了哪些关键的变革和发展?书中是否会从技术演进的角度,来梳理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脉络?从最初的地面信号指挥,到后来的无线电通信,再到如今的自动化、信息化系统,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充满了智慧和艰辛。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那些改变了空中交通管理历史的关键技术,比如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CARS(航空器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等,以及它们是如何提升了系统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同时,我也对“空域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非常关注。书中会如何定义和衡量空域安全?又有哪些主要的威胁和挑战?我设想,除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失误,书中可能还会探讨一些更深层次的安全问题,比如网络安全对空中交通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更加 robust 的系统来抵御潜在的攻击。此外,我一直对“未来空中交通”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书中是否会涉及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兴飞行器对现有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空中交通管理将如何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和机遇?这部分内容无疑会非常引人入胜,展现出空中交通管理的无限可能。

评分

阅读之前,我脑海中勾勒的“空中交通管理”大概就是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对着屏幕上的光点指挥来指挥去。但这本书的序言和第一章就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书中追溯了航空业早期混乱无序的局面,以及正是因为安全问题的频发,才促使了空中交通管理的萌芽和发展。我被那些早期航空先驱们在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代价所触动,也更加理解了建立一套严谨的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书中对各种管制规则、空域划分、航线设置的介绍,让我惊叹于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些看似简单的航线,背后蕴含着无数的计算和优化,以确保飞机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隔。而且,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低能见度”和“恶劣天气”下的管制策略。这部分内容让我体会到了管制员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在信息有限、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保障飞行安全。书中可能还会深入探讨雷达、通信、导航等关键技术在这些极端情况下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多重备份和冗余系统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我一直对“空域拥堵”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是否会通过数据分析或者模型演示来解释这个问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空域资源、提高吞吐量的解决方案,或许会涉及到一些前沿的计算机科学和运筹学应用。

评分

我一直对那种能够洞察全局、调度万物的能力感到着迷,而空中交通管理正是这种能力的极致体现。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似乎能揭示这种“看不见”的指挥艺术。我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那种“全局视野”,让读者能够理解管制员是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同时关注到数百甚至数千架飞机的动态,并提前预判潜在的冲突?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可视化工具和信息系统,如何将复杂的空中交通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管制员,并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同时,我也对“决策过程”很感兴趣。当多个航班在同一空域出现冲突时,管制员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最优决策的?这本书是否会通过模拟场景或者案例研究,来剖析这些决策的逻辑和考量因素?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风险评估”和“安全裕度”的概念,以及管制员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如何做出具有鲁棒性的选择。此外,我一直觉得,空中交通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领域。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最佳实践”和“创新案例”,展示行业是如何通过经验总结和技术革新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领略到空中交通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前瞻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深邃的蓝色背景,几架飞机划过天际的剪影,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个充满效率与秩序的空中王国。我一直对那些看不见的“交通指挥官”们充满好奇,他们是如何在茫茫天空中,将成千上万架飞机调度得井井有条,确保每一次起降都安全无虞?这本书的标题“空中交通管理”直接击中了我的兴趣点,仿佛一本打开的指南,要揭示这个复杂系统的神秘面纱。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怎样的流程,才能让如此庞大的空中交通网络运转起来?是先进的雷达技术?是精密的计算模型?还是背后无数个小时的辛勤工作?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雷达系统的原理,如何追踪每一架飞机的位置、速度和高度,以及如何通过通信系统与飞行员保持联系。同时,我也好奇,在遇到突发情况,例如恶劣天气、机械故障或者空中拥堵时,空中交通管制员又是如何迅速做出决策,化解危机的?这本书或许会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窥见他们在压力下的智慧与冷静。此外,我一直觉得,空中交通管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关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以及国家之间的协调。或许书中也会探讨国际空域的划分、不同国家航空管理机构的合作方式,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跨国航空运输。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管理”,更是关于“为何要管理”,以及“管理背后的人文关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图片,那些在广阔天空中清晰可见的航迹线,让我对“路径规划”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想知道,这些航线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是否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航线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比如如何考虑地形、气象、空域限制以及飞行效率?我设想,书中会涉及一些关于“导航技术”和“飞行管理系统”的介绍,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来确保飞机能够精确地沿着预设航线飞行。同时,我也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它不仅仅是单个航班的调度,而是对整个区域或者全球空中交通流量的宏观调控。书中是否会深入解释ATFM的原理和应用?比如,在某些时段或者区域出现拥堵时,ATFM是如何通过延迟起飞、改变航线等方式来平衡流量,避免系统性崩溃的?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协同决策”(CDM)的详细介绍,它如何在不同航空公司、机场和管制单位之间建立起高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从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理解,空中交通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优化和协调的动态过程。

评分

我一直觉得,空中交通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人”的复杂系统。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许就在于它能够深入探讨“人的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好奇,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员,他们究竟需要具备哪些非技术性的能力?比如,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在工作中又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书中是否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来展现管制员们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清晰准确地与飞行员沟通,如何与同事默契配合,共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我设想,书中还会探讨“培训和认证”的体系,管制员是如何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才能获得上岗资格的?以及在职的管制员们又是如何通过持续学习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此外,我一直对“人为失误”的防范和管理很感兴趣。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完全避免人的失误。这本书是否会分析人为失误的常见原因,以及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最小化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我期待它能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空中交通管理是一个集技术、管理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想了解的就是那些“看不见”的幕后英雄——空中交通管制员。他们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这份工作对人的心理素质有什么样的要求?书中会不会通过对一些典型管制员的访谈或者案例分析,来展现他们的工作日常和心路历程?我设想,他们需要对气象学、空气动力学、航空电子学等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尤其是在处理紧急情况时,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向下属或飞行员传达清晰、准确的指令,这绝非易事。书中对于“协同决策”(CDM)和“流量管理”(ATFM)的介绍,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理解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单个管制员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空中交通系统参与者的协同合作。它如何实现?又带来了哪些效益?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这些概念背后的逻辑和实现路径,或许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的探讨,以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空域容量”和“航班延误”的分析,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如何才能有效地缓解航班延误问题?这本书或许会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和可行的建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基于实际操作的经验总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