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藝叢(2017年第1期 總第25期) [Xiling Academic Magazine of Traditional Arts]

西泠藝叢(2017年第1期 總第25期) [Xiling Academic Magazine of Traditional Ar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振濂 編
圖書標籤:
  • 西泠印社
  • 傳統藝術
  • 學術期刊
  • 藝術史
  • 書法
  • 篆刻
  • 繪畫
  • 金石學
  • 民俗學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泠印社齣版社
ISBN:977209593615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0199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Xiling Academic Magazine of Traditional Art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西泠藝叢(2017年第1期 總第25期)》堅持以弘揚民族傳統藝術、發揚民族文化精神為已任,緻力於溝通豐富燦爛的中華古典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傳統關係,對發生於當代篆刻書畫界的種種藝術現象作齣審慎選擇,負責地推齣那些符閤本民族藝術發展規律的、代錶時代主鏇律的學術或創作成果。

目錄

專題·關山月研究
寫生:再現的“知覺”與“視覺”——1949年前後關山月的“新國畫”實踐
隻留清氣滿乾坤——關山月藝術生涯略論
再論關山月的藝術生命——_從新中國成立後國畫改造中的實踐談起
關山月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寫生實驗探索——由波蘭寫生展開
關山月誕辰105周年紀念專訪錄
關山月影存
關山月作品選

學術研究
乾嘉學派對印學、篆刻之影響
關於陳豫鍾的研究

文著解讀
為鄉賢書畫傢造像——瀋定庵《近百年紹興書畫傢傳》(續集)帛讀
簡牘墨跡研究的新思路——讀王曉光《秦漢簡牘具名與書手研究》

西泠掇英
王北嶽老師

藝叢信息
“舂喜聯聯”新春楹聯創作展開展/“浙江省曆史學會地域美術史論壇”在杭召開/“第二屆中國‘收藏·鑒定·市場·拍賣’高峰論壇”在杭舉行/“第二屆全國篆書書法大展”在杭舉行/“美術傳媒2016迎新年藝術品拍賣會”在杭舉行/《金曩野逸——徐三庚書法篆刻集》發布研討會舉行/“江流有聲·江浙滬著名篆刻傢作品邀請展”舉行/“一片冰心-一高式熊書法篆刻藝術展”在滬開幕/“綠風——林乾良跨年書畫篆刻展”在杭舉行/硃關田校輯《吳昌碩題畫詩》齣版/《筆耕墨痕——鬍效琦戲劇文藝論集續(三)》齣版/《朵雲當代名傢·高慶春嘉泰軒印選》齣版

社員近作
梁曉莊/韓煥峰/李夏榮
《西泠藝叢》(2017年第1期 總第25期) 是一本匯集瞭中國傳統藝術領域前沿研究與深刻洞察的學術期刊。本期聚焦於一係列具有曆史深度和現實意義的藝術議題,旨在為學界同仁提供一個交流思想、碰撞靈感的平颱。 本期收錄的多篇文章,在對傳統藝術的物質性本體進行深入勘察的同時,也著力探討其在時代變遷中的傳承與發展。從古老技藝的物質載體分析,到其在當代社會語境下的視覺錶徵研究,作者們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為讀者展現瞭傳統藝術多維度的生命力。 在繪畫藝術方麵,本期重點關注瞭明清時期山水畫的構圖演變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研究者們通過對大量傳世畫作的細緻梳理與比較,揭示瞭不同時期畫傢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如何融入個人情感與時代精神,從而形成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此外,對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及其情感錶達的探索,也提供瞭新的解讀視角。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期亦有深刻的論述。作者們深入探討瞭不同書體在發展過程中的演變軌跡,以及書傢在臨摹與創作中對古法的理解與創新。對古代碑刻拓片的精細考證,不僅還原瞭曆史的真實麵貌,也為當代書法創作提供瞭豐富的藉鑒。同時,本期也關注瞭書法與哲學、文化心理的內在聯係,進一步闡釋瞭書法藝術的文化內涵。 在工藝美術領域,本期精選瞭幾篇關於陶瓷、玉器、漆器等傳統工藝的專題研究。這些研究不僅對工藝品的物質屬性、製作工藝進行瞭詳實的分析,更深入挖掘瞭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象徵意義和社會功能。例如,對某一時期特定地域陶瓷紋飾的研究,揭示瞭當時社會生活、宗教信仰以及審美趣味的演變。對古代玉器琢磨技藝的考察,也展現瞭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與智慧。 此外,本期還涉及瞭戲麯、音樂等錶演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問題。對傳統戲麯聲腔、錶演程式的梳理,以及對新時期戲麯改革的觀察與評論,都為我們理解這些活態藝術的生命力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學術探討是本刊的宗旨,本期所有文章均體現瞭嚴謹的學術訓練和深刻的理論思考。作者們既注重對藝術品本身的物質性、技法性研究,也充分關注藝術作品所處的曆史文化語境,力求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理解和闡釋中國傳統藝術的價值與意義。 《西泠藝叢》始終緻力於搭建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颱,鼓勵跨學科的對話與閤作。本期內容豐富,觀點新穎,無論是對中國傳統藝術有深入研究的學者,還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啓發與收獲。 總而言之,《西泠藝叢》(2017年第1期 總第25期)是一份集學術性、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的刊物,它以其嚴謹的研究態度、深刻的理論分析和豐富的藝術實踐,為我們展現瞭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與時代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熱愛古典音樂的聽眾,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樂器及其音樂文化感到好奇。《西泠藝叢》的這一期,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份好奇心。其中一篇關於古琴藝術的文章,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不僅僅介紹瞭古琴的形製、音色和彈奏技巧,更深入地探討瞭古琴在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它與哲學、文學、養生等各方麵的聯係。讀著文章,我仿佛能想象齣古時文人雅士在月夜之下,撫琴獨酌的悠然景象,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寜靜與淡泊。此外,關於古代音樂理論的研究,也讓我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和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作者們梳理瞭不同朝代的音樂理論體係,分析瞭它們之間的傳承與演變,並結閤具體的樂譜和樂器實物,進行瞭詳實的解讀。這些內容,對於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以及它與其他藝術形式的互動關係,都提供瞭寶貴的視角。總而言之,《西泠藝叢》總是能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研究,為我們打開一扇扇瞭解中國傳統藝術的大門。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傳統藝術的研究者,我一直對《西泠藝叢》這份刊物懷有濃厚的興趣。《西泠藝叢》的選材總是那麼恰到好處,能夠挖掘齣那些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生動趣味的藝術話題。每一次翻閱,都仿佛開啓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讓我得以近距離感受古代藝術傢們的智慧與匠心。從古老的繪畫技法到精妙的書法藝術,再到陶瓷、玉雕等工藝美術,它總能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更難得的是,《西泠藝叢》不僅僅是陳列孤證,而是善於將這些藝術遺産置於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考察,使我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藝術的生命力及其演變軌跡。那些細緻入微的圖版解析,專業的考據分析,以及對於藝術品背後故事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受益匪淺。它就像一位博學而溫和的導師,引領著我在浩瀚的藝術海洋中不斷探索,發現新的價值,深化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理解。這份刊物的影響力,在於它不僅滿足瞭專業人士的需求,也能激發普通讀者對傳統藝術的興趣,是一本難得的普及與深化並重的藝術讀物。

評分

最近讀到的《西泠藝叢》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其中一篇關於中國傳統建築中榫卯結構的深度解析,簡直就是一部精巧的工程學與藝術學的結閤體。作者從最基礎的木工技法講起,逐步深入到各種復雜榫卯的結構特點、力學原理以及它們如何巧妙地融入到宮殿、園林等建築之中,形成堅固而又富有韻律的整體。那些清晰的圖示和詳盡的解說,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技術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我仿佛看到瞭古代工匠們如何憑藉巧手和智慧,在沒有一釘一鉚的情況下,構築齣流傳韆古的宏偉建築。這不僅是對技術層麵的梳理,更是對古代中國人“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在物質空間上的體現。另外,還有幾篇關於戲麯服飾和臉譜藝術的探討,也讓我大開眼界。作者不僅細緻地描繪瞭不同劇種、不同人物的服飾色彩、紋樣和款式,更深入分析瞭這些服飾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臉譜的色彩、綫條和圖案,在作者的筆下,不再是簡單的塗抹,而是每個角色性格、身份和命運的視覺密碼。

評分

這次拿到《西泠藝叢》的新一期,真是讓我驚喜連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幾篇關於明清時期文人畫的專題文章,從筆墨意趣到山水情懷,作者們旁徵博引,論述精闢,讓我對那個時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瞭更深的認識。我尤其喜歡其中一篇分析幾幅宋代山水畫的論述,作者不僅指齣瞭構圖上的巧妙之處,還深入探討瞭畫傢如何通過皴法和墨色的變化來傳達自然的氣韻,以及這些作品在當時社會和哲學思潮中的位置。讀來真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能聽到鬆濤在耳邊迴響,看到雲霧在山間繚繞。此外,關於古代器物鑒賞的幾篇文章也同樣精彩,它們不僅僅是羅列器物的形製和年代,更是追溯瞭這些器物在曆史長河中的流變,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時代審美和工藝水平。每一次閱讀《西泠藝叢》,我都感到自己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認知得到瞭極大的拓展,這種體驗是極其寶貴的,它讓我更加敬畏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也更加熱愛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必須深入瞭解它的藝術。《西泠藝叢》恰恰扮演瞭這個重要的角色。這一期中,有幾篇文章探討瞭中國古代的文房用品,比如硯颱、筆墨、紙張等,這些看似尋常的物品,在作者的筆下卻煥發齣瞭彆樣的光彩。他們不僅僅是在介紹這些物品的曆史淵源和製作工藝,更是挖掘瞭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人情懷、生活方式以及審美趣味。我被其中關於早期製墨工藝的論述所吸引,瞭解到古人如何將不同的香料、顔料與膠質混閤,經過無數次反復的研磨和晾曬,纔能製齣質地細膩、色澤沉鬱的上品墨。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正是中國傳統工藝的魅力所在。同時,關於古代書畫作品的鑒定和品評,也是《西泠藝叢》的一大亮點。作者們憑藉紮實的學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我們揭示瞭許多作品的真僞辨彆技巧,以及如何從筆墨、構圖、色彩等多個維度去欣賞一件藝術品。這種嚴謹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讓我受益匪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