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萬榮稷王廟建築考古研究》是東南大學齣版社承擔的“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中國古代建築精細測繪與營造技術研究”叢書的第3本。
該項目研究對象是我國古建築中,年代久遠、高等級的重要木構遺存,如寜波保國寺大殿 、晉祠聖母殿 、武當山南岩宮兩儀殿 、山西萬榮稷王廟大殿、蘇州東山軒轅宮正殿等,均為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依托國傢文物局首批“指南針計劃專項——中國古建築精細測繪”項目,研究者采用三維激光掃描、近景攝影測量、激光測距等測量方式,進行勘察實測,同時結閤全麵的構件手測,精細、完整、翔實地記錄瞭建築的現存狀態及其曆史信息。
在此基礎上,研究者根據自身學科背景,從不同角度展開諸如營建過程、建構邏輯、加工技術、製材安裝、現狀純度、設計規律等方麵的研究,整體、深入、多視角地認識研究對象的內涵和實質,從而拓展和推進我國古代建築營造的研究。
《山西萬榮稷王廟建築考古研究》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師生自2007年始,對萬榮稷王廟進行持續考察、測繪和建築考古研究的成果。2011年,他們發現瞭萬榮稷王廟廡殿頂大殿北宋題記,將該殿的營造年代由金提前到北宋,填補瞭北宋廡殿頂建築遺存的空白。
作者將考古學與建築史學、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結閤,對稷王廟做瞭基於曆史學視角的“精細測繪”和建築考古研究。紮實的勘測、多學科綜閤的研究使他們發現良多,進而産生獨到的見解,在相當程度上推進瞭中國建築史學研究;其研究方法、理論和成果為我國建築考古學樹立瞭研究範式,相信對相關領域的研習者和愛好者都會有所助益。
全書彩圖精印,完好地呈現瞭大量照片、圖片,各種測繪圖;采用軟精裝,既保持瞭精裝書的挺括,又多瞭一些親切;後勒口上做瞭一枚書簽,可以沿裁切虛綫取下。
山西萬榮稷王廟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年代金代),廟內僅存大殿、戲颱,其中,大殿為早期木構建築,麵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廡殿頂。自2007年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師生對萬榮稷王廟進行瞭持續的考察、測繪和建築考古研究。今其主要成果著作成書,呈研究、測繪和附錄三部分。
研究部分包括:建築形製年代學研究、建築用材樹種分析研究、碳十四測年研究、大木作尺度研究、廟宇曆史格局研究等;測繪部分含近景攝影測量及三維點雲成果示意圖,萬榮稷王廟大殿整體測繪圖、鬥拱、石作瓦作及木質構件詳圖;附錄部分有相關文獻史料匯編、訪談記錄、考古探勘報告、稷王廟大殿2011年修繕替換構件錶、實測數據統計錶。
萬榮稷王廟大殿建築考古研究的主要學術意義如下:
1.凸顯瞭建築考古學研究在文物保護中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本研究揭示齣我國既有的文物建築斷代工作尚存一定問題,尤其是在當前大規模開展文物建築修繕工程的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我國文物建築研究和保護的質量,為更真實地認識和更全麵地保存文物建築的曆史價值與曆史信息,有必要廣泛、係統、及時地開展類似萬榮稷王廟大殿這類的建築考古學研究工作。
2.為我國建築考古學樹立瞭研究範式:萬榮稷王廟大殿的建築考古研究工作,展現齣考古學、建築史學和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工具,在建築考古學統領之下所形成的研究閤力。本研究所獲得的係列成果,驗證及豐富瞭相關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
3.將在相當程度上推進中國建築史學研究:萬榮稷王廟大殿的營造年代由金代改為北宋,不僅為我國填補瞭北宋廡殿頂建築遺存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對唐宋時期中國建築形製的時空分布與地區影響、對《營造法式》的淵源與流布,以及由建築史料所見證的相關曆史問題的研究,都將産生重要作用。
2011年,萬榮稷王廟廡殿頂大殿北宋題記的發現,適值梁先生誕辰110周年。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但這“天意”並不縹緲,她源自秉承著營造學社及中國考古學學術血脈的北大文物建築專業,常年對建築考古學研究的堅持,或許這“天意”,就是曆史給予曆史研究者至高的奬勵。
徐怡濤(1972年—)
男,祖籍山東壽光人
1996獲北京建築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
1999年獲東南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建築曆史與理論專業)
2003年獲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宋元考古專業)
2003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現為文物建築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
主要教學與科研方嚮為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考古和中國文化遺産保護
曆年發錶學術論文、著作計四十餘篇(部)
主持多項文化遺産研究與保護項目
2006年當選北京大學第十一屆十佳教師
2009年獲北京大學教學優秀奬
2010、2013、2015年獲北京大學人文傑齣青年學者奬
2014年入選中國國傢文物局專傢庫
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在史料搜集方麵的廣度和深度,這絕對是它最令人稱道之處。除瞭常規的碑刻拓片和地方誌記載,作者似乎挖掘齣瞭許多鮮為人知的檔案和民間口述資料。特彆是關於廟宇早期功能轉換和周邊聚落關係的論述,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寺廟建築”的理解邊界。它不再僅僅是一個宗教場所,而是成為瞭一個集政治、經濟、社會功能於一體的微縮社區模型。這種多維度的解讀,讓稷王廟這座建築的意義得到瞭空前的豐富和提升。讀完後,你會感覺自己對山西地方史的認知,因為這一座廟宇而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和深化,收獲遠遠超齣瞭建築研究本身的範疇。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邏輯構建得非常精妙,它沒有采用簡單的“時間軸”梳理方式,而是圍繞著建築本體的幾個核心要素展開層層遞進的剖析。比如,關於“形製演變”的章節,作者巧妙地將不同曆史時期的營造手法並置對比,清晰地勾勒齣稷王廟在曆代重修中的風格“疊閤”現象。這種比較分析的方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讓枯燥的斷代史變得生動起來。更讓我欣賞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復雜的結構節點時,所使用的語言既專業又不失文學性,使得即便是對建築史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大緻把握其空間關係和力學原理。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深奧的專業知識和普通讀者的好奇心。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它對傳統營造技術“活態傳承”的關注。作者不僅記錄瞭靜態的建築遺存,還追溯瞭那些已經失傳或瀕臨失傳的木作工藝和彩繪技術。他通過對殘存構件的紋理分析,結閤對當代工匠的訪談,試圖重構百年前工匠的操作流程和思維模式。這種對“匠人精神”的緻敬和挖掘,使得整部作品洋溢著一種人文關懷。它讓我思考,建築考古的最終目的,難道不就是為瞭更好地理解和延續那些消逝的智慧嗎?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樹立瞭一個極高的標杆,證明瞭嚴謹的學術研究完全可以充滿溫度和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扉頁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透露著一股古樸典雅的氣息,不像市麵上很多考古報告那樣刻闆枯燥,它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似乎也照顧到瞭普通愛好者的閱讀體驗。我尤其喜歡它在配圖方麵的處理,那些老照片和測繪圖的對比呈現,使得復雜的建築結構和曆史變遷一目瞭然。記得有幾張關於廟宇鬥拱的局部放大圖,細節之精微,即便是隔著紙張,也能感受到古代工匠鬼斧神工般的技藝。整體的視覺感受是內斂而富有學養的,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正文,去探尋那些被時光掩蓋的秘密。這本書的裝幀本身就是對山西那片土地上曆史遺存的一種緻敬,體現瞭編纂者對文化遺産的深深敬意。
評分初讀緒論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種近乎“尋幽探微”的研究態度所吸引。這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宏觀敘事,而是紮根於田野、細緻入微的現場考察記錄。作者似乎不是在“研究”一座廟宇,而是在與它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對建築材料的考證,比如當地特有的石材和磚瓦的物理特性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細緻。我甚至能想象齣他在烈日下,用尺子反復丈量梁架和柱礎的場景。這種對“物證”的執著,讓整本書充滿瞭無可辯駁的堅實感。它沒有過多空泛的理論堆砌,而是將每一項結論都建立在確鑿的實物數據之上,讀起來讓人感到非常踏實,仿佛自己也參與瞭那次曆經周摺的發掘和測量工作。
評分好
評分大部頭,有活動囤下慢慢啃。
評分冷門書,我是外行看不太懂,但印刷精美,還不錯!沒什麼優惠,批評京東倉庫發貨,太不負責,直接把發票用透明膠粘在書封麵上,小心揭開還是弄破一塊封麵。都是?腦袋啊。所以書本身好,但是京東隻給1星
評分很棒的一本專業書籍
評分非常專業的內容,學習古建的好幫手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大部頭,有活動囤下慢慢啃。
評分非常專業的內容,學習古建的好幫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