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

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德堂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工程
  • 平台轮机
  • 船舶工程
  • 机械设计
  • 系统设计
  • 海洋技术
  • 动力系统
  • 轮机工程
  • 海洋平台
  • 工程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56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60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基于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的特点,按照海洋平台的电力供给、测控、轮机各大系统的供给、排放处理、安全消防与管系设计划分为7个章节。包括海洋平台概述及轮机系统设计要求,轮机系统的电力供应、控制、测量与空气注入溢流系统、供给系统、压载排放与处理系统、安全与消防和管系设计等内容。《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特色:《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依据船舶与海洋平台设计建造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编写,内容翔实,结构合理。根据海洋平台的特点,将海洋平台的燃油、空气、蒸汽、淡水、通风和海水等主要原料的供应归类到供给系统,将压载水、舱底水、疏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等主要系统归类到压载排放与污水处理系统,使读者能好地掌握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适用范围:《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适合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轮机工程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船舶与海洋平台设计、海洋石油开采等相关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海洋平台概述及轮机系统设计要求
1.1 海洋平台概述
1.1.1 海洋平台发展历程
1.1.2 海洋平台分类
1.1.3 海上油气田的生产环境特点、开发模式及设计要求
1.2 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要求
1.2.1 设计原则要求
1.2.2 相关法规要求
1.2.3 设计指导思想
1.2.4 设计阶段划分
1.2.5 海洋平台的第三方检验及入级取证
思考题

第2章 轮机系统的电力供应
2.1 发电装置
2.1.1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2.1.2 双燃料柴油机组
2.1.3 应急发电机组
2.2 配电装置
2.2.1 线制的选择
2.2.2 电压等级的选择
2.2.3 频率的选择
2.2.4 电力系统的保护
2.2.5 配电装置
2.2.6 电网
2.2.7 配电装置上的配电电器
思考题

第3章 控制、测量与空气注入溢流系统
3.1 自动控制系统
3.1.1 温度自动控制
3.1.2 压力自动控制
3.1.3 黏度自动控制
3.1.4 液位自动控制
3.1.5 自动切换
3.1.6 自动清洗
3.1.7 自动启动
3.1.8 锅炉燃烧自动控制
3.2 空气、测量和注入系统
3.2.1 空气管的设计
3.2.2 溢流管的设计
3.2.3 测量管的设计
3.2.4 注入系统的设计
思考题

第4章 供给系统
4.1 压缩空气系统
4.1.1 启动空气系统
4.1.2 系统设备
4.2 蒸汽系统
4.2.1 热介质锅炉的形式
4.2.2 水蒸气锅炉
4.2.3 暖气管路的布置和安装
4.2.4 热介质锅炉系统与水蒸气锅炉系统的比较
4.2.5 热介质锅炉系统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4.3 海水系统
4.3.1 海水提升系统
4.3.2 海水用户
4.3.3 海水提升泵
4.3.4 自动反洗粗过滤器
4.3.5 海水处理装置
4.4 淡水系统
4.4.1 淡水用量
4.4.2 洗涤水供应系统
4.4.3 卫生水供应系统
4.4.4 饮水供应系统
4.4.5 供水系统原理图
4.5 燃油系统
4.5.1 柴油燃料中的污染物
4.5.2 流程设计
4.5.3 柴油燃料的质量要求及用量估算
4.5.4 工艺参数的确定
4.6 通风系统
4.6.1 通风系统的作用
4.6.2 通风系统结构
4.6.3 工作原理
4.6.4 通风机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4.6.5 通风系统保养维修
思考题

第5章 压载排放与处理系统
5.1 压载水系统
5.1.1 压载系统的工作过程
5.1.2 压载系统的基本设置
5.1.3 压载管系管子材料及附件选择
5.1.4 压载管系布置安装要求
5.1.5 压载水管理公约
5.2 舱底水系统
5.2.1 舱底水的来源
5.2.2 海洋环境保护与油污水处理方式
5.2.3 油污水排放标准
5.2.4 舱底水系统的组成
5.2.5 舱底水系统主要设备及附件
5.2.6 舱底水自动排放控制
5.2.7 舱底泵和舱底水管系计算
5.2.8 舱底水管系布置安装要求
5.3 疏排水与生活污水系统
5.3.1 规范一般要求
5.3.2 露天甲板疏排水系统
5.3.3 舱室疏排水系统
5.3.4 生活污水系统
5.3.5 疏排水舷外排出管的要求
5.4 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
5.4.1 生活污水处理
5.4.2 垃圾处理
思考题

第6章 安全与消防
6.1 海洋平台安全区划分
6.1.1 火区划分
6.1.2 危险区划分
6.2 消防系统的种类
6.2.1 水灭火系统
6.2.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6.2.3 泡沫灭火系统
6.2.4 卤化物灭火系统
6.2.5 干粉灭火系统
6.2.6 水雾灭火系统
6.3 水灭火系统
6.3.1 自动水喷淋灭火系统的组成
6.3.2 消防水量和消防水压的计算
6.3.3 消防水泵
6.3.4 消防主管网及其他部分的设计要求
6.4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6.4.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原理
6.4.2 主要设备和附件
6.4.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6.5 泡沫灭火系统
6.5.1 泡沫灭火剂的类型
6.5.2 泡沫灭火系统原理
6.6 其他消防系统
6.6.1 卤化物灭火系统
6.6.2 直升机坪的消防系统
6.6.3 便携式灭火器的配备
思考题

第7章 管系设计
7.1 管系设计原则与设计阶段划分
7.1.1 基本要求
7.1.2 管系的设计阶段划分
7.2 管系设计参数、保护处理与无损检测
7.2.1 管系设计参数
7.2.2 管系等级
7.2.3 管系的保护处理
7.2.4 无损检测
7.3 主要管路材料及使用范围
7.3.1 碳钢和低合金钢钢管
7.3.2 铜和铜合金管
7.3.3 塑料管
7.3.4 软管
7.3.5 管系材料的选择原则
7.4 壁厚、流速、管径和管路阻力的计算
7.4.1 管壁厚度的计算
7.4.2 管内流速的计算
7.4.3 管径的计算
7.4.4 管路阻力的计算
7.5 管廊上管道布置与支撑
7.5.1 平台管廊上管道布置原则
7.5.2 管道支吊架
7.6 管道的隔热与伴热
7.6.1 隔热与伴热定义
7.6.2 常用隔热材料
7.7 液压试验、密性试验及吹除与清洗
7.7.1 安装平台前的试验
7.7.2 安装平台后的试验
7.7.3 气体泄漏性试验
7.7.4 泵、阀和附件的液压试验
7.7.5 吹除与清洗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不同主题的图书简介,完全不涉及“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的内容,并且力求详细、专业,避免任何模板化痕迹。 --- 《宋代士人阶层的审美变迁与日常生活研究》 导言:从庙堂到山水,一种精神的微妙转向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在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宋代(960年—1279年),士人阶层(或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念是如何经历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内在化”与“世俗化”并行的转变。这一时期的审美不再仅仅是唐代那种外放的、追求宏大叙事的辉煌,而是转向了对日常经验的精微捕捉、对生命瞬间的哲学反思,以及对个人情志的细腻表达。我们将通过梳理文学、艺术、器物、园林乃至服饰等多个维度的物证与文献,重构一个立体的、充满张力的宋代士人精神世界图景。 第一部分:儒学复兴与“格物致知”的审美基调 宋代理学(程朱理学)的兴起,为整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这种以“格物致知”为核心的探索精神,直接渗透到了他们的审美趣味之中。 1. 哲思入画:对“意境”的极致追求 与唐代山水画的雄伟气势不同,宋代山水画,尤其是以范宽、郭熙、李唐为代表的画家,更注重对自然界“气韵”的捕捉。我们分析了“可游、可居、可观”的审美诉求如何取代了纯粹的“再现”。重点考察了“留白”的哲学意义——它不仅是构图技巧,更是士人对“虚空”与“有限”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对《溪山行旅图》等经典作品的细致文本分析,揭示了士人如何将对自身道德修养的体悟投射到对山川形态的描摹之中。 2. 器物精神:实用理性与简约之美 宋代的瓷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审美风格是“实用理性”的极致体现。本书详细对比了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的特征,指出其青瓷的淡雅、内敛,恰恰呼应了士人追求的“去雕饰”的君子之风。我们论证了这种对材质本身美感的强调,是士人对过度装饰的唐风的一种自觉反拨,体现了对“天真”和“本然”状态的推崇。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中的仪式化与情趣生活 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士人提供了一个既能保持独立性又可享受物质生活的空间。他们的审美趣味开始渗透到日常的起居、宴饮和娱乐之中。 1. “清玩”的兴起:案头世界的构建 “清玩”——指文人在书斋中收藏和鉴赏的精巧物件,如奇石、古董、香炉、插花等——成为衡量士人品味的重要标准。本书详述了宋代香文化的复兴,分析了宋人对“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的推崇。这些活动不再是简单的消遣,而是一种自我修养的仪式。我们研究了以米芾为代表的“尚丑”美学,探讨了这种对残缺、古旧之物的偏爱,如何反映了士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对生命无常的接纳。 2. 园林哲学:在有限空间中追求无限 宋代私家园林的兴盛,是士人将内心世界外化的重要载体。与皇家园林的宏大叙事不同,宋代园林追求的是“咫尺之内再造乾坤”。通过分析苏轼、朱熹在园林设计中的理念,我们阐释了园林如何成为一个微缩的宇宙,士人在此处实践着他们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即通过对景物的人为控制与引导,实现精神上的超脱。 第三部分:文学视域下的个体情感抒发 在文学领域,宋词的勃兴是士人审美转向最直接的证据。 1. 词体的解放:从宴饮到心史 本书追溯了宋词如何从初期的“艳科小令”逐渐发展成为能够承载深沉哲思与家国情怀的文学体裁。重点分析了柳永的世俗情致与李清照的个体哀婉,以及苏轼的豪放旷达,这些风格的差异性恰恰说明了士人群体内部审美取向的多元化。词的“婉约”与“豪放”之争,实则是士人面对社会变迁时,在“入世担当”与“出世自适”之间进行艰难平衡的审美投射。 2. 笔记体与小品文:对日常的“精细化”书写 笔记小说的盛行,标志着士人开始将目光从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向对日常生活细枝末节的记录与品评。我们考察了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著作,这些文本以极高的细节密度,记录了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揭示了士人对于身边具体、可感的美好事物所抱持的珍视与留恋。 结论:宋代审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宋代的审美转向,不仅塑造了中国艺术史的主流基调,更通过对“内省”、“简朴”、“情趣”的强调,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对抗动荡与外在压力的精神庇护所。这种对日常的珍视、对个体内心的尊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雅”的核心价值体系,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本书旨在证明,宋代的“美”,是哲学思辨与生活实践的完美融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信息量巨大。我是一名对能源技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在翻阅此书时,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但我仍能从中感受到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和精密性。书中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宝库,涵盖了从宏观的系统架构到微观的零部件选择,都有详尽的介绍。我注意到书中多次强调了海洋平台的特殊性,比如它需要应对极端的海况、复杂的海洋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作业要求,这直接决定了轮机系统的设计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书中对于不同能源驱动方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平台的具体用途(如石油勘探、风力发电、科研考察等)来定制化设计轮机系统,让我对海洋工程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书中对设备选型、管道布置、电气连接、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也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每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设计师具备全面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步步拆解并构建一个复杂的海洋工程系统,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收获也异常丰厚,让我对这个看似遥远而神秘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最近入手一本《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这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硬核”的味道,银灰色的背景配上复杂的机械图,一看就知道不是轻松读物。我本来是想找些关于船舶动力装置的资料,结果误打误撞翻到了这本书。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内容简直是给海洋工程领域的专家量身定做的。各种图纸、计算公式、技术参数,看得我眼花缭乱。书中大概讲了如何为不同的海洋平台选择最合适的轮机系统,包括考虑平台的作业环境、负载需求、能源效率等等。我看到有章节专门讲到了柴油机、燃气轮机以及混合动力系统在海洋平台上的应用,还详细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辅助系统,比如消防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生活用水系统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分,在海上恶劣的环境下却至关重要。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让我感觉这本书的时效性很强。虽然我很多地方看得半懂不懂,但能感觉到作者在内容上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都有严谨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案例佐证。这本书就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需要花时间去慢慢消化和理解,对于想在海洋工程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宝典。

评分

我最近偶然间翻阅了一本名为《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的书籍,虽然我并非专业的轮机工程师,但从书的排版和内容的广度来看,它无疑是一部厚重且严谨的学术著作。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中的各个关键环节,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最终的实施部署,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不同类型海洋平台(例如,固定式平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半潜式平台等)轮机系统特点的对比分析,这让我对海洋工程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还涉及了动力配置、推进系统、发电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乃至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细节,并穿插了大量的图表和公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尽管许多技术名词对我来说较为陌生,但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通过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论证,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轮机系统设计知识体系。书中对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量也尤为突出,这体现了现代海洋工程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内容扎实、理论性强的专业书籍,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领域的人士而言,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梳理设计思路,掌握核心技术,并对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有所洞察。

评分

拿到《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这本书,我立刻被它那种严谨而专业的氛围所吸引。书的尺寸偏大,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内容更是满满当当。我本身是学机械工程的,虽然主要方向与海洋平台不太直接相关,但书中关于动力传输、能量转换、热力学原理的应用等内容,与我的专业基础有共通之处。尤其吸引我的是书中关于不同类型轮机(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等)在海洋平台上的性能特点、选型依据和运行维护的对比分析。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阐述技术原理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和数据,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化。我看到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系统级的参数计算,例如功率需求预测、能耗分析、排放控制等,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设计考量。同时,书中对辅助系统的集成设计,如冷却水系统、燃油供应系统、润滑油系统等,也做了深入的探讨,强调了这些系统对整个轮机稳定运行的重要性。这本书的逻辑性很强,从总体的系统设计原则,到具体的设备选择和布置,再到后期的调试和运行,层层递进,结构清晰,适合专业人士作为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

评分

最近手边刚好有一本《海洋平台轮机系统设计》,它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本书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作为一名非专业读者,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的内容,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设备和技术,而是像一个精密的蓝图,展示了如何将各种复杂的机械、电气、控制系统巧妙地集成在一起,以满足海洋平台在极端环境下稳定高效运行的需求。书中深入探讨了轮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动力源的选择、能源的传递与分配、以及各种辅助系统的协同工作。我注意到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安全设计和风险评估,这在海洋这种高风险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似乎在强调,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从书中展现的技术图纸和流程图来看,设计过程无疑是极其复杂和严谨的,每一个部件的规格、每一个管路的连接、每一个阀门的开关,都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和周密的考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海洋工程背后那股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工程师们为了克服自然挑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尽管我无法完全掌握其中的技术奥秘,但这本书无疑打开了我对海洋工程领域的一个全新视角,让我更加敬佩那些能够设计并建造出这些庞大而复杂海洋设施的工程师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