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苏德战争 1943-1944(精装) [Scorched Earth 1943-1944]

焦土:苏德战争 1943-1944(精装) [Scorched Earth 1943-194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保罗·卡雷尔(Paul Carell) 著,小小冰人 译
图书标签:
  • 苏德战争
  • 二战史
  • 东线战场
  • 1943-1944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苏联
  • 德国
  • 历史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艺术科学电子出版社
ISBN:97878942924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7893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Scorched Earth 1943-1944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畅销书之精装典藏版,被91家出版社译成65国文字畅销至今。东线战场开山巨作,苏德战争全景史诗,第三帝国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保罗·卡雷尔亲笔讲述,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

海报:

内容简介

  《东进》与《焦土》两部著作*创先河地将二战*重要的战场——东线——的血腥战事历程清晰而又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作为《东进》的续篇,《焦土》从1942年底的作战行动一直讲述到纳粹德国败亡,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士兵系列o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套装共2册)》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全面而又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西方对这两部书的评价用了这样一个词:All Time Classic——永远的经典之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的今天,这套书不仅一直在大卖特卖,许多著名出版社还都先后推出过自己的版本--包括“地图版”、“彩色插图版”等等——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该著作的经典性。

作者简介

  保罗·卡雷尔(Paul Carell),原名保罗·卡尔·施密特,是一名纳粹党员,也是一名党卫队成员,更是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得力干将,专事负责外交部的新闻与出版部。后化名保罗·卡雷尔,成为畅销书作者。

  小小冰人,从事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装备动向研究十余年,翻译有《东线狙击手》、《黑色雪绒花》、《地狱之门》、《东线》等多部畅销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东线战场开山巨作,苏德战争全景史诗无疑是有史以来*出色的东线著作。如果读过本书以及同样出色的姊妹篇《焦土》,你一定会成为二战迷。
  令人激动的苏德战争全景史。如果你想了解东线战事,这本书是必读之作。读起来,它就像汤姆·克兰西的小说,但无疑更好,因为书中描绘的都是真实事件。
  ——《科克斯书评》

   我收藏了2000多本书籍,其中有200来本是二战题材……二战类书籍中,无出其右。除了这本书,我还要推荐其续篇《焦土》以及《沙漠之狐》。这是我读过的*优秀的二战著作。可惜,不能给它打更高的星。
  ——美国yamaxun书评

   这本书可能是有史以来*棒的军事书籍,远远超过科尼利厄斯·瑞恩的《*长的一天》。书中的细节可与《遥远的桥》相媲美,甚至更好。又厚又重,物有所值,你绝对不会后悔。
  ——《书单杂志》

目录

前言
1994年版前言
第一部:库尔斯克战役
第一章:希特勒孤注一掷
第二章:铁钳
第三章:普罗霍罗夫卡的坦克战
第四章:战役被终止
第五章:元首大本营里的泄密
第二部:曼施泰因
第一章:斯大林想要的不只是斯大林格勒
第二章:黑海上的警报
第三章: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第三部:北翼的战斗
第一章:列宁格勒:一座城市的悲剧
第二章:拉多加湖南岸
第三章:沃尔霍夫与施吕瑟尔堡之间
第四章:杰米扬斯克
第五章:水牛行动
第六章:大卢基
第四部:最后的机会
第一章:下一步?
第二章:库尔斯克的后遗症
第五部:奔向第聂伯河
第一章: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
第二章:米乌斯河上的战斗
第三章:东方壁垒
第四章:奔向第聂伯河
第五章:布克林桥头堡
第六部:基辅与梅利托波尔之间
第一章:柳捷日村
第二章:目标,基辅!
第三章:扎波罗热
第四章:沃坦防线之战
第五章:尼科波尔以西
第六章:第聂伯河中游的冬季战事
第七部:南翼的灾难
第一章:切尔卡瑟
第二章:胡贝包围圈
第三章:克里木战役
第八部:中央集团军群的坎尼
第一章:部署
第二章:进攻
第三章:突破
附录

精彩书摘

  罗马尼亚夏季的热浪笼罩着布加勒斯特。瓦拉其亚下午的空气闷热无比,盘踞在城市上方,沉重地笼罩着庞大的城堡、白色的教堂和空荡荡的酒店。维克托·伊曼纽尔大街冷冷清清。这条大街上的第一座建筑便是德国大使馆。
  “这么热的天,却要穿戴得一丝不苟”,冯·克林格先生抱怨着。他穿着外交制服,站在自己的办公桌旁。百叶窗已被放下,硕大的房间里一片阴暗。电风扇发出轻微的声响,推动着凉爽、不新鲜的空气在室内萦绕。
  三个小时前,柏林发来的电报已经到达。“仅限大使阅览。”他将密码电报解译,随即要求与安东内斯库元帅会面。时间约定在下午四点,元帅先生此刻应该在郊外的小别墅里。该动身了。
  下午四点,克林格的车准时驶入守卫严密的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官邸。
  安东内斯库在一楼的客厅迎接了这位德国大使。一如既往,这位身材矮小、瘦弱结实的元帅穿着一身军装。
  “那么,大使先生,是元首给了冯·曼施泰因元帅假期,让他访问我们吗?”他笑着问道。
  克林格从口袋里掏出电报,用一种故作庄重的语气读道:“请您立即打电话给国家元首,陆军元帅冯·曼施泰因将于明天下午抵达布加勒斯特,值此夺取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一周年之际,他将代表元首向安东内斯库元帅颁发金质克里木盾章。”
  安东内斯库笑了,礼貌地表示感谢。但他开口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大使先生,克里木盾章是一个极大的荣誉,但对我来说,有机会与冯·曼施泰因元帅探讨军事形势,这一点更为重要。罗马尼亚已将她全部的军事力量投入战场,我为此承担着责任。在斯大林格勒,我损失了18个罗马尼亚师。我无法承担这种灾难再次上演的后果。我必须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些什么。Noussommesalliés(我们是盟友),大使先生,但在腊斯登堡,不时有种将它忘却的倾向。三个月前,我曾在克莱斯海姆堡亲自向元首表达过这个看法。”
  这句不祥的话语不能错过。幸亏曼施泰因将亲自赶来,克林格这样想着。但在表面上,他不露声色,平静地接受了罗马尼亚领导人坦率的言论。另外,这位来自萨克森的前海军军官,曾担任过自由军团的领导,也曾率领过“执政官”组织①,不是个轻易会被吓倒的人。他们商讨了与曼施泰因来访相关的礼仪和组织事宜,随后,德国大使起身告辞。
  刚刚过去两个小时,天台上的麻雀们便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将于1943年7月1日到访数日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布加勒斯特。
  东西方情报机构的消息传播者和情报收集员,大大小小的间谍都匆忙跑向他们的发报机,将这个引人关注的消息发送给各自的总部。
  莫斯科,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第四局的收报机也活跃起来:曼施泰因将于明天抵达布加勒斯特!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人员点了点头:如果“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官赶去罗马尼亚首都喝几杯香槟,而不是待在他位于扎波罗热的指挥部里,就表明东线战场不会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发生。俄国人肯定是这么想的,这就是他们的看法。
  二十四小时后,曼施泰因做好了赶赴布加勒斯特的一切准备。就在这时,一名值班军官带着希特勒总部发来的电文跑了过来:立即赶往腊斯登堡,而不是布加勒斯特。
  “元首希望您出席在‘狼穴’召开的绝密会议。布加勒斯特方面已被告知,由于气候恶劣,您已推迟起飞。”
  就这样,曼施泰因去会见希特勒,而不是安东内斯库。这并非因为糟糕的组织工作,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的一部分。在元首总部,曼施泰因惊讶地看到了一大群高级将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克鲁格元帅;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特大将;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大将;装甲兵上将肯普夫;第24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内林;第6航空队司令冯·格赖姆大将以及第4航空队的代表,高射炮兵上将德斯洛赫。
  东普鲁士也处在高气压系统所带来的晴朗的夏日气候下。元首总部的混凝土小屋,屋顶上覆盖着植物和树叶构成的伪装网,看上去神秘莫测。
  希特勒在他的茶室迎接了这些将领。他非常热情地问候他们,请他们坐下,随即以一番演讲开始了会议。
  他的第一句话便揭示出一个大秘密:“我已决定将‘堡垒’行动的发起日期修改为7月5日。”
  ……

前言/序言

  《东进》一书结束于斯大林格勒。但是,与人们普遍的看法不同的是,第6集团军在伏尔加河上的灾难并不是德国败亡的起点。斯大林格勒是德国征服战的终点;但从另一方面看,东线战事的关键转折点是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战役。这就是我将这场战役作为《焦土》开场的原因,这样,东线战事的两大阶段就能清晰地显现出来。德国的胜利提前结束在斯大林格勒,而德国的失败始于库尔斯克。
  1942年底至1943年7月间的作战行动,将以回叙的方式加以描述。诚然,这种做法会打乱时间顺序,但却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所发生的情况,以及从斯大林格勒至库尔斯克战役期间作战行动的重要性和戏剧化特点。斯大林打算在顿河与顿涅茨河之间的战役中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但面对陆军元帅冯?曼施泰因杰出的将才,他失败了。德军统帅部再次获得一个挽救形势的机会:将进攻战转为消耗战。
  但希特勒拒绝接受战地指挥官们一直迫切地向他解释,并展示给他看的事实。他继续着这场赌博,他孤注一掷,他指望“堡垒”行动(这是库尔斯克战役的代号)会带来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就这样,东线战事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走向高潮。双方庞大的军事行动狭路相逢——德军英勇的进攻撞上苏军有力的防御。最新的装备,必胜的决心,娴熟的指挥,计谋与欺骗,这一切在这场大战中达到了顶峰。因此,苏联军事历史学家们正确地将“堡垒”行动称为整个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
  在资料处理的问题上,我继续沿用了在《东进》一书中被证明相当成功的方式——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一种问卷调查技术被开发出来,这使那些非常忙碌的人得以将他们掌握的情况转达给我,这些人在战争期间担任过指挥工作,或是参加过某些关键地段的战斗。大批交给我使用的未公开发表的文章或专著中包含许多极其珍贵的资料,很多饶有趣味、迄今为止尚不为人所知的军事信息丰富了现有的记述。
  尤为重要的一个事实是,我得以使用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方面出版的军事专著,以及苏军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的个人回忆录。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我还查阅了保存于美国档案馆的德军战时日志的微缩胶片。
  在这本书里,我再次省略了涉及资料来源的脚注,但我想指出,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每一个事实和描述都来自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焦土:苏德战争 1943-1944 一场决定命运的绞肉机,一段血与火交织的史诗 1943年的东线,硝烟弥漫,不再是开战初期的 Blitzkrieg 狂飙,也不是斯大林格勒的绝望围困。这是一场更加惨烈,更加考验意志与韧性的全面较量。在广袤的土地上,苏德两国如同两头受伤却依旧凶猛的巨兽,围绕着战略要地、工业中心和人口聚居区展开了殊死搏斗。1943年至1944年,这短短两年,将二战的残酷性推向了新的高峰,也彻底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1943年,战争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在库尔斯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在此爆发。红军凭借着严密的防御工事、精锐的坦克部队和充足的兵员补充,成功粉碎了德军的夏季攻势。这一次胜利,不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战略上的转折点。它耗尽了德国装甲部队最后的战略储备,也彻底打破了德军在东线战场上不可战胜的神话。自此,苏军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一场大规模的反攻就此拉开序幕。 从库尔斯克的战场上撤退下来,德军再也无力发动决定性的攻势,取而代之的是艰难的防御。苏军则以雷霆万钧之势,发起了代号“闪电”的军事行动。在波涅季尔地区,红军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犹如一把尖刀刺入德军的防线。随后,一场又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接踵而至,目标直指乌克兰腹地。第聂伯河,这条欧洲最长的河流,成为了1943年下半年苏德战争的另一条主要战线。强渡第聂伯河的战役,其惨烈程度堪比斯大林格勒。苏军不惜一切代价,冒着猛烈的炮火和机枪扫射,用血肉之躯在河面上铺就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无数的生命在这条河流中消逝,但最终,红军成功地在左岸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桥头堡,为1944年的进一步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苏军的攻势如同滚滚洪流,一发不可收拾。德军在东线陷入了泥潭,战线不断后撤,战略空间被一步步压缩。年初,在列宁格勒,经历了近900天围困的英雄城市终于迎来了曙光。红军发起了“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进攻”,成功解除了对这座城市的包围,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分割,并重创了北方集团军群。这是对坚守这座城市的无数人的巨大慰藉,也是苏军在东线战场上的一次重大战略突破。 紧接着,苏军将目光投向了白俄罗斯。1944年夏季,代号“巴格拉季昂”的军事行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这次行动是红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战役。苏军以强大的兵力、密集的炮火和灵活的战术,成功地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围歼在白俄罗斯境内,造成了德军前所未有的损失。这次战役不仅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还为苏军向波兰和东普鲁士的推进打开了道路,极大地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与此同时,乌克兰的解放也在稳步推进。红军在第聂伯河西岸发起了“第聂伯河-喀尔巴阡进攻”,一步步将德军赶出乌克兰。利沃夫-谢杜利茨战役、雅西-基希讷乌战役,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标志着乌克兰全境的解放。在这场持续不断的消耗战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城市被夷为平地,乡村化为焦土,无数平民在战火中丧生或流离失所。 1943年至1944年,是苏德战争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阶段之一。红军在此期间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成功地扭转了战争的乾坤,将德军逼入了绝境。这场战争的残酷性,无论是对于士兵还是对于平民,都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双方都采用了“焦土政策”,在撤退时摧毁一切可能为敌人利用的资源,使得战场变成一片荒芜。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的胜利,是对法西斯主义最沉重的打击。然而,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1943年至1944年,这两年的时光,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但也是充满希望和决心的年代。它证明了,即使面对最强大的敌人,只要民族团结一心,视死如归,最终也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焦土”二字,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写照,更是无数生命在此刻付出的血泪与牺牲的象征。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更应被铭记,以警示后人,和平来之不易,战争的代价是何其沉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苏德战争题材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杰作!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且富有画面感的方式,将1943年至1944年这段极为关键的战争时期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被书中对战场细节的描绘所折服,无论是坦克在泥泞中艰难跋涉的引擎轰鸣,还是炮弹撕裂空气的尖啸,亦或是士兵们在严寒中瑟瑟发抖的细节,都仿佛近在眼前,让我能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真实。书中对于双方军事战略的分析也鞭辟入里,不再是简单的战役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各个阶段的战术演变、后勤保障的挑战以及领导层决策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战役时,能够兼顾宏观的战略层面的指挥与微观的战场个体士兵的经历,这种平衡使得整本书既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又不失人性的温度。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苏德战争核心的作品,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作者在研究方面下足了功夫,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官方报告以及参战者的回忆录,使得书中的每一个论断都有扎实的依据。在叙述方式上,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不同视角下的故事,既有高层指挥官的战略布局,也有基层士兵的生死抉择,还有平民在战火中的挣扎与坚韧。这种多维度的叙事,让整个战争的图景更加立体和完整。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战争“非英雄化”的描绘,他没有回避战争中的失误、混乱和人性的阴暗面,反而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呈现,这使得书中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让我们对战争的理解更加深刻。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历史洪流。作者对于战争场面的描绘,语言极富冲击力,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他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揭示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与黑暗。我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掌控力,从装甲部队的推进到空军的支援,再到步兵的浴血奋战,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书中对于战争进程的分析,也充满了洞察力,他能够清晰地梳理出1943-1944年间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和关键战役,并分析其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坚韧以及人性极限的深刻探讨。

评分

我一直对苏德战争的迷雾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历史的大门。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他能够将抽象的战略意图转化为生动的战场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每一个瞬间。我尤其对书中对于战争后期,双方在战略和战术上的调整与适应的分析印象深刻,这展示了战争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通过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引导读者去思考战争的根源、动机以及最终的代价。这本书让我对战争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的军事对抗,而是上升到了对历史规律和人性本质的深刻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理解二战东线战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作者在叙述上,不仅仅聚焦于战役本身,更深入挖掘了战争对社会、经济、以及普通民众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我被书中对战争物资生产、人力调配以及 propaganda 宣传的描写所吸引,这些看似“幕后”的元素,实际上却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作者对于不同阵营的士兵,无论是苏军的坚毅还是德军的战术素养,都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评价,没有简单地将一方描绘成正义,另一方描绘成邪恶。这种 nuanced 的处理,使得这本书更具学术价值和阅读深度。

评分

为周末假期读书时间备的货

评分

喜欢二战的历史,买来学学!

评分

《焦土》从1942年底的作战行动一直讲述到纳粹德国败亡,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士兵系列o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套装共2册)》中获得新的收益。@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全面而又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西方对这两部书的评价用了这样一个词:AllTimeClassic——永远的经典之作。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送人的。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送人的。

评分

该书应该是多年前出版的一套书的合集。

评分

搞活动,买来收藏!

评分

封面细腻,内页温润,实体书摸起来手感真好。

评分

喜欢二战的历史,买来学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