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豫湘桂会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介绍了抗日战争中名的豫湘桂会战。此战发生于1944年4月到12月之间,历时8个多月,为日本侵华战争中规模大的一次攻势。此战国民党军队先后出动百余万兵力沿平汉、粤汉、湘桂铁路线阻敌,因部队指挥与作战不力,除洛阳、衡阳等个别战役表现可圈可点外,终形成空前溃败之势。日军从中原长驱直入华南腹地,在形式上完成了其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构想。
《豫湘桂会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可供相关领域从业者研究使用,也可供广大军事和历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沈岚,女,1972年生,江苏南京人。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处副处长。曾参与撰写《百年沧桑——中国国民党史》、《南京通史·民国卷》、《金陵女子大学校史》、《魏特琳传》等。
目录
重要人物表
第一章 豫中会战
战幕开启于天堑铁桥畔
许昌永记忠烈魂
河洛郎保家卫国守洛阳
转战豫中将星陨落——李家钰上将殉国记
阻敌不力诟病多
第二章 长衡会战
薛岳重祭“天炉”法宝
四战长沙——三战未失的长沙这回丢了
衡阳!衡阳!——“泰山军”备战衡阳
铁血47天——“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唯欠一死”的抗战英雄方先觉
“必有非常之魔力为之阻碍”的衡阳解围战
第三章 桂柳会战
决策层各怀异志
桂平攻击战功败垂成
小诸葛“神机妙算”散了人心
强弩之末止于独山深水桥
尾声:总结1944
精彩书摘
《豫湘桂会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
1944年春,日军挟蓄锐已久的华北、关东各军及战车师团共计14.8万之众,从南北两面发动豫中攻势。担任主攻任务的日军第十二军不同意华北方面军关于由正面突破守军阵地的设想,认为中国军队在黄河大铁桥正面及桥头堡以南防守力量必然较强,不易攻占,会造成伤亡较大且延误时间,故决定先由中牟地区部队渡过黄河,进占郑州、密县、新郑地区,迂回到黄河铁桥两侧守军的背后,与正面部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再行发起进攻。
当时国民政府军委会对日军在河南发动攻势的迹象有所察知,还从西北第八战区和湖北第五战区抽调部队增援第一战区,却无疑低估了日军在中国战场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动攻势的能力和决心,甚至在河南战斗打响后仍判断日军主攻方向为湖南与粤汉线,在豫作战仅为牵制性骚扰活动,故而既无周密作战计划,又无切实应变措施,作战准备严重不足。当时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大部被调到缅甸支援作战,在缺乏空中支援的状况下,更无法有效抵抗日军酝酿已久的咄咄攻势。
河南隶属第一战区,南接李宗仁第五战区,西连胡宗南第八战区,东面则与鲁苏战区遥相呼应,是国民党军对日据华北地区进行反攻与袭扰的根据地。第一战区长官司令蒋鼎文将司令部驻于洛阳,辖8个集团军,总兵力17个军约40万人,除孙蔚如第四集团军(由原杨虎城第十七路军改编)、李家钰第三十六集团军(其中第四十七军为川军出川作战人马)、高树勋第三十九集团军(原系石友三部队)等非嫡系部队外,多数为蒋介石嫡系部队。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兼任苏鲁豫皖边区总司令,设副司令长官部于叶县,直接指挥李仙洲第二十八军、王仲廉第三十一军、何柱国第十五军、陈大庆第十九军等四个集团军。总计约有20万中央军常驻于豫省境内黄河及新黄河一带,固守河防,与河北日军相对峙。
蒋鼎文沿续了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制订的作战指导方案,即以沿河防及平汉铁路线地区构成守势地带,凭借据点工事阻击日军;以纵深地区构成攻势地带,伺机向深入豫中的日军实施反击。具体部署如下:利用登封以北嵩山至汜水以西山地构筑纵深防御阵地,由孙蔚如第四集团军负责阻止日寇沿陇海铁路西侵;将登封及其以南至临汝地区划归汤恩伯部负责,以强大兵团构成攻势地带歼敌于守势阵地之前。
第一战区根据军委会所发指导方案,于3月14日下达关于在嵩山附近与敌决战的作战方案,后认为汤恩伯上报的作战计划、兵力部署与军委会及战区指示“均不符合”,遂于31日予以修正,重新下发。内容如下:如敌以主力由北南犯,而南区敌以一部窜扰牵制时,封裔忠兵团应以主力在襄城、禹县、许昌附近地区与敌决战,惟为期与第四集团军密切协同及利用嵩山山地有利地形起见,应将登、密地区亦划入决战地带,并为攻势之重点,期收夹击、侧击之效。如敌以主力由南北犯,而北区敌以一部窜扰郑州、新郑、密县一带牵制时,为排除我主力侧背之威胁,使尔后之决战有利计,应于南区会战之先集中必要兵力,将北区渡犯之敌击退,并收复邙山头、中牟,再转兵南下,协力该地区之决战。在北区击敌之同时,南区部队应竭力迟滞敌之前进,以空间换时间,俾导决战有利。
1944年3月中旬,蒋鼎文在洛阳召开战区紧急军事会议,根据豫北敌情发生之显著变化,做出华北日军主力有向我黄河、黄泛区强渡进犯企图之判断,指示各部加强河防阻敌渡犯;万一敌渡犯成功,则按预定方案在登封一汜水主阵地以东与敌决战;各部队将大行李及家属速送后方。
……
豫湘桂会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