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为纲,分门别类悉述张锡纯用药特点
以经解经,原汁原味反映张锡纯临证经验
本书汇集张锡纯临证应用石膏的理、法、方、药、医案与医话,辑石膏方剂36首,医案200余则,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等60余种病证。可作为中医各家学说辅导参考用书,也适合临床、文献研究者对张锡纯使用的药物进行专题研究参考之用,更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系统研究学习张锡纯用药经验之用。
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1
第一节 药性………………………………………………………………1
第二节 主治………………………………………………………………4
一、外感实热……………………………………………………………………4
二、外感兼内伤…………………………………………………………………5
三、热盛于里……………………………………………………………………6
四、金疮外伤……………………………………………………………………7
第三节 剂量与用法………………………………………………………7
第四节 禁忌与注意事项………………………………………………10
一、煅石膏不能替代生石膏……………………………………………………10
二、误用煅石膏危害……………………………………………………………11
三、石膏不与代赭石并用………………………………………………………14
第二章 方 剂………………………………………………………16
第一节 辛凉解表/宣散风热…………………………………………16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
更定麻杏甘石汤方………………………………………………20
石膏阿司匹林汤…………………………………………………21
馏水石膏饮………………………………………………………22
甘露清毒饮………………………………………………………22
清解汤……………………………………………………………23
凉解汤……………………………………………………………24
犹龙汤……………………………………………………………24
无名方1…………………………………………………………25
第二节 清热攻下………………………………………………………25
石膏粳米汤………………………………………………………25
白虎汤……………………………………………………………26
镇逆白虎汤………………………………………………………36
寒解汤……………………………………………………………37
青盂汤……………………………………………………………37
清疹汤……………………………………………………………39
离中丹……………………………………………………………40
无名方2…………………………………………………………40
和解汤……………………………………………………………41
镇逆承气汤………………………………………………………41
第三节 清热益气………………………………………………………41
白虎加人参汤……………………………………………………41
白虎承气汤………………………………………………………48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49
通变白虎加人参汤………………………………………………52
护心至宝丹………………………………………………………53
搜风汤……………………………………………………………54
坎离互根汤………………………………………………………54
黄芪膏……………………………………………………………56
第四节 清热养阴………………………………………………………57
仙露汤……………………………………………………………57
竹叶石膏汤………………………………………………………58
第五节 其他……………………………………………………………59
小柴胡汤…………………………………………………………59
大柴胡汤…………………………………………………………60
桂枝二越婢一汤…………………………………………………60
小青龙汤…………………………………………………………61
大青龙汤…………………………………………………………65
天水散……………………………………………………………65
石膏配代赭石……………………………………………………66
第三章 张锡纯用石膏医案………………………………………68
第一节 内科医案………………………………………………………68
感冒………………………………………………………………68
伤寒………………………………………………………………69
温病………………………………………………………………84
中暑………………………………………………………………125
发热………………………………………………………………126
表寒里热…………………………………………………………126
咳嗽………………………………………………………………127
喘证………………………………………………………………130
肺痈………………………………………………………………135
肺病………………………………………………………………136
心悸………………………………………………………………138
胸痛………………………………………………………………139
谵语………………………………………………………………139
呕吐………………………………………………………………140
腹痛………………………………………………………………141
便秘………………………………………………………………143
泄泻………………………………………………………………145
痢疾………………………………………………………………146
胁痛………………………………………………………………151
头痛………………………………………………………………153
中风………………………………………………………………154
水肿………………………………………………………………154
血证………………………………………………………………156
虚损………………………………………………………………157
痹证………………………………………………………………158
疟病………………………………………………………………158
霍乱………………………………………………………………159
鼠疫………………………………………………………………161
砒霜中毒…………………………………………………………163
第二节 妇科医案………………………………………………………164
热入血室…………………………………………………………164
妊娠恶阻…………………………………………………………164
妊娠伤寒…………………………………………………………165
妊娠温病…………………………………………………………166
产后温病…………………………………………………………170
外阴如火炙………………………………………………………171
第三节 儿科医案………………………………………………………172
感冒………………………………………………………………172
伤寒………………………………………………………………173
温病………………………………………………………………174
惊风………………………………………………………………182
痉证………………………………………………………………183
疹…………………………………………………………………183
痹证………………………………………………………………188
疟病………………………………………………………………189
牙疳………………………………………………………………190
第四节 外科医案………………………………………………………190
疮疡………………………………………………………………190
痧证………………………………………………………………191
痔疮………………………………………………………………192
梅毒………………………………………………………………192
第五节 五官科医案……………………………………………………192
眼病………………………………………………………………192
鼻渊………………………………………………………………194
喉证………………………………………………………………194
牙痛………………………………………………………………198
第四章 他人用石膏医案…………………………………………199
伤寒………………………………………………………………199
温病………………………………………………………………201
中暑………………………………………………………………205
发热………………………………………………………………205
喘证………………………………………………………………205
神昏………………………………………………………………206
便秘………………………………………………………………207
痢疾………………………………………………………………207
阳痿………………………………………………………………208
拘挛………………………………………………………………209
痹证………………………………………………………………209
疟病………………………………………………………………210
真寒假热…………………………………………………………210
产后发热…………………………………………………………210
产后温病…………………………………………………………211
儿科………………………………………………………………213
疹…………………………………………………………………213
牙痛………………………………………………………………214
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
愚临证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其人病愈之后,饮食有加,毫无寒胃之弊。
寒温为病中第一险证,而石膏为治寒温第一要药。愚生平习用生石膏,未尝少有失误,而俗医见愚重用生石膏之方,病虽治愈,亦骇为鲁莽,或目为行险侥幸。
夫愚之被谤何足惜,独惜夫石膏之功用,原能举天下病热之人,尽登之清凉之域。而愚学浅才疏,独不能为石膏昭雪,俾石膏之功用大显于世。每一念及,曷胜扼腕。因思《伤寒论》序中大意谓其宗族素藩盛,自建安纪年以来,族人多患伤寒,大抵委付凡医,恣其所措,以致户口凋零,遂感愤而作《伤寒论》,故一百一十三方中,救误治之方几居其半。夫仲景为医中之圣,犹任其族人之患伤寒者,为庸医所误而不能以苦口争,何况于愚也。又何怪乎愚用生石膏而遭谤也。愚今师仲景感愤著书之意,僭成《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于石膏治愈之案,不觉语长词复,言之慨切,非过为石膏延誉也,实欲为患寒温者,广开生路也。天下后世之仁人君子览斯编者,必当有所兴起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伤寒温病同用方.仙露汤》)
第一节 药性
石膏性微寒,《本经》原有明文,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且其质甚重,六钱不过一大撮耳。其凉力,不过与知母三钱等。而其清火之力则倍汗之,因其凉而能散也。尝观后世治温之方,至阳明腑实之时,始敢用石膏五六钱,岂能知石膏者哉。然必须生用方妥,煅者用至一两,即足偾事,此编例言中,曾详论之。又此方所主之证,或兼背微恶寒,乃热郁于中,不能外达之征,非真恶寒也。白虎汤证中,亦相有如此者,用石膏透达其热,则不恶寒矣。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温病方.清解汤》)
石膏性本微寒,而以治寒温之热百倍于他药者,以其味微辛,阴中含阳而善发汗也。然宜生用,而不宜煅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伤寒温病同用方.仙露汤》)《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至石膏《本经》原谓其微寒,亦系和平之品,若遇寒温大热,为挽回人命计,有时不得不多用,彼见愚所拟之方,一剂恒至七八两,畏其分量过重而不敢轻用,皆未知药性者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
夫以七岁孺子,约一昼夜间,共用生石膏六两,病愈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则石膏果大寒乎?抑微寒乎?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试验加多以尽石膏之能力乎?(这是张锡纯在治其长子荫潮,七岁时,感冒风寒,四五日间,身大热,舌苔黄而带黑。孺子苦服药,强与之即呕吐不止。遂单用生石膏两许,煎取清汤,分三次温饮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两,亦徐徐温饮下,病又见愈。又煎生石膏三两,徐徐饮下如前,病遂痊愈案后,对大多数本草文献中石膏性大寒发出的质疑。编者注)(《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
《神农本经》药性有寒、有微寒,微寒即后世所谓凉也。石膏之性,《本经》明言微寒,不过为凉药中之一药耳。且为石之膏,而并非石质,诚为凉药中极纯良之品。世俗医者,何至畏之若是。能重用石膏一味,即能挽回寒温中垂危之大证。此愚屡经试验,上所列案中,已略举一二。即使石膏果系大寒,而当阳明腑热方炽之时,用生石膏五六两,煎汤一大碗,一次只饮药一口,以火退为度。若觉微凉,即便停止,何至遽将人凉坏。况愚用此方(指仙露汤,编者注)以救寒温之热,其热退至八九分,石膏即可停止,初不待其觉凉也。又尝思之,寒温中之实火,直等燔柴之烈,惟石膏则可比救燔柴之水。设使人在燔柴中不能出,救之者若不急用水泼灭其火,而复从容周旋,徐为调停,则其人必为忍人。乃何以本属可救之实热,而竟以不敢重用石膏者误之耶?且愚于可重用石膏之证,又得一确实征验,其人能恣饮新汲井泉水而不泻者,即放胆用生石膏治之必愈。此百用不至一失之法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伤寒温病同用方.仙露汤》)
……
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张锡纯先生对“辨证用药”的极致追求。他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石膏可以怎么用,更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用。书中对于石膏在不同病症下的“微调”和“变通”运用,让我赞叹不已。我尤其记得其中关于石膏在“泄泻”治疗中的应用。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泄泻多属脾胃虚寒,而石膏似乎与此“八竿子打不着”。然而,张老先生却通过对湿热壅滞肠道的分析,阐述了石膏在此时的清热利湿作用。他会根据泄泻的色、质、量以及伴随症状,来决定石膏的使用与否,以及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比例。这种精细入微的辨证,展现了张老先生对药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疾病的精准把握。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中医,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是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石膏这个药物的认知,从“点”上升到了“面”,再上升到“体”。张锡纯先生在书中对于石膏的详尽剖析,不仅仅是停留在药物的性味归经,更是深入到其“治病之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泻中有补”的论述,这颠覆了我以往对石膏“寒凉伤正”的刻板印象。张老先生是如何在泻火的同时,又不伤及人体正气的?书中通过对具体方剂的分析,解释了石膏在特定配伍下的“守中”作用。例如,在治疗一些阴虚火旺的证候时,石膏配合滋阴之品,便能达到“火郁发之,火郁而不能发,必留滞而为病”的治疗效果。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药的运用,讲究的是方证相应,而非一味地强调药物的单一属性。张老先生的文字,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逻辑,读来让人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彻底重新认识石膏的书,原本以为石膏只是一个简单的清热泻火药物,没想到在张锡纯先生的笔下,它竟然能展现出如此丰富而精妙的运用。书中关于石膏在治疗肺热、胃热方面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对于“白虎汤”的讲解,不仅仅是条文的堆砌,而是深入到病机、药理的层面,解释了石膏如何通过辛甘大寒之性,直折高热,散火止渴。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张老先生在灯下,细细揣摩古籍,结合临床实践,一点点勾勒出石膏的“真面目”。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惊叹,比如如何运用石膏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一些看似与石膏无关的病症,这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也展现了张老先生高超的辨证施治能力。对于我这样一位中医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常用药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临床智慧。
评分读罢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张锡纯先生对于“法随证立,药随病迁”的深刻理解。书中对于石膏用法的多样性,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石膏用于“伤寒温病,热入血分”的论述记忆犹新。张老先生通过对不同证候的细致分析,阐述了石膏在不同病程、不同阶段的恰当应用。比如,在热势高亢、烦渴不止时,石膏可以单独或与知母配伍,以清热生津;而在热势虽盛,但兼有痰湿者,则需配合化痰之品,避免石膏的寒凉之性伤及脾胃。书中对这些辨证要点的强调,以及对具体方剂配伍的细致解读,都体现了张老先生深厚的临床功底和对药物性味的精准把握。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一个药物的使用方法,更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灵活变通、因人施治的医学理念。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普通的药物,在不同的证候下,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疗效。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关于石膏的“百科全书”,但又不同于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临床的温度和张锡纯先生独特的见解。我被书中关于石膏在“杂病”治疗中的应用所吸引。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将石膏局限于清热解表,但这本书却拓展了我的视野。比如,书中提到石膏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这在我之前的认知中是完全想不到的。张老先生是如何将石膏的清降之性,巧妙地用于平抑肝阳的?书中详细地解释了其病机所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配合之道。读到这些内容,我仿佛看到张老先生在病榻前,凝神思考,凭借着对古今医籍的融会贯通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寻觅最佳的治疗方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医术,在于对药物性味的深刻理解,更在于对疾病本质的洞察,以及将两者完美结合的能力。
评分自学中医,买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希望能够看懂
评分一套书就差这一本了也不贵,赶上特假期买那就更便宜了,可书便宜也得有量买书得有度,连续几年我买能买上百本都束之高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
评分有了全集,再买这分册。便宜了出版商坐收渔利。
评分不错,经典之作质量好,还是京东自营图示质量过关n
评分这本书好像应该是一套的,我买的是第六第七,前面都没见到,应该按一套卖书还是个很好的书
评分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
评分好书值得买信赖京东物流快
评分为了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做参考用,怕看不懂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评分感谢快递小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