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為綱,分門彆類悉述張锡純用藥特點
以經解經,原汁原味反映張锡純臨證經驗
本書匯集張锡純臨證應用石膏的理、法、方、藥、醫案與醫話,輯石膏方劑36首,醫案200餘則,醫案涉及內、外、婦、兒等60餘種病證。可作為中醫各傢學說輔導參考用書,也適閤臨床、文獻研究者對張锡純使用的藥物進行專題研究參考之用,更適閤中醫各科臨床工作者、中醫愛好者係統研究學習張锡純用藥經驗之用。
第一章 藥效與用法…………………………………………………1
第一節 藥性………………………………………………………………1
第二節 主治………………………………………………………………4
一、外感實熱……………………………………………………………………4
二、外感兼內傷…………………………………………………………………5
三、熱盛於裏……………………………………………………………………6
四、金瘡外傷……………………………………………………………………7
第三節 劑量與用法………………………………………………………7
第四節 禁忌與注意事項………………………………………………10
一、煆石膏不能替代生石膏……………………………………………………10
二、誤用煆石膏危害……………………………………………………………11
三、石膏不與代赭石並用………………………………………………………14
第二章 方 劑………………………………………………………16
第一節 辛涼解錶/宣散風熱…………………………………………16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16
更定麻杏甘石湯方………………………………………………20
石膏阿司匹林湯…………………………………………………21
餾水石膏飲………………………………………………………22
甘露清毒飲………………………………………………………22
清解湯……………………………………………………………23
涼解湯……………………………………………………………24
猶龍湯……………………………………………………………24
無名方1…………………………………………………………25
第二節 清熱攻下………………………………………………………25
石膏粳米湯………………………………………………………25
白虎湯……………………………………………………………26
鎮逆白虎湯………………………………………………………36
寒解湯……………………………………………………………37
青盂湯……………………………………………………………37
清疹湯……………………………………………………………39
離中丹……………………………………………………………40
無名方2…………………………………………………………40
和解湯……………………………………………………………41
鎮逆承氣湯………………………………………………………41
第三節 清熱益氣………………………………………………………41
白虎加人參湯……………………………………………………41
白虎承氣湯………………………………………………………48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49
通變白虎加人參湯………………………………………………52
護心至寶丹………………………………………………………53
搜風湯……………………………………………………………54
坎離互根湯………………………………………………………54
黃芪膏……………………………………………………………56
第四節 清熱養陰………………………………………………………57
仙露湯……………………………………………………………57
竹葉石膏湯………………………………………………………58
第五節 其他……………………………………………………………59
小柴鬍湯…………………………………………………………59
大柴鬍湯…………………………………………………………60
桂枝二越婢一湯…………………………………………………60
小青龍湯…………………………………………………………61
大青龍湯…………………………………………………………65
天水散……………………………………………………………65
石膏配代赭石……………………………………………………66
第三章 張锡純用石膏醫案………………………………………68
第一節 內科醫案………………………………………………………68
感冒………………………………………………………………68
傷寒………………………………………………………………69
溫病………………………………………………………………84
中暑………………………………………………………………125
發熱………………………………………………………………126
錶寒裏熱…………………………………………………………126
咳嗽………………………………………………………………127
喘證………………………………………………………………130
肺癰………………………………………………………………135
肺病………………………………………………………………136
心悸………………………………………………………………138
胸痛………………………………………………………………139
譫語………………………………………………………………139
嘔吐………………………………………………………………140
腹痛………………………………………………………………141
便秘………………………………………………………………143
泄瀉………………………………………………………………145
痢疾………………………………………………………………146
脅痛………………………………………………………………151
頭痛………………………………………………………………153
中風………………………………………………………………154
水腫………………………………………………………………154
血證………………………………………………………………156
虛損………………………………………………………………157
痹證………………………………………………………………158
瘧病………………………………………………………………158
霍亂………………………………………………………………159
鼠疫………………………………………………………………161
砒霜中毒…………………………………………………………163
第二節 婦科醫案………………………………………………………164
熱入血室…………………………………………………………164
妊娠惡阻…………………………………………………………164
妊娠傷寒…………………………………………………………165
妊娠溫病…………………………………………………………166
産後溫病…………………………………………………………170
外陰如火炙………………………………………………………171
第三節 兒科醫案………………………………………………………172
感冒………………………………………………………………172
傷寒………………………………………………………………173
溫病………………………………………………………………174
驚風………………………………………………………………182
痙證………………………………………………………………183
疹…………………………………………………………………183
痹證………………………………………………………………188
瘧病………………………………………………………………189
牙疳………………………………………………………………190
第四節 外科醫案………………………………………………………190
瘡瘍………………………………………………………………190
痧證………………………………………………………………191
痔瘡………………………………………………………………192
梅毒………………………………………………………………192
第五節 五官科醫案……………………………………………………192
眼病………………………………………………………………192
鼻淵………………………………………………………………194
喉證………………………………………………………………194
牙痛………………………………………………………………198
第四章 他人用石膏醫案…………………………………………199
傷寒………………………………………………………………199
溫病………………………………………………………………201
中暑………………………………………………………………205
發熱………………………………………………………………205
喘證………………………………………………………………205
神昏………………………………………………………………206
便秘………………………………………………………………207
痢疾………………………………………………………………207
陽痿………………………………………………………………208
拘攣………………………………………………………………209
痹證………………………………………………………………209
瘧病………………………………………………………………210
真寒假熱…………………………………………………………210
産後發熱…………………………………………………………210
産後溫病…………………………………………………………211
兒科………………………………………………………………213
疹…………………………………………………………………213
牙痛………………………………………………………………214
第一章 藥效與用法
愚臨證四十餘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證當以數韆計。有治一證用數斤者,有一證而用至十餘斤者,其人病愈之後,飲食有加,毫無寒胃之弊。
寒溫為病中第一險證,而石膏為治寒溫第一要藥。愚生平習用生石膏,未嘗少有失誤,而俗醫見愚重用生石膏之方,病雖治愈,亦駭為魯莽,或目為行險僥幸。
夫愚之被謗何足惜,獨惜夫石膏之功用,原能舉天下病熱之人,盡登之清涼之域。而愚學淺纔疏,獨不能為石膏昭雪,俾石膏之功用大顯於世。每一念及,曷勝扼腕。因思《傷寒論》序中大意謂其宗族素藩盛,自建安紀年以來,族人多患傷寒,大抵委付凡醫,恣其所措,以緻戶口凋零,遂感憤而作《傷寒論》,故一百一十三方中,救誤治之方幾居其半。夫仲景為醫中之聖,猶任其族人之患傷寒者,為庸醫所誤而不能以苦口爭,何況於愚也。又何怪乎愚用生石膏而遭謗也。愚今師仲景感憤著書之意,僭成《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於石膏治愈之案,不覺語長詞復,言之慨切,非過為石膏延譽也,實欲為患寒溫者,廣開生路也。天下後世之仁人君子覽斯編者,必當有所興起也。(《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傷寒溫病同用方.仙露湯》)
第一節 藥性
石膏性微寒,《本經》原有明文,雖係石藥,實為平和之品。且其質甚重,六錢不過一大撮耳。其涼力,不過與知母三錢等。而其清火之力則倍汗之,因其涼而能散也。嘗觀後世治溫之方,至陽明腑實之時,始敢用石膏五六錢,豈能知石膏者哉。然必須生用方妥,煆者用至一兩,即足僨事,此編例言中,曾詳論之。又此方所主之證,或兼背微惡寒,乃熱鬱於中,不能外達之徵,非真惡寒也。白虎湯證中,亦相有如此者,用石膏透達其熱,則不惡寒矣。
(《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溫病方.清解湯》)
石膏性本微寒,而以治寒溫之熱百倍於他藥者,以其味微辛,陰中含陽而善發汗也。然宜生用,而不宜煆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傷寒溫病同用方.仙露湯》)《神農本草經》謂其微寒,則性非大寒可知。(《醫學衷中參西錄.石膏解》)至石膏《本經》原謂其微寒,亦係和平之品,若遇寒溫大熱,為挽迴人命計,有時不得不多用,彼見愚所擬之方,一劑恒至七八兩,畏其分量過重而不敢輕用,皆未知藥性者也。(《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五期》)
夫以七歲孺子,約一晝夜間,共用生石膏六兩,病愈後飲食有加,毫無寒中之弊,則石膏果大寒乎?抑微寒乎?此係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隻用一兩,且分三次服下,猶未確知石膏之性也。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試驗加多以盡石膏之能力乎?(這是張锡純在治其長子蔭潮,七歲時,感冒風寒,四五日間,身大熱,舌苔黃而帶黑。孺子苦服藥,強與之即嘔吐不止。遂單用生石膏兩許,煎取清湯,分三次溫飲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兩,亦徐徐溫飲下,病又見愈。又煎生石膏三兩,徐徐飲下如前,病遂痊愈案後,對大多數本草文獻中石膏性大寒發齣的質疑。編者注)(《醫學衷中參西錄.石膏解》)
《神農本經》藥性有寒、有微寒,微寒即後世所謂涼也。石膏之性,《本經》明言微寒,不過為涼藥中之一藥耳。且為石之膏,而並非石質,誠為涼藥中極純良之品。世俗醫者,何至畏之若是。能重用石膏一味,即能挽迴寒溫中垂危之大證。此愚屢經試驗,上所列案中,已略舉一二。即使石膏果係大寒,而當陽明腑熱方熾之時,用生石膏五六兩,煎湯一大碗,一次隻飲藥一口,以火退為度。若覺微涼,即便停止,何至遽將人涼壞。況愚用此方(指仙露湯,編者注)以救寒溫之熱,其熱退至八九分,石膏即可停止,初不待其覺涼也。又嘗思之,寒溫中之實火,直等燔柴之烈,惟石膏則可比救燔柴之水。設使人在燔柴中不能齣,救之者若不急用水潑滅其火,而復從容周鏇,徐為調停,則其人必為忍人。乃何以本屬可救之實熱,而竟以不敢重用石膏者誤之耶?且愚於可重用石膏之證,又得一確實徵驗,其人能恣飲新汲井泉水而不瀉者,即放膽用生石膏治之必愈。此百用不至一失之法也。(《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傷寒溫病同用方.仙露湯》)
……
閱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張锡純先生對“辨證用藥”的極緻追求。他不僅僅是告訴我們石膏可以怎麼用,更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為什麼”要這麼用。書中對於石膏在不同病癥下的“微調”和“變通”運用,讓我贊嘆不已。我尤其記得其中關於石膏在“泄瀉”治療中的應用。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裏,泄瀉多屬脾胃虛寒,而石膏似乎與此“八竿子打不著”。然而,張老先生卻通過對濕熱壅滯腸道的分析,闡述瞭石膏在此時的清熱利濕作用。他會根據泄瀉的色、質、量以及伴隨癥狀,來決定石膏的使用與否,以及與其他藥物的配伍比例。這種精細入微的辨證,展現瞭張老先生對藥物的深刻理解和對疾病的精準把握。這本書讓我明白,學習中醫,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更是要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纔能真正做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徹底重新認識石膏的書,原本以為石膏隻是一個簡單的清熱瀉火藥物,沒想到在張锡純先生的筆下,它竟然能展現齣如此豐富而精妙的運用。書中關於石膏在治療肺熱、胃熱方麵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對於“白虎湯”的講解,不僅僅是條文的堆砌,而是深入到病機、藥理的層麵,解釋瞭石膏如何通過辛甘大寒之性,直摺高熱,散火止渴。讀著讀著,我仿佛能看到張老先生在燈下,細細揣摩古籍,結閤臨床實踐,一點點勾勒齣石膏的“真麵目”。書中對一些疑難雜癥的案例分析,更是讓我驚嘆,比如如何運用石膏配閤其他藥物,治療一些看似與石膏無關的病癥,這體現瞭中醫學“辨證論治”的精髓,也展現瞭張老先生高超的辨證施治能力。對於我這樣一位中醫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開啓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這個常用藥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它不僅傳授瞭知識,更傳遞瞭一種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臨床智慧。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石膏這個藥物的認知,從“點”上升到瞭“麵”,再上升到“體”。張锡純先生在書中對於石膏的詳盡剖析,不僅僅是停留在藥物的性味歸經,更是深入到其“治病之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瀉中有補”的論述,這顛覆瞭我以往對石膏“寒涼傷正”的刻闆印象。張老先生是如何在瀉火的同時,又不傷及人體正氣的?書中通過對具體方劑的分析,解釋瞭石膏在特定配伍下的“守中”作用。例如,在治療一些陰虛火旺的證候時,石膏配閤滋陰之品,便能達到“火鬱發之,火鬱而不能發,必留滯而為病”的治療效果。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中藥的運用,講究的是方證相應,而非一味地強調藥物的單一屬性。張老先生的文字,既有古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邏輯,讀來讓人茅塞頓開,深受啓發。
評分讀罷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瞭張锡純先生對於“法隨證立,藥隨病遷”的深刻理解。書中對於石膏用法的多樣性,讓我大開眼界。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石膏用於“傷寒溫病,熱入血分”的論述記憶猶新。張老先生通過對不同證候的細緻分析,闡述瞭石膏在不同病程、不同階段的恰當應用。比如,在熱勢高亢、煩渴不止時,石膏可以單獨或與知母配伍,以清熱生津;而在熱勢雖盛,但兼有痰濕者,則需配閤化痰之品,避免石膏的寒涼之性傷及脾胃。書中對這些辨證要點的強調,以及對具體方劑配伍的細緻解讀,都體現瞭張老先生深厚的臨床功底和對藥物性味的精準把握。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一個藥物的使用方法,更是在學習一種思維方式,一種靈活變通、因人施治的醫學理念。它讓我明白,即使是看似普通的藥物,在不同的證候下,也能發揮齣意想不到的療效。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關於石膏的“百科全書”,但又不同於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臨床的溫度和張锡純先生獨特的見解。我被書中關於石膏在“雜病”治療中的應用所吸引。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將石膏局限於清熱解錶,但這本書卻拓展瞭我的視野。比如,書中提到石膏可以用於治療一些“肝陽上亢”所緻的頭痛眩暈,這在我之前的認知中是完全想不到的。張老先生是如何將石膏的清降之性,巧妙地用於平抑肝陽的?書中詳細地解釋瞭其病機所在,以及與其他藥物的配閤之道。讀到這些內容,我仿佛看到張老先生在病榻前,凝神思考,憑藉著對古今醫籍的融會貫通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患者尋覓最佳的治療方案。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真正的醫術,在於對藥物性味的深刻理解,更在於對疾病本質的洞察,以及將兩者完美結閤的能力。
評分張锡純的著作對中醫的辨證認識是今天我們需要好好學習的,中西醫結閤治療更有效果。
評分趁著搞活動,充實自己,開捲有益,這書質量非常不錯,京東的服務質量更不錯,京東加油!
評分很好,很給力!很好,很給力!
評分買瞭十本書 除瞭兩本舊書 彆的都還行
評分這本書超越日本漢方診療三十年,是清末民初傑齣代錶,代錶當時最高水平,如果看得書多就知道他的方子理論來自於哪裏。不適閤初學。
評分為瞭張锡純的醫學衷中做參考用,怕看不懂啊,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奇效良方,這本書已收到,送貨快,服務態度好。
評分很好,很滿意。zzzzzzz
評分東西已收到,好沒學習,希望能有收獲經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